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中“穿越”
原文标题:风景这边独好
策划人语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产业蒸蒸日上。尤其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5月10日到5月14日,素有“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举办。本届文博会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首届,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人文中国的生动呈现。
观众在文博会广州馆体验VR游戏。
“ 穿上” VR装置,进入名画、酒店、乐园等众多定制化场景漫游;在资深导师指导下,现场搭建鱼菜共生生物系统;戴上耳机,在优美悦耳的音乐中听书;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下载APP,同步观看正在院线公映的大片;欣赏原汁原味的云南舞蹈和珍贵罕见的云南工艺品,“ 云之南”仿佛就在身边;在“未来国学教堂”——你好孔子教室中,孩子们用科技向“下一代”传递传统文化......
一名小观众参观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在文博会上设立的展位。
徜徉在日前在深圳举办的第十四届文博会的九大场馆,犹如“走过古今中外,踏遍万水千山 ”,各路”绝活“齐聚。体验“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数字”等新型业态,堪称“头脑风暴” 。创意的灵感和文化的魅力,更是沁人心脾。
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主展馆
本届文博会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首届,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多年发展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人文中国的生动呈现。既有“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一带一路”等“宏大叙事”,也有雕工精美的雕花樟木箱、美学生活馆等关乎百姓衣食住行的居家生活。
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号展馆。
“中国是世界上最老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货币已经有四千年历史。中国货币的起源,从它最初的贝币开始,比文字起源还早一些。我们此次参展主要展品包含两类:一是以钱币实物为主体,深入挖掘钱币文化背后的故事,比如《中国古钱币藏珍》、《中国古钱币鉴赏》。一是以馆藏具有代表性的钱币为创作元素,注重保留藏品神韵,采用现代表现手法,开发出的融实用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创意产品,比如 ,永通万国指尖陀螺、冰箱贴、书签、钥匙扣以及平安吉庆行礼牌”,在中国钱币博物馆的展台,中国钱币博物馆方泉斋法人代表王雪阳用流利英语 ,向外国朋友介绍中国古代钱币。
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钞光华公司展台。
货币史是民族演进历史的一部分,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里程碑。每一枚中国古代钱币,都在无言地诉说着中国故事,传递着中国文化。漫步在文博会场馆,就仿佛在古今中“穿越”。
在第十四届文博会雅昌艺术中心分会场,小朋友在“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上体验“亲制御膳”。
数字故宫令人耳目一新。“发现•养心殿”故宫数字展,通过大型高沉浸式投影屏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让观众走进虚拟世界中的养心殿。运用AI、VR、语音图像识别等多种先进技术,观众更与朝中重臣自由对话,全方位鉴赏珍贵文物,甚至还能去皇帝的后寝殿里溜达溜达。据故宫相关负责人介绍,触摸屏幕,可360度浏览“数字多宝阁”,体验制作樱桃烧肉等菜肴的“亲制御膳”,通过体感设备试穿清宫服饰,戴上VR头盔体验批奏折……`现场展览还能看到故宫“百年光影-故宫老照片展”、“石渠宝笈特展”、“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等一批精品,让观众真实体验故宫展览环境。
观众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1号展馆参观。
“梦圆敦煌”主题展让人流连忘返。部分洞窟的虚拟现实(VR)展,让观众如身临其境。“我们用高清的数字图像记录下这些壁画,哪怕再过千百年,壁画的实体不再了,数据也将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遗产得以留存下来。”据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
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梦圆敦煌”主题展。
在主会场5号馆数字文化馆内,华强方特两大全新IP——《小虎神探队》原创动画作品和动画电影《俑之城》首次亮相,其精彩故事和兵马俑文化元素的传统中国风,引起了观众极大兴趣。
“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传统文化,一下子拉近了古今距离,更生动可感,趣味性很强”,现场观众告诉记者。
从看书到“听书”
与往届文博会相比,本届文博会“文化+科技”的味道更浓郁,VR沉浸式体验飙车、虚拟拍照、模拟钓鱼系统、机器人舞蹈……众多文化企业集中展示了新产品,吸引了诸多观众瞩目。
观众在第14届深圳文博会期间参观“你好孔子”4D未来教室。
掌阅科技——一家来自北京的数字阅读企业,带来了自主研发的最新款电子书阅读器。“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文博会,希望能在这个重要的文化企业平台向更多海内外人士充分展示我国优秀的数字文化内容和产品。”掌阅科技版权总监吴贲说。
在喜马拉雅FM展台,记者看到许多观众在听书。戴上耳机,就可以在愉悦音乐声中听有声书。据喜马拉雅FM工作人员介绍,听书越来越成为人们的选择,有温度、有情感的朗读,让文字更富有张力和美感。
在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故宫文创产品的工作人员(中)向参观者介绍清朝的八旗。
从纸质书到电子书,从看书到听书……科技正在不断丰富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体验。而在文博会期间发布的一种全新观影模式——“移动电影院”,则让观影“无处不在”。只要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下载APP,就可同步观看正在院线公映的大片。
如今,我国电影市场火爆,但电影院并不充分。“移动电影院”等移动终端,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最新大片。
在第14届深圳文博会“你好孔子”4D未来教室里,小朋友在用多媒体设备为昆虫上色。
科技改变生活。“文化+科技”、“文化+数字”,极大拓展了人们享受文化成果的空间。科技让文化就在身边,随手拈来。信息时代到来,为“文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实践证明,与科技跨界融合,是助推文化产业高质量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聆听时代强音
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这个特殊节点,本届文博会特别举办“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文化精品展”,注定有不同以往的时代意义与内涵。
该展览综合运用图文、数据、视频、多媒体演示等多种手段,集中呈现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习近平讲故事》、《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战狼Ⅱ》、《建国大业》、《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巨幅屏幕,一部部观众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呈现在观众眼前。
观众在文博会上拍摄香港设计师设计的视障人士可以通过触觉“读取”时间的手表。
四十年,改革开放步伐从未停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也蒸蒸日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重要因素。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从开幕前夜上演的民族舞剧《李白》,到展会上的每一个文化创意,都是这一系列文化成就的生动呈现。
近期本网热文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孟黎
编辑:王佳
金融时报及中国金融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
请于文首注明出处及作者
新媒体合作请您联系新媒体部
发邮件至fnweb@126.com
微博~@中国金融新闻网
官网~www.financialnews.com.cn
金融时报新媒体矩阵
金融时报
中国金融新闻网
财金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