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多想

毛小柒 任博宏观论道 2023-04-03

特别声明

如涉及到侵权、诽谤、信息采编错误等事宜,请于后台留言,经核实后,我们将立即给予更正、删除,并进行公开道歉。

【正文】

一、这次降准很突然


(一)2023年3月17日17:00左右,央行官网突发公告称将于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至7.60%左右(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这让已经预期短期内不会再降准的市场如沐春风。

(二)本次降准的突发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本次降准没有提前向市场释放信号,这和2018年以来历次降准均可预期相比确实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本次保密工作做的比较好)。

2、考虑到货币政策已经平静较长一段时期且今年3-6月的MLF到期量分别仅有2000亿元、1500亿元、1000亿元和2000亿元等因素,近期市场对于短期内降准的预期已经明显下降,部分机构甚至认为降准的必要性已经接近0。

(三)实际上2022年以来的三次降准均不需要刻意解读,只是为了弥补基础货币缺口和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同时进行政治表态(毕竟刚开完两会、新班子刚搭成)。

例如,2022年内的两次降准幅度均仅有0.25个百分点且均是在疫情加重的环境下发生的,而本次降准的幅度也仅有0.25个百分点,表明央行在货币政策上并没有倾向性的变化,市场不应过度反应。当然本次突发降准也能够说明,政策层面不希望市场过快或过多波动。

(四)特别是,从历史情况来看,2018年以来基本上每年均要降准至少两次,且降准周期目前已经持续11年,本次降准属于大周期的一个节点。当然,选择在每年的什么时间节点降准能够在政治表态及实际效果方面达到最佳,是需要智慧的。

二、降准与货币政策松紧无必然关系


(一)目前我国仍处于长达12年的长降准长周期中(2018年以来每年至少两次)


自1985年我国实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以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共调整62次,其中2007年以前调整10次、2007年以来调整52次。特别是,自2011年起,我国便已进入降准的长周期中,且这个周期已持续12年。

2008年6月我国开始对大型金融机构与中小型金融机构实行不同的存准率(事实上从2004年4月25日起便已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在此之后存准率的调整便成为常态。

1、2007年以前我国存准率共调整10次,存准率处于下降通道中,且波幅较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区间始终保持在6-13%的区间内。

2、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两年期间,存准率合计共调整20次,其中2007年和2008年分别调整10次,经历了存准率的上升和下降两个周期。

3、2011年以来,存准率共调整29次,其中2011年一年调整次数合计达到7次,2015年调整4次、2018-2020年各3次、2021-2022年各2次以及2023年1次。

现在回过头来看,有四个年份最值得关注,即2007年、2008年、2010-2011年和2015年存准率分别调整了10次、10次、13次和4次,四个年份合计调整了37次。其中,2007-2008年受到金融危机的洗礼,央行的货币政策明显被扰动,导致政策出现反复,2010-2011年因为信贷投放泛滥,2015年是因为股灾。

(二)本轮降准周期仍未结束


虽然降准已经持续了十余年,但是从趋势上看这一周期还未结束,。

1、过去较长时期的监管政策高压、疫情散点频发以及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已经深度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结构性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2、降准对央行来说是缩表操作,通过降准一定程度上可能减缓存款类机构存款不断增长过程中的缴存压力,释放金融机构被锁住的流动性,并配合存款利率报价机制改革。

3、相较于其它经济体来说,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然处于高位,在现代央行制度体系上,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存在下调空间和政策诉求的。

当然,虽然目前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平均水平依然有7.60%的高位,但相较于过去,进一步下调的空间依然比较小,央行后续在降准上预计会采取小步多频的方式,但这种频率可能不会太快,平均每年1-2次应是确定的。

三、附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及相关政策变化汇总

欢迎加入涛爷的知识星球,分享一些不同的内容(含公众号文章的电子版)。

(完)

免责声明

本微信公众号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判断。本微信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不代表任职单位的立场,不代表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本微信公众号不对任何因使用本微信公众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本微信公众号对所载原创内容保留一切权利,未经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发表或引用本公众号所载的任何原创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