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了新高考!北大给全国开了一门课!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 2022-03-23





当下的高中语文教育正处在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时代


一场跨越高中与大学

跨越全国的云上语文课

聚焦高中语文学习与新课标高考

来自全国各地一线的121位语文教师

和曾任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的温儒敏等

多位北大中文系教授一同研讨

如何写作文、如何理解古文

如何整本书阅读……

语文学科的未来应该何为?


教师们,将把在这里获得的语文理解

通过教学传递给更多中学生

来看看,北大中文系的课堂

教你怎么“学语文”吧



特殊的语文课堂

他们将带着“教师”的身份回归“学生”,走入北大中文系的课堂

2022年1月16日的下午,湖北省随州市第一中学的语文老师胡晓春准时进入了一个网络会议,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十多个省份的120位高中一线语文教师们和她一起,“涌入”了这方小小的屏幕。从这一刻起,他们将带着“教师”的身份回归“学生”,走入北大中文系的课堂,开启为期一周的研学之旅。

6个日夜、32个小时、10门课程、2场研讨,一场精神上的盛宴徐徐开席。十位在不同领域深耕的北大教授、教材编辑聚焦不同研究主题,围绕一个共同的话题——如何做好高中语文教育。这正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的第一期“全国高中语文教学高级研修班”。

研修班总结会上,曾任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的温儒敏教授说道。

↓点击视频,聆听温儒敏教授的总结↓

从牙牙学语开始,“语文”便与我们的生活和生命紧密捆绑在一起,从会说、会用,到会读、会写,再到以之为思维、审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每一点成长,都与语文教育密不可分。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很少去考虑课标制定、教材编写这些‘高大上’的命题。”研修班学员坦言,“北大中文系老师们的讲解,让我们对新课程要求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研修班的出现,将这些埋头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托举到了“云端”,使他们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兼具一手经验与宏观视点。


一架探索铸魂工程的桥梁

我们不回避应试教育

但不以应试教育为唯一目的

胡晓春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整本书阅读”有些困惑,虽然阅读大部分的书籍能拓宽视野,但确实也会增加同学们的负担。这次的研修班上,有多位北大教授分享了自己对此的见解。

汪锋教授认为:整本书阅读是为了让同学们学会阅读不同类的篇幅大且复杂性高的书。

李鹏飞副教授则以《红楼梦》为例,提出了“以激发阅读兴趣为起点,以深入精细阅读为落点”的方法论。

李鹏飞副教授授课


“过去大家对‘整本书阅读’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现在有了更切实的理解。李鹏飞副教授提出的‘寻找文本漏洞’、‘绘制人物图谱’等方法有很强的操作性,给我们一线教师的实际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胡晓春说。


如果说具体切实的操作方法是语文教学之枝干,那么开阔悠远的文化眼界则是语文教学的硕根。

古文是很多人的心头大难。由表面的孤立理解,深入肌理,方能触摸古人思维,把握中华文化脉络。邵永海教授在课程中强调要“了解文体与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等各种语言文字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李宗焜教授则从古文字书法的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珍贵照片材料,回溯汉字源流,呈现中华文明的规律。

关于如何阅读现代文学作品,吴晓东教授结合《项链》等生动的教学现场与经典试题材料,带领中学教师跳出固有阅读“套路”,由文学观念的更新而至现代小说的深度模式,看见思想、情感、人性、心理甚至哲学情境。

李宗焜教授授课

吴晓东教授授课

中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的陈恒舒老师从顶层设计到教材特点解读编写原则,提供了更权威、更具体的诠释,解读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以素养为导向的语文学习。

陈恒舒老师授课

纲举则目张。整个研修班精心设计“语文新课程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理论背景与实施策略”、“‘整本书阅读’释疑与解惑”、“大语文学科素养提升”四个模块,多角度、多层次、高强度、高质量地探索高中语文教学的问题与方法。

课程之外,“主题研讨”环节更成为了一场跨越大学与高中、跨越全国各地的互动研讨。

物理距离没有扑灭学员们的讨论热情。带着不同地区教学的鲜活经验、困惑与思考,高中老师们就“阅读与写作的先后次序与重要性”、“新教材的任务群与传统教材的单元同异”等问题分享展示。

分小组主题研讨

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迸发,针对分享,学员积极补充,教授适时总结,讨论层层深入。孔庆东教授用切身高中教学经验“谈阅读”,认为高中语文教师正是“最佳读书人”,读书要“补课、趋时、敦业、求道”。

这里没有严格的师生角色之分,而是一群发自内心关注语文教育的人,为了理解“语文”而进行的求索。

研修班结束后,各地的一线教师畅谈感受。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的梁惠红老师姜涛教授的讲座印象尤为深刻,“以反复品读走进《乡土中国》,以聚焦关键、多维关联、融通取用的方式走出《乡土中国》,用严谨精妙的语言,给我们呈现了中学整本书阅读最佳的教学姿态”。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杨爽老师说:“授课大师或诙谐幽默,打通人奇经八脉;或精思妙语,直授教学之法;亦博思约取,启悟人思维的跃动……硕儒大家之风采,绝非‘渊博’二字可尽然概括的。同游者均是九州杏坛精英,研讨各陈高见,各得章法,切磋琢磨,获益良多!”


不是开端,亦不是结束

让中文系的学术与社会需求取得更密切的联系

这是淑世之举

温儒敏教授如是说。

研修班并不是北大中文系与中学教育的第一次深入互动。

早在百年前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便开办了“工人夜校”;西南联大时期,中文系教授们编过《国文月刊》杂志,朱自清还教授过“中学国文教学法”;新中国成立后,中文系数次参与编写语文教科书,王力、吕叔湘、朱德熙、魏建功等先生都曾积极介入中学语文教育,冯钟芸先生主持过中学语文教材评审……

大学者,不是象牙之塔内的自唱自和。介入中学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传统,是百年国文门矢志不移的人文情怀与社会担当。

北京大学中文系

今天,北大中文系仍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着语文教育。温儒敏教授主持的中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被习总书记批示誉为“铸魂工程”,并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特等奖;多位中文系老师承担重要考试的命题、北京高考语文阅卷工作……

温儒敏教授

与此同时,关于教育的学理性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承接中学语文教育相关的重点课题,成立了研究机构——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以多种形式探讨前沿、核心问题。

可以说,在现代语文教育这一影响着人文素养、心智涵养和民族品性的重要领域,北大中文系在其一百一十二年的历史中从未缺席。

北京大学中文系

接下来,“中学语文学科研修工作坊”即将上线,通过组建专家导师组、科研立项、教学案例展示与研讨、改革先行地区经验分享等方式开展研修。工作坊的成果也将结集出版,力争辐射、引领全国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习得语文,做好语文教育,会显露在一门成绩上,更将潜藏于一生的精神灵魂之源。引领价值理念,北大中文系仍在路上。

来源: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

采访 | 文字:程佳俊、周君柔

排版:唐儒雅

责编:戴璐瑶


北大女足,又酷又飒!


必看!北大教授戴锦华推荐12部经典电影


新学期!北大“真香”!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

  感受这堂特殊语文课的魅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