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研究 | 张南垣资料最新发现:乔莱《张处士墓志铭》考略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0年第4期 P118-125
黄晓,刘珊珊,秦绍楹.张南垣的生平、家族与交游:乔莱《张处士墓志铭》考略[J].风景园林,2020,27(4):118-125.
2020年2月25日,秦绍楹先生发现张南垣研究的重要文献——乔莱《张处士墓志铭》。张南垣是晚明最出色的造园叠山家,他开创了一个时代,创新了一个流派,把中国造园艺术推到巅峰。本文梳理了近90年来的张南垣研究历程,结合已有论著和最新发现,完整论述了张南垣的生平、家族和交游。特将相关内容第一时间于《风景园林》发表,期待能够推进张南垣以及古代造园的研究。
张南垣的生平、家族与交游——乔莱《张处士墓志铭》考略
黄晓
男/ 博士/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本刊特约编辑/ 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理论与历史、园林绘画
刘珊珊
女/ 博士/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历史景观、女性与园林
秦绍楹
男/ 无锡文史学者/ 古建修复师(高级)/ 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保护
摘要:造园大师张南垣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论著。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提供了张南垣研究的核心材料,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采用史源学和年代学方法,根据《张处士墓志铭》提供的线索,考证了作者乔莱与张氏家族的交往,推断张南垣名“琏”而非“涟”,祖籍为松江华亭县,梳理了张南垣的家学传承与造园历程、张南垣的先辈与子孙谱系、张南垣的交游等内容。有助于深入认识张南垣的造园成就,完善更新张南垣研究的框架,进而剖析古代造园背后的家族、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张南垣;造园叠山家;《张处士墓志铭》
1 张南垣研究回顾
张南垣是中国古代首屈一指的造园大师,活跃于明末清初。曹汛先生长期致力于张南垣及其家族的研究,称赞张南垣的成就足可媲美同时代的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英国造园家布朗和日本造园家小堀远州,“在人类文化史上应该有一个高贵的席位”。曹汛推测,张南垣及其子侄所造园林多达数百处,其中仅无锡寄畅园完好保存至今。寄畅园由秦金始建于1527年,称凤谷行窝;明万历年间秦燿改筑为寄畅园,清康熙初年秦松龄聘请张南垣侄子张鉽再次改筑,奠定了今日园貌。2020年2月25日,乔莱《张处士墓志铭》一文被作者秦绍楹先生发现,为研究张南垣的重要文献。秦绍楹是寄畅园园主秦燿的十四世孙,多年从事秦氏家族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这篇墓志铭即其工作中的重要发现之一。
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为张南垣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参照标杆,并至少从5个方面填补了此前研究的空白:1)首次揭示乔莱与张氏父子的关系;2)记出张南垣名琏及其妻叶氏,并完整介绍了张南垣的生平;3)补充了张南垣父辈的名号;4)首次完整记出张南垣四子二孙的姓名与辈次;5)首次记出张南垣与黄观只、褚砚耘、吕天遗3人的交游。笔者就这5个方面进行探讨。
