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北大保安会有著名的灵魂三问?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1-05-31

哲学是什么?

它好像是天上的繁星

闪烁不定,无法企及

其实它也是岸边的青草

摇曳生长,随处可寻



哲学在身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便围绕着无数的哲学命题

比如

当你想走进北大校园

便会面临保安小哥的

“灵魂三问”,即

“哲学终极三问”——

“你是谁?”

“你从哪里来?”

“你要到哪去?”


当北大保安拦下高更

法国画家保罗·高更曾创作过一幅名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被认为是哲学的“终极三问”

为什么北大保安能够抛出“灵魂三问”?

因为,在北大

有一个“宝藏”哲学系!



“有趣的”北大哲学系


北大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

初名“哲学门”

1914年起正式招生

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

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

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

北大哲学系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百年以来

北大哲学系始终以学术为本

营造宽松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环境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学科特色和传统

蔡元培、胡适、梁漱溟、金岳霖、朱光潜等

曾先后在这里执教


“哲学门”中

代代大师卓尔不群

逸闻趣事不可胜数

是饱含大智慧的“思想者”

也是让人忍俊不禁的“段子手”

是学术大拿

也是谆谆师者


朱光潜先生赠花给路过的同学

朱光潜先生在北大任教期间居住在燕南园。有一天清晨,同学们上课经过燕南园时,看见朱光潜从自己住所附近的篱笆上摘下一朵小花,然后送给路过的同学,说:“同学,送你一朵花!请你好好看看它。”

生活往往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洗涤身心,润躁祛秽

探寻生活,发现美好

哲学的无用之用

何不为一种大用


哲学的故事

亘古至今

书写了无数篇章

也将在未来不断延续

北大陈汉章先生教授的“哲学史”课程

冯友兰1915年考入北大哲学系。回忆那时候北大“哲学史”的课程,由陈汉章先生担任,陈先生的诸子哲学从伏羲讲起,讲了一学期,才讲到周公。后来有一个同学小心问道:“照这样讲,什么时候可以讲完?”他回答说:“哲学无所谓讲完讲不完。若要讲完,一句话就可以讲完;若要讲不完,永远讲不完。”真是牛人一枚啊!

在这段时而温和

时而激荡的故事里

对哲学的研究也并不是一直火热

北大哲学系的前辈们

坐得住冷板凳

带着对知识的渴望

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最终摘下累累硕果

老师们有时会提起校友冯友兰先生,他穷尽毕生心血,编写了《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古代思想与现代哲学接轨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更让我们感动和敬佩的,是他们那一代学者的治学精神,那种坐得住冷板凳、拿得出切实成果的上下求索的精神。


——嘉若曾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7级本科生


北大校友冯友兰先生“踩冰摘果”,甘坐“冷板凳”,一心做学术


在哲学研究的征途上

前辈们一边自身学问的提升

一边在身后撒下种子

他们可能钱包空空如也

却助力一只只猫头鹰

在黄昏展翅起飞

让无数的智慧

在哲学的天空翱翔

我最熟悉的系衫标志就是猫头鹰啦,记得刚刚开学报到的时候,在来北大的路上就在从新生群里听说了我们的猫头鹰会在邱德拔迎接新生。密涅瓦的猫头鹰代表的智慧和理性,以及“黄昏起飞的猫头鹰”象征的反思力量,也是我对哲学最早的印象。


——王敬淇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9级本科生


北大张岱年先生在世便资助了不少学生,

临终前他让家人用他的积蓄设立奖学金奖掖后学

张岱年先生是道德和文章的双重楷模,先生健在的时候,就特别关心青年学生的成长,知道了哪位同学家里经济困难,他就会给学生寄钱过去,临终前,他屡次叮嘱家人用自己毕生的积蓄设立一个奖学金,用于奖掖后学,2017年5月23日,张岱年先生诞辰108周年之际,北大哲学系正式设立张岱年奖学金。

在北大哲学系

精彩的故事从未断更

北大哲学人的精神

一棒棒接力传承

将哲学的人文气韵与关怀

躬行实践

1922年,熊十力被蔡元培请来讲课。他一到北大,即打破“师生蚁聚一堂”的学院式教学方式,而效仿古代师生朝夕相处的书院式的教学方式。

熊十力为人狂放不羁,一派魏晋风度。他在北大讲课时,兴致之处往往情不自禁,随手便在听讲者的头上或肩上猛拍一巴掌,然后哈哈大笑,声震堂宇。因此吓的学生以后再也不敢坐在前排了,怕挨“熊掌”!


