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9月5日 被检测为删除。
被用户删除
【这是守门看客第6篇原创文章】 2019年8月5日这一天值得记忆,自2008年以来时隔11年,离在岸人民币汇率首次双双破7(中间价目前还没有破),而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央行行长易纲和新华社于8月5日分别就人民币汇率进行了说明。 人民币大幅贬值并非第一次 2015年8月11日,央行突然改变人民币汇率报价方式,人民币中间价直接从维持了较长时间的6.11附近的水平一次性贬至6.2298,单日贬值幅度高达1.96%,接近2%的水平。而这还没有结束,受此冲击,人民币中间价由8月10日的6.1162连续三天贬值,直至8月13日的6.4010(离岸价则从6.21贬至6.50左右),仅三天的时间贬值幅度高达4.76%,这个接近5%的贬值幅度是什么概念呢?要知道之前央行能够允许人民币全年的波动幅度由1%慢慢过渡至2%、3%以及5%,也就是说3天贬值的幅度便相当于过去一年的波动幅度,而当时的4.76%是单边贬值幅度而非波动幅度,影响之大、冲击之强可想而知。
往往一次贬值不是结束,不久之后还会有第二轮贬值
就811汇改而言,应该要明确的是当时3天、4.76%的贬值幅度并非终点,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央行出手进行了干预,使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定修复性升值,但从2015年11月开始,直至2016年1月(持续时间为两个月),人民币中间价开始再次进入贬值通道,由6.31贬至6.58附近,挑战了811汇改的新低,这一轮的贬值幅度达到了4.28%,和811汇改前的6.11相比,贬值幅度则高达7.69%。
要知道2015年中美贸易战还没有开始,而当时国内经济正处于比较糟糕的情况,因此当时的汇改某种程度上是央行有意为之,而此次却略有不同。
人民币没有必要守着“7”不放
2019年8月5日,我们需要记住这个日子,这是自2008年5月9日以来,离在岸人民币汇率第一次破“7”,回想一下,上一次破7离我们已经有11年3个月的时间,“7”像一个魔咒一样一直困扰着市场,也制约着央行,央行可能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这个数字莫名其妙地束缚着。 事实上,央妈也多次暗示守着7这个数字没有太大意义,也不必过于看重,适度引导破7,并借此市场情绪的变化未尝不可。我们可以从周小川、余永定等人的讲话中窥测这个信息,网络上并不难找。既然破7不是问题,而目前已经破7,那剩下的问题就在于考虑破7后人民币汇率还会怎么走?
此轮贬值也非央行故意为之 8月5日,人民币中间价、在岸价和离岸价较纷纷贬值0.3319%、1.3484%和1.6506%,与此同时美元指数今日也下挫0.4289%,人民币与美元出现同日均大幅贬值的景象。通常情况下,央行如果有意引导人民币贬值会呈现两个特征: 第一,人民币中间价先下调,并带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进一步贬值,因此人民币中间价贬值的幅度应当大于(至少不能明显小于)离在岸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幅度。 第二,人民币主动贬值与美元指数上升并存,因为人民币主动贬值,在以美元计价的前提下,二者应呈现一贬一升的特征。 很显然,此轮贬值过程均不具备上述两个特征,因此可以基本认为,此轮贬值并非央行主导,也非央行有意为之。但这并不意味着后续央行不会顺势而为,或短暂休整后再顺势而为。 这一轮贬值预计很快结束, 短暂休整后我们需要等特不久之后的第二轮人民币贬值浪潮
按2015年811汇改的经验,人民币汇率当时贬值经历了两次高潮,第一轮为8月11日-8月13日,仅持续3天,贬值幅度达到4.76%;第二轮为2015年11月至2016年1月,持续2个月,4.28%。 从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贬值幅度合计达到4.69%。其中,2015年8月13日-2015年11月,在央行的干预下,人民币汇率由急贬转升,人民币中间价由6.40升至6.31附近(升值幅度达到1.43%),持续三个月。
正如前文所述,这并不是终点,随后的两个月,随着经济下行的进一步明确,人民币汇率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接近5%的贬值幅度。 因此在此轮贬值潮中,预计贬值过程很快可以结束,随后有一个1-2%左右的升值过程,接着会再次进入贬值浪潮。毕竟市场情绪在短期内很难扭转,再加上央行在离岸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带动下可能会顺势而为,暂时观察一段时间。 随后为安抚市场情绪,避免趋势性贬值幅度过大,会考虑采取相应措施,使人民币趋势贬值进程得以暂缓。但这并不影响人民币汇率会进入第二次贬值浪潮的趋势。 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达到8%左右是后续常态,市场要适应并做好准备 2019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在岸价和离岸价波动幅度分别为3.5527%、5.2622%和6.2134%。与此同时美元指数全年波动幅度则达到3.5398%。这一波动幅度基本已经相当于过去的年波动幅度。 为什么笔者会认为人民币汇率全年波动幅度后续保持在8%的常态呢?这主要是因为,汇率市场化的根本衡量标准,是其具备足够的弹性,也即当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足够大的时候,才能说明其市场特征比较突出,能够反映市场的变化,而只有如此,人民币汇率的定价才更精准,也更能体现出市场导向,合理安排资源配置。 此外,汇率市场化实际上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从本质上看,利率、汇率、通胀均是价格,如果汇率始终是管制的,那么市场便没有理由相信利率市场化能够真正完成。毕竟现在离岸人民币规模也才6000亿元人民币,总不能把这不到万亿的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全部收回来吧,那人民币国际化可能要再倒退几年,我想央行应该不会这样做。
人民币汇率会到多少? 人民币汇率这一轮会贬至何种水平可能不太好预测,但如果按照笔者假设的8%贬值幅度(2019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在岸价和离岸价的最高水平分别为6.6850、6.6835和6.6767),则意味着2019年人民币中间价、在岸价和离岸价最大将会贬至7.20-7.25的区间内,而如果按照10%的贬值幅度,则会达到7.35。也许有朋友觉得这种预测存在算命的嫌疑,但是通过固定波动幅度来进行预测符合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历史特征,曾经全年1%、2%、3%以及5%的波动幅度正是这种预测的逻辑基础,而通过控制波动幅度也可能达到政策的目的。因此笔者认为,人民币汇率贬值的最大幅度将会至7.25左右。
需要强调下结论 1、人民币汇率后续每年的波动幅度会在8%左右,甚至会达到10%,这是汇率能否真正市场化的量化标准,也是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 2、现在境外合计只有6000多亿元的离岸人民币,如果收紧会导致离岸人民币的流动性萎缩,不利用于人民币国际化,我想央行也不愿意做,使好不容易到来的人民币国际化再后退几年。
3、这一轮贬值过程短时间内会结束,但在短暂休整后,第二轮贬值过程会重新开启。 4、是否破“7”不是问题,维持了11年多(自2008年5月以来)的定律不应该成为央行和市场的心理束缚。 5、这一次贬值并非央行故意为之,后续不排除央行有意引导人民币汇率在7以上,使人民币汇率在7以上成为常态,市场要做好这个准备。 6、央行完全有能力干预外汇市场,但有没有必要却是另外一回事,起码笔者认为,使人民币汇率在7以下的必要性已经没了。 7、从过往历史来看,央行主要通过控制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来干预汇率,这也是后续进行汇率预测最根本的逻辑基础,如果按照全年8%的波动幅度,则7.25是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上限;而如果按照全年10%的波动幅度,则7.35是本轮人民币汇率贬值的上限。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