2 乔莱与张氏之交往
《张处士墓志铭》收录在乔莱《石林集》中的《归田集》。
1 乔莱《张处士墓志铭》影印
乔莱(1642—1694)字子静,号石林,江苏宝应人。他于康熙六年(1667年)26岁考中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中博学鸿儒特科一等第五名,与修《明史》《太祖高皇帝实录》,任日讲起居注官,文名卓著。乔莱文中未提及《张处士墓志铭》的委托者和写作时间,根据他的生平和交游,笔者推测这篇墓志铭可能是受张然或张元炜委托,作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之后。
乔莱在北京曾游览张然设计的万柳堂、瀛台并作辞赋;乔莱多位好友的园林皆出自张然、张元炜之手;乔可聘、乔莱、乔崇烈在宝应建有柘溪草堂、陶园、乐志堂和纵棹园等,某些园林可能得到张然、张元炜指点。这使乔莱对张南垣一脉的造园叠山艺术有很深的了解,在《张处士墓志铭》中多有体现。
3 张南垣其人
《张处士墓志铭》称:“君于某年某月卒于家,年八十。妻叶氏,后四年卒,亦八十”,记出了张南垣的年寿,但未记出生卒年。曹汛考证张南垣生于1587年,据此推算,张南垣应卒于康熙五年(1666年),寿八十。其妻叶氏卒于康熙九年(1670年),亦寿八十,反推应生于万历十九年(1590年)。
张南垣早年尝试过科举之路。其父辈“默庵君兄弟并以科甲起家”,对子弟寄予厚望,张南垣“少补邑诸生,有名”,《张陶庵墓志铭》记载他曾为“华亭学生”。但张南垣志不在科举,他先是学画,“性独好山水,每展唐宋以来名人画本,见其山川起伏,林壑下上,阴晴朝暮晦明出没变幻之状,顾而乐之”,从唐宋名家画作中揣摩山水趣味;其后又转向造园,“已复叠石为山,拟象其似,高者崭然以峙,下者窈然以深,烟霏雾结,见者惊叹,坐卧不能去,乃至不知人工所为,由此名重吴中矣”,在江南取得了很高的声誉。
张南垣的父亲张默庵并不支持他造园,“默庵君初禁之,后知其不可止,遂弗禁。默庵君殁,君遂弃诸生,出游四方,流览名胜以扩其胸中所未见。自吴越,历楚豫,至关陇”。可知张南垣叠山并无家传,是自学成才。父亲去世后,他抛弃诸生的身份,到吴越、楚豫、关陇等地游历山水,胸有丘壑后,造园技艺大进。晚明“海内承平日久,自诸王而下,名豪贵人世家巨室之子弟,莫不各有园池台榭山墅之好”,这种造园风尚为张南垣提供了施展的空间。他没有功名,以布衣身份游于公卿名士之间,由于技艺高超,诸公“皆虚左以迎,引为上客”,成为闻名天下的造园大师。
张南垣晚年居住在嘉兴,“君晚岁卜筑檇李,庭前构小山,岩壑、竹木、人物、庐舍、桥梁悉具,见者讶以为奇,各为诗以遗之。君又为两书屋,置竹几石榻,法书名画,暇则焚香泼墨,或面山命酌”,他在居所的庭前筑山开池、种树架桥,并建造了两座书屋,每日欣赏书帖字画,闲暇时还会泼墨创作,或对山饮酒,安度晚年。
此前曹汛的系列文章已对张南垣生平事迹做过详细考证,《张处士墓志铭》又补充了5方面信息:1)记出张南垣名琏,祖籍华亭;2)记出张南垣与其妻叶氏皆年寿八十;3)记载张南垣早年曾应试读书,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4)记出张南垣曾游历吴越、楚豫、关陇等地,向自然山水学习;5)记出张南垣晚年在嘉兴造园自居。这些内容完善了对于张南垣的认识,有助于深入探讨张南垣造园艺术风格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4 张南垣之先辈
