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预习】六(下)综合性学习《奋斗的历程》图文讲解

点击关注☛ 小学语数 2023-02-12

课堂笔记

知识点

一、阅读材料一,认识毛主席

1.交流课提出的问题
毛主席转移到了花山村。在临时借用的农家舍里,他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这着。
2、课文讲了关于毛主席和群众的几件事?①请群众回来碾米;②给群众泡茶;③帮母女推碾子
3、认真分析每一件事,体会毛主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毛主席皱了皱眉,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影响群众的生活。这样吧,交给你一个任务,尽快把乡亲们请到这里来碾米。”这段话采用的是语言描写,我从这段话中体会到毛主席为人民着想的态度,关心人民的生活。警卫员刚回到院里,毛主席又叫住他,说:“任务完成得不错。还有一件事等着你办,把这筒茶叶交给炊事员,让他每天这个时候泡一桶茶水,你负责送给碾米的乡亲们。这段话通过毛主席对安排炊事员给群众泡茶这一动作,看出毛主席甘心把自己的茶叶送给群众喝,说明他时刻关心人民。
4、你还从哪个地方体会到毛主席的特点?认真读文章说一说。这时候,毛主席来了,乡亲们纷纷跟毛主席打招呼。毛主席笑着向大家点头,说:“要说喝茶的好处,确实不少嘛,喝了它浑身有精神,还能让人多吃饭……”从“笑着”这个词可以看出毛主席平易近人。
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转到毛主席身边,便停了下来。毛主席舀了两碗茶水送到她们母女手里,说:“你们俩歇会吧!”然后对警卫员说:“来,咱俩试试。”毛主席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领导就高高在上,也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位就远离群众,而是主动帮助老弱妇孺干活,从这一动作可以看出毛主席和蔼可亲。
5、文章主要介绍了三件小事: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沏茶、帮母女俩推碾子,从这几件小事中,可以看出毛主席与群众心连心。文章主要通过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来写毛主席的,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6、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毛主席的资料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二、阅读材料二,认识周总理

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医院病逝了,噩耗传来,举国悲痛,人们都冲破四人帮的重重阻力,佩戴黑纱,在11日清晨,首都百万群众自发地在灵车驶向墓地的长安街两侧,等待着总理的灵车。含着巨大的悲痛与总理最后告别,今天我们就来记下当时那难忘的场面。
1、 文章的第一句交代了什么?(天色、天气:灰蒙蒙,又阴又冷。)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衬托出人们的悲痛心情。)我们在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
2、 第二句交代了什么?(人很多。)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概括路长人多。)
3、 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用上三个“都”感情更强烈。
4、 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①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②“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是什么在“无声的指挥”?“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当时没有人在指挥,但因为人们热爱周总理的感情是一致的,所以人们的行动没有人指挥却像有人指挥一样。“不约而同”指人们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行动一致。这说明大家热爱周总理的感情是一样的,因此行动是一致的。③人们不约而同的做了什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从这些不约而同的动作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人们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
5.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①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这句话写出了人们看见灵车过后的动作,“跑”表现了人们对周总理深深的怀念。
6.通过搜查资料,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一下周总理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极广泛的悼念。由于他一贯勤奋工作,严于律己,关心群众,被称为“人民的好总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三、阅读材料三,总结方法。

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夺桥的困难?桥险    水急  
2..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泸定桥,可是敌人妄想阻挡我军北上抗日,他们使出了什么诡计?我军如何粉碎这一阴谋?
 诡计: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办法: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并且为了避免敌人疑心,假扮成敌军的一部分。
总结:战士们个个英勇,个个机智,他们与敌人斗智斗勇,靠着英勇与机智,在与敌人的援兵枪时间这一关键的一战中取得了胜利。
3.红四团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抢在敌人前面,胜利到达泸定桥,耳边却传来了怎样的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谁来读读敌人的喊叫?敌人的语气是怎样的?(狂妄、嚣张、不可一世)他们为什么敢如此放肆,凭借的是什么?(凭借天险)
这“天险”是一幅怎样的景象?自由读课文,找出描写场面的句子。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无论是桥还是水,这样的场面给我们的感觉都怎样?——险。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天险,桥对岸的守敌向红四团的战士们疯狂地喊:“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4.在狂妄嚣张的敌人眼里难以逾越、插翅难飞的天险是否阻挡了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呢?(自由读课文,圈画出文中动作描写最精彩、最扣人心弦的片段。)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括号中的词语体现了什么?(不怕牺牲)
5.读课文,体会红四团与敌人激战的场面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啊!”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这个场面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红四团的战士们克服重重困难,争分夺秒地赶到了泸定桥;他们又以生命为筹码,攻克了敌人以为固若金汤的天险,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又一个神话。他们是勇敢的,他们是伟大的,他们是无畏的。
四、阅读材料四,总结方法。

