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哭出来就不疼了

2016-10-24 一杯咖啡 一杯咖啡

自我成长专刊

原创心理与人文成长联盟出品

AC专栏


小时候的我是个“爱哭鬼”。写下上面这句话,我依然觉察到一份“不好意思”。确实,承认这一点,在这个标榜“坚强”的社会并不容易。

 

不过我就是从小神经比较敏感,动不动就有“哭点”,而且从小又容易受到小朋友欺负,被孤立,被嘲笑,自然多了很多哭泣的理由。一个男孩子总是哭,大概是让人很不舒服的,所以从小就收到不少“善意”且严肃的教育。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我初中那会儿,正好面临升学,因为保送名牌高中名额的事情夹在父母与学校之间,压力极大,我在走廊里哭出声来,正好当年我心目中的女神、一个美女英语老师经过,她对我说“男孩子,不许哭!”

 

也许是那一次觉得太丢脸了,也许是觉得被人欺负就哭实在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那次起,我就下决心,不能这样表露自己的情绪。于是,我逐渐从一个爱哭的人,转变成了一个收敛情绪、走路抬头、习惯微笑示人的人。自然也不会有多少在人前哭泣的机会。直到我后来做了心理咨询师,我多少也有些喜怒不形于色,很难真正放开表达情绪,参加一些工作坊的时候,也常常镇定自诺。全然已经接受了一个“男孩子”该有的状态。

 

我的周遭也几乎不出现哭泣声。我好久没有看到我的父母哭泣,唯一的一次是我的外公去世,我的母亲哭出了声。我好久没有看到过我的同学哭泣,哪怕是那些我认为他们应该哭出声的时候。我好久没有看到我的同事朋友哭泣,哪怕是当他们的孩子生了重病、哪怕是受到了重大的挫折。甚至有些人还反过来劝慰我们这些目击者要放宽心,全然忘记了自己才是那个当事人。而且,今时今日,不仅男性,甚至连女性也很少见到哭泣的时候。

 

我们看起来,都很好,很坚强。

 

直到当我们见到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也是曾经的“爱哭鬼”,这几年,我在心理咨询室里,在我参加的各类培训班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成年人的哭。 


最初接触心理咨询是怎么回事,是通过岳晓东老师的《登天的感觉》,里面的个案已经大多忘记,但是其中有一句注解,却让我印象深刻。这句注解就是解释来访者在咨询师面前的哭,到底是什么意思的。我还记得他说,哭对来访者宣泄和排遣不良情绪的有效手段,在咨询的场合,哭也是来访者领悟的一个重要突破。


 

所以,无论如何,在咨询室里,我更愿意见到你哭,而不是勉为其难的笑。然而,真要让这些人哭出来并不那么容易。

 

有努力过成功的。我还得,我的一个男性来访者,因为女友出轨,感觉自己被戴了绿帽子,气愤不已,好几天都没睡好觉,因此来找我咨询。言语间,我感到他在强忍着悲伤,却用极其平静和理智的语言在表达。我邀请他用理智之下的感性来感受下自己的情绪……也做了一些其他的工作,这个男性开始啜泣,然后大声地哭泣。我知道这个夜晚,他终于可以释放一些了。

 

有努力过但也不那么容易的。有一个女性来访者,每次眼泛泪光,都会及时地收住,并且说一声“不好意思”。我觉察到了这点,就和她探讨起,她每次欲哭又止的一面。她告诉我,她在生活中,哪怕一个人也很难放声大哭,她觉得哭是很可耻的一件事,更不要说在人前哭泣,更是丢脸。坐在对头的我,感受到这个连在咨询师面前都要拼命维持自己“坚强”一面的女人,她的生活是多么不容易,而且她都不允许我与其分担这份痛苦!我知其很难在那次流露,但也邀请她给自己一次体验的机会,回去后找个无人之所,放声痛哭一次。


 

参加心理学的各类培训和工作坊,最常见的也是哭。有时候,一场培训最亮点的地方,不是老师讲了什么干货,而是这场培训有“湿货”(能触动内心,让人流泪的地方)。应该说,能参加这样的培训,多少对哭有些习以为常了,不过也不乏“例外”。

 

我和一个朋友去参加一个培训,她本无意做自我暴露,结果不知怎地,就跑了上去,和授课老师有了一次连接,说了些似有非无的话。起初还好好的,又是不知怎地,她突然痛哭起来,大声抽泣,场面让许多人诧异不已。在这痛哭一场后,突然又终止了,当她再次抬头,已经重新展露欢颜。在事后的交流中,我很关心她到底怎么了,我知道一定内心发生了很大的波澜才会如此,可是她却笑笑说,刚才失礼了,不好意思。又是一个“不好意思”。

 

还有一次参加一个培训,一个70多岁的老人坐在我旁边,也有几场哭泣,他在活动结束后,私下“劝慰”我,这些活动整天把人搞的哭哭啼啼,有什么意思,很多问题的解决靠哭又有什么用。我笑一笑,虽然我不认同,但不可否认,他反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事情要去解决,哭又有什么用?

 

特别是咨询师,你们要看人哭,不想看人笑,是不是也是心理变态?