《张处士墓志铭》提到了张南垣的父亲,称:“自君父默庵君兄弟并以科甲起家,遂为著姓”,可知张南垣父亲称“张默庵”。黄与坚《张陶庵墓志铭》记载:“按张氏世籍华亭县,自枢密铁一公累传至归山公,以子所望贵,赠通政大夫、山东布政使,为君曾祖。所谋,万历庚子举人,为君祖。所谋生琏,即南垣,华亭学生,始迁隶嘉兴。琏四子,季则君也。君讳然,字鹤城,以号行,曰陶庵。”综合可知,张然祖父、张南垣父亲称张所谋,字或号为默庵,中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人。张所谋的兄弟为张所望(1556—1635),两人的父亲称“归山公”,始祖称“铁一公”。
已知张所谋的文献记载极少,张所望则是文化名人,字叔翘,号七泽,中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进士,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山东右布政使。清代叶梦珠《阅世编》卷五记载:“龙华张氏,自七泽所望登进士,历官方伯,而其族遂显。其从子或居华亭,亭桥一派是也。或居上海,在城则银台一派是也,在乡则新场太常一派是也。”
秦柯发现冯时可(1547?—1623?)为张所望父母所作《张汝问墓表》和《张母沈太宜人墓表》,考证张所望父亲为张汝问(1517?—1560),字质夫,号东野,应即《张陶庵墓志铭》中的“归山公”;明初张氏始祖为张仲实,后又有张伯声和张豫斋(大鲁)。秦柯《造园大师张南垣家世考述》绘出张南垣基本世系图,对表中人物做了详细考证。
张所望与张南垣的叔侄关系为探索张南垣家世的重要线索,倘若属实,则可确认张南垣出自龙华张氏,对理解张南垣的社会交游和造园活动有重要意义。但这一联系仍需进一步确证。目前直接的证据只有《张陶庵墓志铭》提到张南垣父亲为张所谋,张所谋与张所望皆为“归山公”之子;间接的证据只有《张处士墓志铭》称:“默庵君兄弟并以科甲起家”,与张所谋中举人和张所望中进士相合(图2)。但有些材料又存在矛盾之处,一是《张汝问墓表》提到张汝问有三子,“长所性,次所教,又次即太守君所望”,其中并无张所谋;二是张汝问是否即归山公,尚缺少直接证据。张南垣与张所望的联系,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2 《张处士墓志铭》(左)、《张陶庵墓志铭》(中)和《张汝问墓表》(右)中的相关记载
5 张南垣之子孙
由《张处士墓志铭》可知,张南垣叠山由他首创,并非家传,他以此为豪,希望传之子孙。……后面记出张南垣“子四:长熹,次勳,次熊,次然;孙十:长元炜,次淑,皆知名于时。而炜及淑则候选京师焉”。可知张南垣共有四子:长子张熹、次子张勳、三子张熊、四子张然;10个孙辈只记出了长孙张元炜和次孙张淑。他们都是张南垣造园叠山的重要传人,《清史稿·张南垣传》称张南垣及其传人为“山石张”。本节主要讨论这6位“山石张”的传人,张南垣另有侄子张鉽,亦得其真传,因未在墓志铭中,不做讨论。
5.1 张熹
张熹为张南垣长子。祁彪佳(1602—1646) 《祁忠敏公日记》记载,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 他前往嘉兴,寻访张南垣不遇,请到张南垣的儿子张轶凡,主持改造寓山园。曹汛推测张轶凡可能为张南垣长子或次子,在《南垣长子张轶凡事迹》(未刊稿)中将其暂定为长子。
张轶凡事迹目前仅见于《祁忠敏公日记》,曹汛《南垣长子张轶凡事迹》引录了涉及张轶凡的全部条目,始于明崇祯十六年十月初九,止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五月初五,共53条,内容丰富。秦柯《张氏叠山造园管窥——以祁彪佳寓园为例》对张轶凡改筑祁彪佳寓山园做了深入剖析。
曹汛《南垣长子张轶凡事迹》指出:“照现在已经发现的材料,南垣四子之中,张轶凡是最早显露头角和身手的人。早在明崇祯末年已成名,那时顶多也就30多岁,刚过而立之年。可惜他的本名至今仍未能考详。本字轶凡,仍不能推断出本名。”张轶凡是一位多能多产的职业造园家,其造园事迹在张南垣传人中时间最早,目前已知主要位于绍兴、嘉兴、杭州、上海等地,皆属江南地区。
5.2 张勳
