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信息全部源于公开渠道,文中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永城煤电控股集团违约后,整个信用债市场继续风起云涌,之后又有东旭集团、成龙建设集团、天津渤海租赁(本息展期)、永泰能源以及国广环球传媒控股(本息展期)等市场主体相继出现负面消息,使得2020年以来的信用债市场违约数量也增加至112只(违约金额达到1290.56亿元)。但纵观各方反应来看,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一、市场表现:信用债大跌与利差扩大、多只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
整个信用债市场收益率继续上行,信用分层有所加剧,地方国企及区域分化有所加剧,具体来看:(一)以3年期中短期票据、企业债和城投债来看,今年11月以来收益率普遍上行15个BP以上,3A级以下收益率上行幅度更是达到20个BP以上。而同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幅度则在10个BP左右。
(二)信用债市场的跌势已由之前的热门债券(如永煤控股、紫光系列债券等)轮转至整个地方国企领域,11月17日多个地方国企债券出现出现暴跌,如新疆伊宁国有资产投资经营(集团)(PR伊宁债)、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集团(19海国鑫泰MTN002)、天津泰达投资控股(19泰达01和19泰达02)、清华控股(16清控01和16清控02)、湖南娄底万宝新区开发投资集团(16万宝开投债01)等。
(三)11月16-17日两天内有12只地方国企业和央企业的债券推迟或取消发行,规模合计达到84亿元,而多数是因为近期市场波动太大、发行成本较高,具体来看主要有推迟发行的20漳泽电力CP001(5亿元)和取消发行的20连云港SCP010(3亿元)、20豫交运MTN007(18亿元)、20徐州经开MTN004(3亿元)、20攀钢Y2(5亿元)、20粤珠江MTN003B(7.50亿元)、20宁德国投MTN001(8亿元)、20甘电债(10亿元)、20中材科技SCP005(4亿元)、20粤珠江MTN003A(7.50亿元)、20象屿MTN001(5亿元)等。而如果自11月10日以来开始算,则大致有39只债券取消发行、涉及发行金额合计达288.10亿元。二、相关方纷纷表态
(一)关注央行的两个举动
在信用债市场出现信用危机的关键时期,央行有两个举动值得关注:1、在11月16日操作8000亿元的1年期MLF,在对冲11月6000亿元MLF到期量的基础上,净投放2000亿元,给市场些许安慰。2、央行官微及其它相关媒体普遍将易纲于今年3月份发表在《经济研究(2020年第3期)》上的一篇文章《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纷纷拿出来,某种程度上也算表明了央行的态度,该文章明确提出“要稳步打破刚性兑付,该谁承担的风险就由谁承担,逐步改变部分金融资产风险名义和实际承担者错位的情况”,其中的“打破刚性兑付”表述引起市场一片热议,这似乎在说明对此次信用危机可能引起的违约潮政府并不想主动干预,而是由市场自己去解决。
(二)发改委为企业债券站台
我国债券市场的监管机构既包括交易所、交易商协会,也包括发改委(主要指企业债券),而针对企业债券违约问题,发改委在11月17日上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也给予了说明,相当于是为其站了台,释放的信息主要如下:1、今年企业债券未发生违约情况,企业债券的累计违约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低水平,违约处置率处于公司信用类债券的最高水平。2、充分发挥地方的属地管理优势,通过项目筛查、风险排查、监督检查等方式,做好区域内企业债券监管工作,防范化解企业债券领域风险。3、推动债券市场披露规则统一,共同防范化解债券市场潜在风险。4、建立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的风险防控工作体系,提前了解风险、尽早处置风险。5、针对个别苗头性风险隐患,密切关注相关债券的付息兑付工作,督促制定化解方案。实际上发改委没有说假话,截止目前我国企业债券累计违约81.4亿元,仅占存量企业债券的0.2%,相较于整个信用债市场1-1.20%的违约率确实比较低。(三)河南省官员表态让市场更揪心
河南的表态不仅没有平息市场的骚乱,反而引起更大的担心。具体来看,1、11月12日的永城煤电调研记录显示,建行(表内外加在一起差不多240亿元)、农行、中行以及国开行等国有大行是永城煤电的主要授信行,且政府层面对永城煤电的刚性兑付打破是早有准备的,但河南地区目前正受到来自国有大行的压力。2、11月16日河南厅局级财经官员表示“政府不会支持企业逃废债,但也不会无原则地帮”。3、11月17日河南省国资委控股的平煤集团称“稳步打破刚性兑付,该由谁承担的风险就由谁承担”。因此现在来看,河南会不会沦为下一个东三省很值得关注,而永城煤电也正处于刚性兑付似破未破的博弈过程中,如果未来河南国企的刚性兑付被打破,某种程度上甚至不排除河南省沦为下一个东三省,其河南省地区的整个融资将会面临较大困难。(四)山西省提前表态,提振投资者对省属企业的信心
11月14日,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发了致山西省属企业债权人的一封信,明确表示“针对河南省近期发生的债券违约事件,山西省立即对下辖省属国企债券进行梳理排查,提前介入风险处置干预……山西国资运营公司将积极履行好出资人职责,营造山西省属企业良好的信用环境,充分保障债权人权益,恳请贵金融机构继续给予山西省属企业积极帮助”,算是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过老实说,山西省这一表态,等于把邻省河南省进一步放在火上烤,相当于压力全部倒在了河南一方。三、关注五个问题
(一)地域分化和行业分化所带来的估值错杀在起初多是受到市场情绪的过度影响,肯定会带来之前中资美元债一样的投资机会,但此时整个市场都处于观望中,筛选被错杀的券种是一门学问。(二)此轮信用风险集中爆发的浪潮中,评级机构反应较为迟钝,不仅没有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投资者造成严重误导,也应负不小的责任,这说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于投资者而言,在信用债配置或授信主体的筛选上以及没办法完全依赖信评机构的背景下,也的确已经进入到“有什么能力赚什么钱、有多少能力赚多少钱”的时代。
(三)此次信用债市场的短期风起云涌虽然似有缓和之势,但官方似乎正在为真正打破刚性兑付和国企、城投信仰造势(实际上自2018年以来便有这种倾向),而现在也的确是比较好的时机,因为打破刚性兑付和对国企、城投的信仰也是畅通内循环的内容之一,当然部分地方政府可能要为此付出较大的代价(如河南便有可能沦为下一个东三省)。(四)信用环境的收紧从大方向上来看应该是明确的,并不仅仅是因为此次信用违约事件引起,而是之前疫情期间的信用环境过于宽松,先前超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或回归正常势必会引起一些流动性问题,并造成部分行业、地域的融资成本上升,因此风险资产的利率水平也有可能受此影响掉头向上。
(五)未来信用债市场的融资成本会趋于上升,市场主体通过信用债市场融资的能力和动力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影响,这一部分的融资需求不排除会重新转向传统银行授信,且可能也有助于提升银行的议价能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