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重启,到清零!北京小汤山的北大医学人
编者按
小汤山医院
曾是北京2003年抗击非典的主战场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首都北京紧急启动
小汤山医院的改造建设
在小汤山医院改建初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派出感控专家张晶紧急支援
随着境外疫情输入北京的风险压力增加
肿瘤医院又陆续派出
六批次共计44人驰援小汤山
日前,北京小汤山医院正式清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医疗队队员光荣完成使命
全部平安凯旋
从病房拓荒保洁到设备调试
从儿童保育到精神心理抚慰
从疑似人员接诊到筛查救治
……
他们和北大医学的援鄂英雄一样
每天都在与新冠病毒“短兵相接”
每人都是抗疫前线的“全能战士”
为守卫首都、守护家园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这所载入中国医疗卫生史册的小汤山医院
他们留下北大医学人的坚定足迹与历史印记
拓荒保洁员:全面战“疫”第一关
3月8日,小汤山医院改造建设完毕;3月9日上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疗队随即抵达医院附近的酒店开始培训,正式挺进新冠肺炎防控斗争的一线战场。
初到小汤山,病房里的一切也才刚刚开始。拓荒保洁、物资请领、病区布置、仪器设备安装、感控环节梳理等,全部需要医疗队员亲自动手,充分展现出医疗队员们个个都是“全能选手”。
为早点把病房布置好,消化内科护士长张丽燕经常一个人推着重重的、码得高高的物资在病房工作。她笑着在电话里对同事说:“物资箱太高了,都看不见路,翻车好几回,太丢人……”。为筹备物资、制定流程,她忙前忙后、马不停蹄,经常错过饭点,以至于工作结束时已是夜深人静,所以她开玩笑说:“这个时候我特别想念方便面”。
肾癌与黑色素瘤病区护士金贺贺从早到晚在病房、库房和各病区之间来回穿梭,安装垃圾桶,放置手消液,设置Wi-Fi账号密码,检查房间水电火、杜绝安全隐患……她说:“每天要走两万多步,而且还是负重干活,确实比较辛苦”,但是经过大家不懈努力,仅用三天时间,病区就布置整洁,完全具备了收治条件,“所以再累再苦都是值得的”。
专业护理员:不惧任何挑战
肿瘤医院所在病区负责接收新冠病毒筛查的境外旅客,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接送旅客、入院宣教、测量生命体征、核酸标本采集等。在小汤山医院,必须身着厚重密闭的防护服、隔离衣、几层口罩、双层手套、护目镜,所以完成这些看似平常的工作却并不容易。
为了保障和提升检测、诊治水平,小汤山医院组织各医院医疗队进行常规操作考核。穿脱防护装备、心肺复苏、电除颤、咽拭子采集、动脉血采集、吸痰……肿瘤医院护士们依靠平时长期练就的过硬本领技术,操作流程规范、动作标准娴熟,让其它医院的老师们赞不绝口。在一个多月的抗疫实战中,他们也完全经受住了考验。
肝胆外一科护师潘莹3月20日值夜班。作为采集标本的一员,她后半夜进入隔离区给一个5岁小男孩采血和咽拭子。这是她第一次给这么小的孩子采血,而且是带着双层手套,穿着隔离服,所以有些忐忑不安。进入采血区后,看到小朋友紧张害怕,她出于职业本能地安抚他,自己也随之镇静下来。最终在小男孩母亲协助下一针见血,顺利采集标本,小男孩也很勇敢地没哭。
3月23日凌晨1点,放疗科主管护师王征和VIP-2病区主管护师邱莉莉刚忙完一波,所在病区很快又进来四位待检人员。其中有一家三口,爸爸高血压,妈妈带着四岁多的儿子,并且怀孕两月。凌晨2:40王征和邱莉莉一同去抽血,看着小男孩的胳膊还没大人的手腕粗,都有些不忍心扎针;最终在动画片配合下,勇敢的小男孩没有哭,同样一针见血,充分展现肿瘤医院护士的技术水平,小孩妈妈十分感激。
筛查引导员:“您好,欢迎回家!”
