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AR眼镜,形成超级人机接口?专访“大视角AR光学第一人”卫荣杰|中国元宇宙100人

王俞现 元界
2024-09-05


作者|王俞现(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副秘书长、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元宇宙专委会高级专家,河南共生元数科创始人


他是一位创业者出身的职业经理人,2013年年底,受谷歌智能眼镜和OC启发,他辞职投身AR行业,一转眼10年。同年,他现在的东家塔普公司在成立10年后,收购香港品牌Realmax,转向AR方向。


无线电工程系毕业的他,虽然没有显眼的学历,但从2014年做出当时全球最大可视角的AR头显“SEER”和“HOLOSEER”眼镜,到2016年被塔普公司收购,2018年做出迄今全球最大可视角“REALMAX乾”一体机,他一路创造了两个时代的第一。


“大视角AR光学第一人”也在圈子里不胫而走,他也完成一次华丽转身,从被收购时的一个部门组长,在2021年初跃升为公司总经理。


他说,这主要归功于公司的扶持和信任,同时也证明了我的能力和实力。从核心的光学研发到AR一体机的量产,到生态的逐步建立,他继续巩固了塔普(Realmax)在行业的头部地位。


塔普致力于为各行业打造沉浸式无边界、全可视化、多场景、多人交互的智能场景应用。如今,在他带领,在“让AR为每一个人赋能”的使命驱动下,塔普正在朝着愿景——成为全球领先的XR(增强现实)技术提供商,迈进。


他就是塔普总经理卫荣杰。本期“中国元宇宙未来产业100人”访谈,元界(ID:Metabod)对话卫荣杰。


在一个还没有形成“真实长期的大市场”,就他的有关眼睛是人机接口;“肉身”和“超人工智能”结合,是关键,也是瓶颈;AI和XR的结合,可以形成超级人机接口;显示器市场的故事,会在头显领域重演;国内外创业者的不同;中国在全球的市场地位等观点或话题,听听他的看法。



“中国元宇宙100人”访谈计划

【指      导】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文化元宇宙专委会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

【牵头平台】

元界、央链直播、超创者

【联合发起】

元宇宙共识圈、乐生活与爱IT Plus、商业认知研究院、寻一创投、绮观商业Cstories、战略投资家、CIBA新经济



AR眼睛是脑机接口



元界:有人说,数字人是元宇宙的入口;你认为,眼睛是帮助人类进入下一期文明的人机接口。在你看来,发展元宇宙一定离不开数字人吗?对于虚实世界,AR眼镜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吗?


卫荣杰:AR眼镜是其中一种不错的人机接口形态,它能更好地让机器站在人的立场去连接世界。由于AR眼镜可以直接监测人的多生理指令,并能够低能耗输出声色俱全的内容,因此它成为了一种非常适合的脑机接口设备。


数字分身及虚拟人是不可缺失的重要元素。苹果公司的CEO库克就很强调社交和现实环境的重要性,毕竟人与人交流是最符合人性的交流方式,通过网络实现更高自由度和效率,将是必然。数字分身可以使我们在网络上拥有多个身份,这在很多场景下都非常有用。而虚拟人则可以作为我们的朋友、助手、甚至是家人,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总之,我认为发展元宇宙一定离不开数字人、数字分身和虚拟人等多种元素,特别是同时兼顾现实、虚拟和人的AR眼镜。这些技术和应用的发展将会为我们带来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可能性。



“肉身”和“超人工智能”结合,是关键,也是瓶颈



元界:“下一期文明”,就是“三期文明说”中的第三阶段文明?这一期文明如何与AR产生了关联?


卫荣杰:在科幻界、哲学圈和学术界中,人们经常使用“第三期文明”这个术语来形容下一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农业文明,我们正处于第二个阶段工商业文明时代。我认为,第三个阶段也许是“网络智能文明”。


在这个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将进入一个现实和虚拟结合的世界,这个世界由人工智能提供无处不在的服务,而人类的职责是与这个智能世界进行交互和沟通,但是,为实现更大信息量和效率的人机接口,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让我们原始基因造就的“肉身”和“超人工智能”结合,这是关键,也是瓶颈之一。


元界:如何描述这种瓶颈?就是你说的“模因瓶颈”吗?


