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天开幕!我们守护!

为运动健儿守护的 北京大学 2022-03-23


冬奥将至,翘首以盼

在运动健儿们挥汗如雨的拼搏背后

还有一些默默付出的身影

他们迅速高效,温暖入微

他们兢兢业业,片刻不离

他们是由近千人组成的冬奥北大医疗保障团队

他们是来自北大八家附属医院的医护人员

出征冬奥,北大整装待发!

 点击视频 

 看北大医学队伍出征冬奥!01赛场上,有我们保驾护航

全面培训,细致入微,密切合作,无缝衔接……筑牢冬奥医疗保障安全防线,我们准备好了!

作为“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多个赛事的场馆保障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口腔医院、肿瘤医院、第六医院、首钢医院、国际医院8家在京医院派出900多名医护人员经多次培训、演练和实战检验,从常见的接诊、处置各类伤痛、急救病员,到场馆医疗、急救转运和卫生防疫,再到温暖入微的心理减压、保健服务,全方位保障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三大赛区。

各家医院高度重视冬奥会保障工作,怀着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进行积极筹备,为了充分发挥独有优势,专门制定了医疗保障工作方案,针对不同的任务精心划分站点,各部门职责明确。在此基础上,择优组建冬奥医疗保障队,参与人员涵盖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老年病内科等不同科室,其中不乏会诊专家与学科骨干,全力以赴,以期扎实筑牢冬奥医疗保障的安全防线。

为了让每位保障队员以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冬奥服务当中,各团体分批次组织参与了奥运会保障的相关人员完成培训与考核:有针对通用知识、传染病防治等理论知识的详尽讲解,有大型活动医疗急救保障专项实操,也有冬奥英语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培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还有救治高风险闭环人员、穿脱防护用品等技能训练。

其中,北医三院遴选具有援鄂抗疫经验的医务人员和感控专家组成感控专家组,协同建立简明扼要的中英文电子病历模板,既减少了医务人员的暴露风险又提高了救治效率。专家组还组织编写并印发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感染防控指导手册》,方便大家随时学习。

 点击视频 

 看北医三院夫妇同心助力冬奥 

在系统培训、演练和远程会诊之余,八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均已全程参与测试赛,积累了宝贵的医疗保障实战经验。他们与其他团队密切合作、无缝衔接,不断完善保障细节、优化相应流程,即使是短短的几分钟,也被医疗团队做了最大化利用。他们针对外伤、疾病的处置日渐熟练,并结合实时信息共享和可视化监测,为运动员提供从受伤时刻到救治结束全过程的高质量、高效率医疗服务。

首都体育馆之外,他们勇担场馆保障医院之大任,克服疫情期间的诸多困难,不断充实外派赛区的医疗保障团队。披星戴月早出晚归,防护服闷热不适,口罩在脸上留下深深压痕,不能按时吃饭……对于这些困难,队员们毫无怨言,兢兢业业地恪守岗位。他们反复进入场馆,实地熟悉赛道救援点位及救援动线,其中,人民医院张鹏医生自制的赛道救援地图得到了中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秣马厉兵,荣耀出征,正如首钢医院医疗保障团队成员科室代表张洪霞所说:

“我们将以最好的状态,履行冬奥医疗保障的责任,实现‘快速救援、精准保障、专业操作、平稳安全、沟通顺畅’的工作目标,使这场‘纯洁的冰雪,激情的约会‘更加完美。”


02赛场内外的冬奥“黑科技”

运动创伤救治,冻伤及颌面创伤救治,心里健康保障……我们运用科技力量,全面支持冬奥!

“从云顶滑雪场到崇礼院区,直升机转运只需4分钟;从雪车雪橇赛场到延庆创伤中心,智能救护车运输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直升机转运也只需4分钟……”这些从赛场到保障医院的急救转运能力,是对赛事医疗救护水平的切实需求,现在已经成为现实,这离不开北医三院所承担的“冬奥会运动创伤防治和临床诊疗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研究”项目的顺利推进。

目前,人工智能影像识别算法在膝关节大病种的识别率已经能达到85%以上,初步搭建包含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吉大一院等11家医院在内的医联体网络,共建远程会诊中心。除了迅速调度、快速转运、远程医疗救治能力的提升,这一技术不但能提高北京冬奥会的医疗救治效率,还为后奥运时代各地医联体体系内资源分配与协同服务进行了先期示范。

