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先生,95岁生日快乐!
今天是北京大学校友李政道先生的95岁生日。北京大学昨日隆重举办庆祝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成立35周年暨庆贺李政道先生95岁华诞研讨会。
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邱水平代表北大全体师生员工对李政道先生致以美好祝愿与感谢。他说要学习李政道先生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问愈透,创更新”的探索精神和前瞻视野;要学习李政道先生身体力行的家国情怀和赤子之心;要学习李政道先生为国育才、甘为人梯的师者风范。
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代表北大师生向李政道先生赠送由中文系教授王岳川创作的书法作品“师表才情 正道仁心”,祝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谨以此文
“联大”破格录取生
是吴大猷先生给了我这样的机会,没有这样的机会,我是不会有今天的。
198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庆祝李政道六十寿辰宴会上,李政道动容地说道。这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再一次回忆起1944年的那个清晨……
“砰砰砰”,中国云南昆明一间不起眼的屋舍内,正在备课的吴大猷被门外一阵清脆的敲门声打断思路。他疑惑这个时间点究竟有何人到访,迟疑打开门,只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背着装满书的大网兜,不时循着勒肩的细带子。
孩子赶忙问道:“请问,这是吴大猷教授的家吗?我叫李政道”,说着便恭敬递上介绍信……
1946年,在昆明求学的李政道
读毕,吴大猷明白了:站在自己面前的青年之前在浙大求学,由于战争动乱导致迁入贵州后陷入困境,学校不得已暂停办学,老师们有感于他艰苦求学和才学兼优,遂建议他试着转学到西南联大。此封信由李政道亲戚的熟人、吴大猷美国求学时遇到的梁大鹏撰写。梁大鹏得知李家老三是个不可多得的好苗子,热心提笔促成此事。
1992年5月,李政道先生陪同吴大猷先生出席北京大学名誉教授授予仪式
吴大猷是中国物理学界富有名望的教授,杨振宁、黄昆、朱光亚、马大猷、黄授书、张守廉等多位后来的顶尖学者,都曾是他的学生。1934年,27岁的他受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饶毓泰聘请,从密歇根大学回国到北大讲授物理课程。1938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迁往昆明,临时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吴大猷也到此执教。
李政道望着这位仰慕已久的老师,激动又担忧。他不知道,这封推荐信能否打动吴老师。因为按照入学规则,李政道未经考试而中途申请加入,是没有先例的。
不过,吴大猷为他进入联大积极奔走。几经辗转,李政道于1945年作为北京大学学生注册,正式转学至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年,李政道作为北京大学学生,入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一封信就足以改变了李政道的命运?吴大猷后来回忆,其实他与梁大鹏在美仅一面之缘,是被信中李政道的求学经历和坚定的目光深深打动。
李政道在家排行老三,打小酷爱阅读,所读书目遍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常常沉浸书香便不知书外所踪。家里人都唤他“三糊涂”,他也不以为意。看不懂的,向哥哥们请教;看明白的,向家人娓娓道来;看完家里的,就央求父母带他逛书店。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等,都是李政道最喜爱的地方。爱丁顿的《膨胀的宇宙》,他爱不释手翻阅多次,里面讲述的星辰宇宙,都令他深深着迷。爱好驱使下的深度阅读,培养了李政道细密推敲、善于思考的习惯。正是这份勤学善思,成就了一段从书店小主顾到“联大”破格录取生的传奇。
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学籍表
02在春城,等待着民族春天
在浙江大学,李政道师从“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和“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两位老师的教导点亮了他耕耘物理科学的心灯。
在西南联大,吴大猷向李政道提供了最优质的物理学教育平台。求知若渴的李政道则时常感到课内知识意犹未尽,常常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再主动向吴大猷讨教课外的知识。在“冬冻夏暖”、拥挤破败、漏雨漏风的校园里,臭虫、空袭、饥饿,都没能把联大人打倒,李政道也在这样的环境中迅速成长。
