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师说 | 百位北大教授推荐影响人生的书单+治学感言1.0

2017-09-10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编者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历经数载,北大党委宣传部遍访北大名师,请他们与同学们相授影响自己人生的书单和自己在学问路上的治学感言。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祝老师们节日快乐,并一起来聆听师者的叮咛吧!



袁行霈  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治学感言

治学要有基点、有旁涉。基点务求精深,旁涉务求宽广。专攻一点,或恐拘于一隅,视野狭隘;广泛涉猎,切忌浮光掠影,一无所长。我曾把自己关于诗歌艺术的研究,归纳为八个字:博采、精鉴、深味、妙悟。我还曾提出撰写文学史的三条原则:文学本位、史学思维、文化学视角。意思都在强调会通化成。司马迁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学问要有气象。我说过:“作诗讲究气象,诗之气象如山峦之有云烟,江海之有波涛,夺魂摄魄每在于此。做学问也要讲究气象,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无庸标榜而下自成蹊。”形成这种气象至少有三个条件:第一是敬业的态度,对学问十分虔诚,一丝不苟;第二是博大的胸襟,不矜己长,不攻人短,不存门户之见;第三是清高的品德,潜心学问,坚持真理,堂堂正正。


做学问和做人要统一起来。随着学问的增进,人格应该不断提升。但是,学问和道德也会有分离的情况,那是不好的。古人常常将两者连在一起,称赞某人道德学问如何如何,表现了对一种理想境地的向往。道德和学问的统一,应当成为学者自觉的追求。


影响人生的书单

1、《陶渊明集》。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他思考的都是关乎宇宙、历史、人生的大问题。在晋宋之际黑暗的社会里,他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是一位气节高尚的人。他为人自然,诗也自然,这是很高的境界。当夜深人静之际,捧陶集吟咏于孤灯之下,则矜平躁释,与天地臻于和谐。


2、《老子》。我是把它当作一部格言集来读的。每置之枕边,睡前三五分钟读一则两则,悠然会心,以清吾梦。兹就记忆所及录数则如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不自是,故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大巧若拙。”“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是个聪明绝顶之人,他的话给我以智慧。


3、《论语》。因为我是教师,所以读《论语》时常常注意孔子作为教育家的那一面。孔子很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谓: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时,不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必教他了。他教导学生对学问的态度一定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要耻于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不耻下问。”他强调要处理好“学”和“思”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些都是我很感兴趣的,也是我试着贯穿于自己的教学中的。


4、《东坡乐府》。此书名曰“乐府”,其实就是“词”。苏轼以诗为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从而为词开拓了新的天地,也确立了他在词史上崇高的地位。如果从一般读者的角度来看,我主要是欣赏苏词里那种以达观为基础的潇洒。“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临江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这些名句都表现了他的洞见,耐人寻味。苏轼才高而命蹇,如果没有这点潇洒真不知如何活得下去。


5、《狄德罗哲学选集》。我喜欢跟聪明人谈话,狄德罗是十八世纪法国的大哲学家,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当然聪明过人。而这本书里所选的好几篇文章如《达郎贝和狄德罗的谈话》、《达朗贝的梦》、《谈话的继续》、《拉摩的侄儿》又是用对话体写的,读来如同直接面对着一位聪明人。他的《哲学思想录》和《思想录增补》是一条条短小的笔记,最短的只有一句话,但很发人深省。狄德罗认为人类的全部知识是有结构的,各个学科互相联系,构成整体。由此我想到,在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的今天,适当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在相近学科的交叉点上做一些综合的研究,肯定会开拓出新的学术领域,并推动学术的发展。



严绍璗  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治学感言

半个多世纪以来,生活在北京大学富含生命之力的人文氛围中,秉承数代师辈的学术精神,无论生存状态发生何种的变化,始终以学术立于世界为终生之任,以推进学术为终生之业,以学术甘苦为终生之乐,坚持 “刻苦地学习,踏实的学风;实在地研究,独立的思维,”为自己的座右铭。