卫荣杰:人类模因是基于遗传信息的演化产物,其传播受到文化及语言差异、认知局限、传播方式、心理、社会、个体差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同时形成了瓶颈,限制了模因的演化和传承。



AI和XR的结合,可以形成超级人机接口



元界:AI范式在打破这一瓶颈中,将扮演什么角色?


卫荣杰:很多学者已经认为,人工智能将是一次范式革命,将会改变模因传播方式,甚至更深远地影响模因的演化和传承。例如,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推动模因的传播、筛选过滤、创造新的模因、形成全球共通的人类价值和思想体系等方面进行介入。


元界:AI对AR产业会有哪些加持和影响?


卫荣杰:AI和XR(增强现实)是一对非常好的结合。它们可以形成超级人机接口,同时兼顾人、现实和虚拟世界。


如果说AR颠覆了“连接和交互”的方式,让人们能够以更加自然的方式与数字世界进行互动,那么AI将颠覆“学习和创造”的方式,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加智慧地处理和生成信息。


这两者的结合,将会推进模因的传播和演化,带来更为人性化、聪明的未来。就AR产业本身而言,AIGC和ChatGPT都将会为其带来巨大的助力和影响。我们的技术可以优化用户体验、改进系统性能,并提高应用程序的智能化水平,改变我们与现实世界交互的方式。AR产业也将因此受益于更智能化的发展路径,从而获得更广泛的商业应用和公众认可。


2021年6月“华为共赢未来5G+AR全球峰会”,卫荣杰是唯一受邀的AR眼镜品牌演讲嘉宾



领军全球的AR增强现实技术企业



元界:公司是全球AR增强现实技术的领军企业,这种领军体现在哪些方面?


卫荣杰:从时间上看,公司算是AR行业起步比较早的企业之一。我们公司聚集了国内、海外7支优秀团队,这也是我们在技术和创新方面的优势之一。


从技术上说,我们在大可视角技术上,引领全球。从最早的SEER AR眼镜是当时最大可视角的AR头显,到REALMAX乾具有单目119.5°、双目127°的超大可视角,量产机中至今仍未被超越。


也因此,我们的AR产品从体验上实现了飞跃,沉浸式可视角是让你相信眼前的虚拟事物的立体逼真感,当然也可以切换沉浸式VR;6DOF追踪定位,移动的从不同角度全息的立体展示,让你的大脑相信它是真实环境中存在着;手势识别裸手交互是让你亲手去和虚拟的事物进行交互互动,让你再一次证明“它”在现实当中的“存在”,也就是囊括了AR、VR、MR,是名副其实的XR眼镜。


元界:如何描述其意义?国外有等量齐观的产品吗?


卫荣杰:这是以往所有AR、MR眼镜做不到的,在让人们体验到沉浸式XR效果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国外可等量齐观量产的产品,目前有hololens 、MagicLeap等,但当时可视角只有40-50度,而我们除此之外,还在研发新的光学技术,做更薄、更轻的大可视角AR光学系统。


元界:AR军事培训开发商Red 6获得美国空军、沙特军方的XR训练技术的合同大单,有报道称,其将“独一无二的AR技术”视为“重新定义作战人员的训练方式”,而这一技术实为Realmax光学模组。这是什么样的技术?有什么独特之处?XR如何用于军事训练?


卫荣杰:Red 6使用的AR头显部分,的确使用了Realmax乾的光学及部分算法,而芯片和软件则是美军方供应链的。这一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了Realmax的专利光学技术——空导双自由曲面离轴双反光学。这种光学技术可以在超大视角前提下,实现光路多次折叠,高效利用空导空间,同时实现双通道透视外环境。这意味着它可以做到极致的大可视角,同时重量轻盈、体积小。


在军事训练方面,AR技术可以帮助美国空军在低成本的环境下进行高空模拟训练。通过结合大可视角的AR技术和低成本的训练机,可以实现驾驶舱甲板穿透、夜空红外争强作战等训练项目,包括高空组队、高空加油、高空投弹等。这不仅可以大大降低训练成本,还可以提高士兵的训练效果和实战能力。



没人敢说,找到了“真实长期的大市场”



元界: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哪些场景?这些场景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国内外有什么不同?


