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晋院士专访丨最“高”教授心中的物理世界
编者按
近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2019年新当选院士结果公布。北京大学7人当选,为全国高校第一。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高原宁教授、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汤超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继平教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锦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彭练矛教授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王俊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董尔丹研究员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至此,北京大学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8人。
今天,我们一起走近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高原宁教授。
高原宁在2019年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发言
物理是深刻、博大、不偏激的
问:在您看来,物理是怎样的?
问:您的研究领域是粒子物理,它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问:近年来物理学院取得了很多创新成果,比如首台激光质子加速器等。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研究,在您看来,它有怎样的追求?
问:当前我们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际局势,在此背景下,物理学研究应该保持怎样态度?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北大注重基础研究的传统我们应该继承。不能因为环境变化了、被“卡脖子”了,就失去了定力。物理学院要重视国家战略、为国家服务,但不能把我们的基础和特色丢掉。
当前西方世界经济普遍低迷,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有所减少,造成全世界的基础研究都共同面对一场挑战。当然这也是机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为基础研究添一份力,就有可能成为领导者。目前我国的粒子物理研究发展很快,这既得益于国家的投入,也得益于中国的年轻一代中,喜欢并且愿意做科学家、做工程师的人还是远超外国,他们的基础素质也都不错,这实际上是给了我们站到世界舞台中央的巨大可能。
问:做研究是非常辛苦的,艰涩的数据和方程式可能会消磨掉最初的热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现在很多低年级的同学也常常会感到迷茫,不知如何做人生的选择。其实大家是幸运的,因为生在这个时代,因为在北大,大家才能有那么多选择。在我读书的年代,并没有那么多的机会。我自己的原则是尽量简单,认准一个方向,就一直做下去。也许很多年之后,你会说如果当时做了另一个选择,人生就会不一样。我想告诉大家,当然会不一样,但我们事先不可能明晰每一个选择的后果——事实上,如果什么都知道了,人生该多么无趣呀!我们能做的是勇敢地做出选择,然后对每一次选择负责。
一个民族一定要有目光高远的精英人物,这些人物考虑的事情会更加“忘我”一些。我觉得这是北大存在在中国的道理,从这个园子走出去的学生,都应该有更高的选择和追求。
问:您认为对学生的培养应该重点关注什么?
问:从1979年进入北大物理系读本科到现任物理学院院长,北大对您有何影响?您现在承担哪些教学任务?
高原宁:在我求学的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思想大解放初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老师和同学们都充满着对知识的渴求。当时我们的课程比现在要难得多,可以用“不近情理”来描述,“头悬梁锥刺股”也是我们那一代北大物理学子的日常状态。但就是在这种课程的“狂轰滥炸”下,我们的基础都打得相对扎实。
上学的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一代的教师们,他们对学生是真好。物理学院的老前辈黄昆教授曾说,好好教书比自己做科研更重要。那个时代的很多老师都把培养一代新人当成自己一辈子的事业。
我这个学期在上《近代物理》这门课。我希望能给学生建立一个物理图像,让同学们能够直观的学习和理解物理。这种相对“西式”的教学方法,会在交流中给老师和学生双方都带来新的感悟。我很喜欢上课,在我心中,上课永远是最高级别的事情。
一定不能脱离教学,如果对教学没感觉了,也当不好院长。现在的年轻人变化很快,每一届的学生特点都不一样。如果我不给本科生上课,我就不能了解现在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在做相关决策的时候,就可能凭空去想象学生的状态,这样作出的决策就有可能是错误的。因此作为老师如果脱离一线教学,这是非常危险的。
问:当选院士之后,您对未来有哪些新的愿景?
人物卡片
高原宁,1963年出生。1979-198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83年获学士学位,1989年获博士学位。1989-200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英国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at Madison从事粒子物理实验研究,2000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计划”,组建粒子物理实验团队参加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LHC)上LHCb实验的国际合作。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领导LHCb国际合作中国组在强子谱学研究上做出重要成果。2015年首次发现五夸克粒子,被国际著名科学杂志评为年度物理学重要进展。2017年发现双粲重子,入选“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04-2018年任清华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到北京大学工作,现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物理学院院长。2019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关链接
北大全国第一!22人获2019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从北大学生到北大老师,他相信教育有关一个人的全部你的美好,构成了北大的美好 | 这段箴言值得收藏!从奥数冠军到数学家!回到北大,他续写“黄金一代”的传奇
采访:黄昭华、王满意、蒋菡、王鹏
文字:昭花花
摄影:王天天、刘月玲
视频:北大电视台、赵旦
封面摄影:王天天、制图:夏子然
排版:覃雨蓉、白雨琪
责编:昭花花、以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