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说

其他

李连英,算不算“一代权监”?

今天是2024年3月4日这是馒头说第
3月4日 上午 9:02
其他

这周,带汤圆去了一次山村小学

(本来想发一个简短的Plog,但这次的行程还是有些感触的,索性就写一篇短文吧)承蒙大家的信任和支持,“汤圆读书会”已经成立四年了。这四年来,我们和大家一起,通过腾讯的99公益平台,由满天星公益组织具体执行,向中国山村的孩子们捐赠了超过200万元。当初发起读书会的文章:我们俩做了一件事,有兴趣一起加入吗?一直有个想法:带汤圆去一所“汤圆读书会”捐赠的学校拜访一下,但无奈她的假期只有寒暑假,那也是人家学校放假的时候。这次,汤圆的学校正好多了几天假期,所以元旦一过,我们全家就一起到了云南的大理,去拜访一所“汤圆图书会”捐赠图书馆的小学。租了辆车,一大早从大理出发,开了近4个小时。一路上除了出城有一小段高速公路之外,大部分都是颠簸崎岖的土路和山路。当然,出发前就和汤圆说过:如果那所学校我们很容易就能抵达,那多半也不需要我们的捐赠,因为说明它所处的交通地理位置很发达,所在地的经济就不会太落后。一路颠簸后,终于来到了这次要拜访的学校:大理永平县水泄彝族乡文库村完小。后来得知,这所小学扩建新修不久。当地村委会把自己的办公场所让了出来,让学校的面积扩大了近一倍。刚到学校,正好是中午学生们开饭的时间,看到孩子们井然有序地排队打饭。午饭是一荤两素,最左边的是一种炒牛肉碎末(很好吃),中间的是土豆块,右边的是一种蔬菜。米饭自己吃多少就打多少,不准浪费。孩子们吃完自己洗碗,有值日生负责打扫地面学校的李校长是永平县的“十大校长”之一,知道我们要来,很开心,和书记以及几位老师在学校走廊里摆了一张小方桌,招待我们吃了一顿饭——应我之前的要求,就是吃食堂里学生们的午饭。但校长还是太客气,让人杀了一只鸡,还炸了一盆当地人自己种植的核桃仁。必须再说一次,那个牛肉碎末真的超级好吃,拌在饭里,我下去一大碗。饭后,简单参观了一下学校。学生们的宿舍。即便是扩建新修之后,还是只够睡大通铺。在午间休息时打乒乓的孩子现在学校共有190多个学生,每个年级编成一个班。我在“馒头大语文伴读”针对三年级的语文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专门解释过什么叫“民族小学”,这个学校真的就是了——一个班上有五个民族。学校也教英语,从三年级开始。这是学生漂亮的手书。来到了“汤圆读书会·满天星”捐赠的公益图书馆(其实是个图书室)——原来是老师们的宿舍,校方把老师们迁了出去,公益组织重新粉刷,配备新的桌椅和书柜,成为了图书馆。午饭后,陆陆续续开始有学生进图书室阅读。我确认不是校方刻意安排的,因为一开始进的几个看到我们在图书室,吐了吐舌头,准备退出去——我急忙招呼他们进来,表示可以像往常一样随意阅读。这个图书室一共捐赠了3000册各类适合孩子们阅读的图书。满天星公益组织还给老师配备了借阅登记系统,系统显示借阅人数已达7982次(在图书室内阅读不需要登记,把书借出带回宿舍才需要)。李校长告诉我,原先山村学校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图书其实并不缺,但绝大多数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孩子们都不愿看,全都落了灰。他非常感谢我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最新的各类书籍,孩子们都非常爱看。下午,我给五年级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简短的语文课——李校长原本是安排全校师生一起,我说不能打扰大家的正常上课安排,就只给正好下午是语文课的五年级的孩子们讲了一课。那课是五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我用了“馒头大语文伴读”里关于这课的拓展素材:“人类速度极限的发展史”,给孩子们讲了男子100米世界纪录不断提升的历史。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做了延伸,讲了三个中国人:刘长春,刘翔和苏炳添——发现现在的孩子们最熟悉的是苏炳添最后给孩子们提了个问题:人类跑得再快,也不可能比一辆普通的五菱宏光更快,我们从学校去大理,也不会跑着去,但为什么我们还要每一秒乃至每0.1秒地去努力突破自己的跑步极限呢?每个孩子听得都非常认真,都在做笔记,看得出,他们也在思考。然后换上了汤圆,她给大家推荐了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绿山墙的安妮》,做了一些介绍和解读。她这次自己买了10本,也捐给了学校图书室。下来后我问她紧张吗?她说不紧张,就是觉得自己没说好。一节语文课上完,我们又观摩了一节体育课:教四年级的孩子三步上篮。这位体育老师是刚刚从腾冲那里过来的,才一年。当然,在这所学校,不可能有专职的体育老师,这位小伙子还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下午三点多,告别了盛情挽留的李校长,我们上了车,再一路颠回大理,已经快晚上7点了。在路上,我也和这次一起去的满天星公益组织负责人梁海光一起讨论了不少感受。我个人最深的一个感触是:其实现在的山村小学,至少从硬件条件上来说,和大城市的差距没有很多人想象得那么大:我这次看到每个教室其实都还有投影和电子黑板。我本来还想捐赠一些体育器材,但发现学校的相关体育用具其实很齐备了。这确实得益于国家多年来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但与硬件相比,这些淳朴可爱的山村学校孩子们在“软件”,也就是知识、见识和眼界等方面,和大城市的孩子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的。这恰恰就是我们给山村的孩子们推广阅读,鼓励阅读,并且引导阅读的意义所在——这也是就目前条件来说,最容易也是最有效能达成的事。在那节语文课的最后,我对孩子们说:“我相信你们都会在未来走出大山,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到那时候你会发现,阅读其实是一件最公平的事——无论每个人身处哪里,如何不同,但大家读的都是同一本书,都需要从中得到感悟和认知。”最后,上一张路上的照片,我特地叫醒了已经睡着的汤圆:一条连接学校所在乡和大理市的高速公路,已经在修建过程中了。在可以想见的不久未来,学校的孩子们将会更便捷地联结外部世界,他们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将会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希望孩子们越来越好,希望国家越来越好。
1月5日 上午 9:00
其他

