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份万人调研“以小见大”:折射出“灵活就业”人群的“酸甜苦辣难”

王加文 上海转型发布
2024-10-20



想了解城市更新相关动态、政策、信息、案例和方法吗?请关注上海城市更新”公众号!👇



——正文共 5100字,预计阅读时间 7分钟

“灵活就业”从国际上看,最早缘于“非正规就业”也称“非正规部门就业”。1972年,国际劳工组织在考察肯尼亚就业问题时,最早提出“非正规部门”的概念,是指那些规模较小的从事商品生产、流通和服务的单位,主要包括三类对象:微型企业,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服务组织,以及独立的个体劳动者或服务者、个体工商户。关于“非标准就业”的概念,国际劳工组织(2011年)认为标准就业是全职性、无期限的工作安排,属于一种从属性的双边就业关系;所有不属于标准就业领域的工作安排,均为非标准就业,主要包括临时工、兼职、临时机构、分包、依赖性自营职业以及伪装的雇佣关系等。从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来看,非正规就业研究的重点在于,厘清劳动力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即“有工作的穷人”,研究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其劳动权益,提升就业公平与收入水平;非标准就业的概念,更多强调的则是就业形式的自主性、灵活性,而不是从业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中所处的相对弱势地位。


1996年,上海探索引入国际劳工组织“非正规就业”的理念,将其作为支持劳动者自主创业实现就业的重要模式,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行组织起来创办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从事社区保安、保洁、保绿等服务工作,以合伙劳动的方式进行生产自救,探索出一条通过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缓解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矛盾的新路,并逐步成为全国各地普遍推广的灵活就业模式。


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内关于灵活就业的研究不断深化。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2002)认为,灵活就业是指正规就业之外的其他就业形式,即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地、社会保险、劳动关系等一个或几个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化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的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方式总称。


据人社部统计,2020年我国灵活就业从业人数已达 2 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在我国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的社会背景下,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期间,灵活就业在解决劳动者生计问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镇就业压力,成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为深入研究灵活就业群体的发展现状、结构特征和变化趋势,本文研究团队充分利用就业登记等相关政府主管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的大数据资源,并分别于2021年6月、2021年12月两次开展抽样调查,采取入户调查、电话调查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共收集有效调查问卷10391份,详细剖析上海灵活就业人员的总量规模、群体特征、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和就业质量等。同时,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覆盖率低、权益维护难、有效监管难等症结,提出了政策建议。


1. 群体特征


第一,男性约占六成,女性从事灵活就业的意愿偏低


从性别结构来看,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中,男性约占60.7%,女性约占39.3%,女性所占比重明显较低。统计数据显示,同期正规就业人员(以到人社部门办理就业、参保登记手续为准,下同)中,男性约占56.6%,女性约占43.4%。与全市正规就业人员的性别结构相比,女性从事灵活就业的意愿也相对偏低。


图1:灵活就业人员的性别结构


第二,平均年龄41.5岁,30岁左右的小伙子、50岁左右的女性是灵活就业的主力军


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1.5岁,其中本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3.9岁,非本地户籍人员的平均年龄为40.5岁。从年龄结构的性别差异来看,从事灵活就业的男性中,31-35岁的比重最高,约占男性灵活就业人员总数的15.4%女性年龄段最为集中的是51-55岁,约占女性灵活就业人员总数的19.2%


图2:灵活就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岁)


第三,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5年,灵活就业人员以中低学历为主


统计数据显示,灵活就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5年,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最高,约占36.4%,高中学历约占24.4%,两者合计中低学历的灵活就业人员约占60.8%,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约占39.2%


图3:灵活就业人员的学历结构


2. 行业分布


第一,从事餐饮、建筑、零售等类工作的人数较多,新平台经济吸纳灵活就业人员约占七分之一


从行业类型来看,从事餐饮服务、建筑装潢、零售服务的人数较多,所占比重分别为19.8%、18.4%和16.4%。新平台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吸纳灵活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调查结果显示,从事网约送餐、快递物流、网络电商、网络直播、网约车/代驾等新平台经济,且当前保持活跃状态的灵活就业人员,约占全市灵活就业总人数的13.1%


