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翻译”无声密语
每当沙尘在春日里光临京城的时候,我们的目光便会被吸引到它的源头,蒙古高原和中国西北的荒漠。不过,如果以万年作为测量的刻度,我们便可以在时间长河中发现诸多难以置信的奇景:今日飞沙走石的不毛之地,也许曾经水草丰茂或是树木丛生。因为,尽管这些植物早已腐朽消失,它们的孢子和花粉却留下了植被曾经存在过的证据。
“翻译”植物无声的密语,是刘鸿雁教授的实验室中的日常。无论是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细小孢子和花粉,还是钻取树木得到的年轮标本,都如同独特的史书。纤毫之间的记录,见证着一段远远超过人类自然寿命的时间,还有真实发生过的沧海桑田。
今天,北大官微“不一样的科学家”栏目,将带大家走进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刘鸿雁的实验室,在斗室倾听花木的诉说,感受他的一花一世界。
巨匠学术精神塑造实验室的“气场”“每位学生都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个‘饭碗’,也就是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我心目中理想的实验室,便是能够为他们养成这样的能力保驾护航。”逸夫贰楼外墙的瓷砖上,有岁月留下的斑驳痕迹。来到7楼,刘鸿雁教授实验室的木门引起了过往路人的注意。推门而入,你会发现这扇其貌不扬的门,里面其实别有洞天。这个面积不大的房间,却有着远远超过一般办公室的层高,主人在其中同时安排实验室、办公室和书房的功能。
不可否认,生态学在不断地发展。世界各地的同行们打造了大量形形色色的数据库。凭借它们,科研新人在有些情况下甚至不用做实验,只利用网络上的‘二手’数据,就可以发表科研论文。”刘鸿雁说,“但第一手的数据仍然是珍贵的。我要求学生不能只满足于‘二手’数据,而是要亲身前往野外考察,比如前往北京大学设在河北省塞罕坝林场的试验站采集样品。这样的野外采样和实验分析技能,和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同样重要。简而言之,每位学生都需要为自己打造一个‘饭碗’,也就是掌握独立研究的方法。我心目中理想的实验室,便是能够为他们养成这样的能力保驾护航。
”
“有序”是实验室的精神底色“对一些关键性样品的研究,学生尤其需要亲自动手,不能抱有送商业实验室‘走捷径’的想法,以免导致无法收拾的后果。”无论是高效利用空间又保持有序的功力,还是对实验流程与细节的重视,都是刘鸿雁在德国的科研经历沉淀出来的“副产品”。刘鸿雁将德语“Ist alles in Ordnung?” 引为实验室的精神底色,告诫自己和学生不要抱有“走捷径”绕开复杂工作的想法。在刘鸿雁的“多用途”实验室里,访客很容易感受到主人对“有序”的重视。极为有限的空间里,各个“功能区”和其中的物品,都得到了妥善的安排。
德国人倾向于为科学和技术领域的事务制订标准,使人们按照规范行事来避免风险。使用过传统相机拍照的人,或许还会记得胶卷感光度的计量方式“DIN”。这其实是德语“Deutsches Institut fuer Normung”(德国标准化研究所)的缩写。这家机构为各个技术领域制定了数万个标准。可以说,追求有序,尊重规程,已经深深地印刻在德国文化之中。
看似无言的植物却知晓答案“我不仅不会(凭借过往经验)否定学生的观点,反而希望学生能拥有与我很不一样的观点,得失则交给同行们去评议。”严格遵守标准和规范,并不意味着对新生事物的排斥。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成为令国际学术交流更为活跃的重要推手。跨国文献检索、科研数据获取以及合作研究,都比过去更为便捷。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分野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这样的趋势同样也发生在生态学领域。计算机科学与生态学的融合,形成了新的交叉学科,也带来了新的研究方法与思路。
学生解决科学问题的研究思路会得到尊重,事实上,我更希望学生能够超越我,去拓展新的学术领域,在实验室里形成“教学相长”的氛围。科研不同于传统手工艺的师徒传承;学生有可能给实验室带来新的、更进步的研究方法,乃至思考的角度。比如说,我的一名学生试图将人工智能与生态学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深度学习”的方式尝试分析植被的未来发展,这就是个很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
”
我们知道,森林可以对之前的干旱或湿润气候有一定的“记忆”。或者说,一场干旱并不能立刻杀死大树;它们会尽可能调节自己的生长节律,等待气候湿润带来的“补偿”机会。但生态系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调节扰动带来的影响,仍然充满了待解的谜团,看似无言的植物却知晓答案。这些蕴含于纤毫之间的信息,往往可能是生态工程决策的基石。
人物简介
刘鸿雁,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生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生物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东亚生态脆弱区(干旱半干旱区、喀斯特、多年冻土带南缘)植被,探讨森林、草原、荒漠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如何响应气候变化,它们的生态系统服务在气候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以及生态恢复与生态系统服务改善之间的关系。担任科技部“植被恢复与固碳耗水”创新团队负责人,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北京大学教学卓越奖等重要奖项。
北大官方微博微信平台
招新持续进行中!千万别错过哦
采写:马之恒
摄影:吕宸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陈姝羽
排版:唐儒雅
责编:昭花花
北大教授刘俏:中国经济能否再创造一个奇迹?
北大在他眼中,有光!
百年初心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