潜水员戴夫:一个游戏背后的真实故事

Hole)完成了一次惊人的潜水——下潜到了271米的深度。戴夫由此也创造了一系列的新纪录:人类借助循环呼吸器下潜的最深深度,人类借助循环呼吸器下潜的最深洞穴深度……布须曼洞(Bushman's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影像·20期】那些年,那些照片背后的故事(3)

这是个很久没有更新的小专辑。当初创建这个专辑时,还是在疫情期间,翻到了以前去国外出差或旅游的一些照片,有点唏嘘。如今云开雾散,到各个地方去走走,又成了一件很平常的事。于是,就再发一期吧。1、眼神这是在新西兰的一家极地科普馆外拍的。有一块小圈地,里面大概有五、六条哈士奇,游客可以进入随意抚摸。狗狗们都很温顺,甚至会把头靠过来让你摸,感觉它们很需要你。照片里的这条狗狗,我们走的时候,汤圆还和它说:“我们走啦,狗狗,你要乖哦!”这条狗狗望着我们的眼神,我总觉得有点倔强,但也有点哀伤。后来我问旁边的工作人员,这些狗狗是哪来的?她回答:“都是被别人遗弃的。”2、华工照片里的两间小棚屋,是当年华人到新西兰来淘金时居住的小屋。华工来到新西兰淘金,大约是在19世纪中叶之后。和当时去美国淘金的华工一样,勤劳又会想办法的华工总是能在白人废弃的金矿中继续淘出可观的黄金,这也让白人感到了极大的竞争压力。随后,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新西兰在1881年通过了第一个《排华法案》——比美国出台的《排华法案》还要早一年——开始对华人征收额外的人头税。这两间棚子其实勉强能称“屋”,我进去看过,又小又闷又黑,根本谈不上什么居住条件。当时华工的生存环境,可见一斑。3、“小世界”在新西兰,全家早起,第一次去坐热气球。在热气球开始充气的时候,小汤圆一个人似乎在思考着什么,就给她按了一张。不止一个学校老师和我们说,小汤圆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她很多时候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呆在这个“小世界”里——“有时候我们大人都很羡慕她”。希望她永远能保持住自己心中的那个“小世界”。4、鸟瞰记得以前小学里有一篇课文,《第一次跳伞》。当时看得心驰神往:“我以后会有机会体验跳伞的滋味吗?”还真有了。是在新西兰的皇后镇跳的,我和老婆选了最高的高度:15000英尺(4500米左右),给汤圆选了9000英尺(2700米左右)。这张照片是跟拍的工作人员拍的,当时还没开伞。跳伞这件事一直瞒着家里的老人,直到回国后才和他们说的。我妈瞪大眼睛:“你们胆子也太大了吧?”5、开先河跳完伞后的第二天路过了这个蹦极。一家人都觉得伞都跳过了,这个就算了。不过这个蹦极还真是有意义的:它是全世界第一个商业运营的蹦极。6、实地1992年的那个夏天,还是小学生的我调好闹钟,在凌晨一个人起床,全程看完了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开幕式。那个点火仪式震撼了当时我幼小的心灵——西班牙残疾人运动员安东尼奥·雷波略会挽雕弓,将一支燃烧的箭射向70米外,“轰”的一声,点燃了21米高的火炬塔。那么多年来,那一幕画面一直映在我的心头,重温过无数次,直到终于来到现场。去的时候,这个体育场几乎没什么人,很空旷。但我仿佛听到了当时山呼海啸的掌声和欢呼声。望着那高高的主火炬台,觉得自己亲身回到了那个晚上。也算是圆了一个梦吧。7、抬棺塞维利亚主教堂内的著名地方——四王抬棺。“四王”指的是西班牙历史上卡斯蒂尔、莱昂、纳瓦拉和阿拉贡四个古国的国王,其实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象征。那么,这种级别的抬棺人,抬的是谁的棺材?棺材里的人,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事实上,哥伦布出生在意大利,他曾先后向葡萄牙、法国和英国寻求支持他的航海计划,但最终答应资助他的,是当时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至于哥伦布给西班牙带来了什么样的回报,不用赘述了。所以他也享受到了如此殊荣。8、金光这张照片,可以接着上一张照片继续说。这是西班牙的圣胡安·德迪奥斯大教堂。是不是金光灿灿到眼花缭乱?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俨然已成了当时全世界一流强国。据统计,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了1.86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当时世界金银总产量的83%为西班牙占有。其中相当一部分,就用来造类似这样的教堂了。9、艺术这张拍摄于2023年的春节,马德里。我们找了一家带弗拉明戈表演的餐馆,居然还是米其林一星的。我们的餐桌就在最靠近舞台的第一排,我拍下了这张表演时的照片。这不是我第一次看弗拉明戈表演,但每次看都很触动:大家同为人类,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但就是会各自产生如此迥异但又如此熠熠生辉的艺术。音乐和舞蹈,真的无国界。10、老友摄于马德里街头。当时一看到,就是心头一暖,仿佛邂逅了一位多年老友。这是我人生的第一辆车:一汽大众当初进入国内的第一款“宝来”,号称“驾驶者之车”。整整六年,风里雨里,一路陪伴。汤圆也是在这辆车里,被我从医院接回来的。嗨,老朋友,从未忘记你!11、中国胃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在马德里的一家火锅店拍的。年轻的时候出国出差,可以吃一个月的汉堡意面,还特别喜欢嘲笑到国外就找中餐吃的人:出国不就是为了尝尝异国美食吗?但现在自己也不行了:出国才几天,就开始想念中餐了。找到这家火锅店,推门进入闻到那种特有的牛油火锅香味的时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提醒我们是中国人的当然是中国心,但中国胃也有功劳。12、相伴这是在伦敦附近的一个乡村酒店里拍的。那天早上起来吃早饭,刚进餐厅的门,远远见到了这一幕。阳光洒下来,感觉画面真的很美好。老头在看报纸,老太在喝咖啡。那首歌怎么唱的来着?“我所能想到最浪漫的事……”13、三体2020年在东京拍到的一家书店门口的海报。可见《三体》在海外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有意思的是,如果你仔细看海报,会发现日本人宣传的一个点,和国内不同。14、密集恐惧症在我印象里,现在应该没有其他国家的人比日本人更喜欢用印章了。这是东京一家文具店里卖个人印章的一角。不知道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到这幅画面,会不会感觉紧张……15、下班这是某天晚上在东京银座的一家便利店外拍到的。脱鞋的这位大叔感觉是刚下班,然后和朋友去便利店里买了两罐啤酒和一些零食,就在便利店外的人行道上盘腿坐了下来,开始聊天。照片里的店员态度还是很客气的,我结合他的手势看,应该是想请他们移步,不要在店橱窗外吃。虽然确实不太文雅,但我还挺理解这两位那时的轻松和惬意的。16、厨师疫情前有好几年暑假,都会带汤圆去国外参加夏令营。一般就是几家家庭约好,租一个民宿大HOUSE,然后住一起。自从去过第一次,其他几个家庭就一致要求:下次必须要馒头大师一起去!我深知不是我多受欢迎,而是每次我要承担每天为大家烧饭的任务。这张照片是2019年波士顿夏令营时拍的,每天我会在中午写好菜单,为四个孩子和十个大人准备晚餐,坚持了三个星期。世上本没有厨艺,多烧烧,就有了。17、纸条这是2018年,我们带汤圆去芝加哥参加艺术夏令营时拍的。那次,第二天我要飞去洛杉矶见一个朋友,赶早班飞机。清晨起床给自己弄早饭的时候,忽然发现喜欢睡懒觉的汤圆睡眼惺忪地走进了厨房。她打了个哈欠,往我手里塞了张纸条,然后又回自己房间去睡觉了。因为她当时上的是英语夏令营,所以纸条就用英语写了。那天的煎荷包蛋我没放盐,但吃得还是咸咸的。前两天因为要做一条视频,翻出了一个电视台对我的采访。其中有一段说到我当初选择离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多陪陪家人。然后他们配的照片,就是下面这张:他们之前并没有问我要过,应该是制作视频的记者从我的朋友圈里拿的。我觉得选得真的挺好的,因为我当初梦想的,就是这种生活。那天天气并不算太好,但我搂着汤圆坐在长椅上看着湖面,有一种特别宁静的感觉。老婆在后面说:“别动,给你们来一张!”于是,有了这张合影。不是每个人都有精彩的故事的。但和家人在一起的故事,再平淡也是精彩的。书店方面告诉我名额都已经满了,但如果想来还是可以的,就是要委屈站一下了。各位,我们周六北京,周日天津见啦!
2023年3月17日
其他

