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2022年终盘点:乐观者前行,follow the white rabbit
离旧历新年还有4天,这是这个公号的第4287篇文章,我们已经打了98278056个照面了。这也是我们写年终盘点的第9年。常看我们年终盘点的读者都知道,我们的标题一般都是中英文结合。今年的标题中,“follow the white rabbit”这句话来自电影《Matrix》,今年终于应景用上。电影里的这句话其实来自《爱丽丝梦游仙境》,指的是当我们面临选择时,遵循内心的小兔子 。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2022年,很多人可能会选择“难”。经纬张颖在2022年经纬创投投资人年会的分享文章中,读者留言最多的就是“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行”。希望2023我们都能多些乐观前进的力量。
2022年,在通胀高企、俄乌冲突、疫情蔓延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速波折趋缓。美国激进加息,收紧货币供应;欧元区遭遇严重的能源危机问题,通胀空前;日元在上半年大幅度走贬,一度贬值20%……据IMF最新预计,全球GDP增速将从2021年的6%放缓至2022年的3.2%。
2022年,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 121020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0%。这也是中国全年经济总量首次超过121万亿元。
在充满动荡的2022年,我们仍然保持了相对活跃的投资节奏,持续聚焦中国,赋能科技实业创新,为社会创造商业之上的价值。从经纬新投事件的资金走向来看,如今我们基金整体100%都助力在科技创新之中。过去两年,超过80%的硬科技早期项目,经纬都是第一轮投资方;超过90%的硬科技项目,经纬都是在产业化前投资或早于产业投资方投资。
从2022年全年到2023年1月,经纬的退出项目数量达到23个(M&A/股权转让退出/重组/IPO),其中包括荣昌生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益方生物挂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智云健康登陆港交所、粉笔挂牌港交所等,以及波粒子(vyou)等公司被收购。此外,我们还对接撮合30多起并购交易。
值得骄傲的是,2022年经纬被投公司累计为超过150亿人次提供了服务/产品,在全球直接提供或者流转撮合了8600万个全职/兼职岗位。此外,这些公司在服务自身产业链的同时,还带动了生产制造业、电力、建筑业、农业、通讯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
在投资方面,以下是我们在新能源、智能电动车产业链、医疗健康、产业数字化、前沿科技、大消费6个具体方向的思考。
新能源
随着全球绿色转型趋势确定,以锂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交通和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电力逐步开始对于传统能源的存量替代,新能源从替补能源走向主力能源。
近几年伴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的普及,以及双碳政策和光伏、风电等平价上网,俄乌战争造成用电成本骤增等,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需求都出现爆发。其中,电芯厂的扩产,电池主材辅材都有巨大的发展机会。
经纬从2018年就开始在电池主材领域布局,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我们围绕四大需求逻辑:
1)最近几年,是动力电池全面爆发的一段时间。早在2018年,我们就投资了高镍三元第一的容百科技。容百在我们投资后的3年中,收入达到了10倍以上的增长,稳坐中国三元正极第一的位置。过去一年,容百科技NCM811等高镍正极材料出货同比增长约70%,建成高镍产能25万吨,产能和销量全球领先,并从高镍龙头升级成为平台化、集团化的正极材料综合供应商。
为降低新能源产业链核心原材料镍、锂等战略金属海外矿产的依赖,国家未来必然会加大电池核心材料的自给率及再生比例,且随着第一批新能源电动车退役,预计电池回收在2023年将迎来爆发增长。因此,我们在2021年就提前布局了西恩科技,其结合自主研发的湿法离子分离及火法富氧侧吹工艺,能够从废旧锂电池提取镍钴锰锂等基础材料,镍钴回收率达到98%以上,获得了工信部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资质。西恩科技已全面打通废旧锂电池材料作为原材料生产三元前驱体和碳酸锂的工艺路径,同时积极开发高镍材料、石墨负极修复、磷酸铁锂回收工艺,争取最大化废旧锂电池的全材料再生利用率,打造真正的产业链绿色循环模式。
受益于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的高速扩张,对于上游设备的需求与日俱增,设备的迭代速度也在加快,我们在上游装备的整线全工序检测、前道核心工序装备,以及中后道领域分别布局了易鸿智能与和润达,进入了宁德时代等一线电池厂商供应链。过去一年,易鸿智能签约20亿华东制造基地项目落户宜兴,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过50亿元。
