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名师课堂

点击关注☛ 小学语数 2023-02-13

课堂笔记

课文朗读


生字讲解

预习卡


参考答案

1.给下列生字注音。

径(jìng)斜(xié)赠(zèng)刘(liú)
残(cán)犹(yǒu)君(jūn)傲(āo)
橙(chéng)橘(jú)挑(tiǎo)

《山行》描写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赠刘景文》描写了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含蓄地赞扬了刘景文的品格和秉性。《夜书所见》通过秋夜所见,勾起了诗人对儿时的回忆,抒发了思乡之情。

1.《赠刘景文》这首诗的后两句是作者勉励朋友珍惜大好时光,怀着乐观向上的心,不懈努力,切莫意志消沉。

2.这三首诗不仅描写秋季的迷人景色,而且使我们懂得了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积极向上,像菊花、枫叶一样傲霜斗寒。

名师课堂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3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是千古传的佳作。诗的大意是: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深秋在诗人笔下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生机盎然的。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所看到的山中景致。”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山势的高而缓。”有人家”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又照应了上一句的”石径”,将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停车欣赏的原因,这林晚景使他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去,并从中悟得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


《赠刘景文》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勉励诗。诗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前两句写景,”荷尽”“菊残”描绘出秋天的景象。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后两句议景,揭示了赠诗的目的。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景。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夜书所见》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思今J山、起自己的家乡。前两句写尽了深秋的凄清。”萧萧”两字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引出”寒声”。梧叶摇落、江上秋风又进一步烘托了深秋寒凉的气氛。秋风起时客未归,瑟瑟秋风撩动着诗人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由深秋夜晚的灯火想到的生活场景。这勾起了诗人对家乡的追忆、留恋,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3首古诗均配有插图。第一幅图中,诗人被一片火红的枫叶吸引住了,停下车来,站在山路上,抬头欣赏着深秋时节山林的美景。第二幅图中,诗人在池中的亭内,望着满池的枯荷及池边的残菊若有所思。第三幅图中,梧桐树下,篱笆旁边,两小儿在夜捉蟋。

☛第4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

综合整理:小学语数

免责声明: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点个在看,谢谢鼓励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