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是驱散迷雾的星光,这门北大金课亮了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1-04-21

编者按





作为一门最为古老的学科

哲学远在大学兴起之前

就已然成为人类理性文化的基础构件

东西方文明中

它都有亘古常新的故事


不久前

北大102门课程

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哲学导论》成功入选

与先贤为友

与经典为友

与智慧为友

一同走进这门北大金课



聆听哲思,叩响哲门


康德说:“没有目标而生活,恰如没有罗盘而航行。

什么是哲学?

亚里士多德根据什么区分“明智”和“智慧”?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哲学这个永恒的命题,似乎落到生活的每一处,又似乎高深莫测。存活于当下,我们时时都受着哲学的熏陶。作为哲学专业学习的引导性课程和学校大类平台课,《哲学导论》是哲学系学生最先接触的、最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它也面向全校本科生,是许多燕园学子叩响哲学大门的媒介

《哲学导论》大班授课课堂

“哲学是什么”本身就是一个艰深的哲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哲学家有着不同的见解,也有着不同的叙述方式。而中国独具特色的学术传统和学科定位,也使得哲学具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哲学导论》大班授课课堂

基于这一学科特点,《哲学导论》课程设置了3个不同的平行班,在李猛、刘哲、王中江三位授课教师的主持下,从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出发,引导同学们了解哲学,开启对哲学问题的思考。

为了精心打磨课堂教学,2018年起刘哲老师的平行课改由著名学者韩林合教授负责的教学团队主持,团队成员还包括刘哲、吴天岳、李麒麟和程炜等青年骨干教师,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加前沿的思考与更为开阔的视野

【授课教师】李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伦理学与政治哲学、古希腊哲学、早期现代哲学。

什么是哲学?在李猛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将通过研读柏拉图的《会饮》和《斐多》与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集》几部哲学经典,探索哲学研究的基本方式,了解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的核心问题,初步完成基础的学术训练。

【授课教师】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东周儒家和道家哲学、出土文献和近现代哲学研究。亚里士多德根据什么区分“明智”和“智慧”?你如何看待早期儒道两家的“为学”和“为道”……王中江老师的课堂上,除了有对西方传统哲学的介绍,还会兼顾中国哲学在相关问题上的思考。【授课教师】刘哲,北京大学哲学系长聘副教授。研究领域: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和法国现象学、心灵哲学和主体性理论。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刘哲老师从个体生活所曾经遭遇的困惑出发,围绕知识、心灵、实在、意义、自由意志、自我、道德性、正义、上帝等核心论题来展开理论探索。

三位任课老师沉浸于哲学多年,有独到的智慧与见解,以不同的课程设计,展现哲学学科的丰富内容。在课堂上,他们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用平实的方式,呈现深邃的哲学问题,解读西方先哲的智慧,探索东方哲学的精深,给同学们带来全新的哲学视角。
诸位名师带领着同学们,从无数的经典文本出发,回望先贤智慧,提出心中疑惑,落脚个体的困惑与生活


深思明辨,贯通中西



“哲学是逼迫你去考察你周围的生活,反省自己的人生道路。”——李猛

“学习哲学的智慧,令人冥想和神游,令人深刻和洞察,令人明辨和清晰,令人达观和安祥。谁一旦有了哲学的期许,那他就会有证成的过程。”——王中江

“哲学给大家塑造一个理性的讨论空间,让人们能够通过反思性的方式,理性对话的方式,学会聆听。”——刘哲


点击视频,听李猛老师讲述他心中的哲学

在授课老师李猛心中,“哲学关心的是人之为人的部分,以及这个世界和自然的秩序,是对完整人格的塑造。”

《哲学导论》的课堂上,思想探索与理性质疑的开放,古典哲学与前沿科技、人性反思的思想碰撞,学科交叉和学术选择的多元,从经典到现实的思想跨度与现实联结,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关照现实、思考人生。

北大强大的综合实力与完整的学科体系,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深入对话和互促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平台