1.《狱中联欢》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扭秧歌     歌舞表演


2.“看啊,还有什么节目比得上这种顽强而鲜明的高歌曼舞!”为什么这样说?表达了什么?

  这是针对几个戴脚镣的革命者扭秧歌发出的感慨与赞叹。这种高歌曼舞,是对反动势力的蔑视,是对革命胜利的企盼。表达了作者对革命者顽强斗志、乐观精神的赞颂。


3.你还关注到了哪些场景,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人们翻着筋斗出来,我体会到革命前辈坚强的革命斗志。

②大家在叠罗汉,站得比电网、高墙更高,我体会到铁笼只能关住人们的身体,关不住革命者胜利的决心。

手里拿着五星红旗,遥望着远处的云山。我体会到革命者对革命的胜利充满希望。这是对狱中联欢的场景描述,也是对革命前辈坚强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的集中概括,表达了革命者蔑视敌人,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


4.想一想:监狱里的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为什么还那么快乐?

这是在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革命者被关押的狱中进行的联欢。当时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取得了辉煌胜利,国民党反动派节节败退。革命者想到曙光就要到来,想到革命必胜,感到无比乐观,因此革命前辈在敌人的魔掌里还那么快乐。


五、阅读材料五,理解内容

1.本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中心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互相关怀是无微不至的。
2.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在事业上互相帮助;②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亲密合作。
3. 找出文中表现他们友谊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每天下午,恩格斯总要到马克思家里去。从“每天下午”可以体会到他们讨论的次数很多。他们讨论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一连谈上好几个小时,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从“各种政治事件和科学问题”可以体会到他们讨论的范围广;从“一连谈上好几个钟头”可以体会到他们讨论的时间久;从“各抒己见,滔滔不绝,有时候还进行激烈的争论”可以体会到他们讨论的内容很深入。这些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相处的小细节,正是从这些细节上我们体会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是伟大的。
4.你还能从哪些细节处体会到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伟大,画出相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他们时时刻刻设法给对方以帮助。找出他们互相帮助的具体事例:①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②恩格斯从事著述的时候,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编写其中的某些部分。③马克思逝世的时候,他的伟大著作《资本论》还没最后完成。恩格斯毅然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竭尽全力从事《资本论》最后两卷的出版工作。
本文以细节描写,列举马克思和恩格斯互相帮助的事例,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的伟大。
六、阅读材料六,理解思想内容

《囚歌》是近代革命者叶挺于一九四二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此诗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行径、极端虚弱的本质,表现了革命者的伟大气节,抒发了为革命献身的壮志豪情。全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如脱口而出,但感情炽烈,气势豪迈,意境表达清晰完整。


七、阅读材料七,体会思想内容

1、背景介绍背景: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但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维护和坚持“左”的错误,使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主要内容: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历史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在回顾总结新时期29年来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时,开宗明义地作出这样一个蕴涵广阔历史背景和深刻思想内容的精辟概括的。回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历史,可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深理解这一点。
2、思想内容

“春天”指的是祖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建设的美好春天。该曲写法通俗,充满生活气息,比喻清新贴切而又充满深情,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小平同志的崇敬,是真正的百姓心声 。该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歌,记下了深圳乃至整个中国的变化。虽是歌曲,《春天的故事》却有史诗般的气势,虽然气势恢弘,它却又十分亲切,使人如沐春风  。歌词中将邓小平称为“一位老人”,深圳是用铁丝网圈起来的,便将开创深圳特区描绘为“画了一个圈”。

