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反应”迎来重大突破!北大教授实现重要含氮化合物的高效合成
编者按
该成果以Research Report的形式,在线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 Science 上,题为“硝基甲烷作为氮供体的施密特(Schmidt)类型反应制备酰胺和腈(Nitromethane as a nitrogen donor in Schmidt-type formation of amides and nitriles)”。
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文章
酰胺及腈类化合物是重要的基本化学品,被广泛应用在材料、农药、医药、生命等领域中。其中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最常见的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等等)就具有活性必需的内酰胺核心骨架;酰胺键形成反应是药物化学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反应,约占总反应类型数的25%(Nat. Rev. Drug.Discov 2018, 17, 709)。
图一 利用醛、酮合成腈、酰胺的施密特反应
尽管施密特反应被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及药物合成中,但反应中所使用的叠氮试剂在反应必须的酸性条件下会生成易挥发的、剧毒性的叠氮酸。这是一种毒性接近氢化氰的物质,会对皮肤与黏膜造成严重刺激,具有呛鼻的气味,蒸气能引发强烈的头痛;叠氮试剂还需要避免与金属器具接触,特别是与铜、铅、银、黄铜、青铜等接触时可以反应生成爆炸性大的重金属叠氮化物。
图二 级联活化策略改变硝基甲烷传统性质,开拓新功能
该研究还进一步将施密特反应的底物范围从传统的醛、酮拓展到炔烃、芳烃等来源丰富的化合物原料(图三),为碳氢化合物的氮原子引入提供了新的思路,实现了一些来源于石油化工的大宗化合物到高附加值酰胺化合物的直接转化。
图三 利用硝基甲烷为氮源的酰胺、腈制备新方法
特别是,简单的环己酮原料经过该方法就可以被高效的转化为制备尼龙6的单体己内酰胺,从而为该重要的工业化工品的制备提供了新的合成路径。
同时,新方法在药物活性分子的合成和结构修饰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在硝基甲烷小分子活化的基础上,该研究所发展的“级联活化策略”有望为更多有机小分子活化、以及新反应的发现提供新的思路。
当前,该反应需要使用比较昂贵的三氟甲磺酸酐试剂,这是研究成果走向工业化必须要解决的,同时也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正如上海交通大学丁奎岭院士评议该研究成果时所说“如何使用廉价的活化试剂替代三氟甲磺酸酐实现对硝基甲烷的活化,以跨越成本障碍、真正实现工业应用,这将是未来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焦宁教授(左)与刘建忠博士(右)
天文学八大未解之谜之一,北大教授给出破解新思路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文字:宋书香
排版:王嗖嗖
责编:以栖、昭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