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2017-10 刊首语 | 王向荣:交通基础设施与景观营造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17年第10期 P4
割裂与缝合
北京林业大学与清华大学之间仅隔着一条铁路,这就是京张铁路。20世纪80年代时学校的周边还是农田和村庄。那时京张铁路上火车很少,我们步行或骑车去一趟清华没什么不便,但是封闭的铁路线所形成的物理隔离,还是在无形之中拉大了两个学校之间的距离。
后来快速的城市化迅速波及学校的周边,曾经的城市边缘地带突然成为城市的繁华地区,不断扩展的城市将京张铁路包围起来。与此同时,小汽车开始进入了千家万户,自驾车成为市民交通出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经济的发展使得人流和物流剧增,京张铁路也繁忙起来,于是铁路与道路平交形成的四道口、五道口和六道口等路口成了北京市最为拥堵的地段,每当我要去相邻的清华大学,想到恶劣的交通环境,便会有不小的心理压力。
不仅仅是铁路,当代城市中修筑的大量宽阔的封闭或半封闭的机动车快速路也会对城市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阻隔。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私人轿车的普及,汽车主导了中国城市的发展,北京就是一个典型。我们学校南面的四环路,北面的五环路,东面的京藏高速公路都是近20年来陆续建成的,而西边正在建设四环路通往京新高速公路的通道。这些快速路试图在城市不同区域之间建立起快速的联系,但是由于路宽、封闭和过街设施缺乏等原因,道路两侧的联系却极其困难,近在咫尺的目的地都难以到达。
城市交通是一个非常综合和复杂的问题。现代化的城市需要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但问题是,许多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以增加机动车的通行量为导向,在提高机动车通行效率的同时,却造成了非机动交通环境的严重恶化,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代表的“低效”慢行通行方式逐渐被忽视和淘汰。这就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怪圈:车越多,越需要修路;路越宽,越需要开车;开车越多,路就越拥堵,于是需要更宽的路。不仅是城市快速路宽阔得可以称得上“壮观”,6车道或8车道的城市道路也屡见不鲜,而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却被不断缩减。这种趋势不仅在大城市中蔓延,甚至开始影响中小城市。
现代城市中被用来满足交通需求的空间数量非常惊人。交通空间的无限制扩张不仅带来城市的割裂,而且造成大量土地资源的浪费。但问题的另一面往往也是机遇,随着中国未来城市化由粗放型扩张向精细化更新的方向发展,这些空间都能被看作是建成区可以被利用的重要空间资源,通过创造性的设计,就能够实现多种公共功能与交通服务功能在同一个城市空间的共生。未来的城市将有可能在机动交通网络之上,叠加一个可以承载慢行交通等多种功能的景观系统。
60年前,梁思成先生曾设想保留北京的老城墙并建造环城公园。今天,城墙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分割北京老城内外的二环路。但如果我们有创造一个更好城市的决心,并以新的思路来看待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未来环城公园就有可能实现——它将位于今天的二环路之上,重新缝合老城内外的空间。护城河也可以恢复,并成为抵御雨洪威胁的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一个环城公园将成为市民出行、游憩和运动的公共空间,也将是北京重要的生态廊道。再大胆设想一下,如果北京的环路都整体或部分地成为地下和半地下设施,上面是环绕城市的绿环和开放空间,那么这个城市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北京城将会完全不同。
再回过头看我身边的京张铁路。北京成功申办冬奥会后,京张铁路升级改造并在城区段采用地下线的方式也逐渐明确。随着铁路的停运和改造工程的展开,我们学校与清华大学之间的道路拥堵情况有所缓解。然而我更关心的是这条废弃的地面铁路线未来的命运。随着铁路下地,我看到了一条从城市北郊向南,连接五环、四环和三环,并一直延伸到二环路西直门的潜在的绿色廊道,看到了长期隔离的铁路线两侧的城市重新被连接和缝合在一起的可能。如果真的能够实现这条绿色廊道,它将提供一条9km长的环境优美的城市慢行系统,极大地鼓励绿色交通方式;它将创造人性化的城市环境,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和休闲娱乐功能;它可以带来周边地区更多的商业机会,促进周围社区的活力;它可以成为一条生态廊道,为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增加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当然,它也能够加强周边不同人群的交往和融合,包括促进两侧诸多高校师生的交流和往来。
主编:王向荣教授
2017年10月10日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17年10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任京燕
校对:王一兰
扫描二维码进入《风景园林》杂志社官方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