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ichael Lau 专访:抄与模仿都是“人性”,很正常,不过...

2016-09-21 艺术 NOWRE


整个 YO'HOOD 上,好像都被全世界各种各样的潮流服饰所包围,不过在 Carhartt WIP 的 Booth 之中,除了衣服,他们还多摆出来一个“搪胶公仔”,还特意放摊位正中间,最显眼的地方。 


我虽不是 Figure 迷,但也能一眼辨认出这个“搪胶公仔”,浓厚的勾眉、棱角感的五官,单凭头雕就已经有一半把握,这是潮流界十分有名的 Figure 设计师 -- Michael Lau 的人偶风格。再往下看,手持滑板和 Carhartt WIP 的套装,一股街头潮流的感觉就让我更加肯定了(猜半天,后来才发现原来后面有摆放着介绍海报)... 


过了一会,Michael Lau 走进了 Carhartt WIP 的 Booth ,别白眼,就是这么戏剧性...因为与 Carhartt WIP 合作的关系,这次他也来了。经过衔接沟通,接下来的事你应该猜到,代表 NOWRE ,我跟 Michael Lau 聊了一会儿... 


鉴于我不是那种纯正的 Figure 迷,所以我没问太多学术的问题,倒是问了不少关于 Figure 圈子不同时期的现象:包括香港 Figure 圈的白纸年代、 怎样将“玩具”变成艺术品、对粉丝收藏、炒卖人偶的看法、设计师之间的“模仿”行为...当然,此番 Carhartt WIP 与经典系列 Gardener 合作的因由等等也涉及在内。好像废话太多了,来,上答案。





Michael Lau

Figure 设计师、艺术家


「 白纸年代 -- 那时候还没有人用 “Figure” 来形容这些东西,还是统称为“玩具” 」


听闻你是 97 年就开始设计玩具了?


Michael Lau:对的 ,大概 97 到 98 年左右。


那时期算是 Figure 界的“白纸年代”吗?


Michael Lau:其实那时候还没有人用 “Figure” 来形容这些东西,还是统称为“玩具”(的年代)。当时也不只有我一个人(在做),还有另外一些人。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在想怎么把玩具这个东西 turned 一下之余再弄一下,逐渐地,最后就变成 Figure 这个东西了。 


那时候真算是一个什么都是空白的年代, Internet 还不发达,刚开始还没普及。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挨个打电话去问或者亲自去买,哪怕是到国外去。


那岂不是很艰难?


Michael Lau:Um...也不是最艰难吧。说到底,就算怎样也好,“玩具”这种东西还是存在的。不过怎么把“玩具”变成 “Figure”又是另一种层次了。那时我们不甘心就这么玩玩具,想着怎么可以在一个玩具上加加减减,融入自己的 idea 让它变成 Figure 。就在那时,我也开始做了很多手作的东西。


那这个算是一种把玩具变成艺术收藏品的过程吗?


Michael Lau:你觉得是就是吧,哈哈…我们自己不太敢说“是”。我觉得我们的角色,就是将这样的东西(玩具)进化到一种 2.0 的状态。




「 炒卖人偶 -- 市场终归是怎样,我们也无法控制,不过,宏观整件事其实也就一个情况:这个东西(玩具)是有价值的 」


有些人买玩具,可能“更看重限量与否和升值空间”,你对这个怎么看?


Michael Lau:只能说每个人的看法角度都不太一样,所以有一群人是真的喜欢的,什么都不管,是真的玩家;但有一群人无论如何,都是左手拿到右手送走,炒卖赚钱的;不过还有一些,是两边都干的,边玩边炒卖。所以(炒卖)市场终归是怎样,我们也无法控。不过,宏观整件事其实也就一个情况:这个东西(玩具)是有价值的。 


怎么让这东西(玩具)变得有价值呢?那就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事情。凭借我们的想法、角度、设计以及艺术感,让这 Design Toy 变得更有意思。


从开始到现在,对这圈子有什么变化上的感触吗?


Michael Lau:辗转间,从 90 年代后期到现在已经十几年了,所谓是潮流玩具嘛,潮流肯定也是有高有低和有转变的。从最初作为 designer 的个人出发点,到现在变成是公司制作,如 Hot Toys 等等大型的制作公司。其实这东西(玩具)一直都在,只是现在变得更大规模了,像这样的发展也是必然的。至于会进化成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却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但能确定的是仍然会有不断的人在加入。




「 抄与模仿 -- 像我没关系,因为每样事情都总有开始的...最后怎么变回自己,才是关键 」


那现在圈子大了,你是怎么看待 “设计同质化”的问题?


Michael Lau:其实大家都很容易受市场感染的,别说市场,哪怕朋友之间都会很受感染,你看到你朋友穿得很帅,其实你也会想变得像他那样帅,说白了就是“人性”,很正常的。再者,要是这东西能赚钱,那就更加(多人想做)了。 


对于整个潮流,来来去去都离不开那些东西,你像谁多一点其实不太重要,关键是你像了之后,同时也得保有你自己的特色。从最开始时候大家(的设计)都可能差不多,但不断前进直到最后,谁还站在那里,他的那些东西(设计)就是事实了。就像我,我到现在还在这里,就是一种事实。


但很多人都像你啊!


