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览 | 《风景园林》2022-11 城市景观设计与图析 | 地理与地貌视角下的设计研究
《风景园林》2022-11 | 208 Vol.29
专题:城市景观设计与图析
专题:地理与地貌视角下的设计研究
本期导览
刊首语
| 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图析
郭巍
“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古人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文字和图纸在表述和分析方面的巨大差异。地图是表达和存储空间信息的有效工具。中国具有悠久的地图绘制历史,马王堆汉墓帛书古舆图中就描绘了地形、水系和城镇,西晋时期裴秀的“制图六体”对地图绘制的距离、高程、比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则构建,南宋后城市舆图的数量和精确度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出现了《平江图》和《靖江府城图》这样较为精确描绘城市形态的地图,但似乎直到清末,大量出现的依然是带有浓厚绘画方式,看上去不那么“准确”的城市舆图。
专题:城市景观设计与图析
| 图析作为城市认知与设计工具的回顾性重构
蔡佳秀 秦西贝 郭巍*
摘要:围绕经典形态学派研究时期、城市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时期、当代全球化多元主题研究时期3个阶段梳理了图析(mapping)的发展历程。聚焦全球不同地区,分阶段分析相关研究和设计实践的制图语境、制图者身份与代表人物、研究方法与技法、对城市认知与设计的意义。研究发现:1)人类对城市在认识论层面,由城市作为建筑向城市作为复杂系统转变;2)制图者早期主要为设计师,如今主要为跨学科学者共同体与多元利益主体;3)mapping操作方法与技术有地图剖解、比较、拼贴与组合等多样方式;4)mapping在城市认知与设计过程中,可作为处理空间信息的管理工具、呈现与交流的工具以及启发设计的工具。通过呈现mapping作为城市认知与设计工具的近百年图景,以期为城市设计科学研究提供系统方法,为城市设计实践提供从认知向设计转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城市设计;城市形态学;图析;设计工具;综述
研究框架
延伸阅读:
[1] 斯蒂芬斯.制图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和高等教育中的发展与现状[J].风景园林,2017,24(12):58-64.
[2] 刘祎绯,李雄.基于城市景观图像学兴起的城市意象研究评述[J].风景园林,2017,24(12):28-35.
[3] 张博雅,熊亮.城市景观设计与研究之代尔夫特方法: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斯特芬·奈豪斯博士专访[J].风景园林,2020,27(11):42-49.
[4] 李正.图像研究背景下的绘图学:一种介入当代景观的媒介[J].风景园林,2017,24(12):16-27.
| 威尼斯与鹿特丹:潮汐之城的潟湖与三角洲景观
著:(荷)汉·迈也 译:王晓迪 郭莉 校:熊亮
摘要:沿海和三角洲地区持续面对潮汛引发的洪水、冲淤失衡等挑战。以威尼斯潟湖与鹿特丹三角洲为例,探讨和寻找了此类地区长期存续的发展方式。调研两城的城水关系发展,关注不同时期冲淤变化及其对城市区位和空间结构的影响,考虑当前和未来影响冲淤平衡的可能性,得出3个结论:1)更好地顺应自然趋势和利用区域水系统的变化,增强城市化景观的韧性并且从根本上修复生态系统,此目标达成的关键是恢复区域水系统稳定的冲淤平衡;2)上述根本性改变的前提是港口经济和航运业的彻底重组;3)城水关系发展历史表明潟湖、三角洲和河口不同的自然系统在城市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存在差异。对城水关系演变的关注可令公众强烈意识到冲淤平衡稳定对城市景观的重要性,研究经验可供其他河口、三角洲或潟湖城市借鉴。
关键词:潮汛;威尼斯潟湖;鹿特丹三角洲;城水关系;景观韧性