2)储能领域是2022年以来,发展增速最快的行业之一。由于海外磷酸铁锂产业链不完善,中国公司在储能电池领域,占有全球绝对领先的地位。在新型储能技术路径中,电化学储能是最耀眼的明星,也是我们最看好的储能方式之一。电化学储能中最具商业化潜力的,就是锂离子电池。基于此,我们投资了海辰储能,公司从事锂电池核心材料、磷酸铁锂储能电池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业内最早一批聚焦于储能电池的企业,去年8月,海辰储能对外正式发布了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和大圆柱户用储能专用电池,分别聚焦电力储能和户用储能两大赛道,两款电池将于2023年Q1开启全球交付。在建设速度上,6月厦门锂电二期奠基,9月联合封顶,第二基地落户重庆并于11月正式开工。
此外,碳中和、改善能源结构的大目标存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的占比在快速提升,长时储能的需求应运而生。电化学储能中的液流电池,基于特殊的构造与工作原理,被视为最适合长时储能的电池技术之一。在液流电池方面,我们投资了中海储能,当前核心产品为铁铬液流电池,专注发电侧和电网侧的长时储能场景。铁铬液流电池具有本征安全、低成本、功率与容量解耦等多个特点,被认为是最适合应用于大规模长时储能场景的电池系统之一,未来将在电源侧、电网侧以及大工业用户侧储能市场发挥关键作用。
3)光伏太阳能电池技术的不断演进,从PERC电池到TOPCon、HJT电池的迭代,反映了光伏行业持续追求更高的转化效率、更低的成本。我们也在沿着整个技术演进的方向,从不同产业链各个环节关注材料国产替代的机会。我们去年投资的先导薄膜以硒碲铟等稀散金属回收、提纯及产品化为基础,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氧化铟锡(ITO)靶材、碲化镉材料供应商,产品用于光伏/显示/半导体/氢能等领域,在规模、市场份额、技术工艺上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4)伴随碳中和战略实施,风电装机在2022年下半年实现超预期增长,尤其是海上风电的开发和俄乌战争带来的欧洲原材料成本提升,都对中国风电企业国际化打开了大门。我们2022年投资的道生天合是风电最大的主材叶片环氧树脂灌注胶全国第一品牌,也覆盖风电结构胶,电池和电子胶黏剂等领域。
2023年,我们认为,能源结构的重塑将进一步带动产业创新升级,新场景、新需求将孕育新的创新机遇,包括电池结构体系创新、材料创新等。随着充换电、快充、锂电回收、工商业储能等新商业模式逐步成长,创新机遇仍然不乏看点。
2023年对于动力电池传统材料而言,纯资金投入的规模扩张将面临产能过剩的瓶颈,对于创业者而言,如何找到差异化的竞争赛道,新的技术带来性能/成本的大幅度改善,或者一些新的创新场景的应用,都是未来创业的重要机会。
智能电动车产业链
智能电动车生态链在经历了2020和2021年的爆发后,在2022年继续上扬,新车型密集发布,迎来车辆交付的爆发年,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的交付量均超过12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达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已超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的“在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20%”的目标。此外,头部车企开展海外市场拓展,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走出国门,立足全球,出口创新高,开始引领全球创新。
这样的交付数字无疑会带来深刻变革,无论是从能源角度(从石油转向电力的动力迁移),还是从自动驾驶角度(自动驾驶汽车不仅解放劳动力,更改变生活形态),足够多的智能电动车在路上跑,绝对是重要的一步,长期电动化趋势明确。我们正在经历的,是汽车行业带来的又一次伟大变革。电动车正在掀起一场制造革命。
经纬从2016年就开始对汽车的智能化、电气化、网联化方向进行布局,投资了理想汽车、小鹏汽车两家整车公司,同时挖掘智能车产业链的机会。在投资方向上,我们专注把握两大类的机会:一是高单车价值、高毛利的软硬件;二是渗透率较低,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的细分赛道。
电气化为智能化提供基础,智能化是未来汽车产业的竞争核心。电子电气架构是智能化的基础,核心构成是汽车半导体。以汽车半导体为核心,我们升级了智能电动车行业研究与项目覆盖的方法,对智能车的智能驾舱、自动驾驶、中央计算平台、底盘、车身、动力六大域进行了深耕拆解,做了更多更深的布局。
1)智能驾舱改变了汽车的驾乘体验,逐渐成为消费者选购车辆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汽车座舱逐步融合电子、人工智能领域的先进技术,大屏化、多屏化。在硬件快速发展的同时,以人机交互、应用软件为代表的软件技术也快速发展。而汽车智能化程度的关键是算力和算法。在智能驾舱领域,我们投资了芯驰科技、景略等公司。过去一年,芯驰智能座舱芯片"舱之芯"X9已经成功拿下数十个重磅定点车型,在上汽、奇瑞等多个车企实现量产上车;景略沿着OSI 7层网络框架,演进L1->L2->L3技术堆栈,不断拓深拓宽护城河,积极布局车载赛道,完善产品组合。
2)自动驾驶渗透率提升及等级的提升有望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核心。在自动驾驶技术中,芯片拥有“中心枢纽”般的地位,通过自动驾驶平台操控着自动驾驶车辆的运行。“大算力”“计算效率”“开放式平台”等成为自动驾驶技术发展的焦点。在自动驾驶领域,我们投资了导远电子、几何伙伴、后摩智能、华芯智能等公司。比如高精度定位是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关键支撑技术,正处于爆发前夕。过去一年,导远电子已在全球4个国家布局,获得超过20个主机厂,超过70个车型定点,已量产交付近50万套高精度定位产品。
