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年上海智慧微菜场消费指数”新鲜出炉:从市民日常买菜方式变化看新消费模式如何赢得市场

夏雨 上海转型发布 2022-06-25

所谓“智慧微菜场”,是指依托互联网,从线上APP/微信采购下单,小区门口专用柜线下提货的买菜方式,它与农贸市场、菜场、超市、菜店以及其它一些送菜上门的业态相比,具有品种丰富、品质保证、价格较低、提取方便和可追溯等特点,连续几年被列为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截止2018年底,全市“智慧微菜场”数量已达2020家,遍布15个区,深受市民,尤其是上班族和新建社区的欢迎,今年市政府实事项目还将再新增500处。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与“智慧微菜场”龙头企业“食行生鲜”合作,并在“易小鲜”、“强丰”等公司以及华师大统计学院的配合下,依托已有大数据积累,对全市智慧微菜场的分布、消费、运营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按照消费用户数、用户消费次数、用户消费金额、用户消费总量、自提柜站点分布量、镇街道覆盖率、取菜准时率以及同比等14项指标,通过加权计算,形成了《上海智慧微菜场消费指数》,该指数旨在以小见大,对这一新消费形式做整体性分析,通过网点分布、消费量等综合数据,了解市民对新消费的接受度和消费习惯的变化。同时,指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不同区域市民生活的方便度和社区商业配套的水平,为各区、镇、街道政府从市场角度了解本地区居民日常生活配套以及宜居宜业环境都有积极的参考价值。


“2018年上海智慧微菜场消费指数”的分析如下:



一、单项指标分析


1、消费用户数


宝山、嘉定、浦东的消费用户数最多,合计占到全市的一半以上。


图:消费用户数各区对比


2、用户消费次数


徐汇、长宁、虹口、青浦四个区的消费次数增长较快,同比均在30%以上,其中长宁最高为56.38%。


图:用户消费次数各区对比


3、用户消费金额


嘉定、宝山、闵行、浦东、青浦、松江的居民对于智慧微菜场的依赖度、采购金额明显大于其他区域,说明智慧微菜场对方便这些区域居民买菜作用明显。


图:用户消费金额各区对比


4、用户消费总量


与用户消费金额指标相呼应,嘉定、宝山、闵行、浦东、青浦、松江的居民对于智慧微菜场的采购量明显大于其他区域。


图:用户消费总量各区对比


5、自提柜站点分布数量


从总体布局看,郊区的建站总量明显大于市中心区;但徐汇、长宁、普陀、虹口四个区2018年建站增速明显加大,增速均超过40%。


图:自提柜站点分布数量各区对比


6、街道镇覆盖率


目前,智慧微菜场已覆盖16个区中的15个(除崇明外),占93.75%;15个区中的169个街道、镇,覆盖率为86.22%。


图:街道、镇覆盖率各区对比


7、取菜准时率


从本指标分析,各区取菜准时率均为92%以上(剔除奇异值),这表明消费者已很快适应智慧微菜场这一消费方式,养成了消费习惯。


图:取菜准时率各区对比



二、“2018年上海智慧微菜场消费指数”排名


根据计算,排名列前二位的分别为宝山、嘉定,浦东和松江并列第三位,其次为闵行、长宁、静安、青浦等。详见下图。




三、基本结论


1、区域覆盖率和市民接受度高


智慧微菜场覆盖街道(含乡镇)共计169个,覆盖率达到86%,涉及195万户家庭餐桌。在市商务委和各区的指导下,运营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已培养出一批忠实消费者,很多用户重复购买率接近4次/月。2018年全年智慧微菜场消费总额为3.25亿元人民币,预计今年还将以两位数增长。


2、互联网创新模式为市民提供了实惠


智慧微菜场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以销定产”模式,减少了传统分销体系的中间环节。坚持“价格就是比菜场低”的产品定价策略,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产地直供”。通常来说,智慧微菜场的单品价格均低于传统菜场10%以上。由此推算,这一新消费模式实实在在为市民节约了3000多万元的买菜开支。


3、落地性强建成即迅速改变周边居民买菜习惯


从2020个站点中选取其中88%的消费数据进行月度分析。通过分析月度下单用户数与自提柜站点分布数量,计算得到两者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88。也就是说,当智慧微菜场的站点一经部署到社区,立即会带动周边居民使用智慧微菜场买菜。


图:相关性分析图


4、为供应链环节的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在满足居民就近买菜,实现生活便利化,保障新鲜产品供给的同时,产品由原产地直接进入社区智慧微菜场,间接也实现了节能减排。仅计算中间环节节省的运输距离和转用包装,2018年全年节省标准煤约220吨、碳减排量1700千克。由此可见,智慧微菜场产品是绿色的、生产是绿色的、流通也是绿色的。


本文作者: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本文为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末留言;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上海产业转型发展研究院指数研究所


关注区域发展和经济转型,与相关大数据企业合作,聚焦城市、经济和产业转型中的社会关注点,进行相关指数的研究、分析、编制和发布,已先后编制发布“中国制造业供给指数”、“上海金融人才分布指数”、“上海互联网人才流动指数”、“上海蓝领人才流动指数”、“上海电子消费品回收利用指数”、“上海企业空间流向指数”、“上海智慧微菜场消费指数”等十余个指数,可为各级政府、产业园区对宏观经济形势,区域人才分布、流动以及企业空间导入,社区商业配套的情况等进行定期分析,形成研究报告,并可根据实际需求,编制形成专题分析报告,为各级政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找到差距,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改善营商环境,以及提高区域关注度、知名度和影响力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联系人:张珺

电话:18918000119

邮箱:zhangjun@siitd.org


更多相关资讯,欢迎点击!

【数据分析】夏雨:本市互联网人才都去哪了? 浦东流动量最大,黄浦净流入最多

【数据分析】公共场所母婴室数量及分布:一个衡量城市温度和人文关怀的小空间

【数据分析】夏雨:吸引市外金融人才最多为浦东、徐汇和黄浦;徐汇在吸引本市各区金融人才方面独占鳌头——《2018年上海金融人才流动指数》解读

【数据分析】经过20年的三次大洗牌,国内16个城市GDP进入了万亿级俱乐部

【数据分析】夏雨: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选址也说话 ——解析《2018年上海企业空间流向指数》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