《哲学导论》有着广阔的视野,训练同学们阅读、思考、写作的能力,趣味与专业性并存无论专业是人文社科还是理工医学,只要你有着探索哲学的兴趣,都可以在这门课上阅读《会饮》《斐多》《第一哲学沉思集》等著作,聆听学术大牛的见解,与其他同学唇枪舌剑,书写自己对哲学的思考,体验哲学思辨的魅力

《哲学导论》的课堂采用“大班授课、小班讨论”的形式,该教学模式作为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于2018年荣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哲学导论》小班讨论课课堂
“这门哲学导论课程的目标既不是浮光掠影地浏览哲学各个理论领域,更不是顶礼膜拜伟大经典来成就圣贤之教。”授课老师刘哲说。他希望借助对这些基本哲学论题的反思与讨论,无论是哲学专业,还是其他专业对哲学感兴趣的同学,都能够在学科严格性的支持下获得个体生命在现代世界中的理性坐标对许多同学来说,哲学导论是特别的一课,有丰富的收获和独特的回忆。

哲学系2018级本科生吴希言同学认为“这是踏入哲学的第一课”。在哲学的广泛领域,从问题切入一步步梳理论证,留下自己的思考与感悟,是摸到“哲学门”的第一步



学不忘思,讨论课是哲学导论的重要部分。让光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叶欣怡最难忘的是,讨论课上教授、助教总是乐于解答各类疑问,同学们对文本和专业术语的熟练度和准确度令人叹为观止。

哲学导论小班讨论课课堂

除了哲学系和PPE(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的同学之外,很多其他院系的同学也会选这门课,甚至不乏很多理科方向的同学选修这门课。

这里有不限于课堂的高深哲思,需要无数次回忆与摸索,才能在很久后顿悟,才能构建哲学框架的雏形。


元培学院2018级本科生张序年同学认为,课堂上所学的哲学,又将在无限的未来,成为驱散迷雾的星光。

群英荟萃,百年传承



胡适、梁漱溟、冯友兰、汤用彤、熊十力、贺麟、张岱年、洪谦、冯定、宗白华……中国现代哲学学科的开创者与时代精神的先锋,汇聚北大哲学系。他们在这里慷慨激昂,启哲思之深,领风气之先,激思想之活。1912年,北京大学设立“哲学门”,成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哲学系开端。东方哲学的深邃,西方哲学的严谨,在这里碰撞交织。

1917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门第一届毕业生留影

胡适、梁漱溟、冯友兰、汤用彤、熊十力、贺麟、张岱年、洪谦、冯定、宗白华等中国现代哲学学科的开创者与时代精神的先锋汇聚北大哲学系,他们曾在这里慷慨激昂,启哲思之深,领风气之先,激思想之活。北大哲学历史上的大师们

从课程体系到思想体系,北大哲学系不仅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成就了现代中国哲学的学科范式,也培养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如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朱自清、潘菽、邓中夏、胡绳、穆拉图等。

百余年后的北大哲学,依然群英荟萃、思想碰撞。在这里,哲学思考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时代的主题紧密联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


贯穿古今,跨越千年对哲学的追索不会止步哲学仍是那片星空、那捧月光照亮无数人的黑夜



更/多/精/彩

定格 | 他们最珍爱的北大风光

一篇10万+微信的诞生

他选择回到北大!走向更广阔的哲学天地

猛大来啦!北大独一无二的李猛,教的是哲学,读到的是人生

独家!北大考古权威专家带你解密三星堆最大祭祀坑

93岁,92岁,89岁……七位北大老院士用一生阐释信仰




资料来源:北京大学哲学系

受访者:哲学系2018级本科生吴希言、元培学院2018级本科生张序年、光华管理学院2018级本科生叶欣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赵沁乐等

采访:莫筱璇

文字:吴卓颖、莫筱璇

图片:北京大学哲学系、朱成轩

视频:北京大学宣传部海外传播办公室

制图:徐浩伦

排版:文婧

责编:昭花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