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杨振宁、许渊冲等“主演”!史上最强阵容电影!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1-05-31


……

纪录片《西南联大》2018年播出后

收获观众一致好评

网络评分高达9.4

时隔三年,纪录片《西南联大》迎来姊妹篇

由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的

纪录电影《九零后》走进北大

进行特别放映

“九零后”天团再度集结

回望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获得者

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

172位院士

100多位人文大师

……

他们都来自西南联大

纪录电影《九零后》精彩预告片↓↓ 

2021年5月15日晚,西南联大纪录电影《九零后》点映暨北大师生交流活动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举行。

从1937年到2021年,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到北京大学,近百年的时间跨度之后,两校的精神再度汇聚一堂。作为纪录片《西南联大》的姊妹篇,纪录电影《九零后》展现了许渊冲、杨振宁、王希季等16位平均年龄在96岁的联大“九零后”学子,从个体生命史的角度,呈现了璀璨耀眼、高风峻节的大师群像搭建起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办学历程与“教育救国”理念下的感人故事,体现出“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

(以下为年龄顺序) 

马识途 106岁 西南联大中文系原名马千木,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书法家《让子弹飞》原著者吴大昌 102岁西南联大机械系湘黔滇步行团唯一健在者、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和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杨苡 101岁

西南联大外文系

翻译家、主要译著有《呼啸山庄》等

丈夫赵瑞蕻是著名翻译家

与巴金先生是长期的笔友

许渊冲 100岁西南联大外文系
2010年,获得“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的首位亚洲获得者王希季 99岁

西南联大机械系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 99岁

西南联大化学系转物理系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

作出了里程碑性贡献

胡邦定 97岁西南联大历史系国家物价局原副局长民国时期任《大公报》记者郑哲敏 96岁

西南联大机械系

物理学家、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中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中国力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叶铭汉 96岁西南联大土木系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斌 95岁西南联大历史系曾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副书记第十四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张道一 94岁西南联大外文系历任中共地下党北京大学宣传支部支委、中共北平市学委干部、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处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原校长潘际銮 93岁西南联大机械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原校长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焊接工程专家,曾获国家创造发明一等奖罗振诜西南联大经济系抗战局势变化,他毅然投笔从戎义无反顾奔赴战场成为翻译员1949年10月1日,罗振诜在天安门广场参加了开国大典后至新成立的外贸部工作,直至退休2019年4月2日去世巫宁坤中国著名翻译家,英美文学研究专家译著有《了不起的盖茨比》等2019年8月10日去世刘缘子翻译家,《人类的故事》译者遵照她生前的意愿未举办葬礼和追悼会遗体捐献给医学院做研究2020年4月9日去世跨过流淌岁月,西南联大的故事再次与北大相遇。影片放映结束后,北大各位师生代表与电影主创代表展开对话与交流,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主持对话活动。她介绍了自己与“西南联大”系列影视作品的情缘。三年前,纪录片《西南联大》便获得中国视频节目年度“掌声·嘘声”发布的“年度掌声”。今天,“西南联大”再次通过纪录电影《九零后》走进北大,在有限的表达时间里,以少胜多,展现精华,将繁杂的题材和内容处理得恰到好处,用16位联大学子的真实口述表达西南联大的灵魂与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该片的传播应走出北大、清华、南开,走进更多的大学,因为西南联大的精神属于中国的大学精神、中国的文化与知识分子精神。


不同于纪录剧集《西南联大》的宏大叙事,纪录电影《九零后》完全从西南联大学子个体生命的角度进行叙事:抗日战争如何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业,他们各自如何到了联大;他们眼中的学校,包括校园、课程、教授、同学;他们的学校生活:读书、泡茶馆、逃课、恋爱、跑警报,考试也会不及格;他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如何参军,如何牺牲;西南联大这一段岁月对于他们每个人的影响;他们在九十多岁、一百多岁的高龄,如何回忆自己的母校......