张勳为张南垣次子。吴伟业《张南垣传》称:“(张南垣)晚岁辞涿鹿相国之聘,遣其仲子行”,这位“仲子”可能是张勳。此外,祁彪佳提到的张轶凡也可能是张勳。
张南垣晚年名声传入北京。曹汛《南垣次子事迹》(未刊稿)考证,邀请张南垣北上造园的“涿鹿相国”为冯铨(1595—1672),时间“应在顺治三年(1646年)之后,六年(1649年)之前”,当时张南垣已过六旬,派出“仲子”前往。谈迁《北游录》记载,冯铨这处园宅位于北京“天坛北,凿池蓄朱鱼,亭台鼎立”。张南垣次子张勳,将“山石张”的影响扩展到北方。
5.3 张熊
张熊为张南垣第三子,字叔祥,符合“伯仲叔季”的排行。曹汛《追踪张熊,寻找张氏之山》,考证张熊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造园作品有朱茂时鹤洲草堂、曹溶倦圃、钱江绿谿、卓苍涛众白堂和吴之振黄叶村庄等20余处。张南垣四子中,三子张熊和四子张然名气最高,江南是张南垣造园的大本营,张熊在江南,全面继承了父亲的造园事业。5.4 张然
张然为张南垣第四子,字鹤城,号陶庵。黄与坚《张陶庵墓志铭》记载,张然“康熙三十五年正月某日卒于家,年七十有五。”可知张然生于明天启二年(1622年),卒于1696年。
曹汛评价张熊与张然称:“二人在造园叠山方面的造诣应该是不分轩轾,可是张然的机遇更好,后来供奉内廷,主持建造南海瀛台、玉泉山静明园和畅春苑等皇家园林,京师诸王公园林也多出张然之手,所以名气更大。”张南垣开创的“山石张”造园叠山,到张然影响达到顶峰。
综合张南垣四子的事迹来看:张南垣成名立派之后,崇祯年间长子张轶凡在江南造园,顺治年间次子张勳入京造园,可惜明末清初时局动荡,未能形成太大的影响;康熙年间社会安定,三子张熊在江南,四子张然则从江南进入北京,主持皇家御苑的设计,不但全面继承了张南垣的事业,而且打开了新的局面,使“张氏之山”成为江南私园和北方皇园的共同追求。
5.5 张元炜
《张处士墓志铭》提到张南垣的两个孙子—张元炜与张淑,两人皆“候选京师”。《张陶庵墓志铭》提到张然有两子:“元炜候选州同知,淑候选监运司同知”,可知张元炜和张淑都是张然之子。
张元炜字铨侯,为张南垣长孙,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随张然入京营建畅春园,其后回到江南,建造了大批园林。题赠给他的诗文多强调他营建御苑的经历,如汪琬《赠张铨侯》称:“往年供奉畅春苑,一一结构超凡庸。水流千盘山百转,无数苍翠排晴空。驾岩透谷开辇道,仿佛仙岛还离宫。窃闻至尊屡嘉叹,一笑顾盼回重瞳”,吴暻《题张铨侯册子三首》其一曰:“父子承恩太液池,山林粉本可心追”,李良年《书张铨侯叠石赠言卷》称:“吾郡张氏累世用叠石知名,而铨侯为最,尝供事御苑,能使建章宫中池之三神山宛在眉睫”,此外还有顾图河诗《云间张铨侯工于垒石,畅春苑假山皆出其手,钝翁以长歌卷赠之,更请余题四绝句,时方为敬思窗前作数峰也》。
张元炜的造园生涯与其父张然恰好相反,张然是从江南去往北京,张元炜则是从北京回到江南。他先是参与营建皇家御苑,后来又返回江南营造私园。
5.6 张淑
张淑字玉侯,为张南垣次孙,曾在北京为私人造园并参与皇家御苑的营建。赵吉士《元夕》诗序提到“檇李张铨侯元炜、玉侯淑,金沙于樗乡钰俊,南昌李南枝更生,苕水胡纳言、潘若千养汪,四明沈弱侯绍竑,锡山王锡蕃、汪紫沧灏、儿景从,集寄园,时振千以测字著名,诸子争相问事,更深踏月,予兀坐未出,即事四律”,可知张元炜、张淑兄弟曾一同参加赵吉士北京寄园的雅集。赵吉士《赠张玉侯》诗序称“顽石垒垒,一经玉侯指点便成名胜,寄园亦藉以生色,不可无诗以赠”,可知赵吉士寄园为张淑所筑;诗曰:“海山方寸千层出,紫禁香生御苑秋”,“考工日食天家俸,排闼时窥禁籞书”,表明张淑亦曾供奉内苑。
“山石张”由张南垣开创,传给其四子张熹、张勳、张熊、张然及侄子张鉽,并被孙辈张元炜、张淑继承,八人皆为卓有成就的一代匠师,留下了众多园林杰作。嘉庆六年《嘉兴府志》记载,张然父子“康熙间先后应召供奉内廷,凡经营位置悉令然等董其役,屡邀恩赍。及淑没,其术遂不传”
