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新闻号

其他

美西方翻炒“中国核威胁”意欲何为?

近日,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再次发表了全球核力量年度报告。和往年一样,一些西方政客和媒体又把关注点聚焦到了报告中与中国相关的内容,并借机大肆炒作所谓的“中国核威胁论”。那么,为何说瑞典智库这份报告中的涉华内容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美西方的这些智库、媒体和政客恶意翻炒所谓的“中国核威胁”,到底又是何居心呢?就此话题,《长江新闻号》连线了特约评论员邵永灵。长江新闻号: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近再次发布了“全球核力量的年度报告”,其中再次提及中国核武数量和部署状态。您认为,这份报告中的这些数据和所谓“分析”可信度?邵永灵:中国核武器的数量当然是一个高度保密的事情。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他不可能了解真实的情况,但是他又每年发布报告。他的所谓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一些开源的信息。比如说他搜集你的报纸、电视,包括社交媒体,各个方面的信息,从中去找出一些蛛丝马迹,把它拼凑在一起;另外我们知道,中国也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成员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实际上是要监管各个国家的核材料,包括产生的废燃料,都要跟国际原子能机构汇报。实际是外界掌握一个国家有多少核材料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总的来说,我觉得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对中国核武器数量的判断,还是充满了一厢情愿和各种想象,并不能够真正的反应中国核力量的情况。所以对于他们的数字,我们也就一笑了之。长江新闻号:少数西方智库机构每年都会发布一些报告,其中涉及中国的内容,往往都会成为美西方政客的所谓“证据”,用来反复炒作的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尤其是所谓的“中国核威胁”。为什么会这样?美西方乐此不疲地炒作这些话题到底是何居心?邵永灵:这种炒作有两个目的。第一个目的就是渲染“中国威胁论”。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是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那么按照西方的观点叫“国强必霸”,他们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发展了,影响力扩大了,中国一定会大力地发展自己的军力,包括核力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炒作“中国威胁论”,实际上也是在舆论上的一个动员,就是把中国作为敌人。第二个意图,就是给自己的发展制造理由。我们看到美国的核力量,在冷战结束之后确实是有一个大幅度的走低的趋势,就是他和俄罗斯之间进行了多轮的核裁军,他们现在现役的核弹头的数量是固定在1550枚。当然可能是略有一点出入,但基本上是在这个数字左右。现在美国就觉得这个数字已经有点低了,所以美国其实也出现了一种呼声,就是要增加核武器的数量。那么你要增加核武器的数量,就得找一个“非常好的借口”。现在渲染中国核力量发展,实际上就是美国给自己增加核武库的一个“最好的说辞”。长江新闻号:瑞典智库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是全球主要的核武大国,近年来还在加大投入更新自己的核武库,并不断研发新型的核弹头和运载平台。根据您的观察,美方更新核武库主要呈现哪些特点,这又反映出美国怎样的战略意图?邵永灵:我觉得他这个特点,第一是现在美国比较重视的是他的核武器的实用性,就是他的实战属性。其实美国这么多年,他主要是发展战略核武器,但是最近几年我们看,这样的一个趋势就有所改变,美国现在比较重视这些战术核武器。另外在特朗普时代,美国在他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上面搭载了战术核弹头,就是W76-2核弹头,这是一个当量比较小的弹头。之所以搭载这种弹头,也是为了在实际作战当中使用它。最近还有消息说,美国准备在他的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上加装核巡航导弹,就是类似于当年的“战斧”。其实这些都让我们感觉到,美国这一波更新他的核武器核作战平台,有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就是怎么在实战当中去使用这些武器。第二个特点就是,美国的这一次更新,他不是单一的更新,是全面的更新。比如说他的B-21战略轰炸机,这就是一个全新的平台,美国人说这是世界首架第六代战机,上面未来还要搭载新的空射核巡航导弹,取代老式的巡航导弹。从这一点就看出,美国现在非常看重“大国竞争”。那么“大国竞争”,你就必须要有大杀器,不再是过去的小打小闹,而是要把美国整个的核武器要来一个改头换面式的升级换代。更多精彩解读敬请关注每天23:00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监制
2024年6月18日
其他

美西方迈出危险一步 俄罗斯将如何报复?

当地时间6月13日,七国集团领导人达成一项框架协议,决定动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的收益,向乌克兰提供贷款援助。当天,美国和日本还分别与乌克兰签署了双边安全协议,承诺在未来十年的时间里持续为乌克兰给予支持和援助。美西方这一系列举动究竟意味着什么?面对他们的步步紧逼,俄罗斯又将如何反制呢?就此话题,《长江新闻号》连线了特约评论员邵永灵。长江新闻号:针对七国集团(G7)领导人同意利用俄罗斯被冻结资产的利息向乌克兰提供500亿美元的新贷款,俄罗斯为什么将其称作是“自杀性政策”?您认为俄方所说的“最强烈报复”又指的是什么?邵永灵:所谓的“自杀性政策”,主要指的是这个政策会影响到欧元和美元的国际地位。对于欧美来说,他们在世界经济、金融当中的主导地位,主要就是靠他们的货币。现在对俄罗斯的主权基金下手,虽然没有直接的没收,但是利用他的利息去支持乌克兰,本身也会吓跑很多外国的投资者。所以这个事情,可能只解决了欧美当下的问题,但是确实给未来留下了一个很深的隐患。关于俄罗斯的报复,我觉得从目前来看,其实他报复的手段可能没有一开始的时候那么多。我们看在俄乌冲突刚爆发的时候,当时欧洲非常地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俄罗斯手里的牌是比较多的。那现在他可能最有杀伤力的一个报复,就是没收这些欧洲国家在俄罗斯的投资。这样会给欧洲那些大公司,给欧洲的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我觉得现在这可能是俄罗斯手里最有杀伤力的一个报复手段。长江新闻号:在本次G7峰会期间,美、日两国分别与乌克兰签署了新的双边安全协议。而就在近段时间,已经有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多个国家与乌克兰签署了类似的双边协议。您对此怎么看?这些双边协议能够对俄乌冲突的走向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吗?邵永灵:这些双边协议,实际上是去年7月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决定的,也包括去年G7峰会,他也做出了类似的决定,要求这些G7国家和北约国家单独和乌克兰签订安全协议,就是对乌克兰不能加入北约的一个“补偿”。乌克兰真正想要的是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然后享受北约的集体安全机制,这样他觉得自己就安全了,就能够战胜俄罗斯。但是目前俄乌冲突没有结束,北约当然不敢去捅这个马蜂窝,所以北约相当于是拒绝了乌克兰的要求。但是又觉得不能让乌克兰过于灰心丧气,所以就想出这么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没有所谓的“集体安全条款”,不能加入北约,但是各个国家可以自愿去和乌克兰签署一个双边的安全协议。这个援助涉及到安全方面的援助,比如说给乌克兰武器,帮助乌克兰训练士兵,另外还有帮助乌克兰发展他的国防工业。现在来看乌克兰,可能武器装备有西方的供应,相对来说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乌克兰缺人,在人力资源方面,他和俄罗斯是不能比的。西方的援助可能保证了乌克兰不至于在俄罗斯的攻势面前崩盘,但是要想达成他的战争目标,现在看来希望是非常渺茫的。所以安全协议充其量让乌克兰可以坚持下去,让俄乌冲突可以长期化,但是确实不能真正起到帮助乌克兰获得胜利的目的。长江新闻号:美国共和党籍参议员格雷厄姆最近亲口承认,美国支持乌克兰是因为乌克兰有价值超过十万亿美元的“关键矿产”。邵女士,您认为格雷厄姆所说的“关键矿产”指的是什么?从冻结和挪用俄方资产,到持续对乌军援,再到觊觎乌克兰境内的矿产,这反映出美国面对乌克兰危机时的哪些真正利益诉求?邵永灵:乌克兰其实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从矿产资源的角度来看,煤的储量是相当惊人的。顿巴斯其实在苏联时代就是非常有名的煤田。为什么顿巴斯那个地方有那么多的俄罗斯族?其实就是因为当时有煤田,然后有重工业,很多的俄罗斯人就移民到了顿巴斯。除了煤之外,乌克兰还有很丰富的铁矿石,还有锰矿石,另外他还有钛、铀等。所以在矿产资源这一块是相当丰富的。现在看就是美国方面,他从两个角度考虑问题。第一,如果这些资源被俄罗斯得到,会极大扩充俄罗斯的力量,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矿产资源,这都会变成俄罗斯的,相当于说俄罗斯的财富、资源一下子就得到扩张。所以我觉得格雷厄姆他首先是这样的一个层面考虑问题,就是不能让乌克兰的资源最后被俄罗斯所用,这样对美国是非常不利的。另外他也从乌克兰的资源当中看到了美国的机会。如果说美国帮助乌克兰打赢了,战后他就可以去参与乌克兰的重建,可以去开发乌克兰的资源,可以从中获得利益,特别是让美国的那些大财团能够得利。这个当然是对美国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乌克兰危机这个事情上,我们看到美国确实有很多重的经济方面的考量。除了格雷厄姆说的这样一个很赤裸裸的话之外,美国他给乌克兰援助的武器,其实最终都变成了美国军工厂的生意。而且美国往往还把自己军队的库存武器,那些相对已经有点过时的、要淘汰的给乌克兰,然后用援乌的资金去买更好的武器,装备自己的军队。所以这里边其实是有很多生意经在里头。更多精彩解读敬请关注每天23:00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监制
2024年6月14日
其他

