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大日记 | 我在武汉

北京大学 2020-08-18

编者按


自大年初二临危受命驰援湖北以来已有427位北大医学人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他们与病毒战斗竭尽所能拯救生命他们带着家人的挂念担负着患者的希望他们写下一篇篇“战地日记字里行间
尽是医者和北大人的担当与情怀





最美的生日礼物是患者出院

02
18

潘维伟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儿科医生  

武汉同济医院 晴

今天是我38岁生日,来武汉也11天了。 


一个80岁的老爷爷,是我收的第一个病人。刚入院时,他发烧、咳嗽、呼吸困难的症状都很明显。后来,我了解到他的老伴在疫情中不幸去世,她的女儿也打电话和我聊了许久,让我多关心老人。每次只要我有时间都会和老爷子聊一聊,鼓励他。当我看到老爷爷体温正常,咳嗽和呼吸困难明显好转时,我真是发自内心地高兴。活着真好。 


38岁生日让我终生难忘的是,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给二月份生日的队员们集体过生日,今天大家纷纷给我送来生日祝福,乔杰院长还和我合影留念。虽然远在千里不能和家人一起团聚,但在援鄂医疗队的大家庭里,和你们在一起生活和战斗十分有幸。 


现在对我来说,最大的鼓励是患者病情好转,最美的生日礼物是患者出院。 


潘维伟



婚礼延期,爱未缺席02
18

孙立佳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骨科护士 

武汉同济医院 晴 

出发来武汉前几天,爸爸妈妈还在跟我们讨论3月29号的婚礼要不要延期。2月6号下午4点半左右,突然接到护士长电话:随时待命准备去武汉支援。挂掉电话,我的小心脏砰砰砰地跳了一会,有点激动但没有惧怕。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国家危难时能够走到一线,我无比自豪! 



2月9号下午,我终于进入工作岗位了,有点儿紧张!进入病房后,呼叫器不停地响着,工作在繁琐且有序地开展着……一位老大爷叫住了我:“小姑娘,你看你眼镜上都是水珠,可要小心点别摔倒了!”我的眼圈不禁有点儿红了。  


2月10日,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我将向党员同事们学习,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恪守职责、坚定信念,共同抗击疫情! 


2月12日,第二次进入病房,通过反复的练习我已经很熟练了。在为一个患者更换液体的时候,他说:“留置针的地方有一些疼,姑娘你帮我看一下。”我慢慢卷起他的衣袖,仔细检查了留置针没有问题并跟他解释可能是液体有些凉,帮他调慢一点,并说:“如果有不舒服,随时叫我们。”他笑了:“谢谢你姑娘,我好久都没有笑过了。这是得病以后第一次笑,你让我觉得很安心。” 



在支援的院区中有一块碑石上写着:生命之托,重于泰山。我想:自己不仅仅是一名抗疫护士,也是他们生命的希望!我一定尽全力帮助更多的武汉肺炎患者早日康复!

 


和患者近距离接触,危险但是责任使然

02

17

马骏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护士 

武汉同济医院 晴

今天的工作重点仍然是护理上呼吸机病危患者。 


有一名老大爷,已经用无创呼吸机治疗了一段时间。我对他印象很深刻,因为刚开始他特别不配合,总是摘下呼吸机面罩。后来在我们一遍遍劝说解释下,老大爷越来越遵从医嘱了,努力配合治疗。今天我和ICU护士张连起,带着老大爷做了好几次的踝泵练习,这是一种脚踝关节的活动练习,目的是为了预防长期卧床导致下肢静脉血栓,减少下肢肌肉力量的丧失。大爷特别配合地完成了这项练习。 



还有一名无创呼吸机患者病情更重,接班以后发现他一晚上没有排便,仔细查体,发现膀胱已经涨到了耻骨上方,经联系同济医院的泌尿外科大夫会诊,为他进行了导尿。同时口鼻中大量分泌物、口鼻周围压疮都需要我们细致护理,减轻他的痛苦。 



护理过程必须迅速,患者不能长时间脱离呼吸机支持,否则可能出现生命危险。插管上呼吸机的患者更需要我们合力翻身排痰,减少压疮,才利于肺功能的恢复。 


这些护理操作都需要和患者近距离接触,非常危险,但责任使然。既然来到武汉抗疫,就不是简简单单喊喊口号;既然来抗疫,就要对得起这些患者,也要对得起领导的信任,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医患一心,战疫终点不会远02
18

李建君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综合外科护士 

2月18日 武汉同济医院 晴

收到援鄂通知以及出发那天,我的微信一下就炸了。家人,同事,朋友,领导们都发来了慰问,手机只剩20%的电量,我只好简短回复:“没问题,请放心!” 