Michael Lau:哈哈,像我没关系,因为每样事情都总有开始的,有人(的设计)像我也是因为喜欢我做的东西,那也总比完全没兴趣好吧,其实是一件好事。 


但像归像,他们最后怎么变回自己,才是关键。




「 收藏 Gardener -- 当年 Nike 的 Mark Parker 也很喜欢,想要把它(Gardener)全买了 」


我看有很多人都是 Gardener 系列的收藏者,有没听过最疯狂的收藏粉丝是怎样的?


Michael Lau:最疯狂的应该是什么都有吧,甚至有些连我自己都没有的。


不会吧...


Michael Lau:是啊,因为有时候卖太多了,有些忘了自己收藏回来(笑)...还有些一来到(店里)就说什么都要,另外一些甚至收藏回我手作年代的作品,不过那些已经好贵了,在 eBay 上有拍卖十几万一个...


已经成交了?


Michael Lau:是的,已经成交出去了。当年 Nike 的 Mark Parker 也很喜欢,想要把它(Gardener)全买了,但我要留着做展览,所以就难一点...




「 Carhartt 合作 -- 把 Gardener 的主角 Maxx 穿回 Carhartt 当年的衣服,就是比较靠近那时的“板仔”感觉 」


那这次跟 Carhartt (Carhartt WIP)合作推出 Gardener ,你感觉怎样?


Michael Lau:其实 Carhartt 真是我们那个年代(在香港的兴起年代)的东西,已经很多年了。那时在我们的朋友之间有穿过很多很多的街头牌子,但总会有 Carhartt 在里面。但你也很难形容出它是个什么东西,因为都是一些很简单、低调但又很扎实的服饰,同时也十分适合搭配,所以大家总会有那么一两件衣服是 Carhartt 的。但 Carhartt 给我的感觉并不是那种花俏的街头设计,而是偏功能一点的,毕竟是个“Worker”。 


来到今年,他们很想和 Gardener 合作点什么,同时我也觉得他们跟 Gardener 的性格是很像的,很 friend 的。那就想,不如就在 Gardener 的系列上再做个 Figure 吧,最后就想要把 Gardener 的主角 Maxx 穿回 Carhartt 当年的衣服,就是比较靠近那时的“板仔”感觉,更宽身一点的...正式开始了我们跟 Carhartt 的第一个 project ,其实往后还会有的。


往后还有什么?能透露一下吗?


Michael Lau:Sorry,不能透露更多了,哈哈...不然你怎么做第二次访问呢?


在你的 Figure 中,是怎样结合街头服饰和艺术的?


Michael Lau:其实这文化(街头文化)本来就很艺术,是一种糅合了很多元素的文化。包括美、色彩、图案、造型纹身、态度、各种音乐甚至是 X-Sport 等等,所以本来这件事(街头文化)就已经显得很艺术了。所以你只需要用上这些元素(做玩偶设计)就足够了,已经很能表达艺术的感觉。




「 关于金盘洗手? -- 更多是进化吧,我应该不会“退休” 」


你设计了那么多的 Gardener 玩偶,在这设计过程中会出现“创意疲劳”的情况吗?


Michael Lau:身体疲劳会多一点…


哈哈,难怪之前看你的一些访问说经常会想睡觉…


Michael Lau:因对敌不过睡意...心里想继续做,但身体已经扛不住了,这才是最辛苦的。对于创意疲劳方面,其实还没多少感觉,毕竟自己也很喜欢这些东西。周围有很多东西都能拿过来用,所以对我来说灵感还是不会休止的,关键在于你怎么抓住和放大它。


有过“退休”的想法吗?就是不再做 Figure 了。


Michael Lau:更多是进化吧,我应该不会“退休”。其实我这几年也一直在做艺术方面的事,一些纯艺术方面的东西。或者我本来比较擅长于 Figure 的制作,那我就会想怎么样把它演化成一个更加艺术层面的东西。现在有很多当代艺术也是类似的做法,可能现在我做一个很小的(玩偶),日后我会弄一个很大的。我们也会按照这个方向走,进化到另一种层次上。


那你家里的家具会有自己设计吗?


Michael Lau:没到那么厉害的程度(笑)…其实买才是最漂亮的。但像 Office 或者家里的装潢都是自己设计的,我还是比较喜欢简单的东西。




一轮聊天过后,感觉 Michael Lau 是个挺聊得开的艺术设计者,没有给人一种很“艺术家”性格的高冷感觉,这是最直观的体会。 


其次,同时也了解到了刚才提及的一些关于 Figure 圈子的现象问题。虽然 Figure 圈以玩具为主的载体跟潮流界有所不同,但类似的抄袭、炒卖现象其实也重叠在潮流服饰之上,因此引用 Michael Lau 的答案,某种程度上也能解释清楚潮流圈子里的一些情况。 


嗯,最后的最后,我还对正摆放着的 Carhartt Gardener 人偶产生兴趣,当问到只限量发售 200 只之后(售价 2,800 元),我就意识到,时候不早了,拍完照就该走了...



编辑:Dika,Andy

回复“ Michael Lau ”,“ YO'HOOD ”查看往期内容

其他精彩内容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

当 Supreme 粉问 UC 粉,买不买这回的联名时...


那些没来的人啊,我劝你明年还是亲自走一趟


几十万人在看,KITH 如何猛过 Vetements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