苏晓晖:中越关系新定位顺应大势 水到渠成

当地时间12月12日中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河内,应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阮富仲、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武文赏邀请,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习近平乘坐专机抵达时,越南总理范明政等越南党政领导人和地方代表在舷梯旁热情迎接。欢迎人群欢呼“欢迎习近平主席”,现场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就此话题,《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长江新闻号:近年来,中越高层交往十分密切,两党两国高层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您对此有何评价?习近平主席抵达河内后,受到越南方面热烈欢迎,这本身传递了越南方面怎样的期待?苏晓晖:近年来,中越高层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首先反映出的是两国关系的特殊性。两国都是社会主义国家,越南是我们周边重要的社会主义邻国。习近平主席此次国事访问是以双重身份进行访问,既是总书记、又是国家主席。事实上在2015年和2017年,两国都实现了两党两国领导人的年内互访,体现出这种关系的特殊性。而在去年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是中共二十大之后首位对中国进行访问的外国领导人。今年八月份的时候阮富仲亲赴友谊关视察。说到友谊关,中越之间的这个口岸都以友谊命名,非常特别。而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阮富仲年事已高,从河内开到友谊关车程也比较长,仍然亲自去进行视察,对友谊关非常关注,关注中越之间的往来,这也体现出越南一再强调的中越之间“同志加兄弟”的关系,体现出两国关系的特殊性。所以这一次习近平主席的国事访问越方非常重视,受到欢迎,也体现出了越方的态度。长江新闻号:12月12日,中越双方宣布两党两国关系新定位,在深化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基础上,携手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这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苏晓晖:说到中越之间关系的提升,首先是水到渠成。既然双方已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十五周年,在过去十五年当中形成了广泛的合作态势,互信进一步地加强,有很多具体的合作成果,所以对关系重新定位反映出的是两国再次出发、再启航的需要。另外我们也会看到中越之间关系是有特殊性的。而对于中方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过去多年当中,越南有了更多的直观的了解。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平台,是希望大家能够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所以通过对中方想法,我们提出倡议,我们所给出的公共产品的进一步了解。越南方面的某种程度消除疑虑,所以双方之间就一些关键的概念,一些重要的理念,中方提出的倡议达成共识也是水到渠成。所以这一次关于提升双边关系,这并不是一个突发的事件,而是多年来双方之间进行合作、形成更广泛共识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另外我们也会看到,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越南方面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对华政策的重视,同样也希望提升中越之间的关系。越南一直说对华关系是它的优先方向。如何体现优先,对于关系的提升,双方之间就一些重要的问题达成共识,这是一种双方之间共同努力达成的结果。而从越南方面来说,也体现的是未来进一步加强互信的迫切性,同样也是在合作方面希望进一步合作的意愿的体现。长江新闻号:中越之间有着“同志加兄弟”的特殊关系,也是搬不走的邻居。习近平主席在本次访问越南之际,再次提到世界百年变局,强调亚洲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亚洲地区的未来,掌握在亚洲人民自己手中。您对此有何观察?苏晓晖:说到命运共同体,中越当前有更广泛的共识。对于中越两国来说,我们更多的会看到,当前亚太地区的发展不能形成集团阵营的对抗,而更多的要命运与共、互利共赢。所以在共同发展方面,尤其是在过去十年当中,中国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在越南、在中越关系当中是得到了更多积极的回应。所以双方之间强调未来共同发展的目标,把命运与共落到实处也是双方重要的共识。而另外中越之间仍然有争议,涉及到南海问题依然非常复杂。但是中方强调的是管控分歧的重要性,越南方面也在回应。在过去多年当中,在管控分歧方面,双方的关系有波折,但同样也有一些经验的积累。当前如何在管控分歧之下加强海上合作是双方进行努力的方向,也是这一次习近平主席国事访问期间双方要谈的重要议题。所以涉及到海上的问题,合作是双方的共识,域内国家完全可以维护南海的和平和稳定,也防止域外国家进一步地插手南海、搅乱南海。未来中越关系在越走越近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限于双边层面,也会影响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一步的落实,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在整个亚洲地区形成更广泛的和平和繁荣。更多精彩解读敬请关注每天23:00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监制
2023年12月12日
其他

聚焦全球发展与未来 中美俄三国学者在京展开对话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向世界发出了团结合作、开放共赢的清晰信号。今天下午,“全球发展与未来:中美俄三国学者对话”在北京举办,来自中美俄三国的顶级学者面对面交流,共同探讨人类与世界的未来。国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发言中表示,世界进入到一个高度不确定性的时代,有很多热点都在影响全球的走势以及未来新的格局,但任何诉诸武力的方式在当今世界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吴晓求说,虽然各国出于各自的发展目标和地缘政治考虑,有各自的需求,有不同的出发点,也有不同的判断,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诉求。对于这些不同的东西,我认为,只有通过交流、妥协、协商的办法来找到双方的利益均衡点。吴晓求在对话中强调,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新的国际秩序应该关注到这一新的变化,应该体现出新时代的新内容。吴晓求表示,随着时间的改变,新兴的国家起来了,我们要承认这个现实,不要试图抹杀现实,遏制这种趋势。我们还是要用客观的态度去看待这样一个新兴国家崛起,比如中国的发展给世界带来了新的影响力。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则指出,西方国家如今并不能理智地做出决定和做出正确的战略规划,他们只能看到自己而不能看到其他国家的真实情况,这种趋势对国家来说非常危险。巴巴耶夫说,个别大国认为他们可以用强权政治来控制国家,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去参与更多的冲突,通过冲突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他们并不想从这些冲突中走出来,比如现在在乌克兰进行的冲突。我认为这种决策的趋势对世界发展来说很糟糕。巴巴耶夫表示,美国认为他是唯一能够在全球建立格局和规则的国家,但我们从来没有在全球看到这样的格局被形成。他直言,中国如今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吸引力呢?因为在与中国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任何政治的因素。中国不会向外输出自己的政治观,也不输出意识形态。中国只是想要通过经济和外贸投资,通过一些经济项目来获得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比如现在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样一个战略明确的体现。中美关系走向对全球和平与发展有重大影响,美国丹佛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中合作中心执行主任赵穗生在发言中表示,世界未来的格局是和平、发展还是战争,还是更多的危机,是中美两个国家能不能解决矛盾、找到和平共处之道所决定的。赵穗生特别指出,美国在维持其全球领导地位的过程中产生了对中国反应过度的行为,这是相当可怕的。赵穗生表示,中美之间完全有可能够找到和平相处之道,我们要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跨国犯罪、核武器。所以我从中国出生、在中国长大,到美国受的教育,我有个梦想,中美两国要能够合作,争取这两个国家能够合作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认为,中美俄三国学者的坦诚交流,对促进三国学界和智库的对话沟通、推动大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他说,我觉得中国学术界乃至世界学术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举行类似的中美俄三国学者的思想对话,所以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我们有责任去撮合类似这样的对话,这本身就体现出来我们文化的魅力和对人类未来的责任。监制:洪燕编审:王强
2023年10月19日
其他

中俄共同发布《智慧型经济》中文版新书

4月14日下午,中俄两国学者在北京发布了《智慧型经济》中文版新书。这本书籍是俄罗斯知名经济学家的心血之作,作者不仅分析了智慧型经济带来的社会变革,更由此提出了对人类文明的新思考。在发布会现场,两国专家认为,这本书籍翻译成中文后,有助于两国更深入的经济合作和相互了解。有关具体情况,马上看本台记者从现场发回的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2023年4月14日
其他

首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周年”主题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社会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4月4日上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周年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正式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出席并致辞,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担任致辞环节主持人。在主题演讲部分,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图尔克、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等多国政要、知名专家参会共同探讨在新时代下携手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今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周年。2013年3月,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年来,中国主动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响应。华春莹在致辞中指出,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经过10年的探索和实践,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轮廓和样貌正日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携手发展,共同繁荣,各国人民都有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权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相互尊重,共同安全。斯洛文尼亚前总统、世界领袖联盟主席达尼洛·图尔克在演讲中表示,中国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现已推动产生了重要的外交成果,中国在诸多全球安全事务中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和助力者。在图尔克看来,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在斡旋伊朗和沙特恢复外交关系,并就乌克兰危机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一重要的概念性框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周年,成果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在接受《长江新闻号》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在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方面,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又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二是在推动全球的发展与繁荣方面,特别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后来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为推动和助力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个方面体现在人类文明方面,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的指引下,中方又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一倡议下,我们要推动世界各个国家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宗教的信仰,超越社会制度来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来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徐步在接受《长江新闻号》记者采访时认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根植于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动荡不定的世界提供了中国的方案,也为各国人民指明了一个前进的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基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架构设计,基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选择,基于对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宽阔胸襟。活动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式现代化与文明新形态研究院联合举办。研讨会上还发布了专题报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周年:理念深化、实践演进及未来展望》。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介绍,这是当前国内外智库首份梳理人类命运共同体十周年实践进展的智库报告,对中国构建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路径进行了总结。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2023年4月4日
其他

这就是中国力量 | 中国靓:“一带一路”铺就共同发展的康庄大道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回顾这十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从1.06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07万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2700亿美元。共建“一带一路”留下的一个个“国家地标”、“合作丰碑”,成为沿线国家最靓丽的风景线。《长江新闻号》2023全国两会特别策划“这就是中国力量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驻华大使看“一带一路” | 坦桑尼亚驻华大使:共建“一带一路”让中非友谊历久弥新

王缘:2018年,坦桑尼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5年过去,双方结出累累硕果。中坦务实合作是如何改变当地人生活的?坦桑尼亚驻华大使
2023年3月7日
其他

十年征程再出发!首场“一带一路”十周年研讨会召开

2023年,“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十周年。如何总结进展与经验,怎样评估十年来的进程,怎么看当下中外合作的机遇与挑战,是中国学术界重要的话题。2月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的进展与评估”研讨会暨系列讲座启动仪式在北京召开。在开幕致辞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中国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翟东升分别做致辞。王轶表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此次共同主办推出“一带一路迈入十周年的进展与评估”研讨会与系列讲座,恰逢其时。他强调,“一带一路”在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观”理念中走过了日新月异、不断开拓的十年,是共同发展的团结之路、互联互通的共赢之路、经贸投资的增长之路、守望相助的希望之路。当前,我们处在“一带一路”十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展望下一个十年,随着重点区域、重点项目步入收获期和深化期,“一带一路”将持续推动国际合作新模式,为国际社会注入和平与发展的确定性。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翟东升认为,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取得了非常辉煌的进展和成果。他强调,共建“一带一路”有理论的保障、有机制的保障、有能力建设的保障,这是其他对标“一带一路”的国际倡议所没有的。目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变幻莫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正在成为“大乱局”,共建“一带一路”的下一个十年仍然会是机遇与风险交错。他表示,未来“一带一路”倡议需在稳固基本盘的同时,拓展新的领域,中国需要持续地为共建增添新活力、新动力,并要更加稳妥地统筹好建设和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及营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共建的国际舆论氛围。中国国家发改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主任
2023年2月8日
其他

