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A专题 | 岳邦瑞 钱芝弘 | 如何分析生态系统服务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研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途径可能有哪些?

岳邦瑞 钱芝弘 风景园林杂志
2024-09-02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2年第10期 P20-25


岳邦瑞,钱芝弘.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机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风景园林,2022,29(10):20-25.

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机制及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岳邦瑞

男 / 博士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 研究方向为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

钱芝弘

女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为地景规划与生态修复


作者写作心得 

更多视频请关注《风景园林》杂志官方抖音号:LA7675

摘要:景观规划师常会面临在特定区域协调多种生态系统服务(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现实需求,而当前针对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其机制研究如何应用于景观规划的研究仍不足。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进展,从形成基础和变化动因两方面揭示其机制,并梳理机制研究的方法与进展。其次,以3类景观规划为例,分析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并结合研究案例探索将其应用于景观规划的途径。研究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能够在景观规划中为实现ESs降权衡升协同提供重要信息:1)在生态功能区划中,能指导ESs目标的分区分配;2)在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中,能指导空间网络优化方案的制定;3)在生态修复规划中,能指导关键修复区域识别及修复策略的提出。最后,提出应以规划实践为导向展开研究,加强学科合作交流,完善研究方法,并探索整合多种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更好地将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应用于景观规划。

关键词:风景园林;景观规划;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形成机制



1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内涵及其研究现状

1.1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内涵

ESs间的关系包括权衡(trade-offs)、协同(synergies)和兼容(compatible)3类,本研究仅关注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在分析ESs供给间的相关关系时,若呈现出负相关(此消彼长)则为权衡关系,正相关(同增同减)则为协同关系,无显著关系则为兼容。若以ESs间的作用关系区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属于协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属于权衡,没有明显作用关系则为兼容。ESs供给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可识别其类型及所在区域,而作用关系研究能明确ESs间关系形成机制,以指导规划策略的提出(图1)。从机制层面展开分析,认知哪些人类活动会对ESs间权衡或协同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是指导规划决策的关键。


1 生态系统服务间关系研究在景观规划中的作用


1.2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表征方式及分析方法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识别是展开机制研究的基础,然而不同研究方法的分析结果所反映的内涵和意义有时并不相同。Ndong等发现,对ESs关系的研究可建立在3个标准之上,并在此基础上将识别ESs关系的定量研究方法分为6种。3个标准是:1)“时间变异性”,研究是否明确考虑时间动态;2)“空间离散化”,研究是否考虑ESs间关系的空间维度;3)“驱动因素”,研究是否考虑驱动因素。6种定量研究方法为:静态空间共现分析、静态空间关系分析、历时空间共现分析、历时空间关系分析、历时空间变化共现分析、动态空间变化分析。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分析中的常用方法可归纳为成对或成组分析方法。成对ESs关系分析方法包括:相关性分析、权衡协同度分析、叠加分析及贝叶斯网络(Bayesian belief network, BBN)模型分析等。成组ESs间关系分析方法包括: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生态系统服务簇分析等。

1.3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在空间规划中的作用

已有文献对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在规划中的应用做了探索。王志芳等提出ESs权衡研究对规划管理目标设定、空间优化、生态补偿、公众参与具有重要意义。欧小杨等、艾昕等基于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提出城市生态空间分区及生态网络规划方案。邵明等基于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提出城市生态空间识别与管控途径。王旸研究休闲游憩和气候调节服务间的权衡关系,以提出公园绿地布局的优化方法。国土空间规划中,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对生态空间格局构建、规划及分区管控等方面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2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机制研究内容及进展

2.1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机制研究内容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机制研究可以从2个层面展开,即ESs如何形成与供给、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如何形成与转化,前者是其形成基础,后者是其形成动因。

土地覆被变化会同时对多种ESs的形成与供给产生影响。调控土地覆被类型可直接改变ESs供给类型,而其结构与空间特征的变化则会对生态过程产生影响并间接作用于ESs供给(图2)。不同类型ESs对土地覆被类型、结构与空间特征变化的敏感程度不同。若ESs对覆被类型的变化敏感,需分析提供ESs的主要景观的特征是否一致或相近;若对覆被结构与空间特征的变化敏感,需分析ESs供给过程之间是否有明显相互作用。


2 土地覆被变化对 ESs 的影响过程


Bennett等将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形成动因概括为“ESs对同一驱动因素产生响应”及“ESs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研究展示6种情景下ESs间关系的形成动因(图3):1)对同一驱动因素的响应导致ESs间关系的形成,如情景B;2)ESs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其关系的形成,如情景C、E;3)共同驱动因素和ESs间相互作用,共同导致ESs间关系的形成,如情景D、F。