【闲聊】那些美味,那些事

1我之所以叫“馒头大师”,虽然和馒头本尊没什么大关系,但我小时候确实爱吃馒头。确切地说,是“肉馒头”——在上海话里,“包子”和“馒头”是一个意思。根据馅料不同,前面要加定语:“肉馒头”,“菜馒头”,“豆沙馒头”,“黑洋酥馒头”,如果没有馅,也有定语:“淡馒头”。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家住得比较远,我和几个家里同样住得远的同学(住得近的就回家吃饭了),中午会一起去复旦的教职工食堂吃饭。我们去的那家食堂供应各种面食,但我们独爱吃那里的肉馒头。那里的肉馒头个头不算大,我们称之为“中包”。皮薄肉香,一口咬下去,一汪汁水,打耳光不肯放。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我们,其他什么都不买,水都不用喝一口,每顿一口气吃六个。后来有段时期,我们几个同学陷入了“谜之内卷”:中午一定要把上午的作业全都做完,越快越好。于是我们就会每人六个滚烫的“中包”装在一个塑料袋里,揣着飞奔回学校,到教室里拿出做业:一口馒头,几行做业,边吃边写——估计那时候老师批到我们几个的作业时,应该总是能闻到一股肉香。在回学校路上,我们谁都舍不得啃一口包子,是一定要带回学校一起吃的。我记得有一次回学校路上,一个小伙伴一定要给我模仿《圣斗士星矢》里冰河的绝招“曙光女神之宽恕”——双腿岔开,双手握拳(捏着装肉馒头的塑料袋)高高举过头顶,大喊一声绝招名字,猛然下坠双手。那天的肉馒头新鲜出炉,滚滚烫烫,其实已经几乎把塑料袋底部烫穿了。他猛地向下一甩,六个比命还珍贵的肉馒头从他的胯下依次滴溜溜地滚到了地上,然后歪歪扭扭都滚进了旁边的下水沟——远看,就像他撅着屁股下了六个蛋。那天中午,我吃了三个,他吃了我匀给他的三个。因为那家食堂做的肉馒头好吃,所以我格外珍惜那家的饭票(当时要凭复旦的饭票买的)。有时候我每天会节省下来一毛两毛的饭票,时间长了,也积攒了近十块钱——当时对我而言可是一个天文数字。我当时的想法是:哪天中午,我吆五喝六、大摇大摆地带着几个同学走进那个食堂,把一摞饭票往窗口前一拍,转头对大伙说:“今天馒头敞开吃,我请客!”那时候正痴迷看《基督山伯爵》,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看中了放学回家路上经过的一片工地旁的几块石板。我决定每天都把攒下的饭票压到其中一块石板的缝隙下——那种刺激的感觉,仿佛自己在埋一个重大的宝藏。大概两个月后,我又一次去到那个工地准备“藏宝”,发现那几块石板已经被人搬走了。一阵风吹过,原先摆放石板的沙地上只有几根倔强的小草在轻轻摇摆。还有在风中凌乱的我。2有时候午饭吃完,作业做完,我们就会结伴到校门口的小摊贩那里买零食。当时我们校门口的小摊贩属于“寡头垄断”,一般只有两个摊位,我们叫“老太婆摊位”和“老头子摊位”。相比较之下,“老头子”那里的货更偏向于“玩”:粘纸,香烟牌,火药枪,山寨“变形金刚”等等。而“老太婆”那边主打是“吃”。所谓的“吃”,其实千奇百怪,不少都是她老人家自制的。比如我记得有一种,一根竹签串了一个螺蛳肉,外面裹一层炸过的面粉团,放到酱油里浸一浸,一串一毛钱;还有一种薄如蝉翼的脆饼,我们叫“蛋饼”,一张一毛钱,折成几折,放到嘴里,一口就融化了。最受欢迎的应该是一种叫“琴糖”的东西。一般我们会说“来个一毛钱的”。老太婆就拿出一根竹签,一掰二,然后打开一个陈旧的饼干桶,里面是一坨咖啡色的黏糊糊的东西,她用两根竹签搅那么几下,绕那么几下,然后弄出一团递给你。你要说这“琴糖”有多好吃,真的未必,但可能重在整个过程。我和几个小伙伴总会一人弄个一毛钱的,然后到学校教学楼后面的乐园,大家坐在转盘上,每个人拿着两根小竹签搅啊搅,舔一口,搅两下,聊两句——那幅画面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像几位少妇在村口唠家常,每人手里在打着一坨毛线。