外国人的中国年 | 穿越汉风唐韵 爱上襄阳古城

兔年大吉湖北襄阳是三国文化重镇,三国遗迹就多达108处,三顾茅庐的典故更是家喻户晓。随着唐城的“落户”,让襄阳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更加浓厚。春节前夕,同在襄阳一所学校工作的外教,来自南非的巴里和来自津巴布韦的凯伦相约,前往古隆中景区体验诸葛亮大婚、游唐城,追寻历史足迹、体验中国传统民俗。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丞相诸葛亮躬耕苦读十年的地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隆中对策”的发生地。石牌坊是隆中的标志性建筑,这里也是凯伦和巴里“打卡”的第一站。虽然已在襄阳生活工作多年,两人还是第一次来到古隆中,巴里兴奋地说:“我们到这里感受中国汉代的文化和习俗,这里距今已经有1800多年历史”。古隆中不仅自然风光独具,而且人文景观非常丰富,很有历史感。这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凯伦和巴里兴致勃勃地听导游的讲解。途中,凯伦和巴里被一阵热闹的音乐声吸引,原来,景区在春节期间为游客准备的特色演出开始了。这场名为"寻梦三国·诸葛亮大婚"的实景沉浸式演出,通过诸葛亮在隆中躬耕苦读的历史为背景,以诸葛亮大婚为主线,开展“穿汉服、闹新婚、吃喜糖”活动,为游客呈现一个精彩纷呈的“三国世界”。极具特色的婚礼让凯伦和巴里十分惊叹,凯伦尤其对于新娘的红色服饰赞不绝口。巴里则自豪地表示他在襄阳结婚时,也穿过中国传统的古装。随后,凯伦和巴里还现场体验了一把婚俗礼仪,过程中笑声不断。古隆中历史遗迹众多,为了让游客更深入体会三国文化,在景区内具有代表性的景点当中设置了精彩的实景演出。其中,三顾堂,便是刘备三顾茅庐的纪念堂。在这里,欣赏完“刘备、关羽、张飞”的演绎后,巴里跃跃欲试,扮演了一回“洋刘备”。作为襄阳另一大热门景点,唐城景区近年来人气爆棚,也是许多知名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地。在这里,游客们可以体验到大唐盛世的繁华。一到唐城,“入乡随俗”的凯伦和巴里便各自挑选了一套喜欢的古装,开始了“唐朝”之旅。巴里说,他听说唐代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繁荣的时期,这里的建筑风格和景致就给了他这样的印象。唐城的沉浸式体验馆,复原了唐朝内廷的生活。凯伦和巴里在这里观赏唐代陈设装饰,看艺人现场制作传统技艺糖画和精彩的川剧变脸。在唐城研学课堂,研学导师向他们介绍了中国古建筑的斗拱艺术。凯伦和巴里分别已在襄阳生活了5年左右时间,这次从古隆中到唐城的“年味之旅”,也让他们对襄阳古城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表示,也想邀请其他的外国朋友来襄阳游览,爱上襄阳!《长江新闻号》春节特别策划“外国人的中国年”和在鄂外国友人一起体验“年味湖北”吧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记者:何可
2023年1月24日
其他

外国人的中国年 | 在宜昌庙会邂逅“惊喜”

兔年大吉春节前夕第十五届宜昌·西陵庙会如火如荼地开启逛大集、打年货品民俗、赏非遗......是“拉满”了年味儿这也吸引了在宜昌工作生活多年的美国籍外教汤姆和萨拉趁着假期两位美国“老乡”相约一起逛中国庙会这也成为他们今年在宜昌过年最难忘的一段美妙时光庙会现场在汉服爱好者们的热情邀请下汤姆和萨拉也加入到了巡游队中两位“洋面孔”的加入让汉服巡游成为庙会现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边汉服巡游意犹未尽,庙会大戏台上,韵味十足的京剧精彩上演。汤姆和萨拉第一次现场看京剧,充满好奇,拿出手机连连拍照留念。演出一结束,两人来到后台与演员们合影,宜昌市京剧艺术团演员戴晶晶向他们介绍:“京剧是我们的国粹,有着200多年的历史,这次演出的曲目叫《京韵迎春》,来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本次西陵庙会,非遗项目展示是一大亮点,让大家在体验春节热闹氛围同时,也能近距离欣赏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现场,宜昌市和西陵区的非遗传承人展示了合香、剪纸、绒花、泥人等传统非遗项目,还能现场亲手体验制作。汤姆和萨拉被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胡文英吸引,只见一张纸,一把剪刀,经过细致裁剪,转眼就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剪纸艺术作品。在这里,汤姆和萨拉第一次体验了剪纸的乐趣。庙会现场人气最旺的就是年货展销区。打听一番后,汤姆和萨拉得知,橙子、鱼糕是宜昌的特色食品,于是两人买好土特产,赴约去宜昌当地朋友家吃年饭。伴着春节的喜气,汤姆和萨拉与朋友畅聊,共话新年。这次“庙会之旅”,他们再次感受和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了欢乐难忘的时光。汤姆感叹道,自己来宜昌已经13年,这里早已成为了自己的第二个家乡。萨拉说道,很高兴在宜昌度过了过去一年,所在的三峡大学非常热情和照顾我们。新年伊始,一切都将越来越好,带着这份美好,他们将在宜昌开启新一年的生活。《长江新闻号》春节特别策划“外国人的中国年”和在鄂外国友人一起体验“年味湖北”吧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记者:何可
2023年1月23日
其他

这位友城市长送来新春祝福

农历兔年新春之际,德国杜伊斯堡市长林克发来了新春祝福视频。“兔子象征着有序、坦荡、和解、暖心,兔子是动物中的外交官,帮助调解冲突、维护社会团结,这在仍受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影响的新年里非常重要。”林克市长在视频祝福中说道。林克表示,自1982年以来,武汉和杜伊斯堡始终关系紧密,疫情期间也不曾中断。杜伊斯堡与中国的情谊穿越了数十年春秋,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交往密切,未来也将不断深化合作。杜伊斯堡-埃森大学东亚系是全德最大的亚洲研究学院之一,大学中近2000名学生来自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杜伊斯堡既是物流重点,也是流通枢纽。杜伊斯堡内陆港口向西欧敞开了中国的大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杜伊斯堡也是第一个和中方建立友城关系的德国城市。林克市长祝福道,值此兔年新春之际,相信我们能团结同心、共启新程,携手守护人类身体健康这一宝贵财富。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3年1月23日
其他

严谨:古巴领导人访华 中国外交热潮进入“拉美时间”

11月25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古巴国家主席迪亚斯-卡内尔举行会谈。《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严谨,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习近平在会谈中指出,中古关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团结合作、发展中国家真诚互助的典范。根据您的观察,中古为什么能够结成这样的典范?迪亚斯-卡内尔这次来访,对于双边关系的巩固和发展,又会带来怎样的推动力?严
2022年11月2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对话外交官丨挪威驻华大使白思娜:期待与绿色湖北继续深化合作

白思娜我们欢迎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挪威市场,包括湖北的电动汽车。现在的东风是我们市场的最新成员,挪威消费者越来越习惯中国汽车,也越来越欢迎中国汽车。2005,湖北省与挪威西福尔·泰勒马克郡结为友好省郡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美韩联合军演 B-1B再次现身有何意味?