3)智能驾舱及自动驾驶的中长期未来是汽车中央计算平台。中央计算平台不仅担负着原有的座舱、自动驾驶工作,更是软件定义汽车中核心一层,即完成软件代码和物理操作之间的对应关系。汽车因此成为带轮子的超级电脑,真正的应用型开发生态兴起,消费者体验更上一个台阶。在中央计算平台领域,我们投资了自主Chiplet架构的芯砺智能等公司。芯砺智能是全球首家利用芯粒技术研发车载大算力芯片的高科技初创企业。
4)底盘域负责汽车运动状态控制。电动车底盘的动力部件相较于燃油车减少了很多,因此整个底盘的通用性大大加强。如果能把全部电机、驱动系统和电池组都嵌入到底盘中,就可以对车的上下身独立开发,将造车流程标准化、模块化。在底盘领域,我们投资了做滑板底盘的悠跑科技、做线控底盘的拿森科技、做传感芯片的琻捷电子等公司。过去一年,拿森已与长安、长城、广汽、吉利、比亚迪、北汽、百度等近30家知名整车厂和自动驾驶公司达成合作,配套开发项目60余项,逐步发展为中国线控底盘领导者。
5)在车窗、车灯等领域,也存在一些新兴的创业机会。我们布局了光羿科技等公司,光羿科技是全球第一家提出汽车EC天幕产品解决方案的服务商,针对汽车顶部的光热管理问题,通过电致变色技术智能调节进入车内的光线,能更好地迎合用户多场景使用的需求,解决视野和热量平衡的问题。过去一年,光羿科技的产品已经率先在国内多家汽车品牌实现落地。
6)电动车与燃油车的显著区别之一是其动力系统的差异,燃油车大多配备发动机,利用燃烧燃料产生的能量来行驶,智能电动车使用电力和电机来代替或部分代替发动机。动力系统是电动车的“心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能源效率、续航里程等。想要在动力领域解决有效使用电力的问题,SiC功率元器件是关键。SiC器件导通损耗更低、工作频率更高,是车用半导体发展的未来趋势。SiC功率元器件可用于电动车的车载充电器和电池逆变器等中,能够实现更高的电池容量、更短的充电时间,让电动车行驶更长的里程。在动力领域,我们布局了SiC IDM企业昕感科技等公司。
2023年,我们持续看好中国电动车行业及其背后供应链体系的整体升级,看好二三线供应链的变革机会。我们相信,这其中一定会有各个关键环节的大公司跑出来,受益于智能化浪潮和本土科技车企崛起,伴随着中国成功的主机厂走向全球。未来,在电动汽车行业,中国有机会拥有最强的供应链。
医疗健康
医疗健康领域是经纬自成立以来就长期关注的领域,过去几年经纬医疗团队持续迭代打法和细分领域认知,持续在生物医药/器械诊断领域等产品侧投资全球创新的技术平台。同时注重医疗与其他行业交叉学科的系统性投资机会,在产业链上游前瞻性布局生命科学工具和合成生物学,持续投资医疗产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
1)生物技术领域,随着创新平台的快速发展,一批在合成生物、细胞/基因治疗等新兴领域涌现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公司正在低谷期崛起。创新药领域,我们在面向全球市场的颠覆性平台和面向全球市场的差异化平台/药物领域持续布局。过去一年,华辉安健自主研发的全谱抗新冠预防和治疗药物HH-120鼻喷雾剂,已在中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地开展十余项临床研究,超过2000余人使用,对不断出现的奥密克戎BF.7、XBB等新突变株持续表现出高效的病毒中和能力。
合成生物学领域,我们持续看好通过高效改造细胞通路,在新药研发、细胞工程和高端生物制造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过去一年,恩和生物与Medichem开启商业合作,推进可持续药物原料生产。微元合成和河南省投资集团新拓洋落地大规模生产合作,预计2023年将正式进入商业化投产阶段。
细胞/基因治疗领域,我们将目光放在了这一新领域下一代突破性的方向。过去一年,信念医药血友病B基因治疗药物获得美国FDA的孤儿药和中国突破性治疗品种认定,其研究成果被《柳叶刀–血液学》《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收录,血友病A基因治疗药物也获得美国孤儿药的认定。优赛诺生物与深研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共建CGT产业链新格局。
此外,我们也非常重视全球领先的突破性技术。过去一年,3D打印药物技术平台型公司三迭纪的 T19获NMPA药物临床试验批准,为中国首款3D打印药物产品。
2)随着大量创新的抗体药物、细胞基因治疗、RNA药物、创新疫苗等新型药物形式纷纷告别实验室研究,进入产业化阶段,背后的生物药工艺及科研服务需求散点式爆发。基于对创新生物技术及新型疗法研发和生产流程的深刻理解,我们的投资布局延展至产业链上游,投资研发和生产工艺所需要的核心装备耗材和高端原材料领军公司,统称为生命科学工具领域。
我们从2020年上半年开始判断生命科学工具具备系统性投资机会,到目前完整覆盖了生命科学上游产业链的各个细分领域,是业内最早开始布局的投资机构之一,并有多家被投企业逐步发展为细分领域龙头,这一领域我们与被投企业、行业专家等各个参与方,已经形成独特的经纬生命科学工具生态体系,在业务协同、人才招聘、对外合作等产生多维度互动。
过去一年,依科赛生物的无血清T细胞和NK细胞培养基等新产品密集上市,成功打破国外品牌垄断;英赛斯从蛋白纯化到核酸合成,助力国产小核酸药物产业升级;金仪盛世围绕一次性生物反应器已经构建完整的产品体系,助力一次性生物工艺加速国产替代。
3)数字化浪潮正在席卷全世界所有产业,我们在医疗数字化领域已经布局了整整10年。随着产业发展,中国医疗产业链数字化升级重构,逐渐延展为医疗数智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我们多年持续投资,并见证中国公司积极出海,有机会成长为全球的领先企业。
过去一年,镁伽已经发展成为生命科学及先进制造领域领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多款自动化产品远销海外,与国际生命科学巨头丹纳赫达成战略合作。作为国内临床试验整体解决方案领导者,太美医疗科技在2022年达成多个重要海外客户合作,成功实现软件出海。慢病管理第一股“智云健康”22年7月已在港股上市,经纬是天使投资人,在上市前伴随这家企业 8 年时间。