张淑之后“山石张”是否还有传人,尚待考证,不过《张处士墓志铭》结尾透露出张氏家族的另一选择——张南垣的两个孙辈皆“候选京师”。这在《张陶庵墓志铭》中得到了印证:张然被封为儒林郎,其妻洪氏封安人,长子张元炜候选州同知,次子张淑候选监运司同知;张元炜之子张大成候选县丞,张淑长子张大鹏为太学生;张淑次子张大鲲和张大成之子张麟佳,年纪尚幼,未有封选(图3)。3 张南垣家族世系图
从张南垣的父辈到他的子孙,张氏家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闭环。张南垣父亲张默庵兄弟以科甲起家;张南垣则性好山水,违抗父命以至抛弃诸生身份,转向造园叠山;张南垣的子侄继承了他的事业,将“山石张”造园叠山推向全国;其第四子张然通过为皇家造园,取得封号;其孙张元炜、张淑精通造园,并皆有官职;张南垣曾孙张大成、张大鹏重新回到科甲仕途,完成了社会阶层的转变,未知是否仍兼造园叠山之业。
6 张南垣之交游
6.3 吕天遗
吕天遗先祖为吕㦂(1449—1511),字秉之,官至南京太常寺卿,对吕天遗影响很深。
7 结语
从1931年谢国桢辑录张南垣父子事迹开始,学术界关注张南垣研究已近90年;从1963年曹汛补辑张南垣事迹并着手研究开始,也已接近60年。目前张南垣研究已有深厚的积累,对张南垣的生平事迹、造园作品、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等方面,都有深入的分析和判断。《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对推进张南垣以及古代造园叠山的研究,至少具有两方面的意义。1)对此前的研究内容进行验核,去伪存真,调整偏差,更新研究的框架与结论。历史研究需要一系列准确的锚点,《张处士墓志铭》提供了许多可靠信息,如张南垣名琏,他的生平经历,父亲张默庵,妻子叶氏,四子张熹、张勳、张熊、张然,二孙张元炜、张淑,以及张南垣与钱谦益、吴伟业、王时敏、黄观只、褚砚耘和吕天遗的交游。此前不少观点是基于考证或推测,并不确定,通过与墓志铭比照,很多可以证实或证伪,从而获得更准确的结论。2)将新材料与已有研究结合,推进对张南垣的认识和理解。如张南垣出自书香门第,其父辈以科甲起家,他曾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又曾学画并到各地游历,对其造园叠山大有助益;张南垣造园并非家传,而是由他开创,展示出天才的创造性。从张默庵兄弟到张南垣,再到张熹兄弟、张元炜兄弟和张大成兄弟的五代人,展示了张氏家族社会身份的变迁,有助于从家族角度认识张南垣的成就。张南垣交游的钱谦益、吴伟业、黄观只、褚砚耘和吕天遗等彼此又有关联,进而联系起与张然、张元炜等交游的冯溥、乔莱、李良年、汪琬、吴暻等,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交网络。这些人物及其家族建有众多园林,对它们的挖掘梳理,不但可以确认更多“山石张”的作品,完善补充张南垣的造园研究;而且可以深入剖析中国古代造园背后的家族、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运行机制。图片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图1引自参考文献[25]684;图2分别引自参考文献[25]684、参考文献[28]卷38、参考文献[31]卷59;图3由作者根据《张处士墓志铭》《张陶庵墓志铭》绘制。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曹汛.张南垣的造园叠山作品[J].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09(00):327-378.