威尼斯圣马可广场的洪水事件(2019年11月)
| 地域的阐释与设计:以釜山地籍簿、特内里费岛和巴格斯规划为例
著:(韩)曺美和 (阿根廷 / 西班牙)梅丽莎·佩索阿 (西班牙)乔迪·弗兰克萨 (西班牙)华金·萨巴特 译:熊祥瑞 校对:王勤
摘要:为验证城市和地域的表现方式如何被同时用作描述和设计的工具,以韩国釜山、西班牙的特内里费岛、加泰罗尼亚中部巴格斯地区3个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的地域表现为例,运用比较法分析日本侵占朝鲜半岛后于1914年绘制的釜山地籍簿,通过不同分析和设计层的叠加法研究2个西班牙案例。3个案例的横向对比显示出了绘图不仅能作为分析与描述的工具,也能被用于思考地域与城市未来的多种可能性。
关键词:地籍簿;制图学;设计;景观;规划;表现方式
1859年(约翰·沃德)、1875年(日本海军)、1894年(日本军队)和 1905年(上野)的釜山港口图
| 图析底特律与武汉
著:(荷兰)汉克·贝克宁 蔡佳秀* 译:王硕
摘要:基于城市设计永恒性思考的设计研究,对比分析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和中国武汉市历史演进中的形态学研究成果。2项研究所使用的研究工具均来源于代尔夫特形态学方法,该方法旨在以减构制图简化地图数据,提取空间形态结构,界定城市未来发展所依托的结构性要素,从而既可实现城市的历史连续性,又可保持地方特性。图析过程采用倒溯分析的方式,以当代地图为基底,并按照时间线回溯、绘制不同历史时期的分析图。这是因为相较于历史地图,当代地图的制图方法与投射技术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真实情况。底特律的城市肌理几乎填满城市的网格,网格本身可以被看成经过减构的结构性空间要素,对地图数据相对较低程度的抽象就足以揭示其城市空间结构,而网格以外的其他空间要素则可被看成不同时期形成的城市的其他结构性要素;而武汉的城市形态更为复杂,需要更高程度的抽象以提取城市空间结构,在减构过程中使用形态同质区和二级结构关联分析工具。研究旨在展示在同一方法框架下,当2座城市的物质空间特质不同时,需采用不同的研究工具,进而发展出不同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图析;代尔夫特形态学方法;底特律;武汉;减构制图;形态同质区;二级结构关联
1825 年里斯顿绘制的《密歇根州局部测量地图》。显示万亩网格被更大范围的、不同方向的杰斐逊网格所包围,并以双线表示原始美洲原住民小路
| “全尺度 - 跨层级”视角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形态研究的层级体系建构
林晓钰 汪涵*
摘要:乡村作为与城市并置的主要人居环境,其空间形态的层级研究范式需更新,以深入挖掘乡村空间形态演变机制。首先,通过整理开放建筑的外部环境与建筑内部空间一体化的全尺度层级方法,提炼层级间的“支撑-填充”关系与形态控制层级的跨层级逻辑内核。其次,在乡村人居环境的语境中进行层级扩充与调整,确定各层级的主要研究内容,建构层级间的逻辑关系框架。最后,以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下桥村为例,从外界因素与内在因素2个角度,解读形态在层级间的传递与转化机制,在“全尺度-跨层级”视角下,建构包含区域、聚落、社群、邻里、宅基地、居住单元、房间7个空间层级的乡村人居环境形态研究的层级体系,为深化理解城乡转变中的乡村建成环境提供认知方法上的启示。
关键词:全尺度;跨层级;乡村人居环境;形态演变;乡土聚落
下桥村的居住环境演变序列(1644—2016年)
| 大都市区的棋盘博弈:区域设计中形态学主题的运用
著:(德)亨利·恩德曼 (南非)格哈德·布鲁因斯 (澳)彼得·哈斯德尔 (智)迭戈·塞普尔维达·卡莫纳 曲蕾(南非)达伦·内尔 译 :程天
