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改革开放40年 | 听听我们身边人的切身感受!(下)

党委宣传部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5-26



编者按:从1978到2018,改革开放历经40年,也是国家波澜壮阔的40年,乘风前行的40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推出《我与改革开放40年——听听我们身边人的切身感受!》专题,今天推出下期。


刘国兵与改革同行:一个青年教师眼中的改革开放
(刘国兵教授)


我生于改革开放之后,我的成长是和改革开放同步的,关于改革开放之前的日子都是从书上了解到的,没有亲眼见证,但恰恰是这样一个经历,使我从小见证了国家飞速地发展。”提到改革开放,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刘国兵说道。


回想改革开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刘国兵尤其对高校的变化深有感触。“1977年刚恢复高考制度时,能够上大学的人寥寥无几,但是现在已经发展到我们的在校本科生规模是世界第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的发展成果,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只有我们中国做到了。”在刘国兵看来,这一切归根结底是制度上的优越性,在于我们办教育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现在我们确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特别是高等教育体系,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们自豪的。”刘国兵说,“我们不断探索,以前我们甚至连学位授予的体系都没有,只能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到现在逐渐形成独有的特色,终于趟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我们对教育的投入力度也越来越大。”自2005年入校工作以来,刘国兵眼中的师大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设施都发生了巨变。“比如我们这学期邀请了伯明翰大学语言学系前主任Wolfgang Teubert来学校交流,他发现自己每次来到师大感觉这里都会大变样。”刘国兵回忆,“他记忆中的2号教学楼和大礼堂现在全都没有了,所以每一次来就像一个全新的学校一样。”



“我刚到师大的时候,学校高级职称教师、留学归国人员很少,但现在这些人数成倍增加。” 截至2018年9月,学校有教职工2437人,专任教师1919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占比50.23%。“还有科研经费,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家能拿一个河南省哲学社科项目,大概有一万元的经费,这在当时就已经算是大项目了。”刘国兵说,社科类研究需要去做调研、进行数据分析,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现在,仅外国语学院人均科研经费就有两万多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


“再一个就是管理环境,我们现在的环境相对自由,老师可以静下心来去做自己的事情,有了资金我们就可以构建平台。”挂靠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在河南省外事翻译语料库研究中心就是和河南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联合建立的。“政府提供支持,学校作为研究主体起到智库的作用,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


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时,刘国兵希望师大开放的步子能再迈大些,思想再解放一些。“我们要有魄力、有担当,我们作为老师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特别是在我们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上多做文章、多下功夫。”刘国兵说,“而学生也要继续秉持‘学在师大’的优良学风,一届一届地传下去。”


“目前我们校走进了省部共建的行列,去年年初一次性获批九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我们的师大会越来越好。”刘国兵笑着说,“校十二次党代会为师大的发展擘画了蓝图,学校服务社会的意识、教书育人的意识都有了显著提升,未来我们也会沿着目前的目标一步步走下去。



马春旺沐浴改革开放四十年
(马春旺教授)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在师大也待了将近二十年,结合这二十年的生活去反思前面的时光,改革开放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1998年来到河南师范大学求学,2008年博士毕业回到师大教书,到如今的2018年——正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物理与材料科学院的教授马春旺在师大的每一步都赶上了改革开放的特殊时期。


马春旺表示自己“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是在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下成长的一代,改革开放对他的日常生活、接受教育及实现梦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我是八零年出生的,从我记事到现在的这三十多年是一个生活质量极大提高、生活内容日益丰富的过程。我们上大学时会为了打一个电话到公共电话机旁排队,有时一等好几个小时,到现在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


“在教育方面,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幸运的,1988年的高考是我国高考史上的分水岭,是高考大扩招前的最后一年。高考考上大学的难度相对较低,后来正好赶上研究生扩招,再之后博士也扩大招生。”几十年来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国家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招生数量也一直在上升,这样的条件使得更多的人可以从事自己所喜欢的研究事业或职业。马春旺说;“在教育领域改革举措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如果没有这么多上学的机会,很多人或许只能从事一些附加值比较低的活动。”



大学来到师大,教书回到师大,马春旺称自己是见证了师大变化的一代人。他说:“对学生而言,师大的变化为他们提供了更多新的机遇、更加宽广的视野和更好的学习条件。学校的专业越来越多样化和丰富化,这让我们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养环境和培养条件。”


