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影像·20期】那些年,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3)

馒头大师 馒头说 2023-05-07

这是个很久没有更新的小专辑。

当初创建这个专辑时,还是在疫情期间,翻到了以前去国外出差或旅游的一些照片,有点唏嘘。

如今云开雾散,到各个地方去走走,又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

于是,就再发一期吧。



1、眼神

这是在新西兰的一家极地科普馆外拍的。

有一块小圈地,里面大概有五、六条哈士奇,游客可以进入随意抚摸。

狗狗们都很温顺,甚至会把头靠过来让你摸,感觉它们很需要你。

照片里的这条狗狗,我们走的时候,汤圆还和它说:

“我们走啦,狗狗,你要乖哦!”

这条狗狗望着我们的眼神,我总觉得有点倔强,但也有点哀伤。

后来我问旁边的工作人员,这些狗狗是哪来的?

她回答:

“都是被别人遗弃的。”

2、华工

照片里的两间小棚屋,是当年华人到新西兰来淘金时居住的小屋。

华工来到新西兰淘金,大约是在19世纪中叶之后。和当时去美国淘金的华工一样,勤劳又会想办法的华工总是能在白人废弃的金矿中继续淘出可观的黄金,这也让白人感到了极大的竞争压力。

随后,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新西兰在1881年通过了第一个《排华法案》——比美国出台的《排华法案》还要早一年——开始对华人征收额外的人头税。

这两间棚子其实勉强能称“屋”,我进去看过,又小又闷又黑,根本谈不上什么居住条件。当时华工的生存环境,可见一斑。

3、“小世界”

在新西兰,全家早起,第一次去坐热气球。

在热气球开始充气的时候,小汤圆一个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就给她按了一张。

不止一个学校老师和我们说,小汤圆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她很多时候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呆在这个“小世界”里——“有时候我们大人都很羡慕她”。

希望她永远能保持住自己心中的那个“小世界”。

4、鸟瞰

记得以前小学里有一篇课文,《第一次跳伞》。

当时看得心驰神往:“我以后会有机会体验跳伞的滋味吗?”

还真有了。

是在新西兰的皇后镇跳的,我和老婆选了最高的高度:15000英尺(4500米左右),给汤圆选了9000英尺(2700米左右)

这张照片是跟拍的工作人员拍的,当时还没开伞。

跳伞这件事一直瞒着家里的老人,直到回国后才和他们说的。

我妈瞪大眼睛:

“你们胆子也太大了吧?”

5、开先河

跳完伞后的第二天路过了这个蹦极。

一家人都觉得伞都跳过了,这个就算了。

不过这个蹦极还真是有意义的:

它是全世界第一个商业运营的蹦极。

6、实地

1992年的那个夏天,还是小学生的我调好闹钟,在凌晨一个人起床,全程看完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

那个点火仪式震撼了当时我幼小的心灵——西班牙残疾人运动员安东尼奥·雷波略会挽雕弓,将一支燃烧的箭射向70米外,“轰”的一声,点燃了21米高的火炬塔。

那么多年来,那一幕画面一直映在我的心头,重温过无数次,直到终于来到现场。

去的时候,这个体育场几乎没什么人,很空旷。但我仿佛听到了当时山呼海啸的掌声和欢呼声。望着那高高的主火炬台,觉得自己亲身回到了那个晚上。

也算是圆了一个梦吧。

7、抬棺

塞维利亚主教堂内的著名地方——四王抬棺。

“四王”指的是西班牙历史上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和阿拉贡四个古国的国王,其实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象征。

那么,这种级别的抬棺人,抬的是谁的棺材?

棺材里的人,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事实上,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他曾先后向葡萄牙、法国和英国寻求支持他的航海计划,但最终答应资助他的,是当时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

至于哥伦布给西班牙带来了什么样的回报,不用赘述了。

所以他也享受到了如此殊荣。

8、金光

这张照片,可以接着上一张照片继续说。

这是西班牙的圣胡安·德迪奥斯大教堂。是不是金光灿灿到眼花缭乱?