摘要:中国空前的城市化速度与规模亟需更先进的规划设计策略。探索基于形态学的区域设计研究教学方法,从而制定体现中国大都市区特征的空间策略。在设计课程背景下,介绍了以形态学主题为基础的探索性棋盘博弈这一方法论,并应用到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转型的场景设计中。评估了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城市学系连续4年的一系列合作成果。1)沿着设计课程的流程,阐明了教学轨迹。2)调查了不同形态学主题如何影响学生的设计成果,对比了成果的空间特异性以及设计提案的激进程度。3)探讨了是否部分形态学主题更适用于大湾区社会文化与环境的特殊性。在6次课程中,学生们研究了8个形态学主题:点状、线状、条状、巨型街区、放射状、环状、交叉状和边缘状。实践表明存在冗余的主题,因此对主题的进一步确立值得深入研究。需要指出,2所大学的设计课程存在差异,这似乎也影响了棋盘博弈法在各自课程中扮演的作用。整体而言,此教学方法论可以产生远超传统空间规划的设计策略。因此,以形态学主题为基础的棋盘博弈是一套充满前景的方法论,并且今后有望结合更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进行进一步深化和测试。
关键词:城市形态学;区域设计;大都市区;棋盘博弈;大湾区;设计教学;通过设计做研究
基于两根轴线对学生项目进行分类:空间特异性和转型激进程度
延伸阅读:
[1] 赫尔 - 兰格,兰格.宏图:珠江三角洲景观动态解析[J].风景园林,2019,26(9):23-30.
[2] 奈豪斯,熊亮,坎纳特拉.三角洲适应性转型: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方法[J].风景园林,2019,26(9):8-22.
| 与水共存,因应全球气候挑战的适应性设计——深圳市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
KCAP 建筑与规划事务所
大鹏半岛,作为体现靠山面海的深圳海洋魅力的前沿岸线,从古到今孕育了灿烂的海洋水文化。这里的渔民靠海居住、以海为生,同时与海对抗,海洋或者水是他们生活和作息的基础,与水共存的平衡就是渔民们的日常。基于对当地生活的理解和对全球气候挑战的前瞻,KCAP + Felixx团队对与水共存的平衡进行了探索。从大鹏半岛整体层面出发,全局考虑海岸线修复建设计划的综合影响。在提高保护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涉及生态、社会广义层面的项目提案,赢得了此项国际竞赛。
各节点典型堤坝形式
| 公共空间的全类型图析
(荷)埃尔斯·贝特
该公共空间设计项目位于荷兰鹿特丹市,基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花园城市概念设计实施的亚历山大圩田区(Alexander polder)。该项目是当地排污系统改造和道路更新的一部分,既遵循了住区原有的空间法则,又结合了当地新的功能需求。
建筑师住区航拍图(左)及公共空间的概念设计(右)
专题:地理地貌的设计研究
| 地理地貌的设计研究
李宾
20世纪初,苏格兰地理学者帕特里克·盖迪斯提出了《山谷剖面》,借由一种地理剖面图理解人地关系。这一视角关联了从区域至局域地貌、高山到大海的变化,景观空间的多样面貌,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景观,形成了跨尺度的连续景观阅读。以地理地貌视角阅读景观也可追溯到徐霞客、亚历山大·冯·洪堡、段义孚、冈瑟·沃格特等众多中外学者,他们的著述与绘述展现了不同地理区域中关联的地貌景观构成。正如,当洪堡站在安第斯山脉钦博拉索山口海拔5 700 m高处,他发现地貌与阿尔卑斯的高山区如此相像,地衣则提示着他曾经考察过的北极地区类型,这样的考察过程最终凝结成了《植物地理图解》。身处人类世地质时代,我们在日常之中——特别是刚刚过去的夏天——体会着球气候变化,以及城市化大面积扩散在地理地貌之中;而作为回应,当下的风景园林学出现了根植于这一视角的景观设计研究。一方面这些设计研究以特定的地理地貌形态为基础,通过“被设计的”考察法与表达法介入研究,试图打通研究、教学与设计的边界;另一方面,这些地理区域可以被整体的、全球性的解读,其涉及的设计研究理论与方法也许具有跨地域的应用意义或讨论价值。本期专题“地理与地貌视角下的设计研究”灵感来自山谷剖面,期待以一种关联的全球地理视野探讨人地关系与景观空间。本专题的文章从极地出发,跨越河流,来到城市及近郊的低山与丘陵,到达海岸和岛屿。或许这样的“地理剖面”视角,可以为风景园林学的设计研究与教学实践带来多尺度、多维度、多学科的方法。或许我们也可以以这样的视角阅读、塑造地球上的景观:它是关联的、俯瞰式的、科学观的;同时也是感知的、剖面式的、以人为本的。
| 渔业在陆地上的印记——北极景观中的聚落结构与空间逻辑