最近一段时间,韩美在朝鲜半岛多次开展联合军演,美军甚至出动B-1B战略轰炸机进入朝鲜半岛,释放强烈的威胁和挑衅信号。由于韩美的不断的刺激和施压,也让朝鲜半岛的局势持续升温。《长江新闻号》继续连线特约评论员邵永灵,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美日韩接连渲染朝鲜核威胁,并且出动B1-B战略轰炸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这些动作对朝鲜半岛局势带来怎样的刺激?邵永灵:其实我们看美韩之间,包括美日韩之间的诸多的联合军演,其实对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没有任何的正面影响,反而是刺激了局势的进一步升温。从目前来看,朝鲜半岛局势就是一个轮番升级的恶性循环,一方面美日韩、美韩之间举行了种种大规模的演习,这个演习不仅仅是美国B-1B轰炸机和日本和韩国空军之间的演习,还有前一段时间他们在夏威夷那个地方举行的反导演习等等,这些演习当然都是针对朝鲜的。今年美国和日本韩国在朝鲜周边,包括在整个太平洋地区的演习是接连不断,这个演习几乎都是指向朝鲜,但是这个演习的结果并没有给朝鲜半岛带来和平,反而刺激了朝鲜不断地发射各种射程的弹道导弹,甚至发射了全新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个就说明靠军演的方式、靠炫耀武力、靠施加压力,对于朝鲜半岛的和平来说没有任何正面的作用,反而会让双方之间的对抗进入到一个轮番升级的恶性循环。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认为美日韩目前应对朝鲜半岛局势的方法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就是说他们所迷信的这种武力、武力的炫耀、武力的威慑,最后反而是刺激朝鲜更多地发射弹道导弹,让朝鲜半岛的局势更加地紧张。长江新闻号:韩国发布对朝政策说明文件,“威慑”色彩浓厚,对此怎么看?这样以威慑为主要手段的路线图,能够实现吗?邵永灵:韩国发布的对朝鲜的政策文件,在我看来就是想通过一个“空手套白狼”的方式,来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这样的一种无核化的路线图,显然是没有任何现实的可能性的。韩国提出应对朝鲜的三种方法,就是威慑、劝阻和对话,现在看来劝阻和对话是基本不可能的,因为在无核化的问题上,如果朝鲜没有得到美韩实质性的让步,如果说他的安全和发展得不到保障的话,无核化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从这一点来看,韩国对朝鲜实际上就只剩下了一个办法,就是威慑。从今年的情况来说,韩国走的也就是威慑这条路线,另外就是韩国本身实际上在威慑的这个问题上他也走得很远,比如说在10月18日,韩国就出动了四架F-35A隐形战斗机举行了一次演习。这个演习他所演练的就是攻击朝鲜的弹道导弹发射车,我们知道韩国已经决定要在明年成立战略司令部,这个战略司令部是要指挥韩国型的“三轴作战体系”。所谓的“三轴作战体系”就是指的“杀伤链”、“弹道导弹防御”和“大规模报复惩戒手段”。这个“杀伤链”主要就是韩国要利用他的空军,特别是F-35A,对朝鲜的弹道导弹发射车进行“猎杀”,“导弹防御”这个很好理解,那所谓的“大规模惩戒”就是利用韩国自己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对朝鲜进行报复。但是这样的一个“三轴作战体系”,我觉得在朝鲜的导弹核能力面前也是不堪一击的,而且朝鲜的弹道导弹最近几年出现了巨大的突破,所以这种以武力为后盾的威慑,我觉得在朝鲜半岛同样也是行不通的。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这个冬天很难过!张蓓:乌克兰危机让欧洲开始反思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意味着冬天已经真正来临。然而,和我们一样面对寒冬的欧洲,却陷入了空前的能源危机。一方面是天然气、电力等能源价格持续暴涨。另一方,欧洲多国还自缚手脚,决定禁止进口俄罗斯石油等能源产品,让这个寒冬更加雪上加霜。《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张蓓,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随着禁令日期的临近,欧盟进口的俄罗斯柴油量却在倍增。欧洲这种矛盾的行为说明了什么呢?张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王晋:卡塔尔世界杯展现团结魅力 向全球传递希望

11月20日晚上,卡塔尔世界杯正式拉开帷幕,让全世界的球迷再次热血沸腾。为了今年这届世界杯,卡塔尔豪掷2200亿美元,花费相当于此前七届世界杯总和的4倍。对于这种史无前例的“奢华”投入,许多分析认为,卡塔尔算的并不是金钱盈亏的小账,而是一笔地缘政治的大账。《长江新闻号》继续连线西北大学国际问题专家王晋,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卡塔尔为了这届世界杯豪掷2200亿美元,花费相当于此前七届世界杯总和的4倍,外界认为卡塔尔算的不是经济账,而是一笔地缘政治账,对此您有怎样的解读?王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中美恢复气候磋商意味着什么?

当地时间11月20号,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埃及闭幕,这比原定的闭幕时间推迟了2天。就在各界争执不下的时候,11月19日,中方突然宣布,中美同意就气候变化问题恢复正式磋商,随后立即推动本次气候大会取得成果文件。这被外界广泛解读为,全球气候治理获得关键推动力。《长江新闻号》连线西北大学国际问题专家王晋,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中美恢复气候磋商,这对双边关系乃至全球气候治理具有怎样的意义?王
2022年11月21日
其他

外眼看湖北|传播中国文化的“韩国恩姐”

来自韩国的留学生郑智恩,本科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现在在武汉大学读研究生,在中国已经生活五年了。在中国五年的留学生活,让她的中文格外流利。五年前,郑智恩在网上查阅留学信息时,武汉大学的樱花照和古色古香的学生宿舍吸引了她的注意。从那时她便下定决心,一定要来武汉读书,亲眼看一看美丽的湖北。因为热爱旅行,想要游遍中国的大好河山,郑智恩说,选择武汉,也因为这里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查资料的时候我发现武汉在中部,所以如果来武汉读书,不管去哪里都会很方便。”来到武汉留学后,湖北的美食、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都让郑智恩兴奋不已。慢慢地,她开始尝试把自己的留学生活用镜头记录下来,剪成Vlog发到社交媒体上。从一开始的记录学习生活到探店打卡,从湖北旅行再到中国旅行……郑智恩社交平台上丰富多彩的留学生活渐渐地吸引了许多粉丝关注,已经有接近7万多的海内外粉丝喜欢上了这位可爱的“韩国恩姐”。五年多的时间,她品尝美食、记录风景、体验文化,从一位中国留学生活的记录者,也变成了一名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今年8月,中日韩“Z世代”青少年交流对话活动现场,郑智恩作为对话嘉宾,在活动现场与中国、日本的青少年现场体验了茶道、面塑等湖北非遗文化,并围绕在传统文化中“邂逅”三国,探寻三国一衣带水的历史之“缘”等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在接受采访时郑智恩说道,“留学期间,我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伙伴,收获了友谊,也在对话交流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和感情。”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11月20日
其他

APEC上的这些双边会见释放什么信号?

在今年的APEC会议期间,中方继续开展双边外交。当地时间1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曼谷接连会见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围绕双方关心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形成广泛共识。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与这些周边国家保持密切的外交互动,对外释放了大量积极信号。《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苏晓晖和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姜跃春,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中日领导人时隔三年后再次举行面对面会谈,达成了五点共识,对于这五点共识,您有何解读?苏晓晖:很明显这是一次积极的互动,首先从合作的原则方面,其实中国首先强调的是中日两个国家之间,彼此高度重视这是一种现实,同样这也是必然的一种选择。因为我们知道两个大国都是巨大的经济体,同样在地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还是邻居。邻居搬不走,所以好好相处是必然的选择,如果出现更多的问题,只会是两败俱伤,在这一点上其实日方也是非常清晰的。另外中方在与日方进行沟通的时候,在“五点原则”当中,其实也体现出的是近一时期,两国都在面对地区形势的变化。很明显对于亚洲国家来说,当域外势力插手地区事务的时候,在地区“拉帮结派”的时候,必然会带来一种所谓的“选择恐惧症”、“选择艰难症”。对于日本来说,日本尽管强调“日美同盟关系”是日本外交安保政策的“基轴”,但是在过去日本的外交安全实践当中,日方很明确地看到在很多的问题上与中国保持关系的稳定,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与中方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涉及到日本的政策定位的问题,是应该以本国的利益为基本,而不要动辄把自己绑上其他国家的“战车”。尤其是中日之间在涉及到比如说朝鲜半岛问题、地区安全与发展问题上,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中日如果形成良性的互动,是有利于地区发展和地区和平稳定的。长江新闻号:有媒体注意到,中方在会晤中多次提到“信用”、“信义”这些词语。您对此有何观察?中方强调这些内容有何用意?姜跃春:互信在中日关系发展当中,应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中日之间我们合作的空间很大,而且过去也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但是不能否认就是中日之间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领土问题以及历史认知问题,还有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双方有一个互信,这个互信的建立实际在中日之间虽然大家有认知,但是在这个建立的过程当中还是充满了困难和曲折。所以不断地强调双方之间建立互信,这个对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应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层意思就是,中日之间不仅仅要在这个口头上予以明显的承诺,更重要的是要把四个政治文件原则当中所涉猎的原则和基础,以及重要的一些方针应该落到实处,不能口头上说一套,然后实际上操作过程当中又执行的是另外一套,这对双边关系就有非常严重的负面效应。过去我们常讲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所以这个对于中日关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长江新闻号:近年来,南海局势趋于平稳,但依然有少数域外势力企图在这里再掀风浪。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方强调要合力抵御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表示,不能让海上问题定义整个菲中关系。苏女士,您如何看待中菲双方的表态?苏晓晖:过去的若干年当中,对于中菲两国关系发展来说,双方之间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同时使关系重回正轨,在做出努力之后也达到了一定的成效。尤其是杜特尔特政府时期,双方之间管控分歧是颇有成效的,在管控分歧的基础之上推动双边合作,既有利于两国关系保持稳定,也有利于双方互利共赢。尤其是对于菲方的发展来说,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国家长远的发展,与中方进行合作是符合菲律宾方面的利益,这一点已经通过时间证明了。现在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且双方希望维护这种稳定的状态,继续推动双边合作的发展。确实近一时期,随着美国对于亚太地区所谓“战略投入”的增加,对于菲方是有一些战略上的设计,是在刻意地对菲方的政策走向进行一些影响。很明显,现在中菲都认知到,区域内的国家是有能力来管控分歧,来实现南海的和平和稳定,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的制定。在以往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这种基础之上,来进行相应的互动,其实对于中菲来说也是成功的经验。所以从地区稳定发展的角度来说,中菲之间达成共识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未来双方之间相向而行,也利于双边关系的发展和地区的和平稳定。长江新闻号:近年来,美国屡次将新加坡称为“亲密伙伴”,甚至希望将新加坡打造成亚太盟友。但是新加坡对此保持清醒的认识。在中新领导人的会晤中,李显龙表示,中国崛起不可阻挡,一个强大、友好的中国,将为地区和世界带来积极影响。新加坡愿意继续和中国加强双边合作。我们想问问姜先生,您对此怎么看?新加坡的这番表态,说出了东南亚国家怎样的心声?姜跃春:首先说明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认了中国崛起给他们带来的机遇。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当中的分量和他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而西方国家一度曾经主张“去中国化”,在产业链问题上不断地表现出要与中国“脱钩断链”这些主张,在之前几年表现得还是非常地严重。但是从近几年来,不仅仅是东盟国家,现在包括西方、美国的一些盟友国家,他们也不断地认识到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的,中国在世界经济增长当中的拉动作用和分量是不能低估的。与中国“脱钩”,不仅仅本国经济受损,也一定会给整个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繁荣带来负面的影响。另外也说明东盟国家在过去和中国的交往过程当中,他们的的确确是得到了实惠和好处,而且为本国经济的发展,为本国百姓其实带来了明显的福祉。因此东盟国家不愿意在大国博弈当中“选边站队”,他们多次表现而且多次用行动反对“选边站队”
2022年11月18日
其他