我读小学的那个时代,零食其实是很匮乏的。我记得当时出来不久的“太阳”牌锅巴,大家都很爱吃,但要7毛5分一包,只能偶尔解馋,不可能一直拿来当零食。能吃到炒货摊上的一些瓜子、花生米(一般用报纸包一个三角包给你),已经很不错了。有一天我一个好朋友神秘兮兮告诉我,他发现了一种“零食”的吃法。当时我们放学后肚子会饿,经常会去买大饼:甜大饼是圆形的,里面有点白砂糖,一毛钱一个;咸大饼长条形,里面抹了点盐和葱花,一毛五分钱一个。一个大饼其实不经吃,三口五口就没了。而我这个同学想出的办法是:用地道西安人撕羊肉泡馍的纯正手法,将一个大饼撕成极细极碎的小块,然后放到衣服口袋或裤子口袋里,一点点用食指和中指撮出来吃。这种天才的“化整为零”的方法,顿时打开了我的格局。原来一个大饼只能吃2分钟,现在一个大饼够我放学一路走回家吃上一个多小时。直到有一天我妈看到我,问我扣扣索索从裤子口袋里掏什么东西在吃?当她发现是大饼碎屑时,瞪大了双眼,不知是恼怒还是怜惜还是内疚,竟然楞在当场,半晌说不了话。到了初中,校门口的摊贩就明显多元化了,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摊位,永远是烤串摊。那时的烤串摊,只有一个品种:一串串自行车钢圈上拆下的钢丝,串上比小拇指甲盖还小的几块肉,放在煤炭架上,用不知道哪次刷墙报废的油漆刷抹上不知道从哪里拿来的油,撒上几把不知道是盐是胡椒是孜然的粉末,用不知道是不是从《济公》剧组直接拿来的蒲扇猛扇几把——滋啦冒油,腾腾喷香。一串一毛钱,多多少少同学们都买得起。如果有人跑到摊位前一下甩出一张两元钱的纸币(这面额的钱已经在几年前停止流通和兑换了),一把20多串(老板有时候还会送一串两串)攒在手里,满嘴冒油地在那边啃,肯定是会引来众人的啧啧赞叹。当然,如果能分出几把请同学们一起吃,那就更值得歌功颂德了。只是吃得嘴角冒油的时候,大家总会讨论一个永恒的话题:这肉到底是什么动物的?一般结论来自一对“天敌”:要么是猫的,要么是老鼠的。双方都会摆事实讲道理,有时还会提高嗓门争论几句,但结局总是只有一个:猫鼠一家,入胃为安。3饮料和冷饮值得单列一段来讲。我们这代,是经历过上海“正广和”汽水的那一代,我们叫“橘子水”。在那时候,洋饮料属于绝对奢侈品。我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去隔壁小伙伴家玩——他的妈妈是第一批买了股票认购证的。当她打开冰箱,露出一排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请我拿一罐喝的时候,我竟然茫然不知所措,半晌不敢伸手,仿佛人家是要我接受的是一张100万元的支票。往后几年,可乐、雪碧、芬达开始普及了,但易拉罐装的还是舍不得喝的,更多喝的是一种所谓“可口可乐经典瓶”的那种小瓶装。我一直怀疑中国大陆应该有一条隐秘的地下生产链条,不然这种小瓶装凭什么要比其他款型便宜很多?有一段时间,“七喜”是我们小伙伴中的宠儿,相当一部分原因可能是因为它广告里的那个小人很“酷”。我一直以为他叫“非洲DIDO”,想大概那里十分干旱,所以要喝饮料,后来才知道人家叫“Fido
2023年3月10日
其他

【3.6】人类“留声”简史:蜡筒、磁带、CD、MP3……

【写在最前面】没办法,微信公号又一次改变了推荐算法,最近好几位读者后台留言,说我怎么一个月没推送了?我明明一直在按时推送啊……敬请“星标”常读吧,我也真的没其他办法了。谢谢。今天是2023年3月6日这是馒头说第
2023年3月6日
其他

【闲聊】网吧往事

97》第一次实现真3D建模的基础上,推出的一款里程碑式的作品,在当时可以说是市面上最好的足球游戏了。但早期的足球游戏其实都存在“Sweet
2023年3月3日
其他

【2.27】一个职员,是如何搞垮一家老牌银行的?