“从培养环境来讲,我们的校园环境尽管有些紧凑,但是错落有致,每个角落都有不同的特点,所以她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才。”他笑着说,“这不仅指招生,也包括师资队伍。学校有许多在国外毕业的博士,我们的教师也可以被推到海外去寻求合作与交流。此外我们还有许多外部的力量,像今年学院就从海外引进了讲座教授。我们有一批一直在勤奋钻研的科研、教师队伍和人才队伍,总体来看,我们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都保持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准。师大在蒸蒸日上,她也得到了更多内部和外部的认可。”


在师大的变化之中,马春旺也有着他自己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期望和构想。他谈到,学校该有合理的中长期规划和可持续、可实现的近期目标。同时,他也期望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能有大幅的提升。“这一方面需要学校的重点投入。”他说,“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有投入和改进的愿望和自觉性,自发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使我们的学校成为在省内具有专业引领和在国内具有师范特色的一所大学。也希望我们的学术团队建设和科研水平能更上一层楼,并且培养出新的领军人才。”


针对学生比较关注的考研问题,马春旺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学术型硕士主要是培养能开展研究的人才,他们将成为科学家或科研人员,而专业型硕士则需更多培养在实践岗位上有所突破的人才。学生要区分两者,再结合自己的意愿做选择。”同时,马春旺也结合时代发展和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进一步倡议,“要看清时代的发展方向,观察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实际情况,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尽可能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现在的本科生相对从前有着更好的条件,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同学们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去实现梦想。”马春旺对在校大学生建议和激励道,“一个青年人,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候。作为在校大学生,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要把更多宝贵时间用在学习和研究上。



陈鹏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
(陈鹏教授)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文学院副院长陈鹏出生于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回想起小时候的经历,他感触良多,“我小时候很喜欢看书,但很难买到书,家里面没有藏书,乡镇也没有什么图书馆,不过现在我觉得好了很多,我想买书不用犹豫太多,而且现在不仅有纸质书还有电子书,看书的途径也多了。”陈鹏生活很简单,闲暇之余喜欢看书,记者留意到他的办公室里摆放了许多书籍。


2007年陈鹏到河师大任教,从教以来他感受到了学校发生的一些变化。“目前老师的工作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有独立的办公室看书。学校图书馆的书更加丰富,数据库也更多,而且学校还提供了许多免费的资源,不出门就可以了解到很多知识。”陈鹏说。


“原来我们学校的教室条件有限,教室的排课率特别高,学生缺少自习的场所。现在不仅有了地方,条件也不错,这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便利。”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河师大也在不断地发展进步。陈鹏说:“我们现在能办稍微小一点的教学,原来条件有限,都是大班教学,现在小班教学的模式让老师与学生的沟通更方便,互动更多,教学效果更好,更加丰富多样。”


陈鹏讲课幽默风趣,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在谈到学生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不断提升自己时,他强调“知识、技能、情怀”这六个字。“学生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需要把知识转化成技能,但是单纯的技能还不够,在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以后,要有自己独特的情怀。”陈鹏解释道,“学生到了大学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就像陈寅恪先生所说‘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了这种情怀会让人生更丰富一些。”



 “讲一个东西,要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理解,这种独特不是那种标新立异,不是讲一些老生常谈或者是从百度上就能搜到的东西,而是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听了以后有所收获。”改革开放的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在培养祖国下一代人才的道路上,我们需要这样合理而新颖的思想。


“现在所有的高校都强调教育国际化,接受世界上优质的教育资源对自身各方面都有帮助。”陈鹏说道:“改革开放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啊。” 


“我觉得改革开放好的一件事,就是比原来更加开放多元自由,过去大家的视野比较狭隘、封闭,但改革开放带来了多元与自由。每个努力奋斗的人有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去改变自己的命运。”陈鹏当年上了一所师范类学校,他那时以为,毕业后能在中小学做一名教师就已经很不错了,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给他提供了新的契机。对于现在的工作,陈鹏感概道,“我当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来大学做老师!”


致力于一线教学多年,对于教育上如何顺应改革开放潮流,陈鹏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教师本身,他说:“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老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陈鹏还提到,在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成就时,我们也要不断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以更好的姿态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40年来党与人民

风雨砥砺,不忘初心

昂首奋进,坚定前行

继往开来,中国的发展永不止步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吾辈定当自强不息

用奋斗来谱写祖国美好灿烂的明天

致敬我们伟大的祖国

祝福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



往期热文↘


监制 | 屈会超  何  欢

文字 | 河南师大报 陈慧娟  余逍遥  王  帆  

          何旭冉  白玉冰  王  毅

          冯莉娟  邓艳秋  白  云

编辑 | 赵林帆  李牧耘


- 微博:@河南师范大学 -

- 投稿邮箱:hnsddwxcb@163.com -



为这么棒的祖国加油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