李政道总是感念恩师们春风化雨的学养和胸中怀有祖国日月的抱负。这些言传身教,奠定了他扎实的学术基础、求实的科研品格,与时刻牵挂祖国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赤子之心。
学业成绩一向优异的李政道,一直记得自己在电磁学考试中仅得了83分。这门课由叶企孙教授出题,难度非常高。其实,李政道的作答近乎满分,而叶老师却认为他实验时出现失误,扣除15分,也精益求精地在理论部分扣除2分。极为严格的判卷背后,折射的是叶企孙的为师之风,更是他希望严格培养学生,振兴国家教育的拳拳热心。
恩师们的惜才、爱才和严以育才,印刻在青年李政道心中,成为他一生严谨做学问,诚心做教育的效行典范。
从上海、嘉兴、赣州,再到破格进入西南联大,辗转杭州、贵州、重庆、昆明多地,李政道的求学之路深深烙上国家民族遭受战乱的印记。然而,纷飞的战火,艰苦的学习条件,无法保障的生活……从未动摇李政道苦读报国的决心。
每当夜幕降临,西南联大的校园里总有人吟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由冯友兰、朱自清、罗常培、罗庸、闻一多等人以《满江红》词牌填写,张清常谱曲的校歌,充分表达了联大人的满腔感情,深受李政道的喜爱。
战士在前线刀枪护卫,学生在后方以笔报国。他们在春城,等待着民族春天的到来。
“细推物理须行乐”
当跟随恩师吴大猷到访芝加哥大学后,李政道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无疑正在跨过驶向快车道的门槛。
1946年,经吴大猷推荐,李政道以大三学生身份破格获得机会,和朱光亚结伴赴美。李政道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E. Fermi)。彼时的芝大,正值物理学的辉煌岁月。在费米、泰勒等大师的主导下,那里有着最活跃的物理前沿研究。
师从费米期间,李政道每周都会和老师讨论一些十分前沿的、富有创新性的问题,然后将问题归纳总结,变成一个个正式的研究课题。
他们的讨论从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学科,这在李政道的学术研究成果上可见一斑——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多个方向均被覆盖。
四年后,李政道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芝大天文系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此后,李政道又先后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
李政道回忆道,正是恩师们的培养和举荐,他才能在热爱的物理领域一步步拓展边界,感受物理之美,传递物理之乐。
04宇称不守恒定律
在李政道车载斗量的学术成果当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1957年,他与杨振宁一起,用这个定律摘下了物理学的王冠——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获颁诺奖
这一定律何以成为经典?除去它在学科上的重要意义之外,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恐怕便是由于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一种绝妙隐喻:
严格的对称看似规范而工整,却总觉少了些许变化;大致对称下又有细微差别,错落有致,富于变化,往往别有生趣。
而李政道的研究信条,亦如这句话中所言。
当他进入一个全新的学术领域时,从不拘泥于前人的方法,而是开辟自己的新道路。他也专注于别人未知、未能的领域,从最基本的理论、公式出发,一步步推演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理论。
随着他在理论物理学领域里研究的深入,他逐渐发现,当自己面对新的研究课题时,曾经研究过、思考过的问题,竟能给他独特的启示。
他把自己的知识织成一张大网,在其中纵横捭阖,一座座学术大厦倏忽间便拔地而起。
论证白矮星的元素组成,修正了当时人们对星体演变的基本观念;证明出统计力学中的重要公式,深受爱因斯坦的认可;研究虽属理论物理学的范畴,却坚持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
如今,这位物理学巨人时常和爱因斯坦、泡利、海森堡、巴丁这些伟大的名字联系在一起,在他身上,有着一段物理学的黄金岁月的印记。
05培养人才的“总家长”
1978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同志作出了扩大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他指出:“我赞成留学生的数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要成千成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要千方百计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宽”。