谁是罪魁祸首》(余维彬,王云海,《银行家》,2004年01期)7、《不见过程的落败——从内控看巴林银行倒闭》(郑田,《理财杂志》,2005年04期)
2023年2月27日
其他

【闲聊】消失的街机厅

1在上海话里,其实是没有“街机厅”这种说法的。我曾想过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街机厅”这个词,用沪语连起来发音挺难的,所以上海人叫“街机厅”一般是叫“游戏机房”——出于书面用语于习惯,接下来还是统称“街机厅”吧。“街机厅”这种事物,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应该是很陌生了。可能也会有一些孩子会说:“噢~~我知道的,就是那种地方很大很大,有各种游艺机的地方,会出一张张券的,可以兑换奖品的。”应该说也沾一点边吧。但对我们这代人来说,你提起“街机厅”这三个字,脑海里浮现出的绝对不是这样一个画面。它曾遍布每一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堪比现在便利店的密度。它也是一个一言难尽、伴随着我们这代人成长的存在。2考虑到这不是一篇考证上海街机厅发展消亡史的历史文章,所以接下来只是谈谈个人的回忆和感受。我第一次接触街机厅,应该是在五角场的翔殷电影院地下室。那时候我应该是小学三年级前后,是邻居大哥哥带我一起去的。如果是我一个人,那是断然不敢去这种地方的——大家都知道,街机厅本来就是鱼龙混杂的地方,而那个年代的上海滩五角场,懂得都懂。所以你也看出来了,去街机厅是要瞒着家长的,因为在他们眼里看来,去街机厅和清朝末年一头钻进抽大烟的鸦片房并没什么大区别。那时候街机厅的“明星机器”无疑是“街霸”系列。有点实力的街机厅,往往能在最醒目的地方排出三四台甚至七八台“街霸”的机器,至于其他什么“吃豆人”,“大金刚”之类的机器,都得靠边站。你只要一进街机厅,就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阿道根~~”,“蚝油根~~”,“马力斯顾~”的吼叫声,伴随着各种摇手柄,拍按键的声音,以及各色人等嘴里吐出的各种标点符号——哦,烟雾缭绕肯定是少不了的。那时候的游戏币,印象里应该是3毛钱一块,有贵有便宜,视地方不同。这对当时很多孩子乃至混社会的青少年而言,绝不是一个便宜的价钱,所以往往是一个人玩,后面一群人看——有人纯看热闹,有人偷学绝技。一般过段时间,就有手痒的人,或觉得在玩的这哥们是个菜鸡,于是抠抠索索从裤兜里掏出一块牌子(游戏币),塞进去,坐下,开始挑战对方。“街霸”是个很公平的游戏:赢的继续坐庄,输的滚蛋走人。大家约定俗成:你输了,要么再塞块牌子继续挑战,要么自己站起来,把位子让出来,换下一个愿意挑战的人。“街霸”系列盛行的时候我年纪尚小,水平一般,小次郎的“耗油根”经常操半天操不出来,“拳王”阿里的“通背拳”也经常卡壳,所以往往站在后面观摩。后来据说是香港人改了主机板,流进大陆一批“升级版”的街霸:比如小次郎或“红疯”一个“耗油根”还能带出一排的气功波。这种华丽的玩法更不是我能驾驭的,只能继续乖乖当看客。对了,像“红疯”这种名称,都是大家给《街霸2》里人物取的诨号,类似的还有“叉子”,“苏联老模子”,“野人”,“警察”,“相扑”……玩过的人,一说这些名字,应该都会会心一笑。打街霸的人,每当赢了的时候,往往会有相同的动作:当游戏屏幕在回放对手被击飞的慢动作时,手上依旧下意识重复上一个大招的动作,或者胡乱地按几下键盘,然后抖抖肩,下意识地往抬头四处张望,仿佛在找人——他其实绝不是在找人,而是在告诉围观的人:酷伐?牛伐?帅伐?你们谁还来?一样东西你要上瘾,前提是你觉得你会玩了。让我觉得熟练上手的游戏不是“街霸”系列,而是《三国志2》。3大概从我读初一的时候开始,《三国志2》渐渐成了上海各大街机厅里的“当红炸子鸡”。诚然,那时候的“街霸”系列并未退出历史舞台,而像《名将》、《惩罚者》、《恐龙岛》这类游戏也各自有一批拥趸,但那时候玩的人最多的,围的圈最密的,肯定是《三国志2》。现在回过头来看,《三国志2》这款游戏的设计者,还是颇懂消费者心理的:第一关BOSS李典,设计得很菜,一般甚至小白也能轻松过,但第二关BOSS夏侯惇的难度就明显超纲了,连老手一不留神也会翻车,所以大多数人的牌子都交代在这里了。但你打过了夏侯惇,第三关的许褚却又没那么难了……我到现在还记得,过了夏侯惇会有一个奖励关,要比赛谁先把面前的肉和包子吃完,操作者需要大幅度转手柄和用力按键——这无疑是很损耗机器的,所以很多街机厅的老板会明令禁止这一行为。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在复旦大学射击靶场外包出去的一家街机厅里偷偷转了手柄,被老板瞪眼怒喝一声:“两只小赤佬,给我滚出去!”我的《三国志2》水平还是可以的,最擅长使用关羽,其次魏延,张飞凑合,赵云和黄忠不行。