著:(挪威)卡尔·奥托·埃利弗森 (挪威)艾斯彭·奥克鲁斯特·豪林 译:王威
摘要:“海岸测绘”是针对挪威北极沿海景观中的聚落结构与空间逻辑的研究项目,目的是研究渔业在陆地上的印记。挪威北部的滨海景观在资源利用方面展示出历史的连续性,这一地域依存于欧洲干鱼市场已有1000年的时间。今天,不同类别的沿海资源——渔业、海鲜生产、石油、天然气和矿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成为国家内部和全球范围不同经济利益集团的竞争对象。陆地和海洋的景观生产都遭遇挑战。聚落组织(由众多拥有优越的天然港口条件、在本地从事捕捞作业的渔村组成)在陆地上标记出渔业的印记,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当今的挑战。基于案例研究及调查,从景观的深层结构、资源、社会文化生态位建设和地域的社会物质层等方面,研究讨论了聚落和地域组织所面临的文脉挑战,并梳理了未来渔村的样式类型:具有游憩功能的废墟空间、衰落的渔村、劳工营地、创造性的小村庄和当代的稳定性村落。通过一般性讨论和案例研究探讨乡村未来的可能性。
关键词:景观;都市主义;北部地域;海岸;渔村;深层结构
挪威海岸线,连接海洋和欧洲文脉
| 一种批判性景观规划教学实验——以大湄公河流域景观规划为例
(美)阿什利·斯科特·凯利 陆小璇*
摘要:以围绕大湄公河流域所开展的香港大学风景园林本科教学实践为基础,概述了一种风景园林的批判性研究和实践形式。通过3个主要的挑战来定义批判性景观规划:1)保持文化-技术立场;2)采用跨学科方法;3)透过过程导向视角理解发展。将批判性景观规划定义为一种应用型的批判性研究实践,并从风景园林学科的特点出发提出开展批判性景观规划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建议,包括用围绕特定地点展开的社会及自然过程的建构代替传统的场地分析,以及用文化-技术立场的建构代替传统的设计和规划概念的生成。这些建议适用于景观教学,亦可被设计研究及景观实践所采用。
关键词:大湄公河流域;批判性景观规划;跨学科;过程导向;景观教学;景观实践;发展项目;设计研究
批判性景观规划课程的组织架构,显示了 22 位学生不同的学习路径。为期 15.5 周的课程主要分为跨学科案例研究、实地考察以及策略性景观规划 3 个主要阶段
| 2000—2021年中国城市山地景观保护规划与立法中的界线划定模式
赵兮 李正*
摘要:随着全球人口聚集增长,快速城市化地区的山地景观因市民生产和生活而变化,因而各国纷纷通过保护规划与立法保护景观特征及生态。现有研究已从4个切入角度揭示相关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但尚未就保护界线划定问题进行系统探讨。以当代中国内地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与空间制图法比较来自60个城市的76份山地景观保护规划或法规文本,分别从山地本体保护界线、山地内部管控强度、山地周边管控界线3个方面识别相关保护界线划定模式。研究发现:1)上述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低海拔地区,但其山地景观保护界线划定模式并不存在明显的地区性聚集规律;2)相关城市主要基于坡度、绝对高程、相对高程、山脊等地貌特征因子划定山地景观保护界线,同时根据行政区划、管控分区、特定用地类型与区位、视野及定性条件等经济社会因素进行修正。对中国部分城市山地景观保护界线划定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可为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城市的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风景园林;中国城市山地;景观规划;山地保护;立法;界线划定
山地周边管控界线划定模式示意图
延伸阅读:
| 剖切的力量:自然场地的认知与表达
曾颖 单愉惟