卫荣杰: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教育、工业、医疗、文旅和娱乐等领域。之所以主要侧重这些场景,是因为我们认为这些领域对于AR技术的应用有着广泛的需求和潜力。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我们也有一些特别的讲究,比如在军工、工业领域,产品的实用性和耐用性是主要考虑。


此外,国内外的体制不同也导致了一些差别,比如在军工、工业和医疗领域,国内和国外的市场环境和监管要求都存在差异。欧美地区,即便是试点工程,国外公司延续性投入会更多。因此,我们在针对不同市场开发产品时,也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法规和市场需求。


总之,我们会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和特点,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元界:你们是否走过弯路?


卫荣杰:我们确实走过很多弯路。从最早的工业AR眼镜REALWEAR公司,到将AR推广到工业、教育、文旅、娱乐等不同行业,从手机平板AR到AR一体机,从底层算法到应用开发,我们依然在迭代产品中摸索市场。到目前,没有一家公司敢说,找到了“真实长期的大市场”。



痛点之下,艰难推动行业前进



元界:很多人将体积大、重、长期佩戴不适等视为VR眼镜的痛点。公司似乎在一定层面解决了这些问题。在你看来,公司产品的主要痛点在哪里?


卫荣杰:佩戴不适,确实是永恒的痛点,我们也在持续创新和优化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现在XR类眼镜的外观和体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太重、不便携和不够美观的问题。此外,算力能耗和温度、沉浸感和清晰度等也是一些难以平衡的点。


当然,这也是行业普遍的痛点。在供应链不断成熟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会逐步迭代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优化,以提高产品的舒适性和性能表现,同时降低成本并改善供应链管理。


元界:AR、VR、MR、XR当下市场状况是怎样的?目前妨碍VR产品量产乃至爆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卫荣杰:目前,AR、VR、MR 技术的市场状况比较分化。VR技术在游戏领域已有小规模的应用,而 AR 、MR技术主要被应用于工业、教育、文博和娱乐等toB业务领域,但都处于试点阶段,距离大规模商用仍有一定距离。


虽然AR、MR会在toC领域进行尝试,但与VR产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有一个趋势是,进一步在VR中拓展AR、MR的应用场景,实现摄像头透视的部分AR、MR效果。马上发布的苹果VR眼镜就主打这类功能,或更有XR的感觉。


阻碍 VR、AR、MR、XR产品爆发的因素,主要包括设备成本昂贵、不够轻便和舒适、用户体验还有时效问题等。此外,虽然VR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游戏方面,但缺乏优质内容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体来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市场的逐渐成熟,AR、MR、VR、XR 技术将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生态不断完善,更能满足用户需求。


元界:这也是你说的在艰难推动行业前进的原因?


卫荣杰:是。目前AR、MR技术虽然能和很多行业结合,但还没有真正的非用不可的地方。软硬件都还不够成熟,从佩戴及视觉体验差、显示及交互的精确度不够,到生态内容的生态链缺乏,导致行业多试点项目或小范围应用,没有特别起量的应用场景。所以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显示器市场的故事,会在头显领域重演



元界:这个行业是否有不同技术路线之说?


卫荣杰:是否有技术路线的不同,我认为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说明。比如,有一体机和分体机的不同,这主要直接影响配戴情况和功能多寡,更重要的是视场景而有变化。


光学方案方面,有大可视角、大体积和小可视角、小体积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要在“科技树”上找到正确的方向。“科技树”是科幻小说里的一个说法,不同的技术升级方向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用图形表示就是树状图像。


显示器市场面临着等离子、液晶屏、LED等不同的选择组合,这一行业的故事,在头显这个赛道可能会重演。


目前光学领域的技术:波导、空导、自由曲面、光栅、体全息、阵列、小孔等,再组合各种显示:LCDLcosDLPMicroLEDOLED等,这当中目前很难看出来哪一个就一定是未来。一旦点错了“科技树”,遭遇产品或公司的“洗牌”是必然。


元界:哪些友商的哪些做法值得公司学习?公司与高通有什么层面合作?


卫荣杰:当然,很多对手值得我们学习。微软,在专利和整个项目的实施细节方面,非常到位。有些友商使用现成的供应链,组装一个针对特定人群,比如聋哑人、游泳者的专用产品,都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至于与高通的合作,因为涉及商业机密无法过多透露,但总的来说,我们非常看重与高通、歌尔这样的领先企业的合作,希望能够在技术方面得到更好的支持。


Realmax参加国外展会



国内外创业的不同


元界:在虚实交互一块,有人说国内做的比较多的是头盔和眼镜,国外做的较多的是电子皮肤、电子香味、电子味觉等,你怎么看?