另一场重量级峰会即将举行,世界期待更多“中国方案”

随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落幕,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即将在泰国曼谷举行。应泰王国总理巴育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出席会议并对泰国进行访问。届时,习近平主席将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中国关于深化亚太合作、促进地区和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主张。习近平主席此行还恰逢中泰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10周年,对推动中泰关系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中方高度重视亚太经合组织作用亚太经合组织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成员包括了亚太地区的21个主要经济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太重要成员,中方高度重视亚太经合组织作用,支持亚太经合组织发展。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出席或主持历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各方共同构建开放包容、创新增长、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亚太命运共同体。在中国倡导和引领下,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聚焦“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作出启动亚太自贸区进程的重大决定,开辟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合作新领域。深化亚太合作的“中国主张”备受期待今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1月18日至19日在泰国曼谷举行,主题是“开放、连通、平衡”,主要聚焦亚太地区以及全球经济复苏。作为东道国,泰国各界不仅期待此次会议为亚太经合组织重整行装再出发注入强劲动力,也期待着中国继续以中国主张促进亚太合作、以中国贡献推动亚太发展。泰国副总理兼商业部长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中国发出“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的时代强音

今天下午,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闭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巴厘岛峰会宣言》。在这次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为解决全球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完善全球治理、共建美好未来注入强劲动力,向世界发出了“共迎时代挑战,共建美好未来”的时代强音。《长江新闻号》连线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熊李力,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习近平主席在今天的讲话中,提出了激发数字合作活力的三点主张,强调构建普惠平衡、协调包容、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全球数字经济格局。您对此有何观察?熊李力:数字经济可以说是近年来全球经济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如果说我们这种数字经济格局能够做到普惠平衡,也就是希望能够借助这样新的经济形态,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发展鸿沟,要想实现健康的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格局,首先就要做到普惠平衡。第二,数字经济格局应该做到协调包容,也就是说数字经济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发展,需要有关各方的协调合作,需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拥抱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同时数字经济也要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个国际社会的合作共赢。说到底不仅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共赢,在同一个国家内部,不同的阶层、不同的人群也应该因为数字经济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的出现,实现合作共赢。最后可以说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数字经济的一个崇高的目标,那就是要实现共同繁荣,这实际上也是为未来的全球数字经济格局指明了大的发展方向。长江新闻号:围绕全球贸易、数字经济、绿色转型、反腐败这四个促进全球发展的重要因素,习近平主席在昨天的讲话中提出的一系列具体的“中国方案”,有着怎样的针对性?熊李力: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全球贸易仍然是未来人类社会实现共同繁荣,实现共同富裕一个重要的途径。而中方针对全球贸易提出了“中国方案”,说到底就是要继续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通过自由贸易能够实现整个人类社会、整个世界经济开放包容的发展模式。而数字经济是近年来全球经济涌现出的新的经济形态,中方对数字经济也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可以说为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绿色转型,说到底是为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未来的可持续前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路径。最后讲到反腐败,说到底就是要通过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模式,能够为经济能够奠定比较好的政治保障,同时也能实现经济发展的公平公正。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这一系列“中国方案”,实际上是针对当前整个国际社会、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关心的核心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可以说为整个人类社会走向共同的繁荣,指明了前进方向。长江新闻号: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在G20平台上积极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团结重振世界经济、携手共建更加美好未来指明了方向。您对此怎么看?熊李力:G20是当前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也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话的重要渠道。中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彰显了中国既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同时作为世界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众所周知,今年春天以来,由于俄乌冲突的影响,G20实际上也面临着政治化的巨大挑战。在这样一种复杂背景之下,中国在G20平台上积极提供“中国方案
2022年11月16日
其他

苏晓晖: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型国际关系

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印尼巴厘岛,准备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在习近平抵达之际,印尼各界群众代表在道路两旁载歌载舞,表达对中国元首来访的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的本次出访,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中国开启的新一轮元首外交。本周,随着G20峰会、APEC峰会两场重磅会议的相继召开,习近平主席与多国领导人的双边会晤也将开启。舆论纷纷期待,在激荡的时代风云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由此开启。《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苏晓晖,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习近平出访期间,将出席G20峰会,出席APEC峰会,并与多国领导人举行会晤。您认为在当前形势下,中方如此密集的元首外交释放出了哪些信号?苏晓晖:我们已经看到的是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后,中国马上迎来了来访的一波热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此次五天的出访,中国外交将带给世界什么样的信息,中国和世界之间将发生什么样的新互动,当然是大家关注的。首先我觉得从五天的行程当中,可以看到中国外交全方位的设计,首先不管是G20的平台、APEC的平台,在多边平台上,中国坚持维护多边主义,中国希望各方之间能够形成合力、共同发展,这都是一些非常积极的信息。另外,习近平主席还要对泰国进行访问,其实周边国家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我们在关注周边的时候,是希望营造和谐稳定的周边发展环境。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关键,不管是G20的平台上,还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访问,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可以看出,中国认为未来自身的发展,要更多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要促进发展中国家更好地把自己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这也是中国的一个非常积极、善意,同时也是对世界经济长远发展有益的一个目标。在这一次的访问行程当中,大国的因素也是非常明确的,与大国的领导人进行互动,推动我们与西方世界未来关系发展的一些积极的动向。当然也是我们所设定的目标,但是大家同时要从另外一个视角看到的是,中国的外交在开展的过程当中,我们是有原则的,我们也是有气派的。其实大家看,每一次在这种多边的场合,边会的设置往往是非常频繁的,这首先说明很多国家都重视中国,我们也可以看到的是,中国外交是讲究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国家不分大小,我们都希望见一见,国家不分大小,都是我们的伙伴。所以从元首外交的设置当中,也可以看出中国,我们对于新兴国际关系的看法,以及中国以实际行动来践行新型的国际关系。长江新闻号:中美元首本次会晤,是拜登就任以来,中美最高领导人首次举行线下会晤,这对两国关系来说,意味着什么?苏晓晖: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大家都在关注首次。其实我们也知道,美国总统拜登就任之后与中国之间是保持着沟通的,元首外交一直在进行,但是毕竟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想坐下来并不容易。现在中美双方能够进行面对面的会晤,我们可以从中读出几方面的信息。首先对于两个大国来说,谈总比不谈好。其实大家也会看到,现在中美关系在发展的过程当中,美国国内出现了一些变化,反华的声音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对于美方负面的动向,中方也看得非常清楚,尤其大家不能忘记的是,佩洛西窜台造成的负面影响到现在还没有根本上消除,美国也并没有诚意来改错,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稳定两国的关系,双方最终决定坐下来确实是来之不易。另外我们也会看到,从中方的视角来说,我们对于美国其实并没有过高的幻想和期待,中国也看到的是美国国内政治生态非常复杂,尤其是现在,在美国国内既有一些反华、遏华的声音,同时也有一些反思,所以这个时候,尽管美国国内的政治生态非常复杂,但是总统本人他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是有独特作用的,这也是中方对于这一次会晤,我们重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同时大家会看到的是,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而在美国中期选举现在大局已定,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坐下来谈中美关系,两国元首心里都有更多的确定性,其实谈出什么结果,我们也都知道不可能通过一次会晤解决所有的问题,更多的是希望它能为中美关系未来重回正轨发挥更多的作用,大家也期待元首外交再次发挥引领作用。长江新闻号:中美元首的线下会晤,在世界范围内引发关注。美欧等多家媒体表示,在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之下,中美这两个大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共同合作,为世界注入稳定。对此,您怎么看?苏晓晖:确实我们注意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美元首巴厘岛会晤,首先中美关系确实非常重要,中美作为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在当今世界经济遭受到一系列冲击的背景之下,很多国家都认为中美之间如果能够合作,是会对经济全球化产生更多好的效果的。但如果一方故意地设置障碍,对另外一方的发展进行遏制的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会波及其他的国家。而另外很多国家也看到的是中美两国的关系,确实不仅仅限于双边层面,中美关系向好对于国际关系的良好发展,对于世界长远地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动力。所以很多国家甚至是非常明确地表示,他们希望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能够保持关系的稳定,能够寻找合作的领域,能够在一些涉及到全球治理等问题上来共同发力。在他们看来中美两国的合作,对于地区、对于世界的发展都会带来更多积极的作用,所以国际上有这么多的关注,有很多希望中美关系向好的声音,其实背后反映出的是对于世界发展大势的这种顺应的态势,同样也反映出的是当前当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尤其是美方做出一系列动作的时候,国际社会上是有些担忧的。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11月14日
其他

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张腾军:世界期待“亚洲经验”