摘要:剖切,对场地的探索具有巨大的潜力。从1807年洪堡的“自然之图”,到1909年苏格兰规划大师盖迪斯的“峡谷剖面”,再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阿努教授在剖切研究上的一系列创新实践,全球学者在剖切方面的探索一直不断演进。如何引导学生认知自然场地,引发对场地自然属性与社会关系的相互关联的思考,培养跨尺度的思维,成为风景园林专业教师面临的挑战。以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的专业开端课程为例,通过在梅家坞开展的一系列以“剖切”为核心的场地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场地的理解。在教学中发现,场地实地测量,强调基于身体、感受和知觉的观察与分析方法,把场地地形、植被等与身体感知相联系的可视化研究等,对于场地认知有着巨大的帮助。由此探索在自然场地中处理地形、土地和土壤的生态实践智慧,以期为中国的风景园林教育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剖切;场地;地形;身体感知;教学
洪堡绘制的南美洲最南端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剖面(1807年)
| 地中海西北海岸线生态系统研究:多维遥感反演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规律
钱丽源 (西班牙)恩瑞克·巴特约·杜朗尼 周斯翔*
摘要:海岸线生态系统是沿海城市关键的生态安全屏障,如何科学高效地揭示区域海岸线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变化规律是当前研究所面临的关键性科学问题。以地中海西北海岸线为研究对象,以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斑块、廊道、基质)为理论支撑,建立了60年土地利用数据集,运用遥感技术精准且高效地揭示了多维时间以及地域尺度下的地中海西北海岸线生态系统土地利用演化规律,从技术层面实现了多维度联动解析的突破性创新;同时通过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对海岸线生态系统监控理论体系进行探索。通过对大尺度全球海岸线森林碳储量生态安全现状模型进行评估,揭示了沿海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缩减对于海岸线生态系统恢复的重大意义;对中小尺度地中海西北海岸线以及代表城市菲格拉斯市和瓦伦西亚市用地性质时空演化模型进行规律推演,得出自然复原力与周边环境具有紧密正相关性。因此必须加强对海岸线生态系统连通性的监测,在不可避免的旅游驱动下,为未来中国海岸线土地管控与建设的优化、沿海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复原以及抗灾能力的提升,提供科学、准确、高效的实践理论与技术支撑。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地中海海岸地区;多维遥感;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自然复原力;生态系统连通性
多维遥感分析技术路线
| 基于济州岛海陆交互区域潜嫂(海女)社区的潜水都市主义与公共资源管理
著:(韩)康峻豪 (爱尔兰)加雷斯·多尔蒂 译:肖粟丰
摘要:潜嫂(或海女,Haenyeo)是在韩国济州岛生活的女性潜水人。她们通过屏住呼吸的潜水,以捕捉海洋动物和收割海藻为生。回应着潮水的起落,她们同时在海洋和陆地上耕耘,将所需的养料从一处传递给另一处来建立2种生态间的联系。基于主笔人康峻豪在潜嫂社区长达一年的景观实地考察,提出潜水都市主义(Submersible Urbanism):它作为一个有节律的、相互的、区域性的系统,其中的角色积极地在可耕种的陆地/海洋和建成环境之间,交换各自的产品和副产物。研究从城市、景观和建筑3个尺度,提出3个关于潜水都市主义的设计主张:建立岛屿和海洋间循环的营养系统,打造潜水步道,以及为扩展潜嫂社区提供新的公共资源系统。潜水都市主义的这些设计主张为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时代提供了一个弹性的生活模式。
关键词:潜水都市主义;潜嫂;海女;潜水的女子;景观实地考察;风景园林;海洋景观;公共资源;海平面上升;气候弹性
济州岛的生态条件和实地考察路线的地图
本期引文格式
2022/11
[1] 郭巍.城市景观的设计与图析[J].风景园林,2022,29(11):8-9.