——导演徐蓓


 在北大放映时,导演徐蓓讲述拍摄的过程

文献与影像相遇,回望战乱中的坚守

不久前

纪录电影《九零后》专家研讨会在北大举办

多位专家学者一同观看了电影

并就影片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深度深入交流

希望这部有力量的精品力作能够走进北大、清华、南开,以及更多的学校。让更多的学子,更多的青年人从中得到启发、汲取力量,从而教育和领导广大青年,能够自觉把自己的理想与祖国前途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杰


对于我来说,其实这些故事我都知道,但我没有听他们(亲自)讲过,他们讲的是最有价值的,这就是历史留存。清华、北大、南开组成一个西南联大,这是中国的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群最优秀的人聚在一起,是因为他们都有家国情。

——原中国青报党组书记、总编辑、社长陈小川


这是青春片,这是一个屏幕上充满了皱纹和年轮的青春片。跟青春相关的所有词在这里都有,热血、激情、爱情、理想、浪漫、情怀,谁的青春不是这样?西南联大最宝贵的东西就是产生了这样一些人,而这样的群体形象是如此的让我们有力量。它有恒久生命力,有点睛的意义,可以传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


西南联大是个文化符号,我认为它是中国现代文明的一个标杆。从这个意义上讲,西南联大身上体现的不是单一的传统文化,这是一个中西合璧,传统和现代合璧的精神诉求。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


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坚毅求学,国家建设中勇担重任,立德树人中传承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伟大的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设定了标尺。西南联大的精神在今天依然闪烁着永恒光芒,照亮我们来时的路,也指引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金楠


西南联大和北大是一个血脉相连的地方。从1938年建校开始,在战火中绵延八年的西南联大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北大作为西南联大的一员,我们说西南联大的实体现在虽然不存在了,但它的精神依然在北大的血脉中流淌。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俞虹


年轻人很喜欢来自国外的影片《复仇者联盟》,我开玩笑说这才是我们中国的爱国者联盟,背后是一代联大师生共同铸就的联大精神,支撑起我们对西南联大的认知。这些大师在电影中出现,也更加担当得起当代青年人应该崇拜,应该学习的偶像天团的概念。

——纪录片界知名新锐导演吴飞跃


在这部影片里,我们无论是在珍贵的文献纪录的镜头里,还是在访谈中,总是看到有一股红线贯穿。对大家心目中永不消散的联大精神,它是一种接续的,追求自由和民主的,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道新


电影不光是民国西南联大的风采,还是他们后来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参加中国的理科文科的工作,是一个胸怀祖国的新青年,这是很重要的层面。不光有爱国情怀,而且有世界视野,包括从西南联大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回到新中国。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张慧瑜


九零后的无限青春

有一种老师叫做“先生”

有一种教育叫做“通识”

有一种情怀叫做“祖国”

有一种精神叫做“刚毅坚卓”

有一所大学叫做“西南联大”

他们穿过一座城去听“史上最好的国文课”

“泡在”陈寅恪、金岳霖、吴大猷的课堂上

听托赛里的《小夜曲》

也和先生们一起抱着书跑警报、睡战壕

战火烧到联大,书生报国

学生纷纷报名参军

外文系学生被分在各个部队担当翻译官

有人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有人教书救国、读书报国

对这些今已年过九旬的“九零后”老人而言

西南联大不是尘封的历史

而是鲜活如初的青春记忆

在电影里,他们将那段岁月娓娓道来

朱光亚在窗前看书

周培源抗战期间于昆明龙井街

1946年摄于昆明,19岁的李政道在赴美留学前夕


西南联大的背后是一代联大师生共同铸就的联大精神教书救国,读书救国这是联大人的理想是联大人的故事眼中有光,心中有梦这是联大人的精神气质是联大人的青春

1948年,李政道在芝加哥大学读博士期间手持巨大计算尺时摄

1943年汪德熙在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宿舍练习拉小提琴

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留学的赵忠尧和他的二手老爷车

朱光亚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留学期间的博士学位照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获博士学位时,摄于美国普度大学