 

其实这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特别是为何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哭,和一个人面对咨询师这种形式的哭有何区别。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自己对自己哭,可能是没有疗愈作用的。只有当他面对一个特定客体的哭泣,才具有疗愈作用。自己对自己哭,可能可以做到一时间的释放,但是却没有一种能够宣泄、“示弱”并且得到理解的作用。相反,容易让人陷入到更深的孤单中。因此,哪怕不是面对咨询师,如果可以面对一个朋友,甚至面对一个活物(比如一个宠物)等,能够把它假想为一个可以承载这份哭泣的客体,这场哭泣,便能具有疗愈作用。

 

哭当然不能直接解决事情,但是哭可以缓解事情对我们的影响,甚至哭过之后或者能够允许自己哭,可能会改变我们对事情本身的看法,进而推动事情的解决。


比如,哭了之后,我们终于知道自己其实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坚强,也没有这个必要强撑局面,退后一步,承认无奈,事情反倒是有了转机。哭也提醒我们,我们是在经受一些委屈,我们是否有必要这样继续原来委屈自己的方式委屈下去? 


因此,咨询师绝对不是为了要看人哭而哭,而是知道这个哭的背后,是一个人开始真正与他内心深处接触的一个重要标志,当事人可以去探察和面对那些被笑容包裹起来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哭也是当事人与咨询师关系递进的重要标志,意味着咨询师被允许去看到那些平时隐藏起来的东西了。就这点而言,这个哭是值得笑一笑的。


我的沙盘老师张日昇有一句名言:说出来就不痛了,哭出来就不疼了。我觉得,也许痛还是会痛,疼还是会疼,但是总好过勉强撑着,让疼痛加剧。

 

这些年来,我自己作为咨询师见证了很多场具有疗愈的哭,我自己也开始慢慢回归,去做一个长大版的“爱哭鬼”。我在自己一个人看文艺作品的时候,好多次在动情处潸然泪下,每每哭出来后,我都被治愈了一遍。在我的来访者面前,在确实谈及伤心处,以及体会当事人的艰难之处,我也会眼泛泪光,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流露,不应该用专业作为挡箭牌加以克制,相反此种也是一种共情。也让自己能情不自禁地在恋人、朋友甚至父母面前,流下眼泪。

 

遇到需要治愈的事情,我也不会控制自己的泪。最近我有个好朋友突然离世。说突然离世其实也是有征兆的,他已经入院半年多,每次提出要去看他,总是被对方拒绝。后来自己事情也忙,总想着总有机会约上朋友一起去看看,倒是也没有特别在意。直到日前,传出病危,已然无法前去。过身后,虽然帛金早已备好,但是由于工作安排,追悼会那日无法亲身前往。没有病床前问候的内疚,无法前去最后送别的遗憾,说实话,让我很难受。但是这种难受往往容易被压抑起来。在最近做的一次沙盘团体中,团友摆放了一个不起眼的坟墓,然而其他团友都看到了,唯独我没有注意到。我所摆放的人物和动物,都面背着这个坟墓。其中有一组人物形象,就是一个人在对岸,一个人在另一头,有一个人在呼唤。我对这盘沙盘起的名字是“归来”。当所有人告诉我,那是个坟墓的时候,我不由地颤栗,进而陷入了悲伤。在随后的分享中,我不禁流泪,这是我这位朋友离世后,我第一次在人前流泪。我知道,这盘沙盘,这次泪水,确实让我好受了一些:

 

确实,哭出来,就没有那么疼了。

 

不要低头,否则王冠会掉,不要流泪,否则贱人会笑。

这是近几年流传甚广的一句鸡汤,用来勉励人们坚强。我们提倡微笑面对生活,所以到处可见微笑的人。不过,说实话,真的让人开怀大笑,其实也不容易。我自己做过“大笑实验”,让一群人触发大笑,结果不少人尴尬不已,有些人甚至拒绝。开怀的笑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放开的哭。我们真正的把自己陷入到“哭笑不得”的境地中了。

 

想起前阵子离开我们的乔任梁,其实他就是一个很会笑的人。我无意评述他的故事,只是看到这段他生前的访谈,乔任梁的妈妈写个儿子一封信,让我很难过。信中吐露:


乔任梁每天都会给家里打电话。


乔妈妈就说:


你不要天天打给我,天天打给我,我心里也害怕。


乔任梁还经常给家里发“爸爸我想你了,妈妈我爱你”的短信。


乔妈妈说:一天到晚安慰我的话,我总感觉要发生什么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a0330dvkyut&width=500&height=375&auto=0

 

我又想起我自己很欣赏的一个青少年明星,TFBOYs的易烊千玺,会动会静,学习成绩好,又善于体谅他人。像极了曾经的我。曾看到他的一段采访,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哭过”。


与文艺圈有所接触,所以我知道,大多数的明星并不是大众想象中的那么经不起风浪的人,因为网络谣言就如何云云。他们得抑郁症,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坚强,问题也许就是太过坚强了。


一个没有哭过的人,并不让我肃然起敬,反倒是让我心疼不已。


何况只是一个孩子。

 


而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很多。


所以,


如果你真爱他,

请你做一个允许他哭出来的人吧,

对他说一声“哭出来就不疼了”。

 

如果你爱自己,

请允许你自己哭出来吧,

对自己说一句“哭吧哭吧,不是罪”。

 


延伸阅读

该作者部分作品:

你只是在“准备房子”,而没有“准备成家”|本文已获杂志转载

一有风春草动就品头论足的人,请你学会闭嘴

预防“莆田系”式心理咨询指南:怎么判断一个咨询师是靠谱的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1500小时,目前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

编辑|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专管 Anna Zhang

转载&投稿| QQ:3246351436 或直接在留言处申请

投稿邮箱:coffeemedia@qq.com


近期活动

秋色伊人 | 10月30日一杯咖啡换一次相遇线下活动开始报名啦!

提高对生活的掌控感|11月《要事第一》共读同学会招募

心理培训发证“被喊停”,拿什么来评估咨询师的能力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官网 www.yibeikafei.org
用一杯咖啡的价钱,多一点沟通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申请加入:全民心理交流讨论成长社区—心理成长研修组,我们在这里等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