11月11日,第40届和第41届东盟峰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召开,“亚洲峰会季”就此拉开帷幕。在从今天开始的9天时间里,东盟峰会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先后在柬埔寨金边、印尼巴厘岛和泰国曼谷召开,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张腾军,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这次的东盟峰会以及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有超过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会议。全球治理和经济复苏的“亚洲方案”为什么会备受关注和期待?张腾军:现在全球地缘政治的冲突动荡加剧,整体经济形势的困难也在增加,同时我们涉及到的粮食危机、能源危机都在不断地加剧,世界进入一个新的动荡变革期,正是因为全球性的挑战在不断地增加,对多边主义的冲击和挑战也在上升,所以整体上全球形势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是在持续地上升的。而东南亚地区在疫情以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整体的经济形势是呈现一个逆势增长的态势,所以其实在这个时候,在东南亚地区举办这样一系列峰会,显然是带有更多的一种指向标的意义。因为东南亚国家作为引领这一波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他能够有效地为如何能够更好地促进全球乃至地区经济、治理经济复苏,提供更多的来自东南亚的经验和实践,从而为各国领导人如何能够达成一个更有效的、能更快地推动全球疫后复苏的一种方案,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借鉴。长江新闻号:针对这次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中方提出了三点期待。这三点期待有着怎样的针对性和特殊意义?张腾军:中方提出的这三点期待,其实是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当前全球治理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在新冠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冲突所导致的一系列因素加剧之下,全球经济确实处在一个下行趋势,各个主要的经济体,尤其是发达经济体,整体的经济状况是萎靡不振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各国更需要携手共同发展,中方还提出要进一步地加快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这其实也是切中了亚洲、亚太地区所有国家的普遍诉求。在亚太地区,各国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程度是不一致的,但是对于如何能够实现更高、更快发展的这个诉求是一致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了RCEP的落地。第三个层面涉及到的是地区和平安宁的问题,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亚太地区,面临来自外来势力的干预以及地区地缘的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包括一些国家内部也出现各种层面的动荡。这些问题都使得和平安全问题成为地区国家更加紧迫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之下中方提出,如何能够提出更好的方案来维护地区的和平安宁,共同推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这个也是中方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地区大国,向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释放的一个更加积极的信号。长江新闻号:作为一个域外国家,美国近年来为什么对于发展与东盟的关系表现得十分急迫?美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又为什么始终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张腾军:第一重原因,他是为了一定程度上修复过去前几届政府,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相对轻视东南亚地区的一个战略取向,他要一定程度上做一定的调整,因为他认为东南亚恐怕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经营的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所以他需要抓住东南亚国家,这是他基于对过去政策反思的一个结果。但另一个层面,最深层次的考量,还是在于推进“大国竞争”的需要。他是为了进一步地离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来更好地推进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经济、军事存在,从而能够有效地帮助美国在与中国的竞争中胜出。所以这是他一个更重要的战略考量,他实际上是将东南亚、将东盟作为美国推进“大国竞争”的工具而已。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他的成效是很有限的,因为他在逼迫地区国家选边站队,而东南亚国家向来是不愿意在大国之间,尤其是在中美之间做这样的选择的。因为他们认为与双方都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更符合他们自身的国家利益,所以美国逼得越紧,东南亚国家会越警惕,反弹得也会越厉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这两年来,包括新加坡的总理李显龙不断地对美方喊话,希望美方能够处理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因为这也符合东南亚地区的利益诉求。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11月11日
其他

刘杨话航展 | 中国航展震撼开幕 “大国重器”振翅蓝天

11月8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开幕。作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本届中国航展吸引了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740多家海内外企业线上线下参展,一批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精、尖”展品,也将会中国航展上完成“首发”和“首秀”。在今天上午,歼-20、歼-16、运油-20、直-20等中国空军的“明星装备”悉数登场进行飞行展示,成为开幕式的最大亮点。今天的“刘杨话航展”,一起来领略“大国重器”的风采。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11月8日
其他

张蓓:特拉斯执政若无起色,恐成“最短命首相”

,又会给她今后的执政带来哪些影响?张蓓:我们知道她这个新政,是以要提振英国经济的增长为目标。她甚至提出了把英国今年
2022年10月13日
其他

美国把手伸向俄罗斯“后院”?张弘:挑拨离间

前不久,位于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再次爆发边境冲突,造成近两百人丧生。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之下,亚阿两国在15日达成了停火协议。然而,美国最近却突然高调介入,“力挺”俄罗斯的盟友亚美尼亚,指责受到土耳其支持的阿塞拜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针对最近这轮阿亚冲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是呼吁停火和谈判,而美国众议长佩洛西却是公然“拉偏架”,“力挺”亚美尼亚。为什么这两人的表态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张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欧洲“不太平”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欧洲多国都过得“不太平”。能源和食品价格飙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生活成本压力加剧……一些欧洲国家政府的应对不利,已积累了深深的民怨。在奥地利,当地时间9月17日,超过3.2万人走上首都维也纳等八个主要城市的街头,针对通胀加剧和本国政府解决生活成本危机失败而抗议。其中,维也纳的抗议活动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约有两万人冒着恶劣天气仍坚持参加。这些示威者要求奥地利政府出台应对当前通胀的具体措施,提高工资,并对大企业征收超额利润税。现场示威者所举横幅上写着“我们要吃饭、要取暖、要生存!”、“降低物价”、“提高养老金10%”等标语,以表达对政府不作为的愤怒之情。由于追随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脚步,再加上冬日临近,欧洲能源危机愈发严重,越来越多的国家爆发了游行示威。同样是当地时间17日,数千名抗议者手举标语和法国国旗,聚集在巴黎的皇家宫殿广场前示威,呼吁总统马克龙辞职、要求法国退出欧盟和北约。俄罗斯卫星社在报道中援引民调称,法国民众对制裁俄罗斯的支持率正在下降。参加当天抗议活动的示威者认为,北约是俄乌冲突爆发、升级的罪魁祸首,法国跟随北约对俄制裁不仅不能解决冲突,反而使法国民众要承担能源价格上涨、能源供应受限等后果,示威者因此要求法国“停止对俄制裁,退出北约”。在英国,民众的怒气撒向新国王查尔斯三世。当地时间16日,查尔斯三世来到威尔士首府加的夫接受各界致哀,但与围观群众握手问好时,一名男子突然对其埋怨道:“当我们连取暖费都快付不起的时候,还要为你的游行活动买单!”查尔斯三世听后扭头就走,未做回应。由于能源危机导致生活成本加重,还有许多英国民众表示无力支付电费等能源账单,越来越多人加入了一场名为“不付钱”的抗议活动。目前,已有超过17万人签名参与抗议活动。同样的抗议活动,此前也在德国、捷克等国发生。9月初,数以万计的捷克民众聚集在首都布拉格市中心的瓦茨拉夫广场进行抗议。组织者称抗议人数超过10万,警方估计,当天下午3点左右,示威民众达到70000人。“最好的都给乌克兰了,只给我们剩两件毛衣。”示威民众呼吁捷克应该在军事上保持中立,并确保与俄罗斯天然气供应商签订直接合同。示威民众还要求由保守派总理菲亚拉领导的现政府辞职,批评其“亲西方”的政策损害了捷克的利益。活动组织者表示:“我们示威的主要目的是要求改变,主要是为了解决能源价格问题,尤其是电力和天然气价格。过高的物价将在今年秋天摧毁我们的经济。”在德国,也有不少民众举行了抗议游行。抗议民众要求德国政府立刻停止向乌克兰提供支持,并取消对俄罗斯的制裁。据报道,参加这次抗议活动在德国西部城市,科隆的人数大约在2000人以上。德国对俄罗斯能源依赖非常大,在俄罗斯停止天然气供应之后,德国很多小城市已经陷入到了严重的天然气危机之中。欧洲各国的民众目前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活压力。可以预见,接下来更多的抗议会更频繁地出现在欧洲街头。寒冬不远,欧洲未来将何以解“忧”?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欧盟为何要用“断供”威胁匈牙利?

当地时间18日,欧盟委员会宣布,建议暂停向匈牙利提供总额为75亿欧元的援助资金,理由是担心匈牙利政府的所谓“腐败问题”。由于此前匈牙利曾多次在对俄制裁问题上与欧盟“唱反调”,而且最近匈牙利还表示将阻止欧盟延长对俄制裁,所以欧盟委员会此举也引发了外界的种种猜测。《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滕建群,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有观点认为,这次欧盟委员会建议暂停向匈牙利提供援助资金,包括近期欧洲议会等一些机构对匈牙利政府进行各种指责,与近年来匈牙利在对俄和对华政策方面与欧盟“唱反调”有很大的关系。您对此怎么看?滕建群:我们都知道匈牙利这个国家在中欧地区确实是一个非常有主见的,或者是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的国家。尽管在冷战期间参加了华沙条约组织,但是他同样也跟欧洲国家保持良好的互动,同时跟中国也是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外政策上,他其实表现得比较平和,不走极端。比方说,在俄乌冲突当中,匈牙利同样也表现出相对的中立。我觉得这是最符合匈牙利国家利益的一种外交政策选择。比方说,在对于俄罗斯能源第六轮制裁方面,本来是要全面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和成品油。正是由于匈牙利的坚决反对,到今年年底还会保留百分之十的成品油和原油,向匈牙利、向斯洛伐克等国家,提供能源的支持。所以现在匈牙利面临的局势,跟欧盟其他国家比来说的话,日子是非常好过的。对老百姓来说的话,冬天不愁没有取暖的能源,同样工业发展也不缺石油和天然气。所以也引起欧盟其他国家的不满,也是通过所谓的“民主”旗号来打压匈牙利,打压现在的欧尔班政府。长江新闻号:欧盟方面近期对匈牙利的各种施压举措,会不会进一步加大欧盟自身以及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裂痕?滕建群:由于各自的内政外交需求不同,采取的对俄、对乌政策不同,欧盟27国出现撕裂,这应该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欧盟为什么在俄乌冲突当中冲在最前面表现得这么积极?第一方面,欧盟长期以来认为,他要在欧洲地区事务当中发挥主导引领作用,所以表现出积极打压俄罗斯,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第二方面,我觉得还是欧洲的一些国家长期打着“民主”旗号,认为欧洲国家的民主人权是世界最好的,所以宁可不要石油,不要天然气,不要煤炭,让老百姓挨冻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送别伊丽莎白二世,英国步入“后女王时代”