图4:灵活就业人员的行业分布


第二,网约车、送餐、建筑等行业的男性占比较高,家政、护工、培训等行业女性较多


调查数据显示,从事网约车/代驾、网约送餐两类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中,男性占比基本上均为100%;其次是建筑装潢行业,男性从业占比为92.3%。女性灵活就业人员占比较高的行业为家政保洁、护工护理和教育培训,女性占比分别为88.9%、87.0%和68.0%。


图5:灵活就业人员的性别结构


第三,从事家政、护工、建筑的灵活就业人员年龄较大,网络直播等行业从业人员较为年轻


从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来看,家政保洁、护工护理和建筑装潢等行业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较大,分别为51.3岁、47.2岁和45.1岁。从事网络直播、中介服务、设计创作等行业的灵活就业人员相对较为年轻平均年龄分别为31.0岁、32.3岁和33.0岁


图6: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岁)


3. 劳动强度


第一,平均每周工作6.1天


调查数据显示,灵活就业人员平均每周工作6.1天,其中每周工作7天的约占48.4%,每周工作6天的约占28.0%,两者合计不能享受每周双休的灵活就业人员约占76.4%


图7:灵活就业人员平均每周工作天数


第二,平均每天工作9.5小时


从灵活就业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来看,总体平均每天工作9.5小时,其中每天工作8小时以内的灵活就业人员约占38.3%,工作时间9-12小时的约占55.9%,超过12小时的约占5.8%。


图8:灵活就业人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间


第三,每周工作58小时


按上述数据计算,灵活就业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58小时。从不同行业的情况来看,护工护理人员每周工作时间最长,为86小时;其次是网约送餐,每周工作时间为67小时;零售服务和家政服务均为63小时。


图9:灵活就业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小时)


第四,从事灵活就业工作的平均年限7.1年,建筑装潢、零售服务、家政保洁从业年限较长


调查数据显示,灵活就业人员平均从业年限是7.1年,其中从业年限不足1年的约占14.1%的,从业年限1-5年的约占46.1%


图10:从事灵活就业的工作年限


从行业差异来看,建筑装潢类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从业年限最长,为11.1年;其次是零售服务类,平均从业年限为8.9年,家政保洁平均从业年限为7.8年。从事此类工作的灵活就业人员,往往年龄偏大、技能单一,实现跨行业转岗的现实困难较大,长期从事同类岗位的现象较多,本行业工作年限的积累也相对较长。网约送餐、网络直播、网约车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新平台经济兴起时间不长,从业年限则相对较短,分别为2.8年、3.7年和3.8年。


图11:从事灵活就业的工作年限(年)


4. 收入水平


第一,灵活就业人员平均月收入为7105元


调查结果显示,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平均月收入为7105元,平均收入最为集中的区段为4000-8000元/月,所占比重为58.9%


图12: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元/月)


第二,从事设计创作的灵活就业人员平均收入最高,网约车司机、快递小哥收入略高于总体水平


从收入水平的行业差异看,从事设计创作类的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最高,平均月收入为13609元;其次为中介服务、网约车/代驾,平均月收入分别为10090元、8053元。社会关注度较高的网约车司机/代驾、快递物流、网约送餐等行业的收入,均略高于灵活就业人员的总体水平。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为家政保洁、护工护理、餐饮服务,平均月收入分别是5229元、6217元、6581元


图13: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元/月)


第三,学历越高收入也越高,灵活就业人员的收入与学历成正比


从不同学历的月薪情况来看,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平均月收入为5030元,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平均月收入为6968元。从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月收入与学历的关系来看,两者之间存在强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灵活就业人员的学历越高,其平均月收入也越高。


图14: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元/月)


第四,男性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明显高于女性


从灵活就业人员收入水平的性别差异来看,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中,男性平均工资为7778元,女性为5877元,男性收入水平总体高于女性。


图15: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元/月)

第五,本地户籍人员平均收入略低于非本地户籍,工作时间长短是形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调查数据显示,本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6044元,非本地户籍平均为7161元,本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平均收入略低于非本地户籍。从收入差距的原因来看,本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平均每周工作39.6小时,非本地户籍平均为60.5小时,非本地户籍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是本地户籍人员的1.5倍。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的差异,是本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收入较低的主要原因。


图16:灵活就业人员的平均收入(元/月)