4)在器械及诊断领域,结构性差异带来存量和增量市场机会。我们看好高技术壁垒的大科室里的机会,同时很看重在关键零部件的底层积累。过去一年,新光维医疗的4K内窥镜荧光摄像系统及多款一次性内窥镜在海内外获批上市,突破传统诊疗的精度极限。同年,公司与FUJIFILM达成战略合作,加速推进公司一次性产品在欧洲市场开拓。公司兼具自主研发可重复使用内窥镜、一次性使用内窥镜的强大实力。国内心脏瓣膜领域的领先公司之一沛嘉医疗完成MonarQ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系统全球首次人体临床试验之首例患者植入,未来将惠及我国庞大的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万众一芯聚焦生物芯片0到1的原始创新,匠心打造基因测序仪和分子诊断产品,推出业内首款“打火机”式核酸快速自检产品,获欧盟CE认证3项,获nmpa 认证1项。微光医疗及瑞龙诺赋也分别在激光诊疗和手术机器人领域持续突破。
经历了2022年的低谷,预计2023年医疗健康行业会开始反弹。但也不要奢望会回到2021年的高点,资金对公司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短平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创始人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修炼内功,一步一个脚印实现里程碑,不要纠结估值的增长,保证公司的现金流不断,着眼于商业化的成功。等到商业化获得成功的那一天,公司会像过去一样大放异彩,但这一路的历程一定会更加艰辛,需要创始人更加脚踏实地,掌握好公司行进的节奏。
展望后疫情时代的2023年,随着国内支付端改革逐步深入,在产业链上下游的国产替代机会愈加明确,创新技术平台的产业转化厚积薄发,我们将更加坚定地投资医疗产业各个细分领域的优秀团队,把荆棘当成铺满鲜花的原野,与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企业家携手砥砺前行,在低谷孕育伟大。
产业数字化
工业/产业互联网是经纬重点关注并持续布局的一个领域,我们早在2015年就开始重点思考ToB产业端是否也会迎来数字化的浪潮。针对产业数字化领域,我们主要布局在以下两个方向:
1)数字化与IoT技术对于工业制造的流程改造与效率提升有巨大价值,即工业互联网。
通过与比亚迪、三一重工、西门子、ABB等行业标杆客户交流,我们发现这类公司都在大量采用IoT技术与数字化系统在改造自己的工厂,实现“黑灯工厂”、“全自动化生产”。基于此,工业互联平台存在很大的机会,我们在2018年就投资了工业互联网头部公司树根互联,后来沿着产业图谱延展,又在2020年布局了在航空轨交、流程化工等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雪浪云。
过去一年,树根互联依托根云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赋能了装备制造、钢铁冶金、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等数十个工业细分行业近千家企业,提升产能和数据利用率,助力产业集群“连片式”高质量发展;雪浪云联合王坚大飞机工作室,打造全球首个连接大飞机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平台,基于雪浪OS研发了新一代国产化实验业务、试验数据管理软件——雪浪TDM系统,可用于企业试验业务流程规范、试验数据统一采集、处理、存储、分析、可视化、多系统协同等数据服务。
同时,在调研很多工厂及产线时,我们发现自动化机器人的使用渗透越来越高频,我们系统性研究了各个垂直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看好在垂直领域做深度赋能、解决实际场景问题的机器人。比如视觉引导的柔性机器人视比特、四足机器人宇树科技、水下机器人纳百、智能协作机器人敬科等,这些垂直领域的小龙头们也在快速延展更多行业应用,赋能更多产业客户降本提效、实现自动化升级。过去一年,视比特机器人深耕汽车智造,业务同比增长超100%,在多家汽车主机厂、零部件龙头企业大规模落地应用,并在重工领域、物流行业等领域持续发力。
2)数字化的新供应链,即产业互联网。在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对内降成本、对外要效率,而新一代供应链公司借助数字化与互联网平台的力量,为众多行业客户提供了一个真正“多、快、好、省”的新方案、新渠道。
我们布局了工业用品数字化供应链领域的头部公司震坤行、跨境消费品领域的头部公司行云集团、科学服务领域的头部公司麦克林、家装建材领域的头部公司小胖熊等等。这些公司在供应链波动剧烈的外部环境下依然保持逆势成长,为众多行业客户提供降本提效的优质新选择、提升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过去一年,麦克林年度销售额突破4亿元,山东基地二期工程竣工,又建立了广东、重庆两大仓储物流中心;震坤行拥有32条优势产线,1500 万+SKU,与超过40000家先进制造业客户保持长期合作,现已建成35个全国总仓、 70 个服务中心仓,着力搭建覆盖全国“最后一公里”的交付网络。
而在提升企业效率的SaaS领域,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在数据数字化、职能数字化、行业数字化领域系统性持续布局。过去一年虽然企业服务市场略有调整,但整体处于危中有机的状态:一方面,行业需求一直真实存在,客户也有真实的付费意愿。另一方面,行业韧性强。在去年整体经济环境都承压的情况下,企服行业展现出了更高的客户粘性,依然保持可观的增速。
在投资上,我们对企业服务有三个核心策略:
2)重点关注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服务领域好机会。比如我们投资的北森、盖雅工场、云学堂等企业。过去一年,北森持续领跑HR SaaS市场,市占率第一(数据来源IDC),并首倡业务人力一体化,开创一体化HR SaaS新时代;云学堂新签超千家中大客户,覆盖二十多个行业,持续为客户的数字化学习和数字化人才培养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盖雅WFM劳动力管理云与盖雅激励性薪酬ICM系统分别成功上架SAP全球应用商店,服务员工数超过600万。
3)关注经营健康性。在未来,我们不仅仅会关注企业增长,更会对留存、现金流等经营健康性指标做更多关注。
2023年,数字化进程将加速,通过创新优化,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撬动工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一步降本、提质、增效,实现技术突破、产业升级,从而带动中国实体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飞跃提升。
前沿科技
技术驱动社会经济发展,掌握最前沿的核心技术才能抓住未来新兴产业价值链。在前沿科技方面,我们也在助力创新和探索,投资方向包括碳中和、人工智能、量子计算、VR及AR、3D打印等。
随着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目标,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快速兴起。我们成立了循环经济小组,期待能在碳中和领域帮助更多优秀创业公司,助力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推动节能环保。
碳中和的本质是减少碳排放,以及将已经排放的碳循环回来。其实现方式包括:绿色能源替代减少碳源、节能减排,提升产业效率、碳汇技术实现循环经济。
碳中和的第一步就需要精准的碳排放计算,这是实现数字化碳管理和碳交易的重要基础设施。我们在这方面投资了碳阻迹等公司,碳阻迹成立12年,是国内领先的碳排放管理软件和咨询解决方案提供商,拥有企业一体化碳管理SaaS平台——碳云Ccloud,积累了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超过15万条数据的碳排放因子数据库。过去一年,碳阻迹服务了数百家企业,新签了数十家顶级客户,并对碳云Ccloud进行了全新升级,致力于实现碳的数据化、可视化、价值化,让企业碳管理更加合规、透明、高效。
双碳背景下,生物基材料是替代石油基化工材料的重要方式。在生物基材料领域,我们投资了国内技术领先的硬核生物基材料研发公司中科国生。过去一年,公司签订并交付了国内首个吨级FDCA订单,产品得到客户认可并持续签订多个吨级合同,丽水中试产线一直处于满产状态,并于去年7月30日在江苏泰兴完成了万吨级工业化生产示范平台的奠基仪式,预计2023年投产,届时将是全球首个实现这一产能目标的企业。
此外,随着碳中和以及循环经济的大战略推进,精细化、高效、绿色的再生资源分选需求越来越强烈。在这方面,我们投资了碳中和及循环经济领域专业的智能分选装备提供商弓叶科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再生塑料、可回收垃圾、混合生活垃圾、建筑装修垃圾等领域,实现废弃物精细化分选,提升回收价值。弓叶科技在去年完成东莞第二工厂建设,产能达到1000套智能分选装备;同时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走出国门,销往日本、俄罗斯等海外地区。
人工智能技术在2022年屡屡刷屏,AIGC、数字人和ChatGPT火遍全网。AI正在深层次对人类社会产生颠覆性变革。在人工智能领域,我们投资了深势科技等行业独角兽公司。深势科技是“AI for Science”新范式的引领者和践行者。过去一年,深势相继推出了Hermite®药物计算设计平台、Bohrium®科学计算云平台等微尺度工业设计基础设施,颠覆了现有科研范式,持续打造“计算引导实验、实验优化设计”的全新范式,为药物、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带来极具突破性的计算模拟及设计工具。同时,深势首次公开了RiDymo™平台管线应用进展,基于“AI+分子模拟”成功模拟蛋白质在其生理状态下的动态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深势联合AISI研发的被誉为“自然科学GPT”的“DPA-1势函数预训练模型”成功发布。
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二次量子革命前夕,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传感)等量子信息技术将给世界科技、经济、政治格局带来革命性变化。量子计算由于其提供终极算力的诱人前景而备受世界各国瞩目和重视,近年来国内外科研进展迅速,已进入产业化推动阶段,量子计算产业链也已初具雏形。在量子计算领域,我们投资了致力于量子计算测控、量子传感、异构计算技术与产品研发的中微达信。过去一年,中微达信推出新一代数百比特测控系统、自主可控的低温低噪声放大器,同时,联合电子科大在低温量子测控芯片领域取得重要突破,被世界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顶会ISSCC录用,开启国内低温CMOS集成量子测控芯片发展新篇章。
AR在2022年实现了一个跨越式的飞跃。近年来,AR产业链上游模组的逐步成熟和XR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大力投入,成为了消费级AR眼镜市场即将爆发的基础。我们投资了AR智能眼镜品牌INMO影目科技。过去一年,INMO主要产品INMO Air完成了量产交付,8个月销量破万台。INMO第二代产品INMO Air2及智能戒指INMO Ring于10月发布,集成了自研的全球最轻量级的SLAM空间定位。除了观影、导航、翻译、提词、会议等功能场景之外,INMO与多个互联网及各领域头部厂商合作,在AR眼镜中集成了更多功能和内容,同时开始落地国内一线城市商业体及城市街区,令AR距离人们工作生活更近一步。