在这个特殊时期小汤山医院的特殊岗位上,为保证筛查者的医疗安全,各项检查都需要专业人士陪送引导,所以医疗队员还要兼任筛查引导员。初来乍到的医疗队员首先必须保证自己先熟悉环境,所以到达医院后立即放下行李,顾不上休息,迅速开始了解医院布局,一遍遍地熟悉医疗环境。
放疗科护师王欢说,3月24日晚上夜班,穿好防护服一进入污染区就接到通知,要带领几位新到旅客进行CT检查。由于工作岗位和CT室分别位于医院两个斜对角上,全副武装的王欢带领旅客走到CT室门口时已经气喘吁吁。一位旅客小妹妹看到王欢累得没有力气说话,安慰道:“姐姐,你太累了,休息一会吧,我自己会听着点叫名字。”简单一句话就让王欢顿时特别感动。
做完CT检查回到污染区,还要继续给这些旅客采血、采集咽拭子。其中一个旅客突然出现低血糖症状,王欢赶紧跟外面的护士要来自备的巧克力,并配上温水给他喂进去,搀扶他已经颤抖的身体慢慢躺下休息。看到舒缓过来的患者感激不尽的样子,王欢说:“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其实不只是我们在温暖旅客,旅客也在温暖着我们。”
“您好,欢迎回家!”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句问候,但却让那些从远方归来的旅客感到温暖和激动。有旅客说:“看到你们我们非常高兴,感谢祖国。”有的人感叹说“回家真好,真温暖,感谢有你们啊”……那一瞬间,医疗队员们内心洋溢着被认可的自豪,充满着被信赖的幸福。
儿童保育员:家长的放心托付者
接受筛查的旅客经常是一家子,有大有小。每当家长需要隔离检查或治疗时,儿童就必须有专人看护,护理工作就会变得复杂很多,所以医疗队员们主动承担起一项特殊任务——儿童保育员。从小到一岁的幼儿,大到十来岁的儿童,每天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和日常活动。
一个十岁的小男孩被单独送到小汤山进行筛查,因为家属不能陪伴,所以在病房感到有些孤独害怕,每天都是在夜班护士的安抚陪伴下慢慢入睡。还有一家四口,夫妇检测阳性,一个七岁和一个十岁孩子必须分开隔离护理。
看到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年龄相仿,还不能照顾好自己,在特殊情况下显得有些孤独无靠,医疗队员们感到非常心疼。临时“保育员”们就每天进入病房帮助他们收拾房间,为他们烧好开水并倒入保温桶,教会小哥俩和父母电话沟通,耐心地引导他们保持生活卫生,还给哥俩的窗户上贴上暖心加油的小纸条,让原本眉头紧锁的哥俩终于放松,逐渐适应了隔离期间的生活。
“医护人员就是患者的亲人”,介入科主管护师吕晓赏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便笑,你哭它也哭,心存善念,便会迎来更美好的幸福!”
心理疏导员:病房里的知心大姐姐
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不仅可能面临病痛袭扰,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所以医疗队员们必须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时刻做好心理抚慰,做他们的“知心大姐姐”。
3月19日凌晨,一位14岁的患者看到与自己同时来到小汤山医院筛查的同学已经离院,而她还必须继续留院复查,所以情绪非常低落,拒接家属电话,甚至表现出轻生倾向。而她的家人此时还依然被隔离在湖北,已经60多天无法返京,所以异常焦急不安。
面对这种特殊情况,医疗队员们迅速商量应对举措。胸内一科护士任文文和重症监护病区主管护师王伟负责在污染区与患者沟通交流,让她逐渐解开心结,破涕为笑。而清洁区内的麻醉科护师赵晨和淋巴肿瘤内科主管护师曾纯积极与值班医生沟通,一起给家属做解释工作,帮助他们将悬着的心逐渐放下来。
3月22日22点,一位患者提前做好了离院准备,家属也已到院外等候,但因一项检验结果未出暂时不能离院;加之她又疑似怀孕待查,多方面的焦虑导致有些委屈不安,到夜里情绪开始激动起来。当班护士付玉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安抚她的情绪,同时悉心照顾患者的生活需求,最终使患者平静下来,踏实等待检验结果。
3月26日,介入科主管护师吕晓赏值夜班时,病房一个刚来的特殊患者想要吸烟,这在医院是肯定不允许的。看到烟瘾上来时难受的样子,吕晓赏隔着玻璃窗陪她一起聊天,给她彩纸做手工,做互动游戏,以分散注意力;还与她一起拍照,给她加油打气,讲解吸烟的危害,鼓励她趁这个机会把烟戒掉。最终患者答应一定慢慢戒掉,还和吕晓赏隔着玻璃击掌鼓劲。
3月23日凌晨一点,吕晓赏在做入院宣教和生命体征测量时,一个17岁的女孩突然说:“我冷,空调能不能调节温度?”“当然可以!”穿着封闭防护服的吕晓赏迅速找到遥控器调节温度,然后再安慰地说道:“来,抱一抱,我现在可是在蒸桑拿,绝对是‘行走中的暖宝宝’,感受一下吧。”女孩说:“太好了,太暖了,不冷啦!”
