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和核心舱升空 中国空间站还有多远?

长江新闻号 长江新闻号 2021-06-28

4月29日上午11点22分,在近千名观众的欢呼声中,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点火发射,大约8分钟后,天和核心舱进入预定轨道,标志本次发射圆满成功。发射活动结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了贺电。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次发射的天和核心舱,究竟有哪些看点?今后,中国的空间站建设, 还有哪些环节值得期待?我们一起来看本台记者在现场发回的报道。


记者 徐澄静

我现在是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这里就是即将要“出征”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预计将在11:20左右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



本次发射,搭载天和核心舱的是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在点火升空大约494秒后,长五B就成功将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指控大厅内的航天工作者一片欢呼,大约1个小时后,天和核心舱的太阳能电池板顺利展开,标志着这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长 李尚福:我宣布,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记者 徐澄静

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今天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为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航天人已经为之奋斗了29年。这场逐梦太空的征程,无数的航天人为之付出青春,挥洒汗水,接力前行。在核心舱的发射现场,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航天爱好者来到这里,看到天和发射,他们都发出欢呼,是兴奋,更是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期待。


高二学生 李同学:第一个是激动吧,我觉得大家都有的。然后第二个可能就是说感恩,就是感叹我出生在一个美丽富强的国家,能看到这样的景象。这是第一次来现场看火箭发射,(现场看和平时电视里看感受)就是不一样,就是看到那个火光溅起来的时候,整个人的血液沸腾起来的感觉。

海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 韩小雨:感觉非常震撼,也非常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非常的骄傲,让我们的孩子来感受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绩,也激发他们对我们国家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技素养。


见证科技实力

天和核心舱实现“三个首次”


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的重要起点。而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任务目标。作为如此重要的第一步,天和核心舱采用了三大技术创新。

第一个就是推进系统首次实现完全自动化,即便发生一重故障,设备仍能继续正常工作;即便产生两重故障,仍能确保飞行器安全。

第二个重大创新,就是首次使用了电机推进。天和核心舱,除了配备4台轨控发动机、22台姿控发动机,还首次配置了四台霍尔电推进发动机,这种电机推力小、调整精确、工作时间长,能够“细水长流”地发挥作用,帮助空间站抵抗轨道衰减,维持在原定轨道上正常运转。第三个重大创新,就是首次设计了出舱更换维修方案,一些关键的控制设备、动力设备,都能由航天员出舱,手动维修。


中国将在两年内建成首个空间站


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中国将在今明两年,陆续实施11次发射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根据目前的预测,美俄等国共建的国际空间站将在2024年以后退役。届时,地球上空就只有中国空间站唯一在轨运行。


中国空间站T字型结构

总空间110立方米


根据设计方案,中国未来的空间站运行寿命不小于10年。整个空间站包括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3个舱段,整体呈 T 字型结构,内部空间将达到110立方米。其中,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发射质量22.5吨,是未来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本次发射的核心舱,不仅能保证每名航天员都有独立的睡眠环境和专用卫生间,而且在就餐区配置了微波炉、冰箱、饮水机、折叠桌等家居设备。此外,核心舱还配置了太空自行车、抗阻拉力器等健身器材,以满足航天员日常锻炼。


中国空间站最多支持6人同时在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介绍说,中国空间站在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将安排4次载人飞行任务,每次飞行乘组是3名航天员,成员在轨时间将达到3至6个月。在常态化运行后,将安排3名航天员作为一个乘组长期飞行,乘组之间可以定期轮换,最多可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


推荐阅读

岛内绿媒自嗨可以休矣!

曹卫东:美军舰“插入”中国航母编队是危险的!

赵立坚:日本核污染水将贻害千年

监制:郭小容

编审:解炜 曾春锋

责编:郭文清

记者:徐澄静

摄像:郭明辰

编辑:李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