2023年,我们也将持续关注前沿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比如新材料/核心器件领域的国产化和颠覆式创新,绿色科技及其产业链配套等都有很多新机会,我们也持有既谨慎又乐观的态度,持续找寻并赋能优秀创业者——虽然前沿科技的挑战非常大。
技术革命本身不会导致经济增长,只有将新技术落地到生产过程中,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生产力发生质的提升,才能令经济再上一个台阶。但在这个落地的过程中,始终充满着高度不确定性。这也是早期风险投资具有效力的地方:既找到了一种方式可以接受这种风险,同时通过系统性机制,又能尽最大可能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经济体。努力寻找具有优秀特征、顺势而为的公司,并和他们一起成长,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有因为过往经验,所累积出来的信心。
展望2023年,对于前沿科技领域的创业者,我们有如下建议:基于实际的市场需求,来引导产品的定位,从“客户痒点”中,准确辨识和提炼出“客户痛点”,从而奠定更坚实的商业化基础;注重团队的完整性和互补性,在“如何将技术转化为商品”、合理的财务规划等方面,弥补纯科学技术背景团队的短板;在跨领域交叉学科的融合应用方面,持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好地加速产品的开发和迭代。
大消费
受疫情影响,2022年对于消费行业来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这些年来,我们见证过消费赛道多次的潮起潮落。但不变的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
消费是我们持续看好,稳健布局的板块,过去经纬持续关注两大类机会:
1)渗透率快速提升的“新品类”。过去一年,极米科技迎接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调研;聚慧餐调黑科技频出,成为网红餐饮背后的调味人;自嗨锅完成了近10个工厂的建设并投产,进一步夯实供应链和研发的内功;妙飞开辟常温新赛道,奶酪棒销量累计突破8亿支,拓展佐餐+烘焙场景,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双轮驱动实现高质量增长;KK集团旗下品牌在多个城市连开数店,累计超过700家门店。
2)成熟大品类中的革新者。过去一年,简爱酸奶旗下品牌“父爱配方”成长为“中国低温儿童酸奶领军品牌”;moody进驻星创视界旗下宝岛眼镜门店,借助专业龙头渠道的优势互补,创造了彩瞳行业场景创新的标杆;钟薛高打造数字化工厂,优化食品行业传统供应链环节,自主创新研发出冰淇淋行业内“一物一码”追溯系统;bebebus稳坐高端婴儿出行赛道头把交椅,并成功扩展纸尿裤/拉拉裤品类;野兽派开辟tbh野兽派家居,成为家纺家居行业有代表性和卓越市场表现的新生代品牌;德施曼发布全新品牌VI/SI,重塑终端形象,全面升级品牌定位。
2022年,在投资端,除了持续关注早期初创企业的机会,我们也持续对此前接触过的上千个消费企业进行追踪,筛选出其中数据逆势提升明显的企业进行回访,寻找以相对合理估值补枪的机会。在投后端,经纬的消费类公司都加大了对现金流和盈利性的把控以提高疫情和资本寒冬下的安全性,超过80%的项目实现了业务的正向增长。
2023年,随着防疫政策的大幅优化,预计消费将进一步复苏,进入稳健修复期。行业会整体迎接防疫政策调整后带来的成本、需求、渠道、定价、消费偏好改变等新的积极变化。线下业态经历过去两年出清后,各品类/细分优质公司会加快占领市场跑马圈地的机会。线上部分品类的竞争情况也会有所改善,整合后头部效应开始出现。我们建议新一年消费创业者们怀着审慎乐观的心态积极调整,抓好现金,以消费者需求为基础,及时针对赛道和宏观的变化排兵布阵,充分抓住疫后复苏的发展红利期。
消费行业的特征就是长坡厚雪,百花齐放,伴随着中国消费者消费力的持续提升,对于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力愈发强劲,中国一定会诞生出一批伟大的消费品公司。
在创业公司努力狂奔的过程中,经纬通过“投资生态化、投后场景化和品牌战略化”,秉承着“帮忙但不添乱,为公司提供业务外的保驾护航”理念,尽一切可能赋能,关键时刻,鼎力相助。
2022年是经纬系统建立投后团队的第10年,在这一年中,超过90名投后同事为经纬被投公司累计提供了频次8500+的服务,横跨法务、财务/数据、招聘、资本、医疗、GR/PR等不同方面。
除此之外,我们还创新性地将投后服务升级到了3.0阶段。在投后3.0阶段,我们的理念是授人以渔,做长期的、深入的、体系化的赋能,从根本上帮助被投公司,而不是给被投公司介绍客户等单一行为。具体来说,在投后3.0阶段,我们升级了以下业务:
科技企业产业链并购整合
从市场整体退出角度看,2022年海外IPO退出活跃度大幅下降,同时中小体量公司的并购整合活跃,市场上的产业方及上市公司积极寻找可能并购的中小企业,进行业务资源整合及搭建新的业务增长曲线。
我们组建了专业的混合小组协助国内外收购的尽调、条款审阅等环节——借助尽职调查小组的经验,协助被投公司尽调国内外的潜在收购标的;借助法务小组的经验,为公司在条款等环节提供建议、指引和对接资源,助力公司扩张。2022年,我们已对接30+起交易。
招聘纵横
2022年,经纬持续加重招聘平台团队和垂直行业团队被投赋能和服务纵深,紧密贴合创业公司,以期提供具有针对性、精细化的服务和产品。在高管人才配置层面,助力0-1阶段的企业初创核心团队搭建,密切陪伴其成长;为高速发展和扩张阶段的企业,吸引和配置核心高管与关键人才,配置360度多职能多维度顾问支持。同时,为被投企业提供标准化行业组织架构、特色企业组织摸排和人才盘点、招聘方法体系、精选供应商库和候选人才库。