3 不同情景中 ESs 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形成动因


“形成基础”可解释为何ESs间普遍存在权衡与协同关系,“形成动因”可反映不同情景下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形成受何驱动,共同反映了ESs间关系的形成机制。

2.2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机制的研究方法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如相关性分析、叠加分析,是通过ESs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一致性,识别关系类型及所在区域,但无法解释其形成、变化的因果性。机制层面的研究则要回到具体情景中,分析可能的驱动因素及其引起的生物物理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情景分析、对照实验和过程模拟研究,是以量化ESs供给和驱动因素间的联系程度,来反映ESs相互作用情况,即机制研究。3种方法中对照实验最精准,但受尺度及可控变量的限制,研究中很少使用。情景分析和过程模拟的组合应用相对广泛,是规划决策的重要分析工具。

2.3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机制研究进展

对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机制的研究通常从驱动因素着手,包括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表1)。自然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及环境梯度的影响,而人类活动则从土地覆被/利用变化、干预方式与强度两方面研究。Ndong等发现,当前研究大多关注土地覆被/利用变化,以反映城市化、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对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影响。也有研究将气候视为驱动因素,分析温度或降水产生的影响;以及探讨不同耕作制度及土地使用强度产生的影响。


表1 ESs 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机制研究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机制研究尚有较大发展空间,较多关注规划管理驱动因素,而对文化、宗教和技术驱动因素的关注较少。由于研究受数据可得性和分析模型的信度与效度影响,需积累长周期监测数据(如气象、水文数据)和不断完善模型。


3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识别及其机制研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

3.1 生态功能区划

在生态功能区划(ecological function regionalization, EFR)中,以协同聚类与权衡分隔的原则,将各类ESs保护与提升目标分配到不同区域并提出管控策略,可提升ESs间的协同作用并降低权衡,ESs间关系机制研究能为此提供依据。已有研究探索了将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识别及机制分析引入城市生态功能区划的具体途径 。具体步骤通常包括:1)对多种ESs评估制图;2)识别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区域;3)结合区域特征,分析其形成机制;4)提出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及管控策略(图4)。该类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以ESs间关系量化分析为主,对作用机制研究不足。


4 ESs 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应用于生态功能区划的途径


3.2 生态基础设施规划

在生态基础设施(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EI)规划中,厘清哪些ESs类型在何种情况下呈现权衡或协同状态,可指导优化生态空间网络。EI规划通常涉及多种ESs供给的管理,对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识别及机制研究能够为其提供重要依据。EI规划方案不仅要促进多重服务功能共存,还要降低ESs间的权衡并提升协同,避免在追求某些ESs时严重损害其他ESs。基于Hansen等提出的促进城市EI规划多功能性建议,本研究提出了完善后的EI规划程序,呈现了ESs间关系及机制研究如何应用其中(图5)。国内多个EI规划项目的目标都反映出对多种ESs的诉求,但均未对ESs间关系及机制进行系统研究。


5 ESs 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应用于生态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途径


3.3 生态修复规划

在生态修复规划中,分析关键ESs的高权衡区域及形成机制,能够判断出通过哪些修复措施可降低ESs间权衡。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生态修复工作链中,规划是关键环节。Peng等以贵州省为例,提出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在生态修复规划中的应用途径。分析影响ESs间关系的驱动因素,包括自然因子(温度、坡度、降水等)和人为因子(土地覆被/利用变化、生态治理项目实施等),分析这些变量因子对ESs间关系的影响情况及程度。据此,通过修复措施改变高权衡区域影响因子中关键变量及组合,以降低ESs间权衡作用(图6)。当前,ESs间关系研究已开始被应用于生态修复工作评价中,但在提出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却鲜少被关注。

综上所述,3类景观规划中关于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的空间指向、应用目的及方式均不同(图7)


6 ESs 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应用于生态修复规划中的途径

7 ESs 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应用于 3 类景观规划的空间指向、应用目的及方式


4  研究展望

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对景观规划的意义不言而喻,但研究方法多样且研究体系尚不成熟,研究成果又具有动态性、地域性等局限。为将研究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应重点关注以下4个方面。

1)以规划实践需求为导向,开展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研究。该研究可在哪类景观规划的哪个环节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适合的研究方法、表征方式有哪些,尚需深入研究。

2)加强学科合作交流,引入生态学、地理学等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当前,从自然科学到人文社科的学科都非常注重ESs研究,不断涌现出来的研究方法、技术,是研究ESs间关系及机制的重要资源。如何将新方法、新技术整合进研究中至关重要。

3)完善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的研究方法。ESs间关系研究采用的定性、定量方法均有局限性,研究结果也具有动态性、地域性,且深受研究尺度影响。完善研究方法、明确方法适用范围,并将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控制在一定范围,是将此研究应用于景观规划实践的重要前提。