[2] 曹汛.江南园林甲天下,寄畅园林甲江南[J].风景园林,2018,25(11):14-16.
[3] 黄晓,刘珊珊.寄畅园的始建年代、沿革分期与重要议题[J].风景园林,2018,25(11):17-22.
[4] 谢国桢.张南垣父子事辑[M]//明清笔记谈丛.北京:中华书局,1960:297-309.
[5] 曹汛.张南垣生卒年考[M]//建筑史论文集(第2辑),1979:143-148.
[6] 曹汛.造园大师张南垣:纪念张南垣诞生四百周年[J].中国园林,1988(1):21-26;(3):2-9.
[7] 曹汛.清代造园叠山艺术家张然和北京的“山子张”[C]//建筑历史与理论:第2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116-125.
[8] 曹汛.史源学材料的史源学考证示例,造园大师张然的一处叠山作品[J].建筑师,2008(1):97-103.
[9] 曹汛.追踪张熊,寻找张氏之山[J].建筑师,2007(5):96-103.
[10] 曹汛.跋李良年《书张铨侯叠石赠言卷》[J].古建园林技术,1984(2):53-54.
[11] 曹汛.张南垣父子事辨误[J].中华文史论丛,1985(1):271-277.
[12] 曹汛.一自南垣工叠石,假山雪洞更谁看[N].科技日报,1987-12-30.
[13] 曹汛.明末清初的苏州叠山名家[J].苏州园林,1995(3):35-39;(4):19-24.
[14] 李红,傅凡,李春青.一时三杰 计成、文震亨、张南垣时代关系研究[J].风景园林,2012(6):99-100,103.
[15] 王凤阳.张南垣及其园林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4.
[16] 秦柯,陈婉钰.张南垣家世考补[C]//中国圆明园学会.《圆明园》学刊第二十一期.北京:中国圆明园学会.2016:240-245.
[17] 秦柯.造园大师张南垣家世考述[J].中国园林,2017,33(12):119-122.
[18] 秦柯.吴伟业梅村考略[J].中国园林,2017,33(6):124-128.
[19] 秦柯.张氏叠山造园管窥:以祁彪佳寓园为例[J].华中建筑,2017,35(12):18-22.
[20] 秦柯,彭历.《西斋图》及其所描绘的园林[J].华中建筑,2017,35(1):6-9.
[21] 秦柯. 荒丘数日成林泉:张涟家族与造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2] 顾凯.“知夫画脉”与“如入岩谷”:清初寄畅园的山水改筑与17世纪江南的“张氏之山”[J].中国园林,2019,35(7):124-129.
[23] 顾凯.园在山中:再探张南垣叠山造园的意义与传承[J].风景园林,2020,27(2):13-19.
[24] 顾凯.明末清初太仓乐郊园示意平面复原探析[J].风景园林,2017(2):25-33.
[25] 乔莱.石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5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459-694.
[26] 胡春丽.乔莱年谱初稿[M]//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18辑.
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8:128-174.
[27] 秦志豪. 锡山秦氏寄畅园文献资料长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8] 黄与坚.愿学斋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7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9] 乔崇烈.学斋诗·蒹葭书屋诗·芥舟集·枣花庄录稿[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208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0] 叶梦珠. 阅世编[M]//笔记小说大观:三十五编第5册.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127.
[31] 冯时可.冯元成选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第63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32] 祁彪佳.祁彪佳日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
[33] 吴伟业.吴梅村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34] 陈郁.读箑小记[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35] 余怀.甲申集·鸳湖游稿(外11种)[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36] 沈季友.檇李诗系:卷41[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475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967.
[37] 姚际恒.好古堂家藏书画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版面预览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0年4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刘昱霏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