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若时装不再区分性别,你能接受吗?

时尚 NOWRE 2019-04-14


一个名为《Gender Bending Fashion》的时装展将在下周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与世人见面。显然,这个探究百年来设计师们是如何颠覆两性传统观念、围绕性别和服饰间关系来陈述时尚史的展览,颇具开创性。 


但其实,在当下这信息 Overload 的时代,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性别认同相关的讨论,亦或是争议。获得过普利策奖的 Jeffrey Eugenides 倒是干脆地用石破天惊的六字箴言 “Sex is biological. Gender is cultural.(性源于生命,性“别”源于文化)” 定义了这个千古难题。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性别界限之于时尚,早已如迷雾般模糊。


(图片来源:Museum of Fine Arts Boston)


时尚领域中的性别具有流动性。我们看到不久前奥斯卡红毯上 Billy Porter 身着 Christian Siriano 定制西服长裙惊艳全场,占尽时尚版面,风光无两。也知晓分别掌舵 Louis Vuitton 男女装设计的 Virgil Abloh 与 Nicolas Ghesquière 正结伙儿颠覆着这个老牌时装屋的旧序,一个用 LV 男装为 Bella Hadid 打造了造型 ,另一个更是早早地把自家女装套在 Jaden Smith 身上,让他去拍广告大片。而去年的纽约时装周仅第一天就有超过五个品牌展示了 “无性别主义” 服饰系列,这让美国时装设计师协会(CFDA)直接为时装周添加了全新的 “男女皆宜/非二元” 类别。


由 Jaden Smith(右一)参与拍摄的 2016 Louis Vuitton 女装系列广告大片(图片来源:Louis Vuitton)


无须冗言,只要稍微对时尚潮流这件事儿有所关注,就能明显感受到性别流动性正在席卷整个时尚领域。在久远的时代里,有个挺复古的术语 Androgynous(雌雄同体),现在这个时代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名字 “Genderless Fashion(无性别主义时尚)”。 



 “性别流动性是当代人发明的” 是一个错觉 


“Genderless Fashion” 听起来可能还有点新鲜,但近百年间服饰的性别界限其实一直在被不断打破。正如 Rick Owens,这位具有先锋时尚观的设计师所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这代人认为是他们发明了性别流动性,在老早的时代里,这事儿就很响亮了。” 


事实的确如此,“Unisex Clothing” 这个描述男女皆宜服饰的词汇早在 1968 年就被美国的《Life》杂志所使用传播了起来。因为那会儿的百货公司里出现了男女皆可穿的牛仔裤和衬衫系列。


1883 年创刊的综合性周刊《Life》(图片来源:Vintage Adventures)


在谈到打破传统男女性刻板形象时,我们无法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的男孩风 “Garçonne Look” 、Coco Chanel 设计的第一条女士裤装以及 60 年代倡导男性该如雄孔雀般穿得比女性更绚丽华美的 “孔雀革命” 之间分出个高下。


Coco Chanel 在上世纪 30 年代身着自己专为女性所设计的裤装(图片来源:Designer Vintage)


长期以来,时尚界一直是最能接受性别流动性并扮演着先锋概念传播者角色的群体。如果要推举一位信奉 “性别之于时尚并不重要” 的设计师,Rudolf Gernreich 可能是最先浮现的名字。 Gernreich 一生都在探索男女皆宜的服饰,并试图将这个概念推广到大众。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曾选用两位剃光所有毛发的男女模特穿着完全一样的衣服进行展示,可谓极具实验性。


Rudolf Gernreich 的 “男女皆宜” 造型(图片来源:Devodotcom)


70 至 80 年代,David Bowie 带着雌雄同体形象与 “Glam Rock” 一起横空出世,几乎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名人 Grace Jones 也凭借雌雄莫辨的外表成为了众多设计师的谬斯。这让人们意识到性别流动性所具有的神奇魅力。


(以上图片来源:Postpunk)


同一时空下地球另一端的东方世界,大概因为和服从结构角度上看本就不太有性别属性,无性别主义也似乎本就流淌在一些日本设计师的血液中。当川久保玲,三宅一生和山本耀司在巴黎时装周上展示了单色彩、宽大轮廓并且完全突破性别界限的系列时,他们成为了探索无性别主义的先驱。山本耀司在 1983 年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我总是在想,到底是谁决定了男女服装应该有所不同?” 时至今日仍然发人深省。


80 年代时在秀场后台,被模特围绕着的山本耀司(图片来源:Surface Mag)


再后来,无论是 Hedi Slimane 开始使用男装的剪裁样式处理女装系列,还是 90 年代的 Jean Paul Gaultier 频繁让男女模特穿上纱裙同时出现在天桥之上。都进一步开拓了时尚对于性别的包容性。


Jean Paul Gaultier 的设计中一直存在着对性别认同的探索(图片来源:WWD)


进入千禧年,很多奢侈老牌和新锐设计师品牌,都纷纷加入无性别主义的传达。比如 KENZO、 JW Anderson、VETEMENTS 这些品牌都已经采取了男女装合并走秀的方式或者倾向于雇佣一些不太具有性别刻板外貌的模特。当天桥上的男男女女都穿着相同版型的外套和风格各异的高跟鞋时,已让人完全无法定义那是 “男装” 还是 “女装”。


(图片来源:DAZED)



 到底什么是“无性别主义时尚” ? 