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俨然已成了当时全世界一流强国。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了1.86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当时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

其中相当一部分,就用来造类似这样的教堂了。

9、艺术

这张拍摄于2023年的春节,马德里。

我们找了一家带弗拉明戈表演的餐馆,居然还是米其林一星的。

我们的餐桌就在最靠近舞台的第一排,我拍下了这张表演时的照片。

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弗拉明戈表演,但每次看都很触动:

大家同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但就是会各自产生如此迥异但又如此熠熠生辉的艺术。

音乐和舞蹈,真的无国界。

10、老友

摄于马德里街头。

当时一看到,就是心头一暖,仿佛邂逅了一位多年老友。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辆车:一汽大众当初进入国内的第一款“宝来”,号称“驾驶者之车”。

整整六年,风里雨里,一路陪伴。

汤圆也是在这辆车里,被我从医院接回来的。

嗨,老朋友,从未忘记你!

11、中国胃

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在马德里的一家火锅店拍的。

年轻的时候出国出差,可以吃一个月的汉堡意面,还特别喜欢嘲笑到国外就找中餐吃的人:出国不就是为了尝尝异国美食吗?

但现在自己也不行了:出国才几天,就开始想念中餐了。

找到这家火锅店,推门进入闻到那种特有的牛油火锅香味的时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提醒我们是中国人的当然是中国心,但中国胃也有功劳。

12、相伴

这是在伦敦附近的一个乡村酒店里拍的。

那天早上起来吃早饭,刚进餐厅的门,远远见到了这一幕。阳光洒下来,感觉画面真的很美好。

老头在看报纸,老太在喝咖啡。

那首歌怎么唱的来着?

“我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

13、三体

2020年在东京拍到的一家书店门口的海报。

可见《三体》在海外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仔细看海报,会发现日本人宣传的一个点,和国内不同。


14、密集恐惧症

在我印象里,现在应该没有其他国家的人比日本人更喜欢用印章了。

这是东京一家文具店里卖个人印章的一角。

不知道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到这幅画面,会不会感觉紧张……

15、下班

这是某天晚上在东京银座的一家便利店外拍到的。

脱鞋的这位大叔感觉是刚下班,然后和朋友去便利店里买了两罐啤酒和一些零食,就在便利店外的人行道上盘腿坐了下来,开始聊天。

照片里的店员态度还是很客气的,我结合他的手势看,应该是想请他们移步,不要在店橱窗外吃。

虽然确实不太文雅,但我还挺理解这两位那时的轻松和惬意的。

16、厨师

疫情前有好几年暑假,都会带汤圆去国外参加夏令营。

一般就是几家家庭约好,租一个民宿大HOUSE,然后住一起。自从去过第一次,其他几个家庭就一致要求:下次必须要馒头大师一起去!

我深知不是我多受欢迎,而是每次我要承担每天为大家烧饭的任务。

这张照片是2019年波士顿夏令营时拍的,每天我会在中午写好菜单,为四个孩子和十个大人准备晚餐,坚持了三个星期。

世上本没有厨艺,多烧烧,就有了。

17、纸条

这是2018年,我们带汤圆去芝加哥参加艺术夏令营时拍的。

那次,第二天我要飞去洛杉矶见一个朋友,赶早班飞机。清晨起床给自己弄早饭的时候,忽然发现喜欢睡懒觉的汤圆睡眼惺忪地走进了厨房。

她打了个哈欠,往我手里塞了张纸条,然后又回自己房间去睡觉了。

因为她当时上的是英语夏令营,所以纸条就用英语写了。

那天的煎荷包蛋我没放盐,但吃得还是咸咸的。



前两天因为要做一条视频,翻出了一个电视台对我的采访。其中有一段说到我当初选择离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多陪陪家人。

然后他们配的照片,就是下面这张:

他们之前并没有问我要过,应该是制作视频的记者从我的朋友圈里拿的。

我觉得选得真的挺好的,因为我当初梦想的,就是这种生活。

那天天气并不算太好,但我搂着汤圆坐在长椅上看着湖面,有一种特别宁静的感觉。老婆在后面说:“别动,给你们来一张!”于是,有了这张合影。

不是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的。

但和家人在一起的故事,再平淡也是精彩的。



书店方面告诉我名额都已经满了,但如果想来还是可以的,就是要委屈站一下了。

各位,我们周六北京,周日天津见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