冰雪赛场上,颌面创伤、冻伤等情况时有发生,口腔医院研发的冬奥会冻伤及颌面创伤智能方舱这一“应急大夫”便可大展身手了。这是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的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不足20平方米的方舱室内,配备了卧式锥形束CT、冻伤面部数据采集系统等用于冻伤及颌面创伤现场诊治的关键诊疗整体化装备,可实现颌面创伤CT扫描、冻伤产热复温、心肺诊疗监测3项功能的集成。

在这里,基于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诊疗平台和基于5G网络及语音智能提示技术的专家远程审核网络平台,保证了在移动方舱内救治的高效与专业——对运动员进行CT检查后,人工智能诊疗平台自CT影像导入至生成诊断报告,整个过程仅需30秒,保障了运动员在救治黄金窗口期的有效治疗。

此外,北大六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奥运会运动员心理健康保障关键技术”项目,围绕运动员常见的睡眠和心理问题进行智能化评估、预测和多层次个性化干预,通过在二七基地、涞源基地搭建“运动员睡眠心理服务中心”,设立线上科技冬奥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创建“睡眠心理科普”订阅号等方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地服务运动员队伍,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和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03共赴冰雪之约

我们是第一代滑雪医生,也是“冰立方新一代”!

在冬奥会现场,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身怀高超的滑雪技能,却不参加任何项目的比赛;他们能应付各种突发状况下的医疗救援,工作地点却不在医院。这,就是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

2019年2月,“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正式成立,70多名医疗队员被分为两组:延庆高山组和崇礼云顶组。前者主要负责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的医疗保障,后者则在张家口云顶赛区滑雪公园进行赛道医疗保障工作。

从2018年冬季开始,延庆高山组的队员们每年雪季都去崇礼参加滑雪培训和救援演练,包括练习负重情况下的滑行,雪道上伤员的快速转运、CPR及急救插管等。每年训练两三个月,其间每天训练7至8个小时。除此之外,冬奥组委也多次组织队员参加120的院外急救培训、高山滑雪医疗队院前急救技能培训、疫情防控、专业英语培训等。

作为第一代滑雪医生,又处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一切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北医三院麻醉科白鹏说:

“在雪场上队员们佩戴的N95口罩,不到一分钟就被冻成冰壳子,雪镜上也全是雾,根本看不清楚。此外,防护服或隔离服是穿在雪服里还是雪服外、清洁区和隔离区怎么设置等问题,队员们需要一起想办法、做实验。经过反复演练验证,我们终于确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流程。”

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测试赛期间,崇礼云顶组的队员们一直坚守在张家口云顶赛区,每天早七点就到达赛场,全天在寒风中候驻守于赛道旁,参与了雪上技巧、空中技巧等多个项目的赛道救援,凭借精湛的医术和高超的滑雪水平,出色地完成了赛道救援保障任务。整整三周,他们每天早出晚归,在地势复杂、冰雪严寒的条件下长久站立,也常常不能按时吃饭,但都以“参与冬奥、服务冬奥”为莫大的荣耀和自豪。

测试赛中,看到很多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努力拼搏,在赛场下互相帮助的乐观、自信和执着,口腔医院第二门诊部的姚娜深受鼓舞:“我站在雪道边,心里默默地想,你们在赛场上加油努力,我们一定会守护你们的安全。”

专业的“滑雪医生”之外,北大医学的60余名冬奥学生志愿者也将从“鸟巢一代”的手中接过志愿服务的火炬,奔赴时隔十四年的“双奥之城”之约。

来自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等五家学院的志愿者们,早已经历了测试赛的“模拟考”和全面细致的培训。他们将在冬奥会的场馆内外,开展五个类别的服务工作。

作为“冰立方新一代”,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服务冬奥,让更多冰雪爱好者开心、安全地享受冰雪运动,是志愿者们展现北大医学人青春力量最强有力的方式。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宣传部

视频: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文字:唐儒雅、韩娜

排版:白雨琪

责编:李霁



北大教授陈宇:我想请你看这样的电影



您的“北大福”虎年屏保,收!


一封特别的北大家书



今天小年,送北大专属春联啦!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


 你们尽情挥汗,我们默默守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