——张梧

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助理教授


孙永平老师人称哲学系的康德,语言天才,百科全书,过目不忘,为人随和又有公义心,是古典音乐资深爱好者。

据说某次和歌剧学院的老师们去听音乐会,演奏结束全场掌声雷动,孙老师睁开此前欣赏时轻闭的双眼,微笑说道:“有一个音弹错了。”


——丁洛

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


印象最深刻的是李猛老师的哲学导论后,十二点下课后常常答疑到下午一点钟。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解答每一个疑难,与同学展开深入的讨论,以致这门课程的答疑成为了一道景观,常常有一大群学生围观学习。


——

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



哲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常见

可是,你一定也想问

哲学,到底是什么?

都有哪些特点和分支?

又为什么重要?


关于哲学,你是不是也有着许多问号?

今天,小北特别邀请到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师生们

神仙阵容,线上集结

快问快答,图说先哲

带你一探哲学的神秘殿堂!



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问题

更是对答案的永不满足

它是我们对基源性问题的思考

是对人与其所生活的世界的探索与追问

我们研究哲学,就像是鱼在水里问:“水是什么?”


—— 王彦晶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


在我看来,古希腊德尔菲神庙上的那句箴言“认识你自己”构成了哲学永恒的主题。

两千多年的哲学发展可以看作是这一主题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变奏。


——南星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助理教授


鱼儿在思考,苏格拉底与自己的倒影对话



哲学的特点


问题已经提出

可如何才能认识自己?

岸边的诘问仍在继续

思考,追问,再反思

逻辑的铁钳步步紧逼


苏格拉底诘问学生,启发学生们不断思考,不断追问


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哲学的思考需要做到什么?

哲学的思考与追问需要不甘于浑浑噩噩之生活的一腔热情,同时,更需要冷静、理性的头脑,严谨、扎实的态度。哲学给人的感受或许就是这样一种“冰与火的交融”。


——郝董凡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6级本科生


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然而其他学科中最基础、最一般、最容易为人所忽略的问题,往往是哲学中的核心问题。


——南星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助理教授


哲学问题的特殊性在于,它不仅要求遵循理性,更是在表达一种惊讶和决心。这种惊讶是孩子第一眼看世界的童真眼神,这种决心是少年面对黑暗森林依旧前行的至诚勇气。


——张梧

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助理教授


少年在黑暗森林中探路,坚定勇敢地前行


森林里少年高举火把

面对黑暗仍保留至诚勇气

在好奇与童真的驱动下

满怀热情寻找光明

哲学,正是这样

“冰与火的交融”



缤纷的哲学分支与流派


冰火交融,滋养大树

从古而今,由东到西

哲学延伸出的分支

开花结果,绚烂多彩


中国哲学

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在辩论与交锋中

锻造独特的精神气质

虽然众说纷纭

终究殊途同归

中国哲学自成立之初,便担负着整理与重塑中华文明精神主体的历史使命。


——王鑫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助理教授


张横渠的一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道出了中国哲学的终极追求。


——山冲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9级硕士生


孔子与老子争论


西方哲学起源希腊

通过概念和论证

来理解自身乃至世界

在自我和世界之间

搭建起联系的桥梁

定义星空、太阳与飞鸟

也是在定位自己

西方哲学起源于古希腊,历经两千多年的洗礼,孕育出现代科学和民主社会,为全人类的共同文明奠定了基石。


——南星

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教研室助理教授


推动我们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力量,不仅是知识,也不仅是欲望,而是求知欲、是“好奇”(desire to understand)——这是西方科学和哲学传统的底色。


——康维阳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8级硕士生


希腊哲学家凝神思考宇宙万物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

人生是一出舞台剧

哲学家是沉浸其中的演员

又是激情四射的导演

既入戏,又出戏

在马克思心中

这正是马哲的魅力所在

马克思说,“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剧作者。”马哲的魅力恰恰在于,它教会我们以剧中人的身份达到剧作者的高度。


