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call!为你所不知道的北大登山队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19-12-07

编者按

2018年10月1日,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卓奥友峰一周年的纪念日。2017年10月1日清晨,北京大学珠峰登山队成功登顶卓奥友峰。以此八千米的高度为起点,一年来,这支锐不可当的队伍从卓奥友到珠穆朗玛峰,最终回归校园与生活。再度回首,除了“冲顶”的兴奋雀跃,越来越多的细节也更加清晰,其中之一便是“绿色攀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p055649s9tq

视频:2017年北大登山队在海拔8201米的卓奥友峰峰顶为共和国献上生日祝福


一、登顶看天意,环保尽人事

雪山上的塑料瓶是无法降解的,只有人才能做出改变


 “我们在珠峰差不多走两百多米就能见到一个塑料瓶,垃圾主要在营地周围,有百分之九十都是瓶子,还有一些纸和厨余垃圾,”珠峰登山队队员李进学这样说,“捡的垃圾主要就是这些。”攀登珠峰是令人向往的,但其实登顶只是珠峰登山队的任务之一,甚至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



珠峰登山队的队记写道:


4月3日,部分队员赴嘎洛寺进行适应,徒步13km到达4900m处,在下撤途中还清理了路边的垃圾。


4月10日上午,登山队在本营附近进行了适应性徒步,参观了本营附近的纪念碑,并开展了北京大学“顺手一袋”环保活动,清理了本营附近垃圾,号召各位登山爱好者环保登山,爱护珠峰环境。


4月12日,登山队前往海拔5600m适应,实际爬升至海拔5553m,全程徒步15.2km,下山途中清理沿途垃圾。


4月17日,登山队下午清理营地附近垃圾,约清理垃圾30余公斤,以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雪山的敬畏。


4月24日,登山队到达6500m前进营地,各位队员状态良好。队伍在行进过程中清理垃圾,并提出了“登顶看天意,环保尽人事” 的口号。




在高原上,多一个动作,多一点负重,可能就意味着成倍的消耗,但登山队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总是尽力去做好每一次的垃圾清理。


“登顶看天意,环保尽人事”,当谈及这一口号时,李进学说:“登顶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天气、冲顶难度等等,要有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强求,但是在路上是否环保则是人为就可以决定的。”


队员夏凡回忆,那天他和校友队一起走,1981级的师兄厉伟带着他一路捡垃圾,两人一前一后,一抛一接,十分默契。


如果说此前捡垃圾的行为有种完成任务的性质,那么,在与厉伟师兄的那次行云流水的配合过后,夏凡觉得自己“真的深入进去了”,甚至成了登山队公认的捡垃圾最多的队员。



二、去做,让改变发生

从5200米的大本营到6500米的前进营地是清理垃圾的主要路段。这一段路程在雪线之下,风险较小,队员也有足够的体能进行这项工作。


夏凡解释道:“攀登珠峰实际上是相当于在山脊上行走,每个国家的登山者基本都会走一条小路,我们会把这条小路上五米以内可见的垃圾都给清理了。”


登山队第一次走这条路清理了20公斤左右的垃圾。大的蛇皮袋因为装满垃圾太重而拿不动时,队员们先将其放在5800米的地方,等待牦牛把垃圾驮下山。


走到6100米处,清理出来的垃圾已经装满所有容器,于是大家用石头在山上垒起一个临时垃圾站,把垃圾“暂存”在里面以防其被风吹走,等待合适的时间再运下山。


队员郭佳明说:“这次搭的‘临时垃圾站’会一直留在山上。”这是北大登山队在珠峰环保事业中留下的印记。



在6500米以上,垃圾主要集中在营地周围,登山队对周边营地的垃圾也进行了清理。


我们这次有自己专门搭建的厕所,所有的粪便都是集中收集起来的,”郭佳明说,“会收集全部的粪便并且集中运送下山,把垃圾的留存量减少到最低。”


李进学也说:“有时候我们看到别的营地周围垃圾很多,还会大张旗鼓地过去捡。”


一些国外登山者看到北大珠峰登山队的行为还会竖起大拇指。登山队用“身体力行”的方式影响着周边的人。


牧民和向导是对北大珠峰登山队“绿色攀登”理念给予最大支持的人。牧民和向导是当地的藏族人,对山有着出于本能的信仰,在他们眼里,珠穆朗玛峰是“神山”。


夏凡说:“他们非常虔诚,看到我们捡垃圾非常欣慰,特别主动地加入我们,其实他们没有帮忙的义务,但是看到我们做的时候他们也会做,主动承担了很多,甚至比我们更认真。”


“本队”是由社会人员组成的登山队,和北大登山队同期攀登。


北大登山队在离开之前,给“本队”留下一批自制的环保袋,“他们也参与到我们活动中,在一次徒步拉练中捡了垃圾,和我们做同样的事,也在尽力坚持”。


今年,北大珠峰登山队见证了“喜马拉雅高山环保基金会”的成立,由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主办,西藏自治区登山运动管理中心(西藏自治区登山协会)、西藏圣山登山探险服务公司、西藏自治区登山队、西藏喜马拉雅高山向导学校承办的“西藏喜马拉雅高山环境保护基金会”成立仪式在日喀则市定日县珠穆朗玛峰大本营举行。