卫荣杰:大家创业理念和出发点会有不同,海外的创业,更多是为解决特别的问题或开创性地以兴趣和真爱去创业。国内相对比较卷,有些是奔着热点、风口和融资去的。


举例来说,国外一些创业公司的研发重点是如何利用科技手段帮助人们探索新的体感和体验,或者创建类似人工智能机器人贴心的交流方式,而国内的一些创业公司则更注重怎样利用VR、AR技术实现用户的商用价值。


海外的一些创业公司更注重人性化、可持续等方面的理念,而国内的创业公司则在产品追求规模化以及市场变现率做得更优秀。


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实际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无论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可以有所作为。重要的是,创业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并不断探索和创新。


从全局来看,国内创业公司相对于国外创业公司缺少学术原始积累和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但是在市场热点投资和政策支持下,国内的科技企业,在某些领域也能够逐步赶上海外的创业公司。



中国在全球的市场地位



元界:2022年全球AR、VR头显出货仅880万台,同比下降20.9%。你如何看未来VR、AR产业的走向?中国VR、AR产业在全球处于什么位置?优势和差距在哪里?


卫荣杰:国内VR、AR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VR在C端游戏领域的应用,和AR在toB方向的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产业融合加速,中国VR、AR产业将进一步发展。


带动产业发展的因素包括,技术领域上,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核心技术的成熟化和普及化;应用方向上,VR、AR技术将往更广泛的领域和场景发展,各行业利用VR、AR实现数字化升级的需求,日益强烈。


中国VR、AR产业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市场之一。其中,VR、AR硬件代工方面是其优势所在,同时,大量的开发者也加入了产业,硬件设备的销售量和用户数量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然而,它仍存在一些差距,例如技术发展不平衡、高端市场空缺、缺乏标准化以及市场教育等方面。这些问题需要通过产业生态的优化和各相关方的努力得到解决。



充满无限可能:元宇宙、AI与公司定位



元界:你如何看待元宇宙当下发展的状态及潜在走向?公司的定位会随着VR产业及元宇宙、AI技术发展而发生改变吗?


卫荣杰:元宇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领域,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市场的变化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抓住机遇并推动技术的发展。


目前元宇宙主要应用于游戏、娱乐、社交领域,同时也有一些公司尝试跨界教育、健康、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工业制造等领域。我们公司也在线下展览展示中和一些元宇宙公司展开合作,同时也尝试将元宇宙元素融入到现实生活中,打造“现实元宇宙”,也就是通过沉浸式XR眼镜在你的现实空间中把元宇宙世界的事物投射出来,甚至1:1的虚拟人像真人一样和你交互。


在公司定位方面,特别是在AI快速发展的当下,我们的眼镜也结合数字虚拟人和AI做了不少尝试。比如,我们在XR眼镜内打通ChatGPT,加上一个1:1真人身高的数字虚拟人,她扮演你的助理随时跟着你,可以和你语音对话,做记录,为你写文档或表格。下一步,我们将把它结合到我们的会议系统,可以想象的空间很大。


当然,技术预研是其中一环。我更认为,一个公司一定要根据市场的生态变化来调整自身的定位,这是未来很有可能的事情。


图片创意|聚合体文化传播(V:cimu3961)

访谈合作|18603851537(同微信)


有论坛组织、专家邀约、参展需求者,有文旅、教育、商场/商业街区等元宇宙成熟案例者,请入群。

推荐阅读

教育元宇宙的目的是什么?教育部刘志敏处长这样做了回答

Web3春天有望到来:专访元界智库专家叶毓睿|香江起势录

深圳下文要举全市之力,创建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一日出台两个重磅文件,北京发展人工智能快马加鞭

江苏聚合资源大手笔,中国元宇宙技术与应用创新平台成立

赛富高鹏唐鹏飞:ChatGPT到底是元宇宙的终点,还是新的起点?

钱学森学派常远:纯碳单层石墨烯工艺取得突破,钠离子电池量产亦可望实现

VR老兵潘志庚:元宇宙是最大的交叉学科|中国元宇宙100人

如何建立元宇宙医院:专访全球元宇宙医学开创者白春学|中国元宇宙100人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元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