影响人生的书单

我喜欢读书,回想自身学术进展的道路,觉得在较为广泛地阅读中国古文献的基础上,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和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以及基佐(F.P.G.Guizot)的《欧洲文明史》(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Europe)(五卷),陈独秀的《独秀文存》和顾颉刚主编的《古史辨》等思想学术精粹,对我一生的学术思想具有奠基性的影响。当今国内外学术界许多时髦的文化学新秀,在对人类思想的结晶毫无感知的状态中高谈阔论,实在是人性的挫折。




钱乘旦  历史学系教授治学感言

历史学有双重功能:恢复过去和以史为鉴。双重功能的基础是恢复过去,只有恢复真实的过去,才能认知历史,也才能对历史进行思考。尽管我们知道:完全恢复过去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仍然要尽可能接近过去的真实。这就使历史学家的工作异常艰苦,他们必须寻找那个真实的过去。


然而恢复过去仅仅是开始,更艰巨的是思考过去留下的资讯。每一代人都会对过去有自己的思考,因为每一代人都在用现在与过去对话。而这就是历史的活力所在:历史之所以永远存活,就因为它绝不是死了的过去。


人们常引用我说过的这句话:“能够听见历史说话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能够听懂历史在说什么,这就是一种巨大的才智。”我觉得,这是我学习历史最大的感慨。


影响人生的书单

1、《唐宋词选注》

2、《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3、《简爱》

4、《英华大辞典》

5、《世界通史》



黄宗良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我从自己治学的种种毛病中逐步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学者,他的价值和“份量”,不完全在于,或者说,首先不在于发表多少著作、文章,做了多少次学术报告,有多少头衔、上过多少次电视;而在于他在学生中,在读者听众的心目中的信任度有多高,在于熟悉你的、诚实的同行、学生、读者,是否相信你提供的信息、看法、判断、观点。 就是说,你是否努力为接受者提供精品。精品就是自己劳动成果的精华。它要求有相当精确的材料、精炼的文字、精当的结论;要求再高一些就是有相当精彩的表达、精辟的见解,防止以偏概全;学会平心静气、事实求是地分析问题,防止情绪化和固执成见。


影响人生的书单

1、罗贯中:《三国演义》

2、《唐诗三百首》

3、艾思奇:《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4、列宁:《列宁全集》

5、罗伊•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宁骚  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龚自珍曾说过一句话:“著书只为稻梁谋”。就个人经验而言,如果为解决生计问题而从事学术论著的写作,实在是一项错误的选择。马克思著《资本论》,皇皇巨著,堪称学术史上的一座丰碑,而经济收入不够买烟抽。


因此,我总怀疑以学术研究为名大搞“经济开发”的人是否能够在学术上有真正的造诣和贡献。实在地讲,兴趣——在探索未知领域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所得就犹如掘到一座金矿那样的兴趣——才是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有所成就,甚至“成大事业、大学问”的强大动力。这么说,那些为金钱和权力而浮躁乃至狂躁的人们,还是自己摘掉或者请人摘掉“学者”的帽子为好。


影响人生的书单

1、《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特别是这本书的最后两篇文章《矛盾论》和《实践论》。能够把深奥的哲学问题讲得如此深入浅出,让你既把握学理又知道如何行动,只有中国人才做得到。


2、《邓小平选集》第三卷。“改革开放”,“走自己的路”,“摸着石头过河”——能够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的庞大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制定如此简捷而有效的解决方案,只有中国人才做得到。


3、《孟子》。能够把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分析得如此透彻,既为统治者出谋划策,也为被统治者造反提供依据,在古代,只有中国人才做得到。


4、司马迁著《史记》。能够把数千年历史梳理得简明扼要,又栩栩如生,只有中国人才做得到。


5、鲁迅著《呐喊》。能够把民族危机中人们的精神状态刻划得入木三分,把小说写得如此文学化而又如此政治化,只有中国人才做得到。



任光宣  外国语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在做学问的道路上没有上帝的恩赐,也不能等待他人的馈赠,而要靠自己的努力,成绩是时间、精力和汗水的结果。古人云:“业精于勤。”要勤奋好学,知难而进,不断进取,敢于创新。


聪明、幸运、灵感只能是临时的朋友,它们会给予人一时一事的帮助,而勤奋才是永远的、忠实的朋友,伴你走完学术的人生。因此,还是马克思的那句名言说得好:“只有在崎岖山路上攀登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