第六,劳动劳务收入是灵活就业人员最主要的生活来源


从灵活就业人员最主要的生活来源看,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中,96.5%的从业人员将通过灵活就业而获得的劳动、劳务收入作为最主要的生活来源;依靠家庭其他成员提供生活费用的约占2.1%,依靠房租、股票等财产性收入维持生活的约占0.9%。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灵活就业人员可以通过就业获得足够的收入维持基本生活。


图17:灵活就业人员最主要的生活来源


5. 社会保障


第一,参加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的比率为51.8%,近五成灵活就业人员未参加任何保险


调查数据显示,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中,参加社会保险的约占41.8%,参加商业保险的约占10.0%(同时参加了社会保险的不重复计算在内,下同),两者合计约占51.8%;既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也没有参加商业保险的约占48.2%


图18: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情况


第二,从事快递物流、建筑装潢、设计创作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较高,家政保洁、餐饮服务和生活服务参保率低


从行业差异来看,快递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或商业保险的比率最高,约为70.4%;其次是建筑装潢、设计创作行业,参保率均为64.4%。参保率较低的行业是家政保洁、餐饮服务和生活服务,参保率分别为40.3%、42.7%和44.7%


图19: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含社会保险及商业保险)


第三,高学历人员参保率较高,中低学历人员参保率低


从学历差异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为55.6%,高中学历的为42.9%,参保率相对较低;大专高职学历的参保率为76.7%,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参保率为87.5%,高学历人员的参保率相对较高。


图20: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率(含社会保险及商业保险)


6. 就业满意度


第一,七成灵活就业人员对当前的工作感到满意,与正规就业群体相比就业满意度指数相对偏低


为便于比较就业满意度的群体差异,我们参照满意度测量的科学体系,以调查结果为基础编制了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满意度指数。就业满意度的取值范围为0-200,100为临界值,数值越高表明就业满意度越高。从灵活就业人员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来看,17.6%的灵活就业人员表示“非常满意”,52.9%的灵活就业人员表示“比较满意”,两者合计约占70.5%。对当前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灵活就业人员,合计约占8.9%。


图21: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


第二,本地户籍人员就业满意度相对偏低,期望值过高是影响就业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中,非本地户籍对当前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合计约占73.6%,就业满意度指数为134.5,均高于灵活就业人员的总体水平。本地户籍人员对当前工作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合计约占32.3%,对当前工作“非常不满意”或“不太满意”的约占37.7%,就业满意度指数仅为95.1。就业满意度是劳动者基于主观认识和情感体验,对就业岗位作出的综合性评价。从户籍差异来看,本地户籍从事灵活就业的人员往往对于就业岗位的收入水平、工作强度、行业前景等有着更高的期待,非本地户籍的期望值则相对没有那么高,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导致本地户籍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相对低于非本地户籍


图22: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满意度


在对灵活就业6个方面分析的同时,也发现其还存在不少值得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部分灵活就业人员游离于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职业伤害风险与社会保障覆盖率之间的矛盾突出。


二是工作时间相对较长,长时间工作与维护劳动者权益之间的矛盾突出。


三是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灵活就业劳动关系模糊化与劳动力市场监管有效性之间的矛盾突出。


四是定期监测机制有待完善,灵活就业人员主动登记意愿不足与加强动态管理目标之间的矛盾突出。


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 要加快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切实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


2. 要加快完善部门协作机制,推动实现管理信息深度整合利用。


3. 要加快完善就业登记体系,引导从业人员及时办理就业登记。


4. 要加快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切实提升灵活就业人员服务水平。


5. 要加快完善动态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灵活就业状况全面监测。


作者:王加文
编辑:詹晓东
审核:夏 雨

  


推荐阅读

横向比较4个维度看形势:下半年各地如何化压力为动力?

7-20

“上海企业选址动态指数”显示:今年上半年市场供给增量与企业需求增量齐跌区域关注度活跃度双冷

7-18

2022中国未来独角兽100强分布揭晓:杭州为什么能独占30%份额?

7-11


上海转型发布

欢迎扫码关注

业务合作:fujiaqing@siitd.org

读者投稿:hushanyu@siitd.org

申请转载:zhanxiaodong@siitd.org

人才招聘:sunxiudi@siitd.org

联系电话:021-6467654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转型发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