年轻时的郑哲敏

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坚毅求学在国家建设中勇担重任在立德树人中传承精神他们用自己的坚守和伟大的成就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设定了标尺

杨振宁、李政道获得诺贝尔奖

李政道(左)与杨振宁(右)

查良铮与妻子

年轻时的王希季

年轻时的许渊冲在法国

年轻时的巫宁坤

他们是有国际视野的新青年也是有家国情怀的新青年他们从西南联大走向世界又从世界回到中国回到百废待兴的故乡

1950年2月,朱光亚、王希季归国

1950年8月,邓稼先归国

1950年10月,吴大昌归国

1951年,巫宁坤、许渊冲归国

1953年,查良铮夫妇归国

1955年,郑哲敏归国

……

从1949年8月到1956年10月

2290位海外留学生从世界各地回归祖国


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是的,我们该赶快回去了。

——朱光亚先生给留美同学的公开信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1937年,卢沟桥事变

故土沦陷,校园被占领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

岳麓山下,“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开课

动荡再起,一群十八九岁的青年学生

匆匆出发,徒步穿越湘黔滇三省

最终在昆明落脚

“尽笳吹,弦诵在山城,情弥切”

这所因抗战而生

堪称中国最穷的大学

仅存续8年

但却影响中国80余年

被誉为

“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

燕园里伫立着“西南联大纪念碑”

它与岁月中静默

诉说着那个山河沦落

却群星闪耀的年代

1988年为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建校50周年,北京大学对矗立于昆明云南师大校园的国立西南联大纪念碑进行复制,立于北大校园内,翌年5月4日落成,当年撰写碑文的冯友兰教授亲手为复制碑揭幕。

西南联大碑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掠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原设北平,私立南开大学原设天津。自沈阳之变,我国家之威权逐渐南移,惟以文化力量与日本争持于平津,此三校实为其中坚。二十六年平津失守,三校奉命迁移湖南,合组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以三校校长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为常务委员主持校务,设法、理、工学院于长沙,文学院于南岳,于十一月一日开始上课。迨京沪失守,武汉震动,临时大学又奉命迁云南。师生徒步经贵州,于二十七年四月二十六日抵昆明。旋奉命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理、工学院于昆明,文、法学院于蒙自,于五月四日开始上课。一学期后,文、法学院亦迁昆明。二十七年,增设师范学校。二十九年,设分校于四川叙永,一学年后并于本校。昆明本为后方名城,自日军入安南,陷缅甸,乃成后方重镇。联合大学支持其间,先后毕业学生二千余人,从军旅者八百余人。

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有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如,此其可纪念一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软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日:痛南渡,辞官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倭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大师云集,人才辈出

“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

传奇由此展开

他们在战火纷飞中存续传承文明

从联大走出的卓越人才

更在之后的新中国史的历程中

做出各个领域的卓越贡献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在了解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后,习近平深有感触地说:

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西南联大已成历史

但“刚毅坚卓”的精神情怀

却永存传续

在北大、清华、南开

更在每一所大学开花结果

润泽一代代学子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不论是九零后

亦或是90后

追梦路上,复兴程中

有你们

亦有我们


一张西南联大的学生证

一种知识分子历代传承的进取精神

你,想加入吗?

山河沦落处,群星闪耀时

影片将于5月29日上映

走进影院,重返西南联大


来源:云南省委宣传部、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

视频:电影《九零后》

文字:吴卓颖、孙治宇、王艺遥、王钰琳

图片:受访者提供

排版:白雨琪

责编:王嗖嗖


北京大学·国家大剧院梦幻联动!一脉文心,不朽盛事|莫言、谢冕任顾问,曹文轩任所长,北大文学讲习所成立
夜色里,跃动的北大与青春
许渊冲的诗意世界
一百年,正青春!电影《1921》主创团队走进北大
90岁乐黛云:北大奇女子的生命热度



百年初心



蓝图北大



不一样的科学家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