——张梧

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助理教授


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黄昏起飞的密涅瓦猫头鹰,对历史进行回溯、总结和反思;也是黎明报晓的高卢雄鸡,指明社会的前景,预见人类的未来;还是辛勤雕琢的啄木鸟,对现实问题予以揭示、剖析和拷问。


——山冲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9级硕士生


马克思在舞台上指导演出


艺术哲学

一门研究“美”的学问

人类丰富的精神活动里

蕴含了对美的

原始感受与深刻思考

美学家的任务

就是将这些观念

一点点挖掘出来

美学学科致力于研究那些以不曾脱离感性的直接性和生动性为特征的人类的精神活动,特别是对关联于美的创造的各种艺术问题与观念的思考。在对美的追问与研究中,你会发现,美的问题不仅仅在对确定知识或外在价值的认识中,它让人回归对生活意义的反思与创造。


——宁晓萌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主任


学习美学(或者说艺术哲学),我们直观地通过艺术现象来窥探一个人或一个时期的哲学或艺术观念。

比如欣赏石涛的作品,就能了解他“法无定法”、超越桎梏的画学思想。又如看沈周的图册,能体味到他那种“松风涧水天然调,抱得琴来不用弹”的典雅趣味、与万物为一体的艺术观念。


——董书海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7级博士生


美学家在探究陶盆花纹


在密闭水管的一端

倒入干净的水

经历曲折弯绕的管道

在另一端收集到的

也依然是干净的水

逻辑学将目光

投注在管道上——

研究可靠的推理模式

逻辑学是人类理性的核心,是哲学家避免矛盾的论证分析工具、是数学家研究数学本身的元数学、也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

逻辑学产生于哲学、成熟于数学、繁荣于计算机,我们严格地回答诸如“哪些哲学理论之间是不相容的?”,“数学不能证明什么?”以及“计算机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这样的问题。


——王彦晶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系主任


逻辑学是关于形式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研究思维与推理的一般规律,找出世界上有效的推理形式并构建证明系统。


——凯扬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9级硕士生


可靠的推理模式就如同密闭管道


科学的活动和历史

恰如一个虚拟宇宙

科学哲学家们

不断观察并拷问

“科学如何运作?”

“科学能否洞悉世界的真相?”

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反思科学技术的哲学基础和意义,揭示科学技术所具有的历史和社会维度,并探究和反省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及其生存的环境的深远影响的学科。


——孙永平

北京大学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主任


科学哲学家对科学进行观察与拷问



哲学有什么“用”?


有人说哲学太玄妙

“阳春白雪”、“不接地气”

其实哲学总能落在实处

给我们带来生活的确幸

有时你与时间赛跑

落得一身疲惫

跳入哲学大澡堂子

就又可以满血复活

“澡雪而精神”

北大哲学系系衫“梦蝶”款,胸前印着“澡雪而精神”,这句话出自《庄子·知北游》,意思是洗涤和清净自己的神志、意念。


“澡雪与梦蝶,分别象征着追求真理的热忱与存疑的心理。哲学似雪,为我等洗净这世界各种僵硬的教条与框架,保持原初的精诚恻坦。”


——李健源

北京大学哲学系2017级硕士生



望向来路

北大哲学系研究这段未完待续的故事

亦融入了这门学问

撑起中国哲学研究的半壁江山


走向远方

哲学的思考方式将感染更多的人们

哲学的碧树之上

将更添硕果


谁将孕育这硕果?

是你我


联合策划: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哲学系

(朱光潜赠花典故来源网络)

统筹:浦海蕊、吕成敏

绘图:江佳璐、灯上、邱新瑞

文字:黄熙、莫筱璇

摄影:吕宸

封面制图:徐浩伦

编辑:浦海蕊

排版:刘涵烨、浦海蕊

责编:浦海蕊



北京大学·国家大剧院梦幻联动!一脉文心,不朽盛事|莫言、谢冕任顾问,曹文轩任所长,北大文学讲习所成立夜色里,跃动的北大与青春许渊冲的诗意世界一百年,正青春!电影《1921》主创团队走进北大




百年初心



蓝图北大



不一样的科学家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