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杨宏山:城市治理研究的五种模式
点击图片即可一键购买
由于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学界转而探讨如何构建合理的城市治理体系。城市治理强调政府不应垄断公共事务管理权,主张在多元主体之间构建合作伙伴关系。回顾城市治理研究的理论丛林,学者们从不同的制度环境和价值诉求出发,构建了多中心、新公共管理、自主治理、协同治理、整体治理等理论模式。
多中心理论
文森特·奥斯特罗姆基于民主行政的价值诉求提出多中心理论,发出了公共事务治理研究的先声。他以美国大都市区的公共服务提供为例,论证了多中心体制的合理性。那里存在许多相互独立的公共机构,包括联邦和州政府的机构、县、市、镇和特区,它们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能,同时又展开竞争与合作。在多中心体制下,多个自治单位的管辖权互相交叠,它们通过多种制度安排进行协调。由于存在多个权威,每个机构的权力和能力都有限,同时又可能利用其他机构的权能,结果是,“协作生产”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制度安排。
新公共管理理论
它主张将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引入公共服务供给之中,以企业精神重塑政府部门。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是政府应“多掌舵少划桨”,它在恪守公共管理核心价值的同时,吸收了企业管理奉行的顾客至上、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等理念和工具,强调责任制、结果导向和绩效评估。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发展伙伴关系,降低行政成本,削减公共支出和服务项目,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于是,引入市场机制逐渐成为公共服务供给的一种政策选择。
自主治理理论
它以公民权为价值导向,力求将公共行政纳入民主运作的轨道。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基于大量案例研究,提出除了政府与市场机制之外,公共事务还存在第三种治理机制,即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并剖析了自主治理的制度设计原则。理查德·博克斯提出公民治理理论,主张建立小规模的地方政府,将公共行政纳入民主和服务的轨道。莱斯特·萨拉蒙对非营利组织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第三方治理理论,展示了活跃的非营利组织运作机制。
协同治理理论
该理论针对跨越行政部门职能边界的公共事务,提出将利益相关者纳入集体论坛,在“协商”和“一致同意”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决策,以整合各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提高治理绩效。协同治理界定的利益相关者可能是公共部门,也可能是私人部门、公民组织或个人。主张协同治理的学者认为,在公共事务治理中,多部门合作不会自动形成,不论是部门间协作、区域协作,还是公私伙伴关系,都需要构建一定的治理结构或机制。
整体治理理论
这是为了回应行政部门碎片化和分散化管理造成的应对复杂问题效率低下、探寻公共部门整合机制而提出的一种理论建构。整体治理通过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协作机制,使不同层级的机构更好地分享信息、协同作战,共同提供整体化的服务。佩里·希克斯认为,整体治理是针对部门碎片化而实施的治理创新,目的在于提升行动主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整体治理理论主张通过机构重组、流程再造、技术应用等途径,构建政策网络,形成大部门体制,提供“一站式”服务。
本文选摘自《市政管理学(第五版)》(杨宏山 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杨宏山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中国政策过程、城市治理、社会治理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做访问学者。出版《转型中的城市治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府际关系论》《当代中国政治关系》《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发展》等专著,《市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等教材,以及译著《城市管理学:美国视角》;在《公共管理学报》《政治学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城市发展研究》及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一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十大教学标兵”等奖励和荣誉称号。
市政管理学(第五版)
杨宏山 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3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材(本科类)一等奖
杨宏山教授的《市政管理学》是一部广受好评的畅销教材,先后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并获得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材(本科类)一等奖。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城市公共事务管理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市政管理学的知识框架,包括城市与城市化、城市管理理论、市政管理体制、城市政策过程、重点领域政策、城市治理创新六个模块。本书概述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功能与作用,阐述了城市化的历程和规律,分析了市政体制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的制度环境与城市治理实践,重点论述了城市规划管理、公共经济管理、基础设施管理、房地产管理、公共服务管理、社会管理的制度体系和公共政策,并展望了城市治理创新的发展趋势。
与上一版相比,本书吸收了近年来市政管理研究的新成果,包括城市治理理论、邻避冲突管理、网格化城市管理等。
第1章 导论
1.1 市政与市政管理的含义
1.2 市政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1.3 市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2 城市的功能和作用
2.3 世界的城市化进程
2.4 中国的城市化政策
第3章 城市管理理论
3.1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3.2 市场失灵与公共管理
3.3 城市公共产品的供给
3.4 城市管理的理论发展
第4章 国外市政体制
4.1 国外市政体制概述
4.2 国外市政体制举要
4.3 国外市政体制比较
4.4 大都市区治理改革
第5章 当代中国市政体制
5.1 中国市政体制沿革
5.2 中国市政管理体制
5.3 城市纵向组织结构
5.4 市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6章 城市政策过程
6.1 城市政策的含义
6.2 政策制定的模型
6.3 政策创新与扩散
6.4 政策执行与评估
第7章 城市规划管理
7.1 城市规划的含义与作用
7.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7.3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7.4 城市规划管理变革
第8章 城市公共经济管理
8.1 城市公共财政管理
8.2 城市政府采购管理
8.3 城市政府规制管理
8.4 城市自然垄断管理
第9章 城市基础设施管理
9.1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
9.2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9.3 基础设施运营体制
9.4 城市交通运输管理
第10章 城市房地产管理
10.1 城市土地权利制度
10.2 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10.3 城市房产市场管理
10.4 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第11章 城市公共服务管理
11.1 公共服务的概念
11.2 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责
11.3 社会公平的制度安排
11.4 城市事业单位改革
第12章 城市社会管理
12.1 城市人口管理
12.2 公共安全管理
12.3 邻避冲突管理
12.4 社区管理
第13章 城市治理创新
13.1 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
13.2 城市治理变革
13.3 网格化城市管理
13.4 市政绩效评估
主要参考文献
点击图片可一键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