“基金会”计划将“绿色攀登”机制化,通过验收营地、缴纳环保费押金等方式,维护珠峰的生态环境。



(图片来源:《西藏商报 汪庆)


在基金会成立的时候,有一些国外登山者前来“围观”,李进学跟一位英国教授聊天:“我们聊了一会,他觉得非常好,因为之前很疏于管理,外国人看到后也很受感召。”



三、“绿色攀登”日常化

事实上,“绿色攀登”并不只是这次珠峰攀登特有的目标,这是山鹰社自三年前立项以来,日常活动、科学考察、野外拉练,以及前期在阿尼玛卿、卓奥友峰攀登中,一以贯之的行为


登山队同学在采访过程中提到最多的人,是1981级的厉伟师兄。厉伟在深圳成立了“红树林基金会”,从清理海滩到现在的“绿色攀登”,一直身体力行,让登山队同学受到了感染,开始对“捡垃圾”抱有越来越积极、主动的态度。


队长赵万荣说:“登山要环保,这是每个有优秀素质的攀登者都会做到的最基本的事情,其实并不值得宣扬,但是厉伟师兄把环保的事情带上了另一个高度,我们之前只是保证不丢垃圾,但现在不仅自己不丢,还要做清洁。”


2017年珠峰登山队攀登卓奥友峰,由于嘎玛沟在修路,因此进山口工地留有非常多的垃圾,队员们主动和工人进行了一些沟通,郭佳明回忆:“工人说自己再也不扔了,对他们还是有一些影响的。”



“我们当时在日喀则的后山拉练,本来说一人捡两个瓶子,”赵万荣说道,“但是上去以后发现山上很脏,最后做了大清洁。”


卓奥友峰留有不少路过的司机、筑路者以及游客丢弃的垃圾,队员们没有准备足够的容器,于是就把捡到的大袋子当做垃圾袋装体积小的垃圾,想尽办法将垃圾改造成装垃圾的容器,还幸运地捡到了能装很多垃圾的废弃小推车,就这样略显“艰苦”地做完了第一次清洁


当地边防的巡逻军人看到后,主动停车询问帮忙,帮助队员们把捡到的垃圾装了满满一车运下山。在卓奥友峰,队员们做了两次大清洁,处理的垃圾装满了两辆皮卡。



郭佳明说:“从卓奥友下山后,我们有了发起环保活动的想法,再回到市里很受感染和启发。”登山队员们看了第一篇主题是LNT(Leave No Trace,无痕山林)的文章,“我们想唤起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


“顺手一袋”的活动就在这样的契机下发起。山鹰社设计了方便挂在背包上的小环保袋,第一批约2000个,以山鹰社为原点,尝试进行推广,还专门开发了微信小程序,采取积分制,一袋垃圾可以兑换相应积分,用来兑换奖品。


这批袋子不仅在珠峰登山队的攀登过程中投入了使用,山鹰社目前的常规野外活动和科考,都会使用这批袋子进行环保活动。“社里的成员,包括留学生,都有特别积极的反馈。”赵万荣说。



1981级厉伟师兄说:“去做,让改变发生。”其实队员们都知道,捡几个瓶子,这件事情本身并不能对环境做出明显的改善,但是他们认为,这点力量虽然微小但有作用,心理认同总会有所贡献。



四、真正的亲近自然


山鹰社的指导老师钱俊伟认为,都市生活是和自然割裂开来的,其实这才是对自然的破坏,“珠峰并不是大家说的垃圾成堆,我们在珠峰做了捡垃圾的事情,用清洁向自然表示敬意”,珠峰登山队在很多地方坚持做清洁,“这恰恰是人融入自然、与自然共处的表现,而不只是说说而已”。



夏凡说:“我自己考虑过我的行为能影响几个人,也想过即使媒体有报道,可能很多人也不会有实际行动,但是北大的学生还是应该这样做。我只能改变我自己,我第一次上珠峰看到有很多垃圾,后面再上去就少了,这就是改变。”


做一次清洁不会有什么影响力,但如果在阿尼玛卿、卓奥友峰、珠穆朗玛峰、以及诸多日常拉练中都去坚持环保的理念和态度,“绿色攀登”的行为便在积累中有了价值


视频:登山队员在珠穆朗玛峰顶高喊“祝母校120周岁生日快乐!”


距离登顶卓奥友峰已是一周年,登顶珠穆朗玛峰也已结束几月余。日月如梭,频繁的庆功会、座谈会、媒体采访、受邀演讲等等大型活动,渐渐地少了下来。登山队的队员们有的继续回来上课、有的已经找到心仪的工作、有的还在山鹰社里发光发热、有的已经离开心爱的校园。


或许多年后回首今朝,“冲顶”已不再是北大珠峰队最闪耀的标签,他们留给雪山的真正的礼物,是一份保护雪山、尊重自然的理念与行动


登顶”的瞬间已经消逝,现在在雪山上留存下来的,是队员们几番清洁后干净的路。

▼往期精彩回顾▼十一“最高”的生日祝福 | 北京大学登山队今晨成功登顶卓奥友峰!北大巅峰时刻|我们,在珠峰顶上!




文字:王艺遥、张旭

图片:北大珠峰登山队、山鹰社

排版:文婧、孙萌

责编:园中葵、以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