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天空失去颜色,她还是不是你熟悉的模样? | 世界环境日特别策划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19-12-06

编者按

今天是第48个世界环境日,我国是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办国,在杭州举行的世界环境日全球主场活动,以“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主题。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作为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北大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在正在进行的蓝天保卫战中,北京大学的师生是当之无愧的行动者,一直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如果没有蓝天,我们的燕园将会变成什么模样?值此世界环境日之际,北大官微邀你一同守护蓝天,畅享蓝天!




如果天空失去颜色


“蓝天,满载着儿时的记忆;

白云,像他们奔跑的模样;

星空,闪烁着我们的梦想。”


如果天空失去了颜色

会是何种境况

……



失去颜色的博雅塔

连勃勃生气一并丢掉

见过岸边五彩斑斓的样子

开始担忧雾霭里的水鸟

会否在今夜告别




不见了蓝天

白云也该改作“灰云”

空中静穆

仿似在

为过往热烈的身世默哀




小荷才露尖尖角

便已消陨尘埃里



想到讲堂时

永远想到

夏夜的晚风、歌声

假日返校的重逢之地

和毕业那天最后一张照片


未曾想它暗下来

竟有幕落人散般的失落



太阳花不见蓝天的一边

正以流星飞过的速度

枯萎憔悴



阴霾吞噬晚霞

远处的建筑

突然破败得

好像随时会倒塌



落霜了

蓝天下的白色

才有些

纯洁耀目的气质




天空

失去了原本的色彩

就连朝阳也不愿露面


死寂的建筑上空

夜幕时分被永远定格



两侧

组成精准的美丽弧线

却有

忍不住拾笔

为右侧染色的冲动


灰色画格里

是如织游人也难掩的

寂寥空洞




充斥着沙尘和雾霾的燕园

还会让无数人心向往之吗


大气治理任重道远

这场蓝天保卫战

北大人愿做前锋





守护蓝天,北大一直在行动


近年来,国家在空气污染治理方面连续开展了“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蓝天保卫战”等多个重要的国家行动,空气质量的改善也是有目共睹。


这些治理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即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方面的科学研究,而北京大学正是这方面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作为中国大气环境化学领域学术带头人的北京大学唐孝炎院士,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着手从事关于光化学烟雾污染的研究。当前重点关注的PM2.5在当时的研究中已经有所关注。


从那时起,北大有越来越多的师生选择从事大气环境研究相关的研究工作,他们也战斗在蓝天保卫战的最前线,追求着乘风长空的蓝色梦想。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唐孝炎院士是中国大气环境科技领域的开拓者。


作为中国最早认识到臭氧层破坏机制的科学家,她对中国各阶段大气污染的来源、成因和防治对策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光化学烟雾污染研究、酸雨和酸沉降研究、臭氧层保护系列研究中建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



理论发展提出不晚,但实际落实会相对滞后,每次环境治理的举措都能够看到相应的效果,因此如果能够按部就班治理污染,大气环境会变得更好。希望未来有更多人才能投身相关研究。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陆克定老师的研究方向是大气自由基化学,采用光谱学技术对大气中的自由基开展定量分析,一直从化学的角度解读区域二次污染的形成机理,为区域二次污染防控提供科技支撑。



环境科学与工程是一门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在这个学科里问题多且繁杂,涉及的学科面广,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研究者必须在宏观尺度上对近现代的理工类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也要熟知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懂得人文关怀。


北京大学的优势之一便是具有最全面的学科群布局,在这里几乎有各行业最顶尖的专家群,因此是培养和发展环境学科的最佳阵地之一,有时候我们到处寻求相关领域的合作者,但是最后发现最优秀的合作者其实就在北大。


希望更多北大人可以关注环境学科,为子孙后代守护一座美丽的家园贡献北大智慧。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琦老师以更好地了解发展中国家的空气质量问题和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为研究重点,采用质谱技术对大气污染物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高污染条件下的二次污染形成机制,并使用全球大气化学传输三维模型来解释环境观测结果并估计污染物的健康风险。




博士时候研究亚马逊原始雨林大气,回国后研究城市空气污染,关注点未曾改变,依然是大气中悬浮的颗粒物,浓度从0.5变成了500 µg·m-3,其组成、来源和环境效应也因此而大不同。所谓学无止境,认识自然、揭示自然规律更是如此。


很庆幸走进了大气化学研究,这是一个未知而令人神往的基础研究领域,研究结果关系到气候变化和人群健康,亦和人类发展紧密相连,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关注环境研究,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力量。





  


物理学院的肖云峰老师现在的研究方向是非对称光学微腔物理,在相关应用方面有引力波的测量,还有空气中PM2.5颗粒大小的测量等等。



我是一位老师,是个科研人员,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


现在我有两个孩子,我希望他们能生活在一个空气洁净城市,对PM2.5的研究,能为空气净化做一点帮助,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意义。






在北大

还有很多学者、学生们都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

为蓝天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眼底未名水,胸中黄河月”

在这幅每位北大人心中

共同的图景里

蓝天,不可或缺



相关链接

北大的课|这堂“第一课”,讲北大自然保护区


夏之旋律 | 北大的“天鹅湖”


特稿丨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这支北大团队“无可替代”!


打call!为你所不知道的北大登山队


修复一片绿水青山 | 北大“草根”的生态之路





来源: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新闻中心

编辑:巴绥涵、王艺遥、高翘楚

摄影:曾亮、陈矿、蒋超、黎潇逸、牛天晓、任翔、谢昊、鲁扬扬

制图:谢昊

排版:筱羽

责编:以栖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