改革开放后,李政道开始频繁回到祖国。当时的中国迫切地需要基础科学人才,追赶科技教育领域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让李政道先生心如芒刺、如鲠在喉,为祖国培养人才的信念就此埋下。邓小平同志会见李政道先生及夫人
1979年,李政道先生应邀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系统讲课。在此期间,他发现这些学生大多成绩优异、能力突出,对了解世界最新科技进展状况如饥似渴,如果能到国外世界一流的学校深造,将对中国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大有裨益。李政道先生一一与美国各高校物理系联系,从零开始制定CUSPEA的制度程序。在国内,由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的沈克琦教授和时任北大物理系主任的赵凯华教授带领组织物理科目阅卷工作。在美国,仅有李政道一人运作。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当时,所有的申请书都由李政道先生亲笔写成、寄送,每年CUSPEA考试后都要写几百封。
大到帮助学生申请学校,小到负责他们到美国后学习及生活上的种种琐碎之事,李政道先生逐一亲自操刀,堪称CUSPEA的总家长。李政道先生回忆:发信之多曾紧紧塞满了哥伦比亚大学校内及附近的几个邮筒,邮局向我抗议,因为阻碍了其他邮件的正常收发,因此我和夫人秦惠䇹、助理艾琳·特拉姆女士不得不推着小车送至附近及较远的邮局去发。在CUSPEA实施的十年中,粗略估计每年都用去了我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和精力。
1979-1988年,CUSPEA共推荐学生915人赴美深造,其中202人来自北京大学。这些学生也不负众望地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大多数选择回国,为国家科研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各领域的学术领军人才和骨干。
李政道先生为CUSPEA题字
肇始于西南联大的情分,在李政道先生身体力行地对北大科研和人才培养的支持中,不断升温。
1992年4月,李政道先生与时任校长吴树青在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新址启用仪式上剪彩
1994年10月,王选院士、时任副校长陈佳洱陪同李政道先生参观北京大学方正电子出版系统
为了让CUSPEA归国学生更好适应中国国情,并为中国科研人员提供机遇,在李政道先生的建议和推动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北京现代物理学研究中心先后建立,李政道先生担任两个中心的主任。中心成立之初,计算机资源稀缺,李政道先生就四处协商,为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募得大量设备,免费向全国科研人员开放。除了学术上的成就,李政道先生一直想着如何帮助更多学生。1998年,李政道先生捐赠全部私人积蓄,发起 “秦惠䇹与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签字仪式在北京大学举行。北京大学作为首批参与实施的四所高校之一,迄今有千余名本科生成长为“䇹政学者”,在系统科学训练中加强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06“北大的学风就很好嘛”
2003年,在庆祝北京大学物理学科建立90周年庆典活动上,李政道应邀在物理大楼中楼212阶梯教室演讲。报告还未开始,全场座无虚席,同学们争相向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问。
李政道先生、黄昆先生、朱光亚先生、马大猷先生、彭桓武先生与许智宏校长在北大物理学科90周年庆典上
当有同学问到,国内、国外的科研环境有何差别时,他回应,我觉得没什么差别,衡量科研环境的关键是学风要好。他高高地竖起了大拇指,称赞:
北大的学风好,物理学院学生的问题提得好。
李政道先生与北大有着浓厚的情意往来——CUSPEA项目、北大博士后流动站、䇹政基金、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北京定量生物学中心(原北京理论生物学中心)、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在李政道先生的眼中,联大时期的求学作风在新北大人身上得以传承。也正是因此,他非常乐意为北大学子开拓眼界,传播学术思想和方法,提供对外交流的机会。