当地时间9月19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葬礼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应英国政府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特别代表、国家副主席王岐山将出席葬礼。这次的葬礼,是英国自1965年丘吉尔葬礼以来,时隔57年再次举办国葬,共有来自全球近20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0名代表出席,其中包括近10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这场声势浩大的国葬,也意味着英国真正步入“后女王时代”。《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滕建群,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在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葬礼举行期间,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会见了多位英联邦国家的领导人。这对于查尔斯三世维护英联邦的团结,能否发挥多大的作用?滕建群:应该说他的作用会逐渐地下降。因为我们都知道英联邦现在由56个国家组成,现在只有15个国家,再加上英国,共16个国家承认国王或者之前女王是国家元首。我们看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也在取消君主立宪制政体方面做出一系列的,不管是民间的还是政府层面的努力。所以对查尔斯三世国王来说,他确确实实面临着很大挑战,我觉得这个挑战它不仅仅是一个维护英联邦这样一个基本框架的问题,更多是显示出英国本身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的问题。查尔斯国王本身的个人魅力来说同样也是一个挑战。他很难像伊丽莎白二世那样具有睿智、具有掌控能力,不管是在英国国内还是英联邦,只有32%认为查尔斯三世国王是可以认可的,但是有42%的人认为现在的王子,威廉王子必须要接替。查尔斯三世国王我觉得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所以英联邦可能会加剧分裂。长江新闻号:虽然英国政府一直强调,女王的葬礼不会被用作外交活动,但有英国媒体披露,英国首相特拉斯很可能会以此作为契机,与多个国家的领导人进行小规模的私下会晤。滕先生,您对此有何观察?滕建群:利用葬礼进行外交活动,这是一个“传统”,这也是一个重要仪式。特别是利用女王这样一个葬礼进行方方面面的外交活动,会有一定的收获。特别是我们看到,美国总统拜登也前往参加这个葬礼,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安排。其他国家同样会加强沟通,都是一个相互沟通的契机。但是如果说对于现在的特拉斯政府来说,我觉得她很难利用这样一个契机,来展现出英国外交的方方面面。比方说现在英国在欧洲地区,已经成了一个“弃儿”,特别在“脱欧”之后,英国现在竭力地想着跟日本、跟印度拉关系,不管在安全领域还是在经贸领域,但是回应平平,所以从英国角度来说,现在只有跟着美国在地区事务当中不断地搅局。比方说,在俄乌冲突当中表现得非常激进。特拉斯其实也继承了英国保守党的政策,在地区事务当中想着发挥一个主导作用,但是我们现在看,响应同样也是非常地平淡,想借着女王葬礼来推行英国的对外政策,我觉得现在比较困难的。英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地位,要发挥引领作用现在来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91年前的今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今天是9月18日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一天91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什么?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许日军炸毁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北大营和沈阳城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当时的国民政府竟下令“不抵抗”700多人的日军打得北大营7000多名官兵丢盔弃甲北大营和沈阳城在一夜之间沦陷1931年9月19日,日军在沈阳外攘门上向中国军队进攻日军长驱直入不到半年光景东北沦丧殆尽此后的14年间超过3500万同胞伤亡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望不尽的山河破碎数不完的血泪与苦难1931年9月19日,日本侵略军装甲部队侵入沈阳市面对残暴的侵略者英勇顽强的中国人民从不曾低下高昂的头颅爱国救亡运动迅速席卷全国九一八事变次日《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铺满了沈阳的大街小巷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发出抗日号召14年抗日战争中爱国将士浴血奋战
2022年9月18日
其他

魏东旭:美国若跨过“红线”,俄罗斯将展开“猎杀”

近一时期,美国明显加大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力度。仅在本周,美国就接连宣布了两笔对乌军援,其中甚至包括了两套地空导弹系统。对此,俄罗斯严厉警告称:一旦美国决定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俄方将视美国为俄乌冲突的直接参与方。那么,美国持续升级的对乌军援将会如何影响战场局势?一旦美方跨过“红线”,俄罗斯方面又将会作何反应呢?《长江新闻号》连线特约评论员魏东旭,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美国宣布将在未来两个月内向乌克兰提供两套地空导弹系统。根据您的观察和分析,这两套地空导弹系统会是什么型号?一旦被部署到战场,又将会对俄乌局势产生怎样的影响?魏东旭: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是“纳萨姆斯”防空导弹系统,它是美国雷神公司和挪威康斯伯格公司共同研制的。这套系统我们注意到它使用的是AIM-120中距的空空导弹来作为主要的对空打击的火力,而且配备有小型的三坐标的对空搜索雷达,也可以配备相应的光学以及红外的探测设备,主要是针对50公里范围内的飞行目标进行导弹打击。这种防空导弹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而且导弹在发射的过程当中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因为AIM-120这种原本用于空战的中距导弹系统,它上面是有雷达引导头的。所以一旦锁定了目标,即使目标做出比较大的大过载机动动作,想要摆脱AIM-120难度也非常大。一旦“纳萨姆斯”防空导弹系统被部署到了乌克兰的区域,在一线的区域进行使用,针对俄罗斯空天军低空飞行的战斗机,尤其是进行对地轰炸的战斗机,像苏-34
2022年9月18日
其他

美涉疆恶法生效,吕祥:将对中美关系造成巨大冲击

6月21日,美国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正式生效。依据这一恶法,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将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均推定为所谓“强迫劳动”产品,并禁止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任何产品。这是美方以“人权”之名,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主义之实,严重破坏市场原则,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又一恶劣表现,中方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为您深入解读。美国当地时间6月2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依据美国会所谓涉疆法案,将中国新疆地区生产的全部产品均推定为所谓“强迫劳动”产品,并禁止进口与新疆相关的任何产品。这一法案是去年11月由美国总统拜登签署,法案以所谓“强迫劳动”“种族灭绝”的谎言为借口,禁止美国企业进口新疆棉花、番茄、多晶硅等产品,除非企业能“自证清白”,否则一律推定凡在新疆制造的产品均涉及“强迫劳动”。在昨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所谓新疆存在“强迫劳动”原本就是反华势力为抹黑中国炮制的弥天大谎,同新疆棉花等产业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新疆各族人民劳动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的事实完全相反。美方试图以所谓“法律形式”在新疆制造“强迫失业”,在全球推行同中国脱钩,这充分暴露了美国打着人权的旗号破坏人权、打着规则的旗号破坏规则的霸权实质。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1日回应表示,美方严重破坏市场原则,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美方做法是典型的经济胁迫行为,严重损害中美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切身利益,不利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不利于全球通胀缓解,不利于世界经济复苏。昨天,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在社交媒体上接连发布三组图文,揭批美国涉疆谎言。其中一组图片详细展示了“美国涉华谎言产业链”。第一步,政府和企业提供“黑金”;第二步,智库学者炮制“黑论”;第三步,政客和媒体充当“黑嘴”;第四步,国会和政府出台“黑法”。华春莹还列出一系列有关新疆的事实真相。其中写道:在过去60年里,新疆维吾尔族人口从220万增加至近1200万;新疆有2.44万个清真寺,数量是美、德、英、法四国总数的两倍多;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高达80%,采棉工作岗位供不应求。长江新闻号:美国所谓的“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已正式生效,对此中国外交部、商务部连接发声,进行严正驳斥。对此,您有何观察?吕
2022年6月22日
其他

今天发布的这个重磅报告 澄清了对金砖国家的“十大误解”

今天下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的“《金砖:全球发展的新未来》报告发布会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当今世界正进入新的变革期,金砖国家如何贡献金砖智慧、金砖方案和金砖力量,来自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中国等金砖五国的近十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会进行研讨。金砖国家合作成果让“金砖崩溃论”不攻自破这份《金砖:全球发展的新未来》报告约1.8万字。报告指出,西方向来用有色眼镜看待金砖国家的增长和创新机制,用各种论调唱衰、抹黑金砖。报告梳理了西方抹黑金砖的十大论调,包括:“金砖褪色论”、“金砖崩溃论”、“金砖清谈论”、“机制无效论”、“金砖无芯论”、“中国独大论”、“金砖颠覆论”、“金砖失和论”、“金砖排他论”、“金砖务虚论”。报告称,无论从机制建设还是从经贸金融、政治安全、人文交流等各领域,金砖国家所取得的务实合作成果都让“金砖崩溃论”不攻自破。印度中国经济文化促进会秘书长
2022年6月21日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本周·蓝厅 | 揭露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的慌言与偏见

近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发表了所谓“对华政策演讲”,将美国那种沉迷零和博弈、沿袭霸权逻辑、推行集团政治的冷战思维暴露无遗。外交部发言人本周多次在例行记者会上严厉批驳这篇颠倒黑白的“对华政策演讲”。“本周·蓝厅”,来看中方如何揭批布林肯这篇演讲中的慌言与偏见。“对华政策演讲”的本质是对华无底线遏制打压
2022年6月3日
其他

项昊宇:日本企图借俄乌冲突给侵略史“翻案”

近段时间,日本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异常举动十分密集。一方面,一些日本政客公然鼓吹“集体自卫权”,甚至散布错误言论妄图给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历史“翻案”。另一方面,日本还在谋求给武器装备出口松绑,并强化与其他国家在安全领域的所谓“合作”。种种迹象都表明,日本正在谋求“军事大国化”的错误道路上一路狂奔。《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所特聘研究员项昊宇,为您带来前沿观点。长江新闻号: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最近再次鼓吹集体自卫权,而且日本政府近期还在研究放宽战斗机、导弹等大型武器装备的出口限制。这两件事情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某种联系?日本政府企图通过这些“小动作”达到哪些目的?项昊宇: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日本国内普遍认为外部安全环境在“恶化”,一些政客和媒体大肆炒作日本面临来自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所谓“三面威胁”。自民党政权则利用这个机会,积极推动增加防务预算、发展进攻性军事力量。无论是集体自卫权的问题,还是放宽武器装备出口限制问题都是当前日本国内围绕军事安全政策调整的议题,这些动向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也就是日本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旗号谋求摆脱战败国的束缚,实现所谓的“国家正常化”。值得警惕的是日本政府有关做法是通过渲染所谓“外部威胁”,煽动民众的危机意识来推进的,这使外界不得不对日本的发展走向产生担忧。另一方面日本激进地推动军事安全政策调整,大力发展进攻性军事力量也将严重冲击地区的战略稳定和军力平衡,加剧地区的紧张对立,给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大家都知道二战后日本受到和平宪法的制约,奉行“专守防卫”的基本政策路线,长期以来日本的防卫开支不超过GDP的1%,对外行使军事力量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对此日本国内保守势力耿耿于怀,在谋求如何突破有关限制,恢复日本所谓正常的国家身份。事实上冷战结束以来,随着日本国内政治的保守右倾化,日本通过“小步慢跑”的方式,不断修改宪法解释和追加立法,事实上已经逐步架空了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的自卫队和国防产业早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长江新闻号:麻生太郎、石破茂等日本自民党的一些政客颠倒黑白,近期多次鼓吹所谓“日本在二战期间被苏联侵略”等错误言论。这些人为什么要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大肆炒作这些无稽之谈?他们究竟是何居心?项昊宇:日本一些政要宣称苏联当年单方面撕毁《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向日本发起“侵略”,这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错误历史观的一个新的表现。事实上早在1945年4月5日,苏联根据雅尔塔会议精神向日方宣布,鉴于日本帮助德国进行反苏战争并同苏联的盟国美国和英国交战,日苏间的条约已失去意义,提前一年废除。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苏军对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强大攻势,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加速了日本战败投降进程。苏联对日作战也使数十万的日军被俘并流放西伯利亚,同时造成日俄间的领土争端至今未能解决。对于这段历史日本国内一直耿耿于怀,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日本追随美欧对俄罗斯实施严厉制裁,右翼保守势力也试图抓住国际舆论对俄罗斯不利的机会借题发挥、混淆视听,为军国主义侵略历史“翻案”“正名”。日本在对俄态度上反映出的错误历史观,其影响不仅局限于日本同二战受害国的关系,也关系到日本国家发展走向和地区和平稳定。错误历史观之所以能大行其道,根源在于日本国内政治的右倾化、民粹化,也反映出日本国内的和平主义和反战思潮在退潮。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中美相较,高下立判!