4)探索将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整合到景观规划的更优途径。景观规划面临的是复杂现实环境,其目标往往整合了生态、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诉求。如何整合来自不同学科、不同范式的研究成果,更好地分析规划区域中ESs间权衡与协同关系及机制,以管理多类ESs,尚待深入研究。




致谢:

感谢兰泽青、王敬儒、潘卫涛、王蓓、费凡、丁禹元、颜雨晗、姚龙杰同学为本文提出宝贵修改意见。


图片来源:

图3改绘自参考文献[26],图6改绘自参考文献[53];表1根据参考文献[33]~[36]整理;其余图片均由作者绘制。



为了微信阅读体验,文中参考文献标注进行了删减,详见杂志。

参考文献

[1] 王志芳,彭瑶瑶,徐传语.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的实践应用进展及趋势[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4):773-781.

[2] 李方正,彭丹麓,王博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景观设计学,2019,7(4):56-69.

[3] KISHOR A, TEK M, ARMANDO A. How much do We Know About Trade-offs in Ecosystem Service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mpirical Research Observation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2, 806: 151229.

[4] NDONG O G, THEROND O, COUSIN I. 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A Generic Classificati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Ecosystem Services, 2020, 43: 101120.

[5] DADE M C, MITCHELL M G E, MCALPINE C A, et al. Assessing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The Need for a more Mechanistic Approach[J]. Ambio, 2019, 48(10): 1116-1128.

[6] LEE H, LAUTENBACH S.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6, 66: 340-351.

[7] 张永民.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评估框架: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8] 彭建,胡晓旭,赵明月,等.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展:从认知到决策[J].地理学报,2017,72(6):960-973.

[9] 张碧天,闵庆文,焦雯珺,等.生态系统服务权衡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2021,41(14):5517-5532.

[10] 李双成,谢爱丽,吕春艳,等.土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趋势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12):82-89.

[11] EGOH B, REYERS B, ROUGET M, et al. Mapping Ecosystem Services fo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J].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08, 127(1-2): 135-140.

[12] ZHAO M Y, PENG J, LIU Y X, et al. Mapping Watershed-Level Ecosystem Service Bundle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China[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8, 152: 106-117.

[13] 刘海,武靖,陈晓玲.丹江口水源区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J].生态学报,2018,38(13):4609-4624.

[14] 欧小杨,王婧,吴佳霖,等.基于多种保护特征协同与权衡的区域自然保护地网络规划:以北京为例 [J].中国园林,2020,36(10):104-109.

[15] 艾昕,兰亦阳,郑曦.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增益的城市生态空间区划研究: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为例[J].风景园林,2020,27(11):82-89.

[16] 邵明,李方正.城市生态空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权衡协同及管控研究:以成都东部新城为例[J].风景园林,2021,28(7):114-120.

[17] 王旸.健康生态系统服务视角下的公园游憩和降温服务权衡关系研究:基于GWR量化分析[J].城市建筑,2021,18(19):183-188.

[18] 高吉喜,徐德琳,乔青,等.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与规划理论研究[J].生态学报,2020,40(3):749-755.

[19] 陈阳,岳文泽,张亮,等.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生态空间管制分区的理论思考[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8):1-9.

[20] 李睿倩,李永富,胡恒.生态系统服务对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支撑[J].地理学报,2020,75(11):2417-2430.

[21] MYÜLLER F, DE GROOT R, WILLEMEN L. Ecosystem Services at the Landscape Scale: The Need for Integrative Approaches[J]. Landscape Online, 2010, 23: 1-11.

[22] 苏常红,傅伯杰.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自然杂志,2012,34(5):277-283.

[23] 刘绿怡,卞子亓,丁圣彦.景观空间异质性对生态系统服务形成与供给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8,38(18):6412-6421.

[24] HAO R F, YU D Y, LIU Y P, et al. Impacts of Changes in Climate and Landscape Pattern on Ecosystem Services[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79: 718-728.

[25] FAGERHOLM N, KAYHKO N, NDUMBARO F, et al. Community Stakeholders’ Knowledge in Landscape Assessments: Mapping Indicators for Landscape Service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2, 18: 421-433.

[26] BENNETT E M, PETERSON G D, GORDON L J. Understanding Relationships among Multiple Ecosystem Services[J]. Ecology Letters, 2010, 12(12): 1394-1404.

[27] SUGIHARA G, MAY R, YE H, et al. Detecting Causality in Complex Ecosystems[J]. Science, 2012, 338(6106): 496-500.

[28] CORD A F, BARTKOWSKI B, BECKMANN M, et al. Towards Systematic Analyses of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Main Concepts, Methods and the Road Ahead[J]. Ecosystem Services, 2017, 28: 264-272.