图文解读

教材解析

一、关于活动建议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奋斗的历程”,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能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伟大奋斗历程的认识和感受。

教材内容由“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个板块组成。“活动建议”提示具体的活动任务,“阅读材料”围绕活动主题提供相应的材料,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活动任务。

本次综合性学习呈现方式与初中的综合性学习相近,以体现小学教材与初中教材的过渡衔接。

一、关于“活动建议”

“活动建议”提供了“开展阅读分享会”“制作小诗集”“写一写自己的心愿”三项活动内容。

“开展阅读分享会”板块,先回顾了之前学过的多种阅读方法,比如,四年级学过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五年级学过的“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六年级学过的“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里综合回顾,旨在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重温学过的阅读方法。接着,教材提出了本次活动的任务:组织学生读“阅读材料”,分享让自己感动的人与事,交流阅读方法和自己阅读的收获与启迪。本次活动是引导学生借助“阅读材料”对学过的阅读方法的一次综合运用,也是对小学阶段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验。

“制作小诗集”板块,通过引用革命领袖和革命先烈撰写的诗词,启发学生了解红色诗词,激发学生对搜集红色诗词的兴趣。然后提示全班学生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搜集活动,以举例的方式,提示学生从不同角度分类搜集诗词,这样可以增强搜集资料的针对性,提高搜集资料的效率。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研读诗词并交流体会,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红色诗词的魅力,并为制作诗集作好准备。最后提出全班共同制作一本诗集的任务,这是本次活动成果的具体体现。

“写一写自己的心愿”板块,是本单元需要完成的一次习作。心愿是人们内心的一种希望,六年级的学生对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想象与期盼,心中常常蕴藏着许多美好的心愿。本次习作能唤醒他们埋在心底的美好心愿,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材首先从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入手,让学生感受到心愿的美好,然后以“你的心愿是什么”这一问题触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绪。教材以图示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列举了多种不同的心愿,旨在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让他们思考的视野更开阔,心愿的内容更丰富。在学生选择心愿前,教材引导学生从习作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思考。“选择什么材料”旨在引导学生对习作素材进行选择,选出合适的材料表达心愿。“选择一种适合的方式来写”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习作内容与习作形式的关联,用适合的方式表达心愿。教材列举了“记叙故事、写信,或者写日记、创作诗歌”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由抒写自己的心愿。最后,教材引导学生写好后认真读读习作,并用修改符号修改不满意的地方,让语言通顺、流畅,意思清楚、明白,旨在不断增强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意识,不断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

二、关于“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选取了七篇革命文化题材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革命领袖和革命导师的崇高品质,歌颂革命先烈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为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毛主席在花山》记叙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花山村时,请群众回来碾米、给群众彻茶、帮母女俩推碾子的事,表现了毛主席对群众的关心和爱护,处处为群众着想,时刻与群众心连心。

《十里长街送总理》记叙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总理逝世,首都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事,表达了人们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爱戴。

《飞夺泸定桥》记叙了红四团克服重重困难,英勇夺下泸定桥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狱中联欢》选自《红岩》,教材节选的片段描述了革命者在狱中表演歌舞的场景,表现了革命者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伟大的友谊》讲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的动人事迹。他们同住伦敦时,一起谈论、一起散步;分住两地时,经常通信。他们时刻设法帮助对方,建立了伟大的革命友谊。

《囚歌》是革命烈士叶挺被国民党非法逮捕之后,在狱中受尽折磨时写下的一首诗,表现出革命者不屈的气节以及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春天的故事》歌颂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诗中“一位老人”指的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等一系列形象化的语言,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和卓越成就。

教材以泡泡的形式,提示了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如《毛主席在花山》一文,提示要结合具体事例,关注文中描写毛主席神态、语言、动作等的语句,进而体会人物品质;又如《飞夺泸定桥》一文,提示要重点关注描写场面的部分。通过这些提示,启发学生要把阅读方法的运用和文章的理解结合起来,同时也为学生开展阅读分享会作了一定的示范,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方法的交流。

同步练习

综合整理:小学语数

免责声明:图文音视频素材来源网络,本公众号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请点个在看,谢谢鼓励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