5月30日,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在斐济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各方在这次会议上达成了哪些共识?会议都取得了哪些成果?美西方又为何对中国与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如此焦虑?《长江新闻号》连线对外经贸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熊李力,为您深入解读。长江新闻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书面致辞中强调:中方一贯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发展同太平洋岛国友好关系,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是太平洋岛国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如何理解中国和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友好关系?熊李力:中国加强与众多南太平洋岛国的合作,实际上会成为“南南合作”的一种新典范。即通过中国的经济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优势,为南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事实上中国和南太平洋岛国虽然同为发展中国家,但是各自有各自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因此如果未来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之间的合作能够顺利地向前,能够行稳致远,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美西方在过去与南太平洋岛国关系也非常密切,但是很显然美西方更多还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南太平洋岛国进行各种干涉和限制。美国长期以来将一些南太平洋岛国作为自己的核试验基地,而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南太平洋大国,更多是将临近的南太平洋岛国视作自己所谓的“后院”,不容许其他大国进行所谓的“染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美西方与中国在对待南太平洋岛国,无论是政策、理念还是在具体的行为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始终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而美西方更多是在意自己的一己之私。长江新闻号:“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此次南太之行的“关键词”之一。每到一站,双方都会谈到在这个领域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为何能成为中国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重点之一?熊李力:对于大多数南太平洋岛国来说,气候问题实际上并不仅仅只是一个单纯的环境问题,可以说气候问题关系着这些国家的“生死存亡”。在目前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面前,南太平洋岛国的生存环境是最为脆弱也最为险恶的。比如说有科学家认为,如果人类不能有效遏制当前这种气候变暖的势头,在未来一个世纪之内,海平面可能会上升1到1.5米,对于众多的南太平洋岛国来说,那就意味着这些国家会“彻底消失”。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南太平洋岛国一方面面临如此严重的气候变化的威胁,但另一方面南太平洋岛国大多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本身的国家规模,还是国家的经济技术条件,都不足以有效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威胁。因此中国和南太平洋岛国在这一问题上加强合作,可以说是对南太平洋岛国雪中送炭,而这一问题能够成为中国与南太平洋岛国之间合作的主要议题,也充分表明中国加强与南太平洋岛国的合作真的是从南太平洋岛国的切身利益出发,是真心实意地为对方的可持续发展“传经送宝”、提供支持。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5月30日
其他

苏晓晖:美国在尝试对华战略竞争的“新方式”

当地时间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华盛顿大学发表了题为“投资、结盟、竞争”的对华政策演讲。布林肯在演讲中一方面声称“避免新冷战”,另一方面却又极力炒作和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布林肯还宣布,美国政府将专门成立一个跨部门的所谓“中国小组”,专门协调和实施对华政策。《长江新闻号》连线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苏晓晖,为您解读前沿观点。长江新闻号:去年2月美国总统拜登首次发表外交政策演讲时,把中国称作所谓“最严峻的竞争对手”。这次布林肯则是把中国称作所谓“国际秩序面临的最严重的长期挑战”。如何看待这一变化?苏晓晖:这样的一种变化背后,首先反映出的是美国现在变得更狡猾了。其实当美国的表态出现变化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个变化的背景是在近段时期。今年五月份美国刚刚对中国进行了在亚太地区的新一轮战略攻势,其实美国试图证明的是在俄乌冲突延续的背景之下,美国是有能力对中国来进行持续打压的。但是从具体操作来看,不管是美国召开美国—东盟特别峰会,还是拜登总统的访问亚洲之行,美国意识到的是地区、国家其实并不希望看到中美两个大国之间正面相撞,所以当美国释放出赤裸裸的敌意时,美国认为是可能刺激到自己的盟友和伙伴和地区、国家的。这其实并不利于美国战略的实施,所以美国放低了调门,试图对地区、国家进行安抚。那另外一个层面我们看到的是美国的这种措辞的变化,可以说是变得更加险恶、更加阴毒。美国在谈国际秩序的时候,过去往往把中国定位为国际秩序的“破坏者”,那么现在强调的是中国在未来将重塑国际秩序,仍然是延续此前的论调。美国不仅仅把中国定位为自己的对手,而是所谓的国际社会都要关注的一个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应该说美国更多是希望形成对中国的合围。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在损害中国的国际形象,以这种方式来所谓“对冲”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这种方式来对中国进行战略竞争,这成为了美国新的尝试。长江新闻号:在谈及台湾问题时,布林肯一方面声称“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没有改变”,但另一方面又妄称中国大陆对台湾进行所谓的“胁迫”。如何看待布林肯在涉台问题上的相关表述?苏晓晖:在此前,美国国务院的官方网站修改了关于美台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的说法,尤其是去掉了美国不支持台独等关键的表述,当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另外在近一时期,在拜登访问亚洲的时候,拜登似乎又出现了像去年十月份那样的口误,即在表示美国会保护台湾之后,美国官方又纷纷澄清。在进行演示的时候美国仍然在“切香肠”,当布林肯谈及台湾问题的时候,一方面说没有变,但另外一方面又堂而皇之地把已经变了的内容摆到面前,包括现在美国所说的“与台湾关系法”、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六项保证”等几项共同来谈的时候,很明确的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稀释”。而当美国无数次地说,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中国的一个中国原则并不一致的时候,其实某种程度是在否定过去几十年当中,中美一直遵循的共同原则、否定中美关系建交的基础,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但是美国仍然在危险的边缘游走,所以当布林肯在谈到台湾问题的时候,是再一次危险地对中国方面的“试水”,同时也是美国的一种挑衅。当然美国是希望以所谓的中国方面不做出反弹的方式来把“台湾牌”用好,但是大家都知道美国的这种如意算盘只能够使自己处于越来越危险的境地,而“切香肠”不想切到手,最终也会切到手。监制:郭小容编审:解炜
2022年5月27日
其他

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民主峰会”,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实

“临甲7号沙龙——中外学者谈民主”高端对话会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举办,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协办。
2021年12月2日
其他

中老铁路即将通车 见证跨越山河的友谊

中老铁路的示范作用对于加快泛亚铁路网的建设,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贸易、投资、产业、能源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杨希雨:美国最没有资格开“民主峰会”

长江新闻号:美国在国外的民主试验遭遇惨败,国内的民主制度也几乎失灵。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为什么还要强撑门面,举办所谓的“民主峰会”?
2021年12月1日
其他

第二次“普拜会”将聚焦哪些议题?

长江新闻号:今年6月举行的“普拜会”并没有能够给让美俄关系“止跌回稳”。对于已经降到“冰点”美俄关系来说,即将举行的“普拜会”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西方个别政客抵制冬奥会纯属自作多情

其实自从冷战结束之后,整个世界大家已经非常欣享于这种和平盛世,每个人都有一种非常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借4年一次的奥运会,能够看到人类的文明和希望之光,不希望这样的契机被任何污流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接受湖北广电记者独家专访

解炜:11月29日,鄂港高层会晤暨“鄂港合作会议”第一次会议在武汉举行,这也标志着香港特区与内地中部省份首个合作机制正式建立。香港为何会选择湖北?这一合作机制建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2021年11月30日
其他

VLOG | 当“汉式茶餐厅”遇上“港版热干面”

有人说,美食是一座城市的符号,美食也成为湖北和香港之间的“连心桥”。当湖北的农产品端上香港居民的餐桌,当港式茶餐厅开到武汉三镇。人们以这些美食为媒,和这座城市开启了一种特殊的连结。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田飞龙:鄂港携手将助力国家高水平改革开放

香港持续保持作为湖北吸引境外投资第一来源地的地位,对湖北省改革开放和高水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对湖北的投资覆盖房地产、商业服务及高科技等广泛领域,是湖北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来源。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林郑月娥访问湖北第一天 留下了这些难忘瞬间

林郑月娥一行先后参观了医院空中救援高架直升机场以及医院自购救援直升机“亚心一号”,新冠疫苗接种中心、备用新冠患者专用负压病房,并与一线抗疫医护人员交流。
2021年11月29日
其他

林郑月娥开启首次湖北行

2021年11月28日晚,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开启为期四天对湖北省的访问。
2021年11月28日
其他

中俄驻美大使联合发文:反对美搞所谓“民主峰会”!

文章最后,中俄驻美大使共同呼吁各国停止利用“价值观外交”挑起分裂和对抗,在国际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动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及发展水平的国家和谐共处。
2021年1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