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2022-11专题导读 | 城市景观设计与图析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2年11期 P12-89
本期专栏稿件呈现了城市景观的大量精彩图析——从欧洲大陆的意大利威尼斯、荷兰鹿特丹、西班牙特内里费岛和加泰罗尼亚中部巴格斯地区;到亚洲大陆的中国大湾区、武汉、深圳、浙南传统村落和韩国釜山地区;还有美国的底特律。研究者背景较为多元,分别来自中国、荷兰、德国、韩国、西班牙、澳大利亚、智利、南非。研究对象的广泛性证明了图析的适用性,而研究者背景的多元化也说明,即使因为文化与个人生活、从业经验不同会带来空间视角和空间参与的差异性,但通过图析所得的研究成果却具有领域内的专业共识。
——本期专题组稿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建筑学院蔡佳秀助理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郭巍教授
图析作为城市认知与设计工具的回顾性重构
蔡佳秀 秦西贝 郭巍*
Keywords
关键词
城市设计;城市形态学;图析;设计工具;综述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笔者围绕图析(mapping)作为城市认知与设计工具的3个发展阶段展开研究:经典形态学派研究时期、城市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时期、当代全球化多元主题研究时期,分阶段分析相关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制图语境、制图者身份与代表人物、研究方法与技法、对城市认知与设计的作用与意义,以期启发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从认知向设计转化的可能路径,为城市设计科学研究提供系统方法。
”1 研究框架
2 mapping作为城市认知与设计工具的回顾
2.1 经典形态学派研究时期(“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2.1.1 意大利形态类型学中的 mapping
2.1.2 法国多学科城市研究中的 mapping
2.1.3 英国城镇规划中的 mapping
2.1.4 荷兰分层与减构中的 mapping
2.2 城市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时期(20世纪70年代—2000年)
2.2.1 欧洲国家城市重构中的 mapping
2.2.2 美国郊区扩张与城市设计实践中的 mapping
2.3 当代全球化多元主题研究时期(2000年至今)
2.3.1 欧洲国家
2.3.2 美国
2.3.3 中国
2.3.4 全球横向比较
3 发现与讨论
3.1 制图语境提炼
3.2 制图者角色转变
3.3 mapping 操作方法与技术的提炼
3.4 mapping 对城市认知与设计的作用
4 结论
不同视角下形态学图析的交流研讨
对底特律景观和城市空间的图析
威尼斯与鹿特丹:潮汐之城的潟湖与三角洲景观
著:(荷)汉·迈也 译:王晓迪 郭莉 校:熊亮
Keywords
关键词
潮汛;威尼斯潟湖;鹿特丹三角洲;城水关系;景观韧性
以威尼斯潟湖与鹿特丹三角洲为例,探寻沿海地区长期存续的发展方式。以城水关系出发,梳理冲淤变化对城市区位和结构的影响,提出可借能源转型契机,将稳定冲淤平衡作为区域水系统的出发点,以增强城市景观韧性,修复生态系统,提高公众关注。
”1 威尼斯与潟湖
1.1 潟湖的起源与形成
1.2 通过对水系统的干预,巩固城市的海上力量
1.3 疏浚潟湖,促进工业和旅游业发展
1.4 威尼斯和潟湖的未来
2 鹿特丹和莱茵河 - 马斯河河口
2.1 快速转变的三角洲
2.2 城镇扩张和淤积
2.3 新沃特伟赫河的工业化进程
2.4 鹿特丹和莱茵河 - 马斯河三角洲的未来
3 结论
符拉尔丁根(鹿特丹地区)潮汛(2020 年2月)
威尼斯潟湖西侧视角(2020年)
地域的阐释与设计:以釜山地籍簿、特内里费岛和巴格斯规划为例
著:(韩)曺美和 (阿根廷 / 西班牙)梅丽莎·佩索阿 (西班牙)乔迪·弗兰克萨 (西班牙)华金·萨巴特 译:熊祥瑞 校对:王勤
Keywords
关键词
地籍簿;制图学;设计;景观;规划;表现方式
制图学所提供的并非绝对写实的图像,而是一种以肉眼无法获得的世界观。具体在城市和地域规划中,绘图能够帮助我们从文化、政治或经济方面理解、想象和识别一个空间,因而不仅可以用作分析与描述的工具,也能用来思考地域与城市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1 釜山:从地产结构到城市设计
1.1 韩国新制图学的到来
1.2 朝鲜王朝制图学中的传统空间
1.3 通过新制图学叠加新空间
1.4 新地籍图和现代空间的产生
1.5 地籍图作为城市规划的工具
2 特内里费岛总体规划:分层法阐释地域
3 巴格斯总体规划:方法论的更新
3.1 第一层:以地域形态作为一个规划标准
3.2 第二层:基础设施的全域规划
3.3 第三层:聚落和经济活动的组织
4 结论
两国间三角网络式的联结构成了一种地理附属关系
1861 年的大东舆地图与当前釜山地图的对比
图析底特律与武汉
著:(荷兰)汉克·贝克宁 蔡佳秀* 译:王硕
Keywords
关键词
图析;代尔夫特形态学方法;底特律;武汉;减构制图;形态同质区;二级结构关联