影响人生的书单

1、《论语》

2、《圣经》

3、黑格尔:《美学》

4、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5、《拿破仑传》



王缉思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我在国际政治领域的治学,主要体会有三点。

首先,平时我们所观察到的国际政治现象,就好比是巨大冰山上露出海面的部分,而决定冰山运动方向的,是不易观察到的海洋和冰川深处,那就是世界各大文明以及各国内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特色和发展变化。


其次,我既帮助中国学生和公众了解外部世界,又促进外部世界理解中国,可以说扮演了某种“边缘人”角色。但是,我的立足点永远是中国。


第三,我在从事学术研究的同时也从事政策研究。前者需要冷静、扎实,站在客观立场上;后者需要热忱、敏锐,站在国家立场上。在两者之间,我永远立足于学术,因为只有掌握充分的学理,才能形成政策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提出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设想。


影响人生的书单

1、《三国演义》

2、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

3、《毛泽东选集》

4、《战争与和平》

5、《牛虻》



易杰雄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从事科学研究是一种圣洁无比而又充满风险的事业。把它当作追逐名、利、权的场所,本身就是对它的最大亵渎!在中国就更是如此。我们的国家还很穷,能获得系统栽培的人是极少数,而能在科研领域工作的就更少了。在我国能从事科学研究是一种极其难得的幸运。事实上,也只有心灵的纯洁,才可能有科学思维的深刻;才能大无畏地进行探索,并把它百折不回地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最终取得某些突破。


一个真正的学者,并不单单属于他自己,甚至也不单属于他所在的单位,而是属于整个民族乃至人类的。他的存在不应当限于他生前,而应当在人类的历史上有自己的印迹。因此,他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除旧布新,考虑自己写的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是在为自己,还是在为国家和人民说话,说的是肺腑之言,还是言不由衷;能启发读者的心智、净化人们的灵魂,还是可能混淆视听、毒化社会;是推动社会进步,还是可能误国误民?


影响人生的书单

1、《岳飞传》

2、辩证唯物主义常识

3、李仆克内西•拉法格:《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4、列宁:《哲学笔记》

5、(苏)鲍•姆•凯德洛夫:《列宁思想的实验室》 



王思斌  社会学系教授治学感言

我很热爱自己所学和选定的社会学。在20余载的社会学教学研究和后来推动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本人深深感到一个学者所应负有的责任:这就是向人民负责,向社会负责,向学术负责。


对这种责任感的体认是与我的人格高度一致的:我愿意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治学之路上我愿意面对社会转型中之现实,说实话不说假话,并以某种理想主义情怀去探索推动社会进步之路径,这也可能在学术与现实之间生发出某些新的学术观点。


至于教师之角色,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我服务(包括那些研究生);如果要排顺序的话,我愿意说教书第一,科学研究第二;当然我知道二者在关系上是密不可分的。


影响人生的书单

1、《礼记礼运》、《大学》、《中庸》

2、费孝通:《乡土中国》;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4、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



姜明安  法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自八十年代初,我开始研究行政法。那时,大学里还没开行政法的课,书店里还没有行政法的书,法院还不受理“民告官”的案子。但是当时我就深信,中国需要行政法,中国的公权力需要控制,中国如果没有行政法控制公权力,中国会没有希望,旧中国国民党的权力滥用和新中国文革式的滥用权力就还会以某种其他形式重演,所以我坚定地选择了研究行政法这条道路。虽然经历了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我没有退缩过,一直在这条道路上走了下来。现在,中国的行政法学,中国的行政法制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尽管我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但是行政法毕竟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了,并且扎下了根。


回想自己二十多年的治学历程,有三点感想:

其一,做学问,一定要与国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国家的灾难,人民的痛苦,应该成为我们做学问的动力。我们的工作,我们所做的学问,如果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减少一些灾难、痛苦起一点作用,我们会从中获得很多的快乐;


其二,做学问,一定要刻苦,要放弃很多利益、很多机会、很多快乐,要花很多时间去读书、去调查、去思考――很多时候要一个人坐在书房里,坐在电脑前苦苦地思考、思考;


其三,做学问,一定要有创新精神,“嚼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古人说,“语不惊人死不休”。限于水平和能力,虽然我们即使努力,也不一定能说出多少惊人之语,写出多少惊人之作。但是,我们作为学者,一定要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说出多少有些新意的话,写出多少有些新意的作品。