[2] 蔡佳秀,秦西贝,郭巍.图析作为城市认知与设计工具的回顾性重构[J].风景园林,2022,29(11):12-20.
[3] 汉·迈也,王晓迪,郭莉,熊亮.威尼斯与鹿特丹:潮汐之城的潟湖与三角洲景观[J].风景园林,2022,29(11):21-33.
[4] 曺美和,梅丽莎·佩索阿,乔迪·弗兰克萨,华金·萨巴特,熊祥瑞,王勤.地域的阐释与设计:以釜山地籍簿、特内里费岛和巴格斯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11):34-48.
[5] 汉克·贝克宁,蔡佳秀,王硕.图析底特律与武汉[J].风景园林,2022,29(11):49-58.
[6] 林晓钰,汪涵.“全尺度 - 跨层级”视角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形态研究的层级体系建构[J].风景园林,2022,29(11):59-64.
[7] 亨利·恩德曼,格哈德·布鲁因斯,彼得·哈斯德尔,迭戈·塞普尔维达·卡莫纳,曲蕾,达伦·内尔,程天.大都市区的棋盘博弈:区域设计中形态学主题的运用[J].风景园林,2022,29(11):65-79.
[8] KCAP 建筑与规划事务所.与水共存,因应全球气候挑战的适应性设计:深圳市东部海堤重建工程(三期)[J].风景园林,2022,29(11):80-83.
[9] 埃尔斯·贝特.公共空间的全类型图析[J].风景园林,2022,29(11):84-89.
[10] 卡尔·奥托·埃利弗森,艾斯彭·奥克鲁斯特·豪林,王威.渔业在陆地上的印记:北极景观中的聚落结构与空间逻辑[J].风景园林,2022,29(11):91-103.
[11] 阿什利·斯科特·凯利,陆小璇.一种批判性景观规划教学实验:以大湄公河流域景观规划为例[J].风景园林,2022,29(11):104-110.
[12] 赵兮,李正.2000—2021年中国城市山地景观保护规划与立法中的界线划定模式[J].风景园林,2022,29(11):111-117.
[13] 曾颖,单愉惟.剖切的力量:自然场地的认知与表达[J].风景园林,2022,29(11):118-123.
[14] 钱丽源,恩瑞克·巴特约·杜朗尼,周斯翔.地中海西北海岸线生态系统研究:多维遥感反演土地利用时空演化规律[J].风景园林,2022,29(11):124-130.
[15] 康峻豪,加雷斯·多尔蒂,肖粟丰.基于济州岛海陆交互区域潜嫂(海女)社区的潜水都市主义与公共资源管理[J].风景园林,2022,29(11):131-144.
延伸阅读
[1] 斯蒂芬斯.制图技术在风景园林专业和高等教育中的发展与现状[J].风景园林,2017,24(12):58-64.
[2] 刘祎绯,李雄.基于城市景观图像学兴起的城市意象研究评述[J].风景园林,2017,24(12):28-35.
[3] 张博雅,熊亮.城市景观设计与研究之代尔夫特方法: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斯特芬·奈豪斯博士专访[J].风景园林,2020,27(11):42-49.
[4] 李正.图像研究背景下的绘图学:一种介入当代景观的媒介[J].风景园林,2017,24(12):16-27.
[5] 赫尔 - 兰格,兰格.宏图:珠江三角洲景观动态解析[J].风景园林,2019,26(9):23-30.
[6] 奈豪斯,熊亮,坎纳特拉.三角洲适应性转型:基于景观的区域设计方法[J].风景园林,2019,26(9):8-22.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2年11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微信编辑 刘芝若
微信校对 刘玉霞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