李政道先生致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院士的信他十分赏识北大学生的思辨性和求知的坚韧劲头,将学生们视为成长为栋梁之才的优秀对象。他只盼望着能尽其所能,像当年恩师们点亮他迈向科学路途那样,为新时代的学子们点一盏灯,给他们予希望、知识和热爱。
07“何用浮名绊此身”
李政道先生常年不知疲倦地往返于国内外,每次回国几乎都要到北京作报告,毫无保留地为学界带来他最新的研究成果,甚至那些尚未发表的观点。
他从不在意学术竞争的名利,也不消费诺奖所带来的光环。他总说,不能因为诺奖才刻苦研究物理,而应保有对自然的探索和追求,勇攀科学高峰。针对国内存在的唯出国有用论,李政道严厉驳斥:
光依靠出国留学不是长久之计,最后一定是要在中国培养中国年轻的科学家,在中国做出成绩来。
他还打趣道:“我们当时仪器几乎等于零,物理系只有一个量电压的,只能让大家看。我不幸地用手一碰,把其中唯一的一根主线弄坏了。因此后来就只能专做理论物理了。”他想表达的是,最重要的、具有决定性的并非是条件,而是具有创造性的人。
他在国内推行的重大建议,在实施前都会征求国内朋友们的意见。李政道曾经对老朋友朱光亚倾诉:
平生最大的心愿和安慰就是能够为祖国做点有益的事情。
李政道晚年时,依然不辞辛劳地经常回到国内工作。为感谢他的深情厚谊,北大将修缮一新的燕南园55号院提供给李政道先生作为其在北京的住所。
2008年,李政道先生和时任北大校长许智宏、时任北大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在燕南园55号楼内
燕南园55号院外景
燕南园的月季和翠竹,在一年年中,迎来了一批批有志于学的稚嫩面庞,而始终不变的,是李政道先生这些老一辈科学家们身上对学术的严谨与对祖国的热爱。08物理大树已成林
2003年,北京大学物理学科九十周年庆典之际,李政道出席了五位物理大师(饶毓泰、叶企孙、周培源、吴大猷和王竹溪)铜像揭幕仪式。尽管在京行程繁忙,但他极为精心地提前准备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他看来,这是他重回出发点,重回联大,再忆恩师的一次旅程。他郑重展示了叶企孙批改的“电磁学”考卷,获得诺奖后亲笔写给吴大猷的谢师信,1992年吴大猷回到大陆与周培源、严济慈、赵忠尧等物理学家共同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时的合影等透明片。2003年9月15日,李政道先生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师生合影
迈入21世纪,李政道仍然保持着对北大物理学发展的热情。从机构建立、人才引荐、跨学科交叉等多个维度,亲自扶持推进工作。
1999年,建议CUSPEA学者汤超加入北大,在北京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创办理论生物物理研究室
2001年9月,支持成立北京大学理论生物学中心
2006年11月25日,推动成立北京大学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他以八十高龄亲自挂帅,担当中心主任至今
他事无大小、亲力亲为,促进高能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等领域前沿的国际合作研究,使之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机构。
一帧帧、一幕幕,北大物理小苗诞生于民族危难之时,是中国物理学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一路倔强而茁壮地成长,如今苍苍郁郁。李政道本人也再受启发,欣然作画“物理大树已成林”,寓意为北大物理过去的九十年,就是伴随着近代物理学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成长成才的九十年。
2005年10月24日,李政道先生在北京大学出席中国博士后制度建立二十周年活动
近一个世纪以来,获得巨大发展,这棵物理大树今已成林。物理学有了许多的分支,也影响到许多学科,但物理学仍然是一个整体,是同一个根。
李政道相信,未来物理学继续枝繁叶茂,中国的物理学事业和北大的物理学科,继续蓬勃发展,物理之林定会越来越茂盛。
参考资料:《足迹》、《细推物理须行乐;李政道的科学风采》、《李政道教授九十华诞文集》、《李政道文选》、《李政道随笔画选》
来源: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图片: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电影《九零后》
文字:李晶、齐瑞川、陈芷君、唐儒雅
编辑:唐儒雅、戴璐瑶、陈雪霁
排版:李晓慧、唐儒雅
责编:王嗖嗖
"北大杰出青年医师",来了!
【收藏】崴脚、关节疼、运动伤?北医三院专家来帮您!
10位北大专家学者当“村长”!
解封!芙蓉里,翻越秋冬14天
29岁时,她成为北大最年轻的博导
北大,从秋到冬的温柔
百年初心
不一样的科学家
北大印象
学者书房
北大学科
北大体验
<<< 滑动查看更多 >>>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