影响人生的书单

1、雪克:《战斗的青春》。这是我在乡下上小学时读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当时我被书中的许凤、李铁等抗日英雄人物深深地、久久地感动,他们做人、行事的方式似乎对我整个人生都产生了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这是我上大学时所读的多部经典名著之一,该书是最初引起我对公法的兴趣,促使我一生献身公法的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我至今记得该书特别引起我深思的一句名言:“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3、马君硕:《中国行政法总论》。这是我上大学时最早读到的一本行政法著作,是导致我后来以毕生的精力研究行政法――公法的最主要部门――的主要诱因。这本书的序言(张知本序)一开头就促使我对“文革”,对当时中国政治、中国行政进行反思:“中国政治不上轨道,是尽人皆知的事。考其原因,自然很多,要以从事政治的人们,只知术而不知学,只任人而不任法,只重官而不重民,三者为最”。


4、[英]戴雪:《英宪精义》。这是我在研究欧洲大陆法治与英美法治的区别时所阅读的,对我的法治观形成影响较大的一本书。特别是该书关于英国法治三要素的论述,我至今仍认为是法治的核心价值:限制专断权力、法律至上和法制统一、宪法和公民权利保障源于法院的判决。


5、[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这是一本非我的专业,但与我的专业有着密切关系的书。这本书使我认识到研究法律,特别是研究公法的学者,不仅不能不研究政治,而且不能不研究经济。另外,我认为,这本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研究方法)对公法研究,对行政法研究很有借鉴价值。



高毅  历史学系教授治学感言

治学之佳境,是既能深入,又能浅出,一如猎豹捕物,张弛有度,复似海豚戏水,潇洒自如。而若入能窥学问之堂奥一二,出又可释众生之疑惑点滴,则善莫大焉。


影响人生的书单

1、威尔斯:《世界史纲》

2、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18日》(见《马恩全集》第一卷)

3、张芝联:《从高卢到戴高乐》

4、罗素:《西方哲学史》

5、金庸:《笑傲江湖》



朱苏力  法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当学者并不完全是主观的选择,许多时候也是命运偶然的安排,甚至个人性格也有很大的影响。从社会的角度看,学者大可不必要把自己的行当看得特别重要,只要自己能干好,喜欢,就行。


但在这一行当内,则应当把自己做的每件事都看得很重要,努力学习和创新,坚持自己的发现,不随波逐流,不考虑政治正确,不考虑主流非主流,只对自己的发现、论证、材料、论证逻辑负责,在对方没有说服自己之前要顽固不化;同时又要开放,对所有的知识开放,随时准备修正自己,前提是对方说的有道理并且真正说服了自己。


不试图做真理的代言人,哪怕自己的工作在历史上留下错误的印迹,也会给其他人或后人留下一个此路不通的标记。不怕错是学术研究的前提。


影响人生的书单

这是最说不清楚的事,并且我的书单很令自己惭愧。

1、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一册,记不清出版社和出版年月了。这肯定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从这里开始,才有了后来的这种生活。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1968年。这是我当兵时部队发给我的第一本书,当时我只有15岁,从这里我才开始了解近现代中国的一些问题,开始理解社会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这影响了我今天的职业和研究。


3、《红柳集》,李瑛著,作家出版社,1962年。李瑛是一位建国前后北大中文系毕业的军旅诗人。我在军中服役期间,这本书以及他的其他一些诗集伴随了我,培养了我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力,文字风格和写作风格,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


4、《科学是什么》,这大约是商务印书馆1982年翻译出版的澳大利亚一位作者的有关科学哲学的著作。我在北大本科毕业前后购买了此书,第一次让我不但是了解了科学的一些基本特点,而且开始影响了我对法学的研究从人文转向了社会科学,从想象转向了实证。


5、《法理学问题》,[美]波斯纳著,英文版,1990年,哈佛大学出版社。我93年翻译了这本书,使我从当代社会科学的角度细致理解了法律的一些基本问题,对于我的学术研究有重大影响。



叶自成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做学问好比爬山,没有爬的时候不觉得爬山的快乐,只会觉得爬山的单调、枯燥、苦与累,弯弯曲曲的山路没有尽头。只有等你慢慢开始往上爬并且能够年复一日的不懈坚持下来以后,你才会感受到爬山给你带来的快乐与享受。


