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北大,找到“成熟的自我”

北京大学 2022-03-23

从五年前在便签上写下的稍显稚嫩的理想

到“从心所欲”“不忧不惧”的四年大学生活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

广播电视学本科生伍雪怡

在北大找到了“成熟的自我”

即将本科毕业的她

也越来越接近于理想中的学习和生活状态

挫折的磨砺、探索的乐趣、跨学科的滋养……

这些真实而独特的体验

构成了伍雪怡的北大生活

在北大新传的点滴经历

给予她无尽的定力与勇气走向未来





五年前的憧憬

“作为一个成熟的自我,走进北大。”

这是贴在伍雪怡卧室床头的一张便签,泛黄的卷边落了些许灰尘,有些稚嫩的字与落款日期相互呼应,共同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

2017年8月26日,正值伍雪怡高二升高三的暑假。还有一周不到就开学了,她坐在书桌前一笔一画写下这13个字。时间仿佛从那里开始,开启了向理想前进的路。

北大的“小目标”是伍雪怡在高中班主任的鼓励下为自己设立的,这位班主任老师坚信自由开放的氛围能够让学生收获更好的成长。而事实上,回顾在北大新传三年半的学习生活,伍雪怡的确认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氛围促成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2018年大一开学时的伍雪怡

踏入北大校园,满怀憧憬的伍雪怡,心中也夹杂着一些忐忑和茫然。在她的心目中,北大是一个汇聚英才的地方,对这种环境她既感到欣喜但又不乏压力。

“我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有让我学习的地方,我时常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感悟到生命的道理,也觉得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朋友们常说她应该去当夸夸群群主,因为她看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带着欣赏和赞美的眼光。她每天六点半起床,几乎每堂课都笔直地坐在前排,课上经常能看到她与老师互动的身影。

但困难与挫折仍然到来了,这既给伍雪怡带来了挑战,也让她在磨砺中快速成熟。大一上学期高数期中出分的那天晚上,一张72分的试卷、几场寒风中的大哭、一通来自老师的电话和学姐温暖的拥抱,让她记忆犹新。她没有被低分打倒,而是努力探索适合大学课程的学习方式。后来,这次挫折和心态调整,也成为了她时常讲给学弟学妹的一个小故事。


“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心所欲’是倾听自己内心的想法,是自我成长成就的一种感性的信号;而‘不逾矩’则是决策时的理性加持,是主观愿望与客观条件相结合的考量。”

伍雪怡觉得,“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可以很好地概括自己的大学生活。对于她来说,这句话的含义就是在自由的限度内,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为自己设限。

主持新年晚会、策划大型活动、组织党团会议、参与志愿服务等活动……专业学习之外,各项课外活动中也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的学习也并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广播电视学,在旁听一些课程后,她对社会学和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她选修了社会学双学位,具象化为毕业计划上多出来的42学分。

“修双的确会更累,但智识的充盈和生命的涵养让人受益匪浅。”课堂上老师的一些话,常常让伍雪怡备受感动,比如李康老师所说的“贴地飞行,放下既有的框架和成见,去了解真实的世界”。

在伍雪怡看来,这样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和新传的核心价值是相通的。在张慧瑜老师的纪录片和电影批评课上,同学们的作业是非虚构写作或拍纪录片。“不论是文字还是影像,都是让对象自己说话的纪实形式,是对真实世界的摹写,也是对人的智慧的一种尊敬。”

新传和社会学的相互滋养让她拥有了更广阔的跨学科思维方式,增进了她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认识与理解,让她能够以更成熟的思维、更多元的视角、更严谨的方法进行传播学的理论学习和实务实践。

本科期间,伍雪怡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试错和探索从未停止。在课堂内,她与队友拍摄制作的疫情主题公益广告《谣传》获芒果TV短视频大赛专业赛道一等奖,策划拍摄的《圆明园vlog:小朋友眼中的圆明园历史》获2020年人民网奖学金优秀融媒体作品奖。在课外,她积极投身业内新闻媒体实践,2020年暑期,伍雪怡在四川广播电视台担任实习记者。2021年初,她成为新华社音视频部的实习编辑,多个新闻短视频作品获得全网超100万播放量。

伍雪怡担任2021年新生训练营力行6组辅导员

新生训练营也是伍雪怡本科四年中富有仪式感的节点性事件。“我初入燕园的时候,新传16级马晓龙学长是我的辅导员,晓龙哥的温柔和坚定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对燕园的归属感,也成为我学习的榜样。”三年的辅导员之旅中,曾经的“雪怡学妹”成为了一届又一届学弟学妹们口中的“雪怡学姐”。训练营结束后,她还会通过朋友圈互动等方式跟学弟学妹们继续保持联系,给予默默的关心和支持。


“君子不忧不惧”

“每每在非常痛苦的阶段,我都既难受又暗自平静,因为内心有一个坚定而温柔的声音告诉我——我知道这很难,但我相信你能够渡过,而且之后会变得更加强大。”

在大四上结束之后,回家写完毕业论文的初稿,伍雪怡把“君子不忧不惧”改成了微信签名。回顾自己的成长,伍雪怡觉得一路走来就像“升级打怪”一样,只不过这个“怪”不在外界,而在自己的心里——克服自己的恐惧、不自信、怯懦,脚踏实地,步步向前。这一“历劫”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心有定力,所以不忧虑;行有勇气,所以不畏惧,此之谓“君子不忧不惧”。

正是在这种力量的支撑下,在学长学姐们的帮助中,伍雪怡顺利保研,成为准2022级传播学学硕的一员。保研后的大四,本来是可以“躺平”的快乐时光,但伍雪怡没有闲着。在双学位课程和新华社实习的间隙,没有任何软笔书法基础的她,抱着“多学多赚”和欣赏美的态度选修了高译老师的书法练习公选课。

书法课期末伍雪怡写的毛笔字

“选修感兴趣的公选课是我上大学以来的小愿望之一。大学的意义,正在于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北大给每个人提供了发展自我的机会,只是需要自己去探索。”音乐陪伴下,宣纸的沙沙声和傍晚上课绕路到湖边吹晚风的惬意,是忙碌的大四生活里美的富集。

大年二十八,伍雪怡放下手头的书,和家人一起年末大扫除,床头的便签仍静静贴在原处。擦掉除旧岁的灰,她不由得想到,当虎年的钟声敲响,即将迎来二十二岁生日的自己,也是五年前写下这张便签的自己。


一路走来,我有过欢欣鼓舞,也有过垂头丧气;曾为一点成绩而自豪,也为一些失去而遗憾。种种喜怒哀乐之后,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变得比以前更接近理想的自我,但我相信在北大、在新传的这些经历将会沉淀为心中永远洒着阳光的一片田野,在春风轻拂中,开出丛丛美丽的小花,给予我以无尽的定力与勇气走向未来。




人物简介

伍雪怡,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广播电视学本科生,中共党员,本科生党支部组织委员。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以及多项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编辑 | 排版:吴纪阳

责编:戴璐瑶



从北大女生到航母水兵!


最新研判!北大教授解读中国经济!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期待投稿,欢迎合作邮箱:gbdgw@pku.edu.cn



了解她的北大点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