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把爸爸逼疯 孙子说了振聋发聩的话|你要规则还是规则背后的人
一杯咖啡心理影视组第 4 篇文章
欲加入心理影视组请拉到文末查看
最近,很多大城市的家长们都在为自己孩子的未来焦心,因为据说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会占据自己孩子将来在知名高校里的一张书桌。为此,部分家长甚至与当权者发生了不少的冲突。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其实特别“同理”这些为了孩子操碎了心的家长们。谁不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环境呢?特别从孩子没有出生开始,就努力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的生活的父母们。一路走来十几二十年,让别人的这些付出都化为“泡影”,确实不是那么好接受的。父母愿意为子女付出力所能及的一切,是自古皆然的。
不过,一想到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就会让我想起了去年看过的一部电影,讲一个父亲给自己唯一的孩子提供了各种优越的条件,望其成才,可惜却事与愿违的故事。
当然,这确实是一个“望子成龙”的故事,讲的是古代朝鲜王室的事儿,主人公,一个是王(古代朝鲜不称皇帝,同理皇帝继承人不称呼太子称世子),一个是世子,当然,他们是父子关系。
皇家能够给自己孩子提供的条件自然与凡夫俗子不可比拟,对于这位王40岁才喜获的儿子,而且还是王位继承人来说,自然更不待言。
父亲,也是王,给儿子提供了各种机会,期望儿子也会成为自己一样的千古明君。
甚至还亲自编写教材。让我想起了某个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
可是,似乎从小起,这个儿子就挺让人失望的。
书读不进去。
有了媳妇后,还喜欢画乱七八糟的画。
随着岁月增长,儿子也渐渐成长为人。
甚至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儿子。
为了更好的历练他,父亲决定自己退居幕后,让儿子来尝试处理政务。
可是就像许多父母一样,总是对孩子做出的决定不满意。而这些否定,不仅没有成为孩子鞭策自己的动力,反倒是让他渐渐濒临崩溃。
而父亲也越来越失望……
儿子受不了了……
在雨夜,儿子杀到了老父亲的桌前,却听到了这样一段对白。
听完自己儿子的这番纯真质朴的话,儿子似乎领悟到了什么,放下了手中的兵器。
可惜的是,老父亲直到此时,还没有醒悟过来。
最后的最后,这位儿子,被老父亲囚禁在了空空如也的米缸中,饿死了。
这个悲剧性的事件,并非电影杜撰,是真实发生在朝鲜历史上的,时间距今200多年,不能算太远。
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把儿子逼死了,有人会说,这是这个父亲太心急了,方法用错了,也有人会说,这是父子两人不擅沟通的结果。似乎从方法论的角度解读也有一些道理。但是,我却想从这个脱口说出那句让儿子放下屠刀的话谈谈我的看法。
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理念虽然比过去先进了很多,却也比过去更为“禁锢”,就像那个囚禁了儿子的米缸一样,令人窒息。
不是么?
我们有许许多多的养育规则。
我们养育孩子,有许许多多的书,教导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孩子长大的一路,有许许多多的人告诉我们,到什么阶段,要读什么书了,要上什么补习班了,要把房子买在哪里了,而且还要算好时间,否则学区房还未必上的了好学校。
要培养孩子的种种,除了学习要抓紧,总还要些特长吧,音乐画画要学,身体健康也很重要啊,要学点运动。这还不够,现在心理健康也很重要,有时间也要上点情商培训班,光抓学习也不行的。
于是,孩子就在这样一个被设定了许多标准、许多规则的世界里长大了。
可是,他们过得真的好吗?
可是,这样一路走来的家长们,你们过得真的好吗?
看到这些孩子辛苦地去满足父母设定的标准和规则,看到这些家长辛苦地为孩子实现这些标准和规则努力打拼,好想问问,躲在这些标准和规则背后的每个活生生的灵魂,你们感觉如何?
