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只是在“准备房子”,而没有“准备成家”|本文已获杂志转载
该文写于去年9月,近期房市又引发了许多人内心的波动。所以我们特地重新再刊登一遍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今日微信除本篇外,还刊登了另一篇与房子有关的文章,题目是《建好你“心中的房子”|写给这座城市里的“无力购房者”》,你也可以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回复“房子”查看一杯咖啡与房产心理有关文章。
自我成长专刊
原创心理与人文成长联盟出品
AC专栏
房子,是很多人的心病,或者是很多人心病的来由。
如果,现在给你一套上海外环以内,二室一厅的房子,是不是许多焦虑、担心、不安、忧愁都会烟消云散呢?
我想很多男人会说是,很多女人也会说是。
房子在这个年代,被赋予了许多意义。拥有一套房子,是财富的象征,也是能力的体现,对相当数量的人来说,还成了结婚的准入证。没有房子,不要想结婚这件事,似乎成为悬在许多男生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对许多女生来说,交往对象有没有婚房是首要的选择标准,一般如果没有,直接排除在候补名单之外了。
这样也确实容易引起反对的声音。有些人说,那到底是嫁人,还是嫁给房子呢?如果有房子才肯嫁人,那么本来就不是爱情,只是“交易”。于是,势利眼的丈母娘,坐在宝马里哭(虽然不知道这有什么好哭的,是喜极而泣么)的物质女成为一些比较失意男生的“眼中钉”,指责之声不绝于耳。而更多人,似乎默默接受了“有房才能结合在一起”的现实。不是努力去打拼一套房,就是放弃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毕竟在上海等大都市,一套房可能不是打拼能够打拼出来的。听起来,似乎现代人的心病,现代人的幸福与不幸,真的就是这一套房子的距离。
房子真有那么重要么?
是的。房子也曾是很困扰我的一件事。以至于我在恋爱或相亲过程中,也会被“没有准备房子”这件事,感到自卑。甚至曾有人提出没有房子租房也可以结婚的时候,内心的自卑感更加强烈: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才选择都没有房子的我呢,难道她觉得自己境遇只配得上一个没有房子的人么?也曾埋冤父母没有给自己做好这样基本的物质准备,也没有及时把握购房的时机,一味用拖延来回避问题。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我自己要去面对这样的局面——在诺大的天空下,似乎只有有房者可以笑,可以幻想未来,可以携手前进,可以娶妻生子,而无房者只能愁眉苦脸,未来的生活只有在将就中共处或在不将就中孤独两种。
有相当长的时间,我承认,我很羡慕那些有房子的朋友,更别说那些有几套几十套房子的朋友。而我能做的除了视而不见,就是从“道德”上占上风:比如,这不是你自己奋斗的结果,这是祖上的积累,甚至是不法手段获得,不过被你享受到了而已。又比如,正因为你有房子,所以不知道别人看上你的是哪里,很有可能是看上你的钱而已,不信你自己照照镜子,以你的尊颜,谁敢跟你睡?诸如此类。虽然有些话就是这么“直戳人心”,不过我也得承认,在这些貌似正确的话背后,有我深深的妒忌——也有我深深的臣服,我自己也被这有套房子就有幸福人生逻辑给打败了。
然而,房子真有那么重要么?
是的,很重要,但是恐怕不是原先理解的那样。
直到我认识到,女人要求男人拥有一套房子到底是想要什么,才真正明白过来。
这是我在看美剧《扪心问诊》的过程中偶然领悟到的。这是一部讲心理咨询师与他的客户之间发生的那些事的电视剧。主人公保尔与女客户劳拉之间的关系暧昧不清,劳拉曾想和男友分手,在他们冷静期,男友做的一件事,却让劳拉有了想和他结婚的冲动。
就是这段情节,让我领悟到了房子的真正意义:我想给你一个家。正如劳拉从这群鸟身上领悟到的那样。我们终究是动物,千百年来的进化,并没有大幅度地改变我们的动物本质,在求偶这件事上,我们和这群鸟做的并没有太大差异,给你造个鸟巢(房子),吸引你来我的家。只是,这个逐个竞争鸟巢的过程,却让主人公和我感受到了,鸟巢的背后,是一个“想给你一个家”的坚定。女人终其一生,可能就是在寻找一个能够给她家的感觉,并把她从自己的家带到另一个家的人。
你以为你缺的是套房子,所以她不肯嫁给你,其实,你缺的不是一套房子,而是你没有去经营一个家庭的勇气。
你以为你不缺房子,却依然没有办法结婚或有好的婚姻,其实,你问题并不在房子身上,而是你没有去经营一个家庭的付出。
你以为你要的仅仅是一套房子,却依然没有办法结婚或有好的婚姻,其实,你要的并不仅仅是这套房子,他或她要的也不仅仅是这套房子,而是一个家。
房子可大可小,可有可租,而家不是。因为有你有我,因为有爱,因为有梦想,因为有责任,因为有付出,因为有坚持,因为有包容,才成为家。
很多人,包括曾经的我,只是看到房子大小、房屋产权所有人所代表的外在的财富,而没有看到房子只是家的外在表现形式而已,独有房子不以成家,而“成家”才是结婚的真正含义。放在这个视角去拷问自己,不管你有没有房子,你为“家”有考虑过多少?