巅峰时期可以一块牌子(一条命)打到吕布(游戏的倒数第二关的大BOSS,其实等于最后一关,因为最后一关曹操很好打)——吕布面前肯定是要死的,因为实在太变态了。当时我打《三国志2》,身后也是颇有一批围观者的,但这种围观并不会给我带来压力,反而会让我更添动力。不过最让我“化压力为动力”的一次经历不是观众带来的,而是街机厅老板带来的。那次的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游戏币对我们学生而言还是太贵了,所以会有各种办法作弊,比如用铅丝“钓”出已经投进去的游戏币这种。但这种作弊手法我是从来不用的,我宁可站在旁边看人家玩。但有一回我确实没忍住:学校旁边新开了一家街机厅(后来学校周围就不允许开了),环境好,机器也新,但游戏币要1元钱一枚——这在当时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价。不过很快就有同学发现,另一家老旧游戏厅3毛钱一枚的游戏币,重量和尺寸和这家游戏厅是一样的,换句话说,是可以通用的。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成了全校皆知的秘密。我们每天都去买很多3毛钱的游戏币,然后到1元钱的街机厅去打。直到有一天,当我和我的一个同学塞进两枚3毛钱的游戏币,开始兴致勃勃地打《三国志2》的时候,街机厅的老板忽然站到了我们身后。当时的恐怖气氛可能超过希区柯克任何一部小说营造的环境:外面电闪雷鸣下着大雨,游戏厅里只有我们两个,老板当着我们的面,掏出钥匙,蹲下打开了我们那台机器的投币箱,掏出几枚3毛钱的游戏币,面无表情地冷冷问我们:“这是什么?”我的同学当时就慌了,哆哆嗦嗦想要认错,我心里也慌,但看到投币箱里还有一堆一元的游戏币,连忙暗暗踢了同学一脚,然后强自镇定回答:“不知道啊,这是什么?我们投的是一元的啊!”其实这句话多少已经暴露了——你怎么知道这不是一元的?但老板倒也被我问住了,因为在一堆混杂的游戏币中,他确实无法证明那几枚就是我们投的,毕竟当时又没有摄像探头。所以他嘟囔了一句,锁上投币箱,就走了。心跳速度从180下降到正常水平的我,之后发挥了最好的水平——第一次一条命就打到了吕布面前,够我回学校吹一个星期牛皮的了。当然,街机厅带给我们那代人的回忆并不完全都是美好的。提起那个时候的街机厅,很多人都很容易关联到一个词:“拗分”。4“拗分”也是上海话。“分”在上海俚语里有“钱”的意思,“拗”这个词做“拗断”的引申理解,所以“拗分”,就是抢钱,敲诈的意思。在街机厅没被拗过分的小孩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那是你去得不够多。我第一次被“拗分”就是在五角场的街机厅,在一台“街霸”的机器前。我看到前面一个人不玩了,于是就塞了一枚游戏币,准备坐下来玩一盘,这时候斜刺里杀出一个穿白衬衫但第一和第二格扣子都不系的长发小青年,一屁股把我挤走:“来,让阿哥代你打一盘。”其实这在“拗分”行为里是最文明的一种了——只黑你一盘游戏,不抢你钱。那时我也就读小学,哪敢申辩,红着脸走了。走到门口,看到另两个高个子在角落里拦住了两个初中生模样的学生,叫他们把衬衫口袋里的钱都交出来——这才是“拗分”的标准姿势。说来也怪,我可能长得比较高大,所以基本没被拗过分,但在初一时经历了一次“拗分”,还是惊动了不少人。那是在四平路的一家游戏机房,其实那天我已经玩好出来准备回家了,走过一片小树林,两个社会青年闪了出来,其中一个拍拍我的肩,叫我进去“聊聊”。这也是“拗分”的标准流程了。当时我就拒绝了,然后他来扯我,我甩下书包就和他们两人打了起来,混战中眼角挨了一拳,肿了起来,但对方也没讨到什么便宜,吃了我好几脚,所以抄起路边的一块砖想要来砸我的头,我头迎了上去,“来,你砸个我看看!”他举砖头的手停在半空,犹豫了半晌,放了下来。旁边那个忽然走上来拍拍我的肩,递过来一根烟,我说我不抽。后面的那幅画面就很奇妙了:我们仨坐在台阶上,他们俩抽着烟,其中一个猛吸了一口,朝天空喷了一团烟雾,转头对我说:“册那……侬嘎老卵,是留级生吧?”我当然不是留级生,那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年级能排进前十,我只是喜欢打游戏。那场“拗分”行动就以这样奇怪的结局收场——他们没有抢我的钱,临走还约我下次一起玩。但回家后,我肿起的眼角无法瞒过家里人,我说我摔了一跤碰到了。然而第二天学校老师就知道了真实原因,应该是当时小树林附近有我们学校的同学看到,回去和老师报告了。于是,我毫无疑问就成了老师们展现街机厅危害的最佳教材——写了检讨,还不止一份,就差在全校师生面前朗读了。现在回过头来看,老师的话当然是对的,去当时的街机厅确实是坏处不少,青少年确实尽量别去(当然,现在也不用禁止了,这东西不存在了)。但那时候也是控制不住,眼角的伤还没好,我又拉着同学成群结队去游戏机房了。一方面,是因为游戏还是有吸引力的,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原因。