这是这个时代很大的悲哀。
事实上,不仅在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上存在上面的情况,在人与人的各种关系里,我们往往都太过重视规则,而忽略了规则背后的人。
上司太过重视一个优秀的员工是需要多么卖力的工作,却忘了每个员工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有心情低落的时刻。
恋人太过重视另一半是需要多么努力的提供各种爱抚,却忘了每个人都需要被爱,都需要自己的空间。
客户太过重视一个优秀的服务提供者需要多么善待自己,却忘记了每个服务员也有自己的为难之处,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
设定规则本是希望我们的生活过得更好,却也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远。
我们已经不太能分辨何为规则,何为规则背后的人,已经不太能够把规则和规则背后的人加以区分,并衡量孰轻孰重。甚至我们冷酷的认为,规则是王道,不能不守护规则,一如那个王,宁愿要维护规则,也不愿意救赎自己的儿子。
我们忘了,规则本就是人设定的,而规则背后的人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重点。他们也有质疑规则的权利,从“规则”中死里逃生的权利。
被人设定多了,自己也会忘记自己的存在,似乎我们存在的意义在于,我们要去符合规则,迎合规则才行,否则就不成为活着。
这些人,很多人开始学习心理学。我们提出了许多心理学专业的养育道道,教育别人怎么带孩子更好,比如我们也共读过《正面管教》,里面就说了很多可以怎么做可以成为更好父母的道道。也有人从学习心理咨询角度,也设定了很多学习的规则。
当然,这些道道也是有一些道理的。但是,这些毕竟也是一些规则。君不见,多少心理学文章都在教导人该过上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对的,才是不错的人,而不少人看起来在努力的上各种班,花了不少钱,听各种微课,学习各种心理知识,积极自救,努力成为一个心理状态不错的人。好像也是用这种规则去否定其他的规则而已,然而这是否也是忽略了规则背后的人呢?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比现有的规则更为规则的东西,那就是:
规则背后的,是人。
而这也决定了,规则是无法真正被规则的。
虽然人是可以被规则化的,却也是很难被规则化的。
因为我们不是编程后的机器人,可以不动声色,因为我们各有差异,因为我们有情绪,因为我们就是如此的人。
你能拿我这个“人”,怎么办?
质疑“规则”,并不是要我们颠覆这个规则的世界,世界自然有自己运行的法则。这个世界本身也可以是“人”,只是被我们赋予了ta很多的规则罢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世界里行走的每个个体,需要从规则下面被还原,也需要从规则里被理解、被谅解。希冀我们都能从规则的世界里走出来,看看身边的人,也看看我们自己。我们会发现,也许会发现,
这些我们
可能痛恨
可能厌恶
可能妒忌
可能嫌弃
可能无视
可能恨铁不成钢
的人
其实都挺可爱的
也很可怜
毕竟,比规则更重要的是规则背后的人。
影片名|《思悼》
文|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Arthur Chen
摘编| 编辑部编辑助理 Clara
编辑部编辑助理 羽
转载|请和微信后台联系,或QQ:3246351436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
新增扫码打赏功能
如果你觉得有启发,欢迎打赏创作者
多少随意,感谢鼓励和转发
长按图片—点“识别二维码”—填任意打赏金
英雄帖
一杯咖啡心理影视小组
招 人 啦!!!
每月你都会欣赏“美味”的电影,将自己欣赏的佳片中选取1-2部,并能把影片中精华摘编或写成心得。摘编或心得将在微信等平台与大家分享。让你的观赏之旅不再孤独,也给自己一个回味与感悟的机会,以及认识一众爱赏片的人的机会。如果你喜欢赏片,对心理学和人生成长也有兴趣,欢迎你的加入!加入申请:加咖啡侍应生(coffeewaiter),会把你拉到影视小组的报名群中,开始你的赏片之旅!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回顾影视组第3篇文章《老父亲自杀死了,儿子最后发现竟可能和自己有关|父子关系的疗愈》,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