从这个视角看,很多人结婚,只是在“准备房子”,而没有“准备成家”。成家有着远比房子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在那里,远远不是一套房子所能涵盖,甚至根本就跟房子没有多大的关系。因此,以为“准备房子”就是“准备成家”的,往往到头来会发现自己的婚姻并没有想象中幸福,而以没有“准备房子”为由不“准备成家”的,到头来会发现自己其实缺的并不是一套房子,而是一个家。
我们每个人都来自于一个家庭,我们对家都有自己的体认。有些人的家庭比较健康,而多数人的家庭可能或多或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人结婚的理由是从一个家庭“逃离”到另一个家庭,当然,这点往往不会说出口。无一例外,我们都期望自己的家庭好过原来的家庭,自己的家庭要解决过去家庭没有解决的问题,要实现过去家庭没有实现的梦想。所以,从心理层面看,换了一套房子,只是表面看起来让我们从一个家庭“逃离”了出来,但是并没有从深层次解决我们存在的问题。试问,你今天住“如家”,明天住“汉庭”,你就改变了吗?如果改变那么容易,那天天住不同的旅馆不是更便捷么?房子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认为房子可以解决问题的心态往往才是问题。
可惜,很多人把房子作为解决问题的一把钥匙。失意的男人以为自己缺的是一套房子,得意的男人以为自己赢是靠一套房子,女人们、丈母娘们以为自己选择的是这套房子还是那套房子。
可是,当我们拿起钥匙打开房门,我们面对的就不是房子了,而是一个家。
这个家,是你满意的吗?
这个家,是你愿意肩负起来的吗?
可能房子是满意的,家并不是。
可能房贷是愿意肩负的,家并不是。
而这恰恰是很多人并不愿意面对的真相。
“我只有4000块月薪,没能力在上海买房,会有女人考虑我吗?”曾经收到这样一个提问,我把问题放在我的微信朋友圈,让诸位“朋友”做个评判。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分成性别、已婚未婚、年龄段去分析,我大致从这个微数据里得出了一个经验性(非正式问卷格式及采样,不具有学术讨论价值)的结论:
大多数男性认为房子是第一位的,因此没有可能。
大多数女性如果把这个女人的角色定位为自己,则表示未必,坦言看此人有无潜力。如果把自己定位为丈母娘,则表示没有可能。
已婚人士与未婚人士没有明显的选择差异,年龄段也没有明显的选择差异,价值观倾向于物质的人,都会选择房子,价值观倾向于追求精神层面的人,多选择没有房子也可以。
这个结论大致反映了一些人的心态,但是至少这不是太坏太现实的一个结论。之所以迟迟没有公布,是因为我一直没有思考清楚“房子到底代表了什么”这个问题,或者说,“潜力”到底代表的是什么。“潜力”一直是很多婚恋文章里推崇的考察点,但是我总觉得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实在有太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如果把将来能够买一套房子的能力作为潜力套在大多数年轻人身上,无异于对现实生活的残酷真相视而不见。而直到我发现了房子的真正含义是代表一个家之后,我才明白,“潜力”与最终能不能买到一套房子、一套大房子没有太大的关系,真正的“潜力”是一个男人经营一个家庭的能力。而这个之所以说是“潜力”,是因为确实在他没有进入婚姻去经营一个家庭之前是没法确认的,甚至在他刚刚成婚的头几年也是没法确认的,只有在跟他过了几年之后,才明白。所以,只能通过恋爱和婚前的种种表现,来窥测这个男人是不是有这个“潜力”。正如那群雌鸟在几个鸟巢间徘徊一般,你以为是在看谁的房子,其实是在看这个鸟有没有能力经营好这个鸟巢,给自己带来一个家的感觉。而让劳拉作出跟她男友成婚的决定,也是因为她的男友开始在“设计”一个家了。而这样的感觉,多温馨多美好多值得憧憬!
如果说这个统计的结论有什么意义,那就是,对很多男人来说,可能不仅仅缺的是这套房子,真正缺的是去经营一个家的勇气和担当。对很多女人来说,可能真正需要的不是能够给你买套房子的男人,真正需要的是能够给你一个家的男人。
说这些,并不是让那些暂时买不起房的人,不要去买房子了。只是说,房子并不是真正的重点,不要因为房子忽略更为重要的东西。但是,如果一个家是需要用一套安稳、温馨、舒适、宽敞的房子去“装饰”的话,那么为了去经营这样的家所付出的努力和汗水,并就应该包括在内。这也是“潜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是在有那套房子之前,在有那套房子之后,“家”都该在那,并不因为房子没有就不成“家”、房子不大就不是“家”。不论是男,还是女,都应该明白这点。对我自己来说,很惋惜的是,直到很晚才明白那个可以跟我租房结婚的人真正对我的期待是什么,而我还在被这一套“房子”所犹疑,可能那个时候的自己,确实也没有做好去经营一个家的准备吧。
说这些,也不是让你马上成“家”。买套房子已经不易,成个家其实更难。找个对的人成家比找个人买房子难度系数要高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退而求其次选择找个人买房子的原因。对有些愿意坚守的人来说,哪怕没有人跟你走进婚姻、成个家,也要好好经营一个自己的“家”。有些东西另一个人带不给你,你也要自己给自己。
房子,签个合同,装修好就成了。而家,则是一辈子的合同,一辈子的装修和经营。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个重大的差别。所以,你准备好买房,不,准备好“成家”了吗?那些有房的朋友,你的房子有“家”了吗?
延伸阅读
该作者作品: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1500小时,目前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
转载&投稿| QQ:3246351436 或直接在留言处申请
投稿邮箱:coffeemedia@qq.com
近期活动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点击阅读原文,可申请加入:全民心理交流讨论成长社区—心理成长研修组,我们在这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