5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过,游戏其实是孩子们的一种“社交货币”。(【侃游·第六期】我们来聊聊家长、孩子和电子游戏)在我们那个时候就是这样:男生群里分成两个圈子:去街机厅的,和不去街机厅的。不去街机厅的,基本都是乖孩子,课间会做上节课布置的作业的那种。而去街机厅的,课间往往就在讨论打街机的心得体会,或者吹嘘自己战绩:张飞的“旋风大马桶”应该怎么操;如何保证在最后一刻只取BOSS项上人头而不是将他四分五裂;昨天一条命打到了张辽……其实课间聊游戏的当然不是都不爱学习的孩子,比如当时我就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大家在聊兴趣的同时,背后也在寻找一种相同的“标签”。再加上当时“去街机厅”是带有一些危险性的,老师也是禁止的,这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有一种“叛逆”和“冒险”的乐趣和成就感。在这一刻,能加入“聊游戏”这个圈子里的孩子,都是有一种莫名优越感的:我敢,我懂,我参与,我会玩,我们是一个圈子的……所以这其实也是一种“社交”。那么,不玩游戏的那个圈子,是不是“铁板一块”呢?并不是。确实存在对游戏丝毫不感兴趣的同学,但不少其实是心动的。每天放学去街机厅的人群里,总有几个是只看而从来不打的,他们只是想显得合群,不想被孤立……我自己就碰到过一个。在高中有一段时期,我的学习成绩不好,有时候就会一个人去街机厅打三国解闷。其实那时候“拳皇97”已经成为街机厅的最热门机器了,我水平其实还行,但我还是喜欢玩三国。偶尔我还会玩一种类似“黑白翻转棋”的游戏,这台机器打了一点小小情色擦边球——和你对弈的都是美女,你赢一次,她们就会脱掉一点衣服(但绝不会露出什么)。这棋我下得很好,所以每次我玩的时候身后也会围一群人——我当然知道他们不是为了观摩我的棋艺。我们年级有一个和我交往非常普通的学霸,我们在一个课外兴趣班做同桌。有一天他忽然说,想让我带他去街机厅,因为他从来没去过,也不知道怎么玩。于是每周我都会带他去五角场139路车站附近一家叫“悟空”的街机厅,他会买一堆游戏币请我打,我就带着他打三国,打名将,打恐龙岛。没多久,他就能和他们班的一群人去街机厅一起玩耍了。我有时候也想,他是真的喜欢来街机厅打游戏吗?我估计他应该也是喜欢游戏的,但更可能是喜欢那种感觉——能和一群同学吆五喝六去街机厅,融入集体的感觉。你敢去街机厅,会玩街机,会被视为加入一个圈子的一种“投名状”。但那个年代,应该也是街机厅最后的辉煌了。没多久,网吧开始在上海的街头巷尾出现了。我们这群人放学后的目的地,迅速转了地方——去网吧“操机”,很快又成了新的社交货币(这个以后也可以单写一篇)。而街机厅的数量,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了。6毕业工作后,到了真的可以无忧无虑去街机厅玩的时候,却反而很少去了。记得工作的前两年,下班晚,还会叫上几个好友或同事,一起去“卢工”玩玩——卢湾区工人俱乐部。在那个年代,每个城市的街机厅都有自己的“圣地”,在上海,“圣地”的名字叫“卢工”和“烈火”(街机厅)。那时候一枚游戏币大概是1元还不是2元,已经记不清了。钱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一买就可以买一大摞。问题是这摞游戏币在手里“哐啷哐啷”,却找不出什么想玩的游戏。再后来,类似“汤姆熊”这样的游艺厅开始慢慢出现了。带着汤圆妹去玩过不少次,那纯粹是陪女儿玩的心态了。有一次,在一家“汤姆熊”看到角落里放了几台机器,其中有一台,正是《三国志2》。实在是忍不住,拉着汤圆的手走了过去,坐下来塞了一枚游戏币,对坐在一旁的汤圆说:“这个游戏,爸爸以前打得可好了……”熟悉的画面,熟悉的音乐,熟悉的手感,但那种熟悉的感觉却回不来了,几乎没有悬念,第二关夏侯惇面前就死了——还是两条命的游戏币。汤圆倒是看得很认真,笑着说:“爸爸,你不是说你打得很好的吗?”我站起身,拍拍屁股,尴尬笑笑:“发挥失常,发挥失常……”站起身,拉着女儿的手离开了机器。走几步,回头望去,游戏屏幕里的关羽受伤跪在地上,旁边是一个倒计时——只要你投入一个游戏币,就可以续命继续玩了。我晃了晃手里的一大袋游戏币——那曾是我们多少人年少时的梦想——牵上了女儿的手:“走,爸爸带你抓娃娃去!”(完)最后附上一张照片,是我前几天拍的。我家附近一个商场开出了一个很大的游艺厅。我有一天经过,忍不住钻了进去,看到正好有一台《三国志2》,而一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大叔,正独自坐在那里玩着(看画面,应该是魔改的“三剑圣”版)。拿出手机,按了一张背影。谨以此,纪念我们这代人一去不复返的街机厅岁月。
2023年2月17日
其他