基于城市设计永恒性思考的设计研究,对比分析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和中国武汉市历史演进中的形态学研究成果。2项研究均使用代尔夫特形态学方法,该方法旨在以减构制图简化地图数据,提取空间形态结构,界定城市未来发展所依托的结构性要素。研究旨在展示在同一方法框架下,当2座城市的物质空间特质不同时,需采用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而发展出不同的研究结果。
”1 图析底特律
2 图析武汉
3 结论
万亩网格的结构叠加在1968年底特律地图上:历史定位
决定底特律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 9 个结构性空间系统
“全尺度 - 跨层级”视角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形态研究的层级体系建构
林晓钰 汪涵*
Keywords
关键词
全尺度;跨层级;乡村人居环境;形态演变;乡土聚落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空间形态的变化受到外界因素与内在需求的共同影响,跨层级研究视角则可展现某种变化因素在不同层级的空间形态中引起的联动效应。由于各层级之间存在连续嵌套的“支撑- 填充”关系,组成形态骨骼与形式细节的逻辑关系,高层级空间的形态特征映射在低层级空间中主要通过2 个途径:形态传递与形态转化。
”1 开放建筑的层级体系
2 乡村人居环境的“全尺度 - 跨层级”研究框架
3 案例研究:“全尺度 - 跨层级”视角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形态演变秩序关系
3.1 外界因素:交通体系引起的乡村聚落肌理变化
3.2 内在因素:家庭结构引起的乡村建筑格局变化
4 结语
交通体系引起的下桥村层级空间形态变化
家庭结构引起的下桥村 7 层级空间形态变化
大都市区的棋盘博弈:区域设计中形态学主题的运用
著:(德)亨利·恩德曼 (南非)格哈德·布鲁因斯 (澳)彼得·哈斯德尔 (智)迭戈·塞普尔维达·卡莫纳 曲蕾(南非)达伦·内尔 译 :程天
Keywords
关键词
城市形态学;区域设计;大都市区;棋盘博弈;大湾区;设计教学;通过设计做研究
查看开放科学计划
香港理工大学和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持续4 年的合作构建了一种新的区域设计方法论。城市理论、形态学分析、探索性棋盘博弈、城市设计和地理空间分析的相互交织与融合产生出超越传统区域愿景和空间规划战略的提案。
”1 背景
1.1 巨型区域化
1.2 规划与设计巨型区域
2 方法论
2.1 研究目标
2.2 数据生成——设计课程
2.3 数据综合分析
3 设计成果
3.1 粤港澳大湾区
3.2 8个形态学主题
3.3 分析一:评估
3.4 分析二:比对
4 讨论
5 结论
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的航拍图
采用“巨型街区”形态学主题的小组成果的最终迭代版本
与水共存,因应全球气候挑战的适应性设计——深圳市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
KCAP 建筑与规划事务所
东部海堤对应着一对奇妙的组合,它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改善了通往大海的通道,并加强了滨海特色氛围。通过科学的图析和三重海堤坝下分层的深入设计,项目敏锐洞察传统和当地文化,与自然和海洋合作而非对抗,并在这个过程中为美好城市、生态可持续性、自然和适应气候性、高质量的公共空间、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民生发展创造机会。
”1 项目背景及概况
2 基于自然系统的三重海岸防线
3 科学图析下的概念实践
4 三重堤坝系统化的设计层次
4.1 安全韧性的排水
4.2 稳固灵活的海堤
4.3 在地和特色的材质
4.4 生态和本土的种植
5 与水共生新平衡
6 设计师寄语
杨梅坑示范段步道
杨梅坑示范段鸟瞰
公共空间的全类型图析
(荷)埃尔斯·贝特
该公共空间设计项目位于荷兰鹿特丹市,基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花园城市概念设计实施的亚历山大圩田区。该项目是当地排污系统改造和道路更新的一部分,既遵循了住区原有的空间法则,又结合了当地新的功能需求。设计师有效地使用图析(mapping)介入场地,提炼空间特征并指引设计。
”1 区域介绍
2 设计内容及工程任务
2.1 水治理
2.2 通行性、安全性、可见性
2.3 社交空间
2.4 景观及生态结构
2.5 空间品质
3 空间概念
4 空间和结构的要素
4.1 垂直交叉的开放结构,群组的街区和空间
4.2 连接的空间,变化的视线
4.3 社区花园:共享景观和庇护所
4.4 社区花园:共享领域
5 设计
6 结论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住区的空间形象解构
建筑师住区的照片,展示了空间图景的丰富层次感和画面感
相关阅读:
《风景园林》2022-11刊首语 | 郭巍: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图析
《风景园林》2022-11目录 | 城市景观设计与图析 | 地理与地貌视角下的设计研究
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2-11 城市景观设计与图析 | 地理与地貌视角下的设计研究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11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