每读一本书,就好比往通向真理的高峰之路途中上了一个台阶;每读一本书,你在思想探索的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比过去又高了一点点,再读一本,又高了一台阶,虽然它不会给你带来那种做大事业的轰轰烈烈,但它却是踏踏实实的,与日累进的,不断向上的。在书山之路上,你会享受到曲径通幽的美妙,也能体会到峰回路转时思想辖然开朗的内心喜悦……


影响人生的书单

1、(英)汉默顿:《思想的盛宴》,九州出版社中文版,2005年10月版;

2、(英)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版;

3、《老子》

4、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5、《鲁迅文集》



陈佳洱  物理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治学并无捷径。要学会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有正确的治学目标和方向。事实上,居里夫人之所以能在崎岖不平的科学道路上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做出重大的贡献,就是因为她有一颗热爱祖国、奉献科学、服务人民的圣洁的心。


学海无涯,要做好学问,很不容易。关键是要勤学善问、实事求是。我自问天赋不高,所以经常以“笨鸟先飞”勉励自己。别人一蹴而就的事,我常常化好几倍的工夫来做。我觉得现代科技的发展太快了,只有倍加勤奋才赶得上国际科技发展的脚步。一个人的能力很有限,所从事的学习和研究也只能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选择有限的目标进行,否则将一事无成。为了使研究取得进展,重要的是能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虚心的向别人请教,得到同事们的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将研究深入下去。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因此最重要的还是要能扎扎实实,实事求是,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和研究,通过一辈子的韧性拼搏,才能有所成就。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陈伯吹:《华家的儿子》

2. 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

3. 伏契克:《绞索套在脖子上的报告》

4. 史包尔斯基:《原子物理学》

5. M.S. Livingston,Particle Accelerators(1962)



张恭庆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在学习别人的研究成果时, 对于那些能从一大堆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中洞察到支配这些现象根源的工作,对于那些能从彼此似乎没有任何联系的学科分支之间洞察到内在关联的工作,我会感到无比兴奋。深邃的洞察是在观察与思索反复多次之后的一种感悟,是建立在分析与综合基础之上的一次超越。


影响人生的书单

1、文天祥:《正气歌》

2、中国近代史(不一定是哪一本)

3、狄更斯:《双城记》

4、理查德·贝奇:  《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叶林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5、A. D. 亚历山大洛夫, A. N. 阔尔莫果洛夫,M. A. 拉夫伦



姜伯驹  数学科学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我一向关心大学数学系的教育改革,认为这是数学家的天职,关系到我国下一代人才的素质。认为在保证基本训练的前提下,课程可以不拘一格,逐渐更新,注意吸取国外的新鲜经验。每门课程要把握数学思想,不要过分注重形式;要把握重点,贪多求全只会扼杀学生的兴趣。教师是榜样,教得有自己的特色,不照本宣科,学生才会善于学习,善于读书。


影响人生的书单

1、《数学万花镜》,Hugo Steinhaus著

2、《直观几何》,David Hilbert 与 Stefan Cohn-Vossen合著

3、《数学是什么》,Richard Courant 与 Herbert Robbins合著

4、《怎样解题》,George Polya著



张焕乔  物理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应该以极大的好奇心去探索自然界的未知现象,揭示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会经受失败和挫折,研究工作者要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勇往直前,在失败中总结教训,寻求成功之路。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应该没有私利,他们研究的成果供全人类共享,直接为人民服务,改善人民的生活福利,推进人类社会文明,这些是科学研究的宗旨,科学工作者必须牢记和遵循。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应该热爱祖国,有强烈的事业心,深爱自己的工作,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严谨踏实,做老实人。


影响人生的书单

1 、爱因斯坦, 因菲尔德:《物理学的进化》
2 、牛顿:《自然哲学之原理》
3、 伽莫夫:《物理世界漫游》
4、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伏尼契:《牛虻》



曹维孝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当好一名合格的教师不容易,既要有学问,又要有人品,教书育人就是这个道理。这里的学问,主要是指专业领域的学识,应该是一位专家。即使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要成为一位名符其实的、有见识的专家,也是很难的,必须要有执着的敬业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并且要奋斗终身。