[29] BAGSTAD K J, SEMMENS D J, Waage S, et al.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Decision-Support Tool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Quantification and Valuation[J]. Ecosystem Services, 2013, 5: 27-39.

[30] CLASSEN A, PETERS M K, FERGER S W, et al. Complementary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Pest Predators and Pollinators Increas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Coffee Yields[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14, 281(1779): 20133148.

[31] LAUF S, HAASE D, KLEINSCHMIT B. Linkage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sioning, Urban Growth and Shrinkage: A Modeling Approach Assessing Ecosystem Service Trade-off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4, 42: 73-94.

[32] LAW E A, FERRARO P J, ARCESE P, et al. Projecting the Performance of Conservation Interventions[J].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2017, 215: 142-151.

[33] ZHONG L N, WANG J, ZHANG X, et al.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on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64: 121412.

[34] SUN X Y, SHAN R F, LIU F. Spatio-Temporal Quantification of Patterns,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Among Multiple Hydrological Ecosystem Services in Different Topographic Basin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68: 122338.

[35] WANG J Y, CAO Y, FANG X Q,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Trade-offs/Synergies Between Rural Landscape Services in a Spatially Explicit Way for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1, 300: 113706.

[36] ZHENG H N, PENG J, QIU S J, et al. Distinguishing the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 in Intensity and Type on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2, 316: 115206.

[37] FIEDLER S, MONTEIRO J A F, HULVEY K B, et al. Restoration Ecologists Might not Get what They Want: Global Change Shifts Trade-offs Among Ecosystem Functions[J/OL]. BioRxiv: 1-28[2022-03-20]. https://doi.org/10.1101/2020.12.21.423790.

[38] ALLISON S D, TRESEDER K K. Warming and Drying Suppress Microbial Activity and Carbon Cycling in Boreal Forest Soils[J]. Global Change Biology, 2008, 14(12): 2898-2909.

[39] 李方正,彭丹麓,王博娅.生态系统服务研究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J].景观设计学,2019,7(4):56-69.

[40] 祝光耀,张塞.生态文明建设大辞典(第二册)[M].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41] 蔡佳亮,殷贺,黄艺.生态功能区划理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30(11):3018-3027.

[42] 刘颂,谌诺君,董宇翔.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簇的生态功能区划及管控策略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园林,2022,39(3):21-29.

[43] 韩林桅,张淼,石龙宇.生态基础设施的定义、内涵及其服务能力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9,39(19):7311-7321.

[44] DEMUZERE M, ORRU K, HEIDRICH O, et al. Mitigating and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Multi-functional and Multi-scale Assessment of Green Urban Infrastructur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4, 146: 107-115.

[45] SUSSAMS L W, SHEATE W R, EALES R P. Green Infrastructure as a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Policy Intervention: Muddying the Waters or Clearing a Path to a More Secure Futur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5, 147: 184-193.

[46] KREMER P, HAMSTEAD Z A, MCPHEARSON T. The Value of Urban Ecosystem Services in New York City: A Spatially Explicit Multicriteria Analysis of Landscape Scale Valuation Scenario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icy, 2016, 62: 57-68.

[47] HANSEN R, OLAFSSON S A, P. N. VAN DER J A, et al. Planning Multifunctional Green Infrastructure for Compact Cities: What Is the State of Practice?[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9, 96: 99-110.

[48] 陈懿慧.山地平原过渡地区生态空间规划与管控:以广西贵港市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18):60-62.

[49] 张浪,姚凯,张岚.上海市生态用地规划机制研究:以大治河生态廊道为例[J].风景园林,2012,19(6):95-98.

[50] 汪云,刘菁.特大城市生态空间规划管控模式与实施路径[J].规划师,2016,32(3):89-93.

[51] 傅伯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亟待把握的几个要点[J].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64-69.

[52] 王晨旭,刘焱序,于超月,等.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布局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11):1925-1941.

[53] PENG L, CHEN T T, DENG W, et al. Exploring Ecosystem Services Trade-offs Using the Bayesian Belief Network Model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cision-Making: A Case Study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22, 135: 108569.

[54] PAUL R J, DOUGLAS B T, BENNETT E M, et al. Trade-offs Across Space, Time, and Ecosystem Services[J]. Ecology and Society, 2006, 11(1): 28-42.

[55] 韩会庆,杨建强,陈思盈,等.喀斯特山区淡水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的空间粒度效应[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6(1):45-55.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2-10刊首语 | 郑曦:景观服务

《风景园林》2022-10目录 | 景观服务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2-10 景观服务

《风景园林》2022-10专题导读 | 景观服务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10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李清清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李清清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景园林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