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风景园林》2017-09 专题导读 | 社区花园和可食景观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8-31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17年第9期 P16-56



社区花园、可食景观,这2个名词在很多人看来,既熟悉又陌生。

纵观社区花园在外国的源起与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等息息相关,其后都能一窥不同阶段社会变革的影子。可食景观与社区花园相伴而生,从早期的保障食品供应的基本诉求,到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折射出的人们对食品问题焦虑、可持续发展、公共空间的忧思等,两者都互相不可或缺。两者的融合发展也体现出社区花园的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的多元属性,也为社区花园的发展提供了多方向的可能。

本期专题由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一线同仁撰写,从传统村落“食 · 疗”一体的生活空间植被特征的研究,到现代社区花园营建机制的探索、居民园艺行为规律的分析,再及城市规划视角下可食景观的实践途径,以多维的视野为读者呈现了不同尺度下的研究、实践成果。

——专题主持人:北京林业大学郝培尧副教授


高密度中心城区社区花园实践探索

——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

刘悦来 尹科娈 魏闽 范浩阳

作为一种城市绿地形式,社区花园对于高密度城市空间更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包括对可持续发展、社区营造、自然教育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上海创智农园和百草园为例,分别介绍了社区花园在城市开放空间和住区私属空间的营造过程,并对这两种不同空间属性的社区花园在不同的阶段上的参与主体和策略进行对比研究。基于作者团队为期3年的实践探索,旨在为促进城市社区花园的多元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向。

创智天地鸟瞰图

百草园所在鞍山四村片区鸟瞰图

回归田园

——城市绿地规划视角下的可食地景

刘宁京 郭恒

本文基于可食地景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发展趋势,梳理其功能特点,提出规划策略,明确其发展方向。在绿地规划层面上,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尺度,分别讨论城市绿地规划中区域生态绿地、综合公园及专类绿地、社区公园及附属绿地3个层次的不同特性和功能定位,提出可食地景在规划层面相应的功能重点和发展策略。并通过研究可食地景评价和量化的类别和测算模式,提出可食地景的规划指标建立与评价方法,为可食地景在规划中的科学合理运用奠定良好基础。

 盖瑞康莫尔屋顶花园

城市居民自发性户外园艺活动特征研究

——以北京为例

谢潇萌 尹豪*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活动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需求。户外园艺活动作为一项休闲活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陶冶情操,逐渐为大众所喜爱。本文以居住区出现越来越多自发性户外园艺活动的现状为出发点,梳理相关理论研究。选择了北京市20个不同年代的居住区作为样本,采用实地测绘的方式对其中的自发性户外园艺行为进行调查、数据收集。最终得到20个居住区的自发性户外园艺活动场地的总体布局图和306个园艺栽植地的栽植详图,以及居住区中有边界栽植地中78种常用植物、无边界栽植地中21种常用植物的列表。进一步比较分析,总结得出居住区自发性户外园艺活动的分布特征及场地围合特征、居民喜爱的植物类型等。研究结果从景观营造的角度为居住区的绿化建设提供了参考。

左: 矩阵式小区模式图    中:半围合式模式图   右:围合式模式图

中国城市可食用景观的设计探索

栾博 王鑫 黄思涵 邵文威 陈鉴熹

可食用景观是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和居民提供食物和多样生态服务,是符合中国时代需要的可持续景观实践。本文论述了中国当代可食用景观发展的国情背景,提出了可食用景观的基本设计策略,主要讨论了应对不同尺度与类型实践案例的重点设计途径,以及可食用景观为城市提供多样服务的可能性。

市民可参与的立体农业系统

左:鱼—鸭—藕(稻)共生循环系统   右:立体农业系统效果图

雨水管理为核心的屋顶生态系统

探析社区中可食景观的空间载体及设计理念和技术

何伟 李慧*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发展面临很多问题,如粮食生产的压力、户外活动的缺失、城市生活的乏味等,这些都促使了人们自发性地在社区中开辟未经规划的“专属田园”,但规划和管理经验尚不成熟。在世界很多国家的社区花园中存在大量的可食景观,在公共绿地、宅前屋后、建筑屋顶、建筑立面等不同的空间载体中呈现出多种类型景观形式,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研究和归纳不同类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社区花园可食景观,探析其设计理念和技术,为中国社区花园建设的完善提供借鉴。

罗曼维尔农业塔楼可食景观应用分析

但萨社区平面图与局部节点剖面

“食·疗·景”:岭南传统村落生活空间植被特征解析——以肇庆蕉园古村为例

卢素英 袁晓梅*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活空间植被与村民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本文以广东肇庆地区蕉园古村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调研及访谈法,分析其传统生活空间主要植被的“食·疗”功效及地域性景观价值。并就蕉园古村植被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岭南医学与中医养生理论,就其与村民日常“食·疗”生活的深层联系进行解析,包括“茶饮防病”、“食治调养”、“外治疗疾”3个层面。同时从物质性与精神性2个层面,就其生活空间植被所体现的地域性景观价值进行阐述,初步阐明了岭南传统村落生活空间植被之“食·疗·景”特征与应用机制,揭示了传统村落生活空间植被与村民日常养生保健的深层关系,为当代人居环境地域养生景观营造提供参照。

蕉园村明代景观格局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17-09 刊首语 |社区花园和可食景观

《风景园林》2017-09 目录 | 社区花园和可食景观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17年9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张雯娟

校对:刘昱霏


扫描二维码进入《风景园林》杂志社官方微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