其实穿着厚厚的隔离服,能传递多少温度?吕晓赏说:“我只是想传递了一个暖暖的爱,暖暖她的心。”
临时翻译员:让关爱跨越语言障碍
等待筛查检验的旅客年龄不同、身份各异,甚至还时常遇到外籍人士,所以检查治疗过程中就面临着语言沟通的障碍。
3月24日夜班,淋巴内科主管护师曾纯遇到一位乌拉圭大使馆的工作人员,他有肾区疼痛,除了采集血标本和咽拭子,还需要做常规的胸部CT检查,第二天还必须空腹做腹部CT和留取尿便常规。然而,他却完全不懂中文、只会讲英文。如何让他明白各种专业、复杂的检查注意事项,真是一件令队员们非常犯难的事情。
与同事交班之后,曾纯鼓起勇气整理思路,写下一些英文关键词,然后用护士站的视频系统配合关键词跟这位旅客进行英文宣教,最终这位旅客明白了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和注意事项。当同事们进入病房为这位旅客采集标本时,曾纯也全程在视频系统里进行现场翻译。当得知这位旅客还没有吃晚饭,还需要购买各种生活必需品,曾纯又在视频系统里一步一步教会他使用手机下单。二十分钟后,这位旅客终于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感激地向曾纯竖起大拇指。
留学生辅导员:让他们感到家的温暖
到小汤山医院接受筛查的人员中,还有一部分是从境外回来的留学生,他们有很多特殊的困难和需求,于是医疗队员们就自愿充当起他们的临时“辅导员”。
一位留学生进入医院当天晚上八点就有考试,所以刚到医院时十分担心无法正常参加考试。乳腺内科护师卢娟和医疗队员们不仅及时帮助她调试好网络,做好考试准备,还为她送了一束鲜花,预祝她考试顺利,令她感到特别暖心,高兴地和医疗队员们合影留念。
3月20日凌晨四点,当移植与免疫治疗病区主管护师禹春爽怀着忐忑和紧张的心情,拿着血氧仪等各种设备进入了病房时,看到一个二十多岁留学生对隔离明显带有抵触情绪。她深吸一口气,然后友好地说道:“您好,欢迎回家!”这个留学生先是愣了一下,然后情绪开始有所缓和。禹春爽继续贴心地说道:“折腾了一天是不是又累又饿?这里有可以点的套餐……”
贴心的言语真是一副良药,禹春爽一下拉近与留学生的距离。随后非常顺利地给他做了宣教,测了生命体征,并且还解答各种疑惑问题。一切又显得那么顺理成章,那么亲切自然。
一个病房接一个病房走下来,医疗队员们了解到许多回国的留学生还略显稚气,他们在这个时候遇到特殊困难,回到祖国非常需要得到安慰和保护。禹春爽说:“这就像儿女需要母亲的保护一样,回到祖国,我们就要让他们感到回家的温暖!”
物资配送员:缺啥跟我说,我送来!
旅客的生活物资也是一件令人费心的事情,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儿通常不能操作智能手机购买,需要手把手地耐心指导。遇到急需物资又暂时无法购买时,医疗队员们就慷慨地贡献自己的物资储备。那些刚从境外回来的旅客大多时差颠倒,夜里2-3点都没有休息,所以夜里订餐的情况很多。当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医院后,必须通过专门的传递窗交给污染区,再由医护人员从污染区的传递窗逐一送到病房。
4月6日夜里,一位高度疑似的老年患者被隔离观察。因为他的爱人已经确诊,所以老爷子心里有些着急。胃肠外四病区护师李悦给他抽血时,他有些难为情地说:“姑娘,抽完血你能教教我怎么订东西吗?我就带了这一小包纸巾,我怕不够,都不敢用。我也不会用手机订餐,不会买东西!”
李悦耐心地一步一步帮他注册信息,还将账号和密码给老人家写在纸上。李悦走出病房之前,老人举着纸条一遍一遍地重复操作流程:“输上电话,再输上密码,就可以订了……”这一幕,着实让李悦心里一酸,真切感受到这个特殊关口下老人的不安与无助。她赶紧回头跟大爷说:“缺啥就跟我说,能提供的我都帮您送过来。”老人紧张的心情才开始平复下来。
看到海外游子回到祖国怀抱后眼角泛起的泪花
每当患者真诚地道一声“谢谢,你们辛苦了!”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抗疫战士也时常被感动包围
他们从中找到舍生忘死、冲锋向前的价值与勇气
这段经历将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为他们为抗击新冠疫情贡献了自己的蓬勃力量
他们的青春在小汤山这片热土上绽放出绚丽之花
相关阅读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宣传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图文供稿:曾纯、刘晨、王伦
文字整理、编辑:陈平
排版:白雨琪
责编:以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