我是巨蟹座姑娘,暖心顾家是巨蟹座的标签吧。来武汉最怕看到夕阳,总会让我想起家乡。昨天妈妈告诉我,北京300多确诊例了,心里顿时一紧。没有我的提醒,家人做没做到勤洗手? 



今天清晨醒来,看到群里说33床昨天去世了。33床是一个有些焦虑的老大爷,希望您去了天堂可以平静呼吸,有很多乐观小天使陪伴您,天堂没有病痛! 


看到第一个病人,我恐惧到不敢多说话。事实证明,我多虑了。病人的每一句谢谢都是我们工作的动力。虽然病魔可怕,但我们医患一心,我相信我们的战疫终点不会远了! 



大家从有关一线医护工作者的报道中,看到我们的辛苦和不容易。其实我想说,辛苦的不止我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每天吃的菜和肉,我们穿的防护服,戴的护目镜,很多都是来自捐赠。出发那天仓促,没有带厚衣服,武汉前两天又下了冰雹和大雪。雪还没有融化,捐赠的羽绒服已经到了。这样的惊喜和感动每天都在发生。 


万众一心,我坚信,战争胜利之日不远了! 



麦兜精神在隔离病房延续

02
18

徐阳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护士 

武汉同济医院 晴

我是来自于ICU的男护士,大家都叫我麦兜。北医三院开拓了新的隔离病房,我爱我的病人,希望把麦兜精神延续。 


我们病区都是危重病人,这更需要我们ICU人挺身而出,发挥特长。除了日常输液,抽血留化验,监测生命体征外,我还重点巡视了病危的九个病人,评估了生命体征,检查呼吸机参数、病人身上的各种管路以及皮肤状况等。我帮助同组没有护理过危重病人的同事看护危重病人,告知哪些情况需要重点关注,大家齐心协力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为医务工作者,我感恩辅助医疗队的每一个人。虽然大家交流甚少,但贴心的只言片语,也温暖至极!  


相信疫情很快就会结束,那时,军功章上有所有人的荣誉! 



重症护理是一个又一个的微小细节组合

02
18

朱正财 国家援鄂医疗队员、北医三院危重医学科护士 

武汉同济医院 晴 

作为一个从事重症护理工作近13年的老兵,哪里有重症,都会义不容辞地冲到第一线。



事无巨细地交接班,是看优质护重病人的前提。发现病人没有大护理垫,我把现有的长条小垫三个贴在一起,做一些更实用方形垫,给病人用;没有喝水的纸杯子,我把病人暖壶盖洗干净,作为鼻饲口服药用;没有正规翻身垫,我用长条软枕折叠后做成改良版翻身垫,这样能更容易给病人侧翻90度;没有可延长的多功能治疗床,我们自制可移动脚垫,齐心协力将病人抬起,把病人双脚和床尾分离,防止足下垂与足压疮。从胃管、尿管到气管插管,从口服药、静脉药到微量泵药物,点滴细节中,我们的护理工作科学规范、平稳有序。 


我觉得重症护理工作并不复杂,它只是一个又一个的微小细节组合,就如同水滴积累多了才能汇聚成一片汪洋大海…… 





更多精彩内容





老师,我报名!


北京大学又一“宝藏资源”对外开放!


全球北大校友行动新进展!
10万口罩直捐4家方舱医院



今天,看北大白衣天使的爱情!


427人!最强北大医学“天团”援鄂!

“不写名字,写‘别怕’!”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北大医学三位院长前线接受采访






来源:科技日报

排版:白雨琪

责编:以栖、谭诗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