截至目前,经纬纵横配合的两支HR团队已对接超190家被投企业,前置招聘服务60余次;整体提供专项招聘策略辅导和行业Mapping逾80场,累计为被投企业超过300个职位推荐2000余位VP级别以上高级人才,储备垂直行业高精尖人才超过2万人,通用型专业人才不止5万人;对接百余所海内外优质高校资源。力求全面覆盖各序列高端人才池,纵贯硬科技、企业服务、医疗、产业互联网等多行业。目前已打通协助被投企业最高效的招聘链路,持续完善招聘方法论,做到快速精准出击,在企业孵化、核心高管配置和企业HR体系搭建上提供强力保障。
经纬轻骑兵
依托亿万创业营,我们联合了服务过各行业、解决过众多真问题的顾问导师,组成了“经纬轻骑兵”:解读宏观经济的专家,他们为公司战略提供侧面支持;组织专家,他们解决组织扩张的诸如凝聚力、战略落地变形等等问题;工具专家,提供诸如股权、薪酬激励、职级设计、OKR、战略解码、绩效管理、关系专家,以及带过ToB大销售队伍的过来人等等,深入企业帮助其解决遇到的棘手问题,长时段、深探讨地帮助创业公司跨坑过坎。
在创业问题需求分析上,基于经纬投后场景化的战略,通过经纬及亿万与数千家创业公司的交流,以及360多家亿万学员公司的深度陪伴中了解到的问题不断总结和概括,归纳了覆盖战略、组织、销售、增长、财务、股权、心力等近十个领域,囊括创始人、高管、核心团队等各个层级的60个大问题和近400个小问题。基本做到了可以根据创业公司的轮次、阶段、规模,预判公司当前的真问题和真原因,精准对接被投公司和亿万学员的需要,匹配相关的课程和服务。
亿万工作坊
经纬亿万创业营在运营过程中,接收到了大量创始人希望可以带核心团队共同提升的需求。2021年,亿万开始了面向创业公司核心团队的赋能服务尝试,推出了亿万工作坊,以创始人+核心团队共同学习-共创-反馈为主要形式。2022年,亿万工作坊形成了以战略、组织、销售(增长)为核心的三个系列主题,共举办4场工作坊,让核心团队在2天1夜的时间当中就重大问题达成共识,就关键瓶颈形成解决方案。正如我们对亿万工作坊的定义——“带高管一起上课,就是最好的团建”。
2022年,我们举办的亿万工作坊涵盖以下领域:战略共识工作坊,帮助参与公司统一战略思路,分析业务现状,梳理商业模式、构建核心能力。战略落地工作坊,帮助参与公司拆解战略目标、确定关键战役、明确落地计划、建设迭代机制。组织同频工作坊,帮助参与公司诊断组织现状、匹配战略需求、消除进化阻力、达成文化同频。价值销售工作坊,帮助参与公司盘点销售策略、分析需求模型、完善销售体系、打破销售瓶颈。
新冠疫情期间的紧急医疗服务
经纬投后的一大独特之处在于——我们组建了专门的投后医疗服务团队。经纬投后医疗团队均在医疗领域深耕多年,搭建了由各领域医学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并全方位为经纬被投企业搭建医疗资源。
自2022年11月新冠疫情感染扩散以来,医疗团队共处理新冠应急事件59起,涵盖线上会诊、急诊手术、重症住院、急难药品保障、高龄体弱患者居家一对一个体化治疗指导等服务。
疫情3年,医疗团队为适应疫情下的新医疗需求,在上海及北京封控阶段,协调相关领域专家为经纬已投企业提供三甲医院的住院及手术对接工作近200起;与此同时还组建了线上专家会诊服务,由二十余名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涵盖感染、心血管内外科、骨科、肿瘤、康复等专业)共同提供线上科普及线上问诊等新服务。
除以上投后创新业务外,我们在2022年还提供了以下投后服务:
财务方面,50+起商业/背景/财税全维度尽调、100+家企业经营分析和建议(上游供应链优化/生产管理/下游销售网络搭建/资金规划)、200+次企业股权债权融资对接、30+家产业资源/业务协同对接、50+企业IPO板块选择/时间表规划/IPO整改事项梳理、热点行业IPO财税问题分享,经纬智囊团利用投后700+次的案例经验、150+的一线机构资源触达,帮助企业答疑解惑,优化发展路径。
法务方面,梳理了数百起历史投资交易文件,完善了新项目融资的条款,以适配当下的创业环境和人群;针对不同行业企业面临的新的政策、监管和挑战,第一时间提供一手法规解读意见;为近百家企业就融资、上市、重组、合规、人事、反垄断和其他经营过程中的疑难杂症提供建议、指引和对接资源。
人力方面,开发了50余期领导力和人才发展主题课程,严选超过百位来自或曾就职于顶级企业、知识体系与实战经验兼备、战略与战术并序的导师,整体服务超310家企业的千余位高管;联合逾200位合作伙伴或机构,拓展战略解码、组织力提升、股权激励等多个场景需求,为230余家企业提供1V1定制化咨询。
医疗方面,共处理医疗需求692起,其中完成医院端实际需求496起,包括门诊及咨询159起、线上医疗服务134起、会诊49起、检查124起、诊疗213起、手术及住院61起、药品及服务等共计114起。疾病占比分类如下:肿瘤科占11.6%,内科占32.1%,外科占14.76%,五官科占3.17%,骨科及康复科占16.2%,中医科占5.13%,新冠医疗服务占10.21%,其他占6.83%。
亿万创业营方面,累计邀请了40余位企业家、实战CXO和轻骑兵导师,为创业者们开展了40余次线上授课、近20场线下课程、4场工作坊,超5000人次参与了相关学习和培训。同时,亿万也帮助70余家公司,完成了咨询服务、业务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对接和撮合。
01
02
IPO方面,2022年海外IPO退出活跃度下降。但随着港股18C板块的推出和美股PCAOB中概股审计方面出现突破,2023年海外IPO活跃度有望提升。面对可能会到来的一个境外上市窗口,拟赴境外上市的企业,可以提前做准备,选择合适的板块并做好时间规划。A股IPO仍然排队多审核严,建议相关公司面向国家需求和经济主战场、产学研深度结合、实施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关注ESG等,用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高质量业务推动公司的资本市场规划。