历经百年进化的 “无性别主义时尚“,于今而言已经不能被粗暴的解释为 “男人穿裙子,女人穿裤子”。“无性别主义时尚” 的目的是摆脱穿衣时的性别限制,就是不再去想身为某种性别就应当如何穿着。


(图片来源:Preview)


在服装的设计之初,往往会出现 “男装” 和 “女装” 这两个不同的框架,设计师们只能在 “规矩” 中创作。而 “无性别主义时尚” 是无性别属性的。通过不再保持局限的 “一维”,来达到多元的概念。 


除了不再执着传统 “男女” 的条条框框,无性别主义系列也必须考虑到不同性别所具有的多种体型。将涵盖的尺码范围扩大。比如主张同等概念的美国品牌 69,就在部分设计上消除了典型的尺寸差异,以适应人们的各种 “形状”。一个 “Design for No One” 的品牌,却奇妙的适应于所有性别、年龄、种族和体型。有趣的是,创立 8 年来,69 的设计师一直都是匿名的。这种 “无名”、“无性” 的做法,倒是真真映射了品牌背后的理念。毕竟,这些真的并不重要,不是吗?


(图片来源:69)


性别在好些时候决定了人们做什么工作、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穿着,也在多多少少限制了真正的自我表达。无性别主义的服装不强迫任何人钻进框架,它允许人们自主选择。像 69 这样的无性别主义品牌在不断增加,也让更多人能在这些设计中找到自我。



 无性别主义通俗化  


近几年的 “无性别主义时尚” 不似几十年前那般 “定制”、“昂贵”、“小众”,反而渐渐走进了时尚产业的主流对话。不仅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运用这个概念进行创作,很多高端零售商也打起主意,来迎合有 “无性别” 服饰购买欲望的买家。比如 “高端玩家” 奢侈品购物网站 Matchesfashion,在 2018 年时就与 BURBERRY 合作推出了一个 “Unisex” 联名系列。与其它很多具有无性别主义特性的服饰一起在男装与女装列表下同时销售。


(图片来源:BURBERRY)


GUCCI 虽然不是彻底的 “无性别主义” 品牌,但 Alessandro Michele 手中的 “NEW GUCCI” 无论男女装都有着同样极端的华丽繁复。性别界限上的模糊加之 2017 年开始合并男女时装秀的举动,引发了无性别主义将有进一步社会化演变的争论。但刨除这些晦涩的概念,GUCCI 销量的节节攀升仿佛佐证了 “无性别主义时尚” 对商业来说是个好兆头。道理也很简单,相比为单一性别设计的服饰,这样的服装同时拥有多种性别的广阔市场。


(图片来源:GUCCI)


无性别主义之于商业的影响也在推动购物方式的变化。位于纽约 684 Broadway 的 “The Phluid Project” 是去年开设的一个无性别主义商店。店内不刻意划分男女装区域,使用无性别人体模特展示服饰,销售的也全是 “无性别” 属性服装。用创始人 Rob Smith 的话说,这是为所有性别的人提供的自由空间。像 The Phluid Project 这样的商店作为一个启发,对于时装销售的现状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挑战。在未来,当你与异性友人相约购物,但进入商店后 “他向左,她向右” 的糟糕购物体验或将一去不返。


The Phluid Project 在 3,000 平方英尺的空间内结合了无性别购物商店、咖啡馆以及休闲区域(图片来源:The Phluid Project)



 世上所有的事都有两面  


另一方面,在商业利益促使下,有很多品牌盲目地加入 “男女皆宜” 大军。这样的举动意味着什么,它们其实并没有多少考虑。例如 H&M 和 Zara 近些年都推出了 “Unisex” 产品线,这些系列通常包含连帽衫、运动衫以及 T 恤等单品。但它们并不真正属于 “无性别主义”,实则是披着 “无性别主义” 的外衣的“男装”。


H&M “Unisex” 丹宁系列(图片来源:H&M)


这是很多零售商的正在做的事情,女孩的衣服只出现在女孩身上,但男孩的衣服适合每个人。时尚圈的无性别主义演变至通俗层面有趋于男性化单边发展的可能性。刻意抹去女性化元素可不是时尚界所期望的 “无性别主义时尚”。 


为什么女性通常可以毫无顾忌的穿着 “男装”,而男性穿着 “女装” 则不易被认为是简单的时尚选择?如果牛仔裤可以成为最男女皆宜的单品,那么阻止裙子拥有同样属性的文化障碍是什么?法国君主路易十四引领的男士高跟鞋风潮从何起成了女性专属,它为什么不能适用于每个人?我们又该如何进一步打破服饰在 “男性” 和 “女性” 间的传统意识形态?这都是无性别主义留给当代人继续思考的问题。


(图片来源:Galipedia)



由 J. Walter Thompson Innovation 集团所调查的数据表明,38% 的 Z 世代与 27% 的千禧一代强烈同意 “性别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定义一个人”。一种非固化的思维方式已在这个行业里生根发芽,更多的人能够理解 “无性别主义时尚” 的概念,也愿意穿上一件 “无性别” 属性的衣服。即使当下的性别流动性不是什么新发明,但如果整个时间线可以视为一种进化,那么每一个此刻都是关键性的。一起缓慢地推动着 “A Better World,一个可以改变的时代”。


作者: Liz Gioro


热门内容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


信息时代和创意多元化的当下,Radio 之于品牌意义何在?


MYGE 2019 春夏系列造型 Lookbook 释出


川久保玲:“非设计” 也是 “设计”





Advertising:ad@nowre.com

Marketing:info@nowre.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