一位合格的教师还要有好的人品。上梁不正下梁歪,教师的言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要当一位好老师,就要时时想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应该是学生的表率。我有幸是北京大学的一位教师,一当就是几十年,时时用教书育人的道理来鞭策自己,使自己少犯错误,不断有进步。


影响人生的书单

1、中学的时候,最喜欢的是《水浒传》和《居里夫人》。

2、大学时期,受苏联文学和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最喜欢的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贵族之家》。

3、60年代初也就是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最喜欢的书是《牛虻》。

4、在写战争的书中,认为写得最好的是南言先生的《饥饿岛,死亡岛--日美瓜岛战记实》



杨震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有机会成作为一种美好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探索自然的美和展现人类的智力、创造力和毅力的机会。它的美体现在三个方面:合成策略、目标分子和合成方法。具有迷人结构的目标分子总会激发有机合成化学家的创造灵感。然而, 在这样一个斑斓璀璨的神奇世界中探索宝藏,学生们需要热情和智慧。为了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学生,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用他们的激情和创造力来设计自己的目标分子。我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的渊博知识,使学生获得足够的能力进入有机化学王国。


影响人生的书单

1、《水浒传》

2、《三国演义》

3、《红楼梦》

4、《青春之歌》

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这些书籍对我青少年时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个人的成长、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周力平  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学生是我们的未来,也是我们事业希望之所在。我们要舍得花精力和时间培养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古人言:“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也许这话现在既无“时代感”又缺乏“气魄”,但是,细想一下,其质比量更重要的寓意今天对我们仍不无启迪。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搞研究要淡泊名利,要执著,不要相信运气,不要赶时髦。


当代科学研究中,个人创造力的充分发挥和科学上的重大突破都比以往更加依赖于交流与合作。但是,一个真正具有创造性的人不应该介意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人际关系网是阻碍科学发展,消耗科研工作者精力的一大杀手。


影响人生的书单

1、刘东生 等:《黄土与环境》(1985)

2、A.G.Cairns-Smith,Seven clues to the origin of life (1985)

3、S.J.Gould,Wonderful life (1990)

4、W.S.Broecker, The glacial world according to Wally (1995)

5、S. Jones, Almost like a whale: The 'Origin of Species' Updated (2000)



昌增益  生命与科学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我认为,做学问,需要永远保持一种学生心态。


求真,不是一种科学精神,而是获得科学发现的必由之路,因为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待发现的规律是隐藏着的、无人知晓的。所以那些少数习惯于随意编造科学数据的人是无法发现这些深藏于看似混乱的现象之后的自然规律的,当然也就享受不到科学发现的乐趣了。所以在实验室中,我总是强调,“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我一般用英文表述这句话,就是:“You get whatever you get”)。


学问不是吹出来,而是踏踏实实做出来的,是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之后的微薄收获。


育人者,必先育己。否则不仅不能育人,反而会害人。


培养学生,需要让他们学会的是,去读出他人没有写出的东西,听出他人没有说出的东西。


对学生严格要求,甚至惩罚时,需要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出发。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会有成功和失败。不管是在每一次的成功还是失败之后,我都会要求自己从零开始。


影响人生的书单

1.孙武:《孙子兵法》

2.老子:《道德经》

3.孔子:《论语》

4.Thomas S. Kuhn,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5. Arnold J. Toynbee, A Study of History



夏正楷  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现代社会是商品世界,我们不能脱离这个世界去求得生存和发展,但是,我觉得这不是人生的全部,面对无限的时空,我们感概人生的短暂,但个人的生命总是有疆界的,对于自己唯一的一次生命过程,不能过于看重人生的成败、荣辱和福祸得失,而是要自觉、主动、热诚地去占有人生。


我是搞地球科学的,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对探讨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有着浓厚的兴趣,学术生涯数十载,始终乐此不疲,沉湎于其中而不能自拔,并从中得到了人生最大的满足和快乐,人生如此,足矣。


影响人生的书单

1、《辞海》

2、Julins E 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3、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4、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旅行记》  

5、康德:《宇宙发展史概论》  


  