无论选择境内还是境外上市,创始人都要想清楚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定位及优势,是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还是高质量的收入利润水平,或是未来比较大的爆发潜力。可以在专业人士的协助下,对标契合公司特点的资本市场板块,并提前梳理亮点和投资故事。要努力成为细分赛道中第一个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如果公司不是赛道第一名,也可以努力寻找差异化的细分定位。
已经在筹备IPO的企业,也要有道阻且长的心理预期,在上市前尽可能多储备弹药。IPO之路通常在12-18个月,最快也要9-12个月,在这期间无法融资,公司需要具备穿越困局的能力。并且不要过于执着于在pre-IPO融资阶段拿高估值,给在资本市场的发行和后续增长留有空间。
03
并购退出方面,中小体量公司的并购整合活跃,市场上的产业方及上市公司积极寻找可能并购的中小企业,进行业务资源整合及搭建新的业务增长曲线。对于一些中小体量的公司,可以考虑并购退出,可能是中短期内更适合的选择。
04
合规和风控方面,创业公司的生存之道已从高歌猛进的野蛮生长转向静水流深的精细化运营,创始人需要从顶层引起重视,大到业务牌照、小到财务报销,内部规范都应编织细密、防微杜渐。既要重视精度,提高公司的抗风险能力;更要构建高度,与政策同频。
近几年逐渐普及的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理念,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双碳”战略高度一致,企业也应将此理念植根于自身的价值观构建,熟悉ESG理念、了解相关的国际标准,以ESG合规为出发点,最终实现ESG引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筹备上市的企业,创始人应把合规放到与业务开拓并驾齐驱的位置,甚至合规先行。在IPO准备期,公司任何方面的动作,都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有专业人士把关;已上市的企业,更应把上市作为合规常态化的起点,把公司置身阳光下,经受市场和监管的考验。
05
人才方面,企业要修好内功,夯实人才建设根基。一方面,近一年人才流动较为起伏,对于关键岗位人才的选用,要放大招聘漏斗,多见多聊多想,不断迭代人才画像,具化人才判断标准,一旦看准不吝惜激励不犹豫求全。另一方面,核心人才的保留要下重功,除实时了解相关人才市场信息保持市场分位外,加强对人心、人性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做好人才盘点和高潜人才储备,才能保证组织的厚度和灵活度,真正做到随时随地“心中不慌”。
2022年注定是难忘的一年。不可否认,我们度过了非常艰辛的一年。尽管这一年很难,索性我们都选择乐观,奋起反抗。
展望2023年,挑战依旧存在。从全球范围来看:通货膨胀仍然居高不下,多国央行都在提高借贷成本,试图遏制几十年来速度最快的通货膨胀;俄罗斯对乌克兰战争的结果尤其难以预测;对全球能源危机可能使世界陷入衰退的担忧还没有成为现实;由于沉重的债务负担,许多贫穷国家继续面临衰退或违约的前景。
中国经济在经过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短期内将受到感染激增、人口流动性暂时下降等因素带来的影响,但疫情过峰及恐惧因素消退后,经济机器将再度快速运转,在修复中前行,逆势上涨,并有望引领全球。高盛预计,虽然2023 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仅为 1.8%,但中国GDP增速大约在5.2%左右。欧洲从2022年末开始,就出现了明显的衰退,法国巴黎银行的经济学家,甚至直接把对2023年的展望报告标题写成了“转向衰退”。在与美联储直接打交道的23家大型金融机构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经济学家,都预测美国将在2023年出现衰退。高盛还预测,中国GDP将在2035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
如今,我们正置身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全球经济社会大周期新旧交替,国际秩序、经济运行机制、发展观念等都将面临重大调整转型。2023年,俄乌战争面临收官,现行地缘政治格局可能发生剧变,全球安全格局和大国博弈关系或面临调整。原来全球体系中的两大运营逻辑:比较优势的逻辑、资本逐利的逻辑,将让位于安全的逻辑、以及价值观的逻辑。我们也几乎必然地面对着在政治、经济等层面愈发不确定的中美关系。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势必会出现很多危机,但“危”中永远有“机”。
这是一个大动荡、大博弈、大转型,但也依旧大有可为的大时代。现在,我们可能正站在新周期的起点上。历史总是要浩浩荡荡地向前,乐观者永远砥砺前行。
Day One心态是贝索斯始终推崇的理念。这个概念在亚马逊的成长过程中反复被提及,不断提醒和激励亚马逊的员工们始终保持Day One的心态,不忘初心,秉承第一天的创业状态。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想重新定义Day One,它不是创业的第一天,而是我们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
借用这句福楼拜的名言送给大家:人的一生中,最光辉的一天并非是功成名就的那天,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以勇敢迈向意志的那天。
今年也是经纬成立的第十五周年,值此新春佳节与15岁之际,我们发个喜庆长图。以下这个榜单仅仅是2022年的,我们也只保留了经纬的成绩,而非老板们个人的,感谢各方认可。2023,Redefine Day One,我们一起不乱于心,不畏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