许进超  数学中心教授治学感言

谈及自己的治学经历和感想,可以用“心诚则灵”四个字来概括形容。只要是认定的目标,凭借自己锲而不舍的努力,满腔热诚、一心一意地去争取,什么事都可以办成。自己在湘潭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对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热切向往, “兴奋”两个字是自己第一次看到北大校徽的感觉。或许就是这种对美好事物和未知领域的兴奋和向往之情,促使我在以后的科学研究领域发挥出超乎寻常的热情和能量。


我经常和学生谈及做人和做学问的关系,我认为,热爱并忠诚于自己事业,就像热爱并忠诚于自己祖国和家人一样,一定会有所回报。埋头工作,少说多做,独立思考,比什么都重要。计算与应用数学研究方向多元多变,我力争站在研究领域前沿的同时,坚持自己的研究风格,不追逐时髦,致力于钻研对计算数学理论与实际有本质重要性的科研课题。


此外,搞科学研究要正确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不能好高骛远。如果不精通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盲目求广求宽,只能适得其反。要善于抓住看似细小的问题,并设法将它研究通透,研究彻底,然后由“精”而“博”,逐步拓展,才能有所作为。这种由“精”到“博”的治学方法在大学期间就有很大的影响,在学习许多基础课时,我都喜欢找一些具体问题,苦心钻研。通过对这些个别问题的深入研究,举一反三,对整个课程的学习就更有兴趣,理解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


影响人生的书单

1、(俄)菲赫今哥尔茨:《微积分学教程》。本书为我大学时期开启数学分析之门的启蒙书,共8册,通读此书,奠定了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


2、(俄)吉米多维奇:《数学分析习题集》。此书是数学分析最经典的习题集,我钻研了全书收集的4000余道练习题,练就了坚实的分析技能。



孟杰  物理学院教授


治学感言

我出生在贵州一个信息、交通极为落后的县城。七岁时失去母亲,生活很艰苦,课余时常去敲石子挣学费,买不起学习资料,只能向同学或到图书馆借阅,为了及时还书,总在煤油灯下读到深夜。中学时偶然读到一本线性代数书,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自学了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阅读了大量的经典名著。


进入大学后,花了一年的时间强化学习英语,不仅在全校英语竞赛中获第二名,而且能流畅阅读原版学术专著和刊物。在随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中,先后到过数十个国家,得到许多国内外名家大师的指点,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合作和友好的竞争使我受益非浅。总之,兴趣、勤奋、交流、合作、探索和创新,是我从事科学研究近二十年的一点粗浅体会。


影响人生的书单

1、记忆最深刻的史书:《史记》,史马迁,中华书局,1979。

2、我读的第一本科学家传记:《华罗庚传》。

3、我读的第一本英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歌德,英文版。

4、科学出版社迄今发行量最大的物理学专著:《量子力学》,曾谨言,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5、我读的第一本英文学术专著:The Nuclear Many-Body Problem, P.Ring and P.Schuck, Springer-Verlag, 1980



李晓明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治学感言

在一个人的大学教书和研究经历中,会不时有一些令人高兴的事情发生,例如得到一笔科研经费,发表一篇文章,评上一个奖项,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特别令人兴奋的,就是听到某个学生产生了某个奇妙的构思,或者做了件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漂亮工作,要么是从前我根本没想到的,要么虽然是我安排的,但结果比预想的还要好。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网络实验室不乏这样的例子,张志刚的“网页元素提炼”,陈华的“对等网络资源共享”,张进宇的“分布式网络存储”,谢欣的“天网千帆”,田敬的“信息增量备份”,许丞的“天网问答”,袁骏的“移动管理”,汪浩的“网络拥塞算法评价”,阎宏飞的“燕储”,谢正茂的“一天搜集5000万网页”等等,难以一一列数。这些成果的出现,大都不是预先具体安排的结果,但又是在我们研究领域的大方向上,同时又是各不相同、争奇斗艳。在我们的周围营造这样一个环境和氛围,在其孕育之中,不断有令人惊喜的东西冒出来,不能不是一件大快事。


影响人生的书单

1、季羡林:《牛棚杂忆》
2、德•安•沃尔科戈诺夫:《斯大林》
3、比尔•盖茨:《未来之路》
4、郭士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5、雨果:《悲惨世界》




内容提供: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

排版:曹菲菲、刘怡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