贝利亚之死

今天是2022年3月7日这是馒头说第
2022年3月7日
其他

承蒙厚爱!“馒头大语文伴读”各年级第二学期,来了!

1前段时间,有位老朋友忽然说要请我吃饭。他当年是上海另一家主流媒体的体育记者,我们一起跑条线的,20年的交情了。后来因为都不干体育,虽然一直保持联系,但也大概有好几年没见了。我随口问了一句:“为啥要请我吃饭?”他哈哈一笑:“我女儿吵着一定要见见你。”我和他的千金素未谋面,只是知道她刚刚读小学一年级,所以受宠若惊:“为啥你女儿要见我?”他颇有些幽怨地回答:“还不是因为你的大语文伴读!天天听!不喜欢听的每集听10遍,喜欢听的至少20遍!全都背出来了!”我在电话里就笑出声了:“来,来,我一定来!”到了吃饭那天,我见到了他的女儿,一个非常可爱聪明的女孩儿。我其实是怀疑他爸爸说话是有夸张的,直到我一坐下来,她就开始给我背“馒头大语文伴读”中《动物为什么会储藏食物?》中的一段。她说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伴读音频里,她最喜欢这篇。背完后问我:“馒头叔叔,下一段你来背?”我恨不得甩过去一个微信聊天里“哭笑不得.JPG”的表情包,老老实实告诉她:“你要我一字不差地背,我真办不到……”她露出两个可爱的酒窝:“那你给我背下每篇的第一句话?”我清了清嗓子:“同学们大家好!欢迎来到馒头大语文伴读,我是你们的馒头大师!”她开心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不停鼓掌:“对对对,一模一样!一模一样!”我的朋友在旁边又露出了幽怨的表情:“嚯哟,你还不如我!我现在都能背出好几段,因为她听的时候,必须要我在旁边一起听,不准走开……”2一转眼,“馒头大语文伴读”音频节目上线已经半年了。说实话,在去年8月底暑假结束上线之前,我心里还是有点忐忑的。这是我到目前为止最耗心血的一门音频产品:前后大约有420节音频课(全部由我自己录音口播),超过800张漫画,外加投入了团队内外十几个小伙伴的精力——孩子们真的会喜欢吗?上线之后一周,我悬着的心放下了,因为家长们带着自己孩子的反馈,纷纷来留言了。(团队的小伙伴们让我放出一些留言,我就随便取了一些,有些是微信群里家长的对话)有家长给我留言,说孩子的班主任专门打电话过来,说孩子原来在班里沉默寡言,但这段时间一直主动举手发言,有一次还上台根据课文给大家讲了两个故事,真不知道他从哪里听来的那么多典故;有家长给我留言,孩子在一周里面就把一到五年级的音频全都听了一遍,然后又从头开始回听,还会自己做笔记了;还有家长给我留言,说孩子昨天发脾气了,因为他洗澡的时候也要放“馒头大语文伴读”,边洗澡边听,但因为冲淋水声太大听不清,要他们一定解决这个问题……我知道,上面的这些话放出来,写下来,很像传销广告的感觉了,所以就此打住。但我可以保证,这些留言都是千真万确的——要我自己编也编不出这些话来。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看到这些留言时的内心感受:激动,感动,诚惶诚恐。那种自己做的事情被人认可的感觉,真的是太好了。3今天,“馒头大语文伴读”音频的第二学期音频,如约上线。去年九月份第一季上线的时候,我们分了“学期包”,“学年包”以及一到五年级额的“一竿到底包”,结果后台数据非常出乎我们意料:73%的家长都是买的“一竿到底包”(一到五年级共10个学期所有音频)——虽然我也不知道他们的孩子当时读几年级了。这里真心感谢这些家长的信任:要知道,当时的“一竿到底”包,只包含一年级(上)的34课,二到五年级的(上)都只上架了前15课。换句话说,家长们愿意先付钱,因为他们相信我们会把所有课程按质按量上架完成。而在去年上线后的两周内,我们的客服小姐姐每天接到的最多电话是:“我之前买了学期包/学年包,结果孩子听了很喜欢,是不是可以给我退款,我重新买整套?”排在第二位的电话是:“你们为什么不上六年级的音频?六年级的什么时候能上?”对不起,这话看上去又像是传销文案了,但确实是千真万确……所幸,我们没有辜负你们的信任。如今,“馒头大语文伴读”第二季在全国小学开学前,如约上线(据说有个别地方昨天开学,抱歉)——包括一到六年级六个年级第二学期的音频,外加六年级第一学期的音频。4接下来,各位会来到几条分叉路——请根据自己的需求点选。事先声明:为了防止上次很多家长一激动就先买了单体包而没看到最后有“一竿到底”包,我先放个链接——之后你们再慢慢看,我后面再慢慢解释。好了,现在大家各取所需:1、已经购买过“馒头大语文伴读”一到五年级整体包还想购买六年级课程的读者,以及要单独买六年级的读者,请点这里:六年级入口“馒头大语文伴读”
2022年2月15日
其他

“馒头大语文伴读”六年级课程

(左右滑动观看更多)六年级,目前第一学期12篇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上线(剩余22篇正在后期制作中,接下来每周至少上线两篇),目录如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以下为试听课:第一学期课程售价:原价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馒头大语文伴读”五年级课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五年级,目前第二学期12篇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上线(剩余22篇正在后期制作中,接下来每周至少上线两篇),目录如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以下为试听课:第二学期课程售价:原价
2022年2月14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馒头大语文伴读”四年级课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四年级,目前第二学期12篇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上线(剩余21篇正在后期制作中,接下来每周至少上线两篇),目录如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以下为试听课:第二学期课程售价:原价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馒头大语文伴读”三年级课程

三年级,目前第二学期12篇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上线(剩余21篇正在后期制作中,接下来每周至少上线两篇),目录如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以下为试听课:第二学期课程售价:原价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馒头大语文伴读”二年级课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二年级,目前第二学期12篇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上线(剩余21篇正在后期制作中,接下来每周至少上线两篇),目录如下: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以下为试听课:第二学期课程售价:原价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馒头大语文伴读”一年级课程

元。扫描下方二维码,还有三节课可试听,或可直接购买:如果一次性购买一年级(上)、(下)两套伴读课程,原优惠价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馒头大语文伴读”如何用手机号登录收听?

1、购买后如何快速便捷进入课程?扫描下方二维码,或以后搜索“馒头星球空间站”小程序即可,方便快捷。2、如何多平台收听?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我为什么会做“大语文伴读”这门课?

1我记得曾在一篇文章里专门写过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她叫沈蓓芬。她既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从一年级教我到五年级。沈老师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她上语文课,除了教语文课本上的那些拼音,生字和课文之外,总喜欢和我们讲一些小故事。她有时候会和我们说一些关于国家领导人的故事,比如有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我们美国人走路总是昂首挺胸,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走路总是低头弯腰的?”周总理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我们正在走上坡路,所以要弯腰,你们正在走下坡路,所以要挺直了背。”虽然这几句话是不是周总理说的,我也没考证过,但一直觉得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很妙,我记到现在。而沈老师也不仅仅只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我印象里,她还说过好几个小故事。比如说有一次外国办展销会,我们中国送了一批自行车出去(我记得她说的是“凤凰”),火车运到外国城市,车门一打开,自行车已经都散架了,我记得她很生气地说:”这种质量,还去参加什么展销?“还有一次,我记得是中国的长征火箭发射罕见地失败了,在那个时候,是一件非常让大家沮丧的事,但她请好几个同学做了资料搜集,上讲台和大家一起分享,火箭发射为什么失败,原因是什么。在她的影响下,我所有学科中,对语文的兴趣最浓厚,语文的成绩也最好。因为她,我渐渐明白,“语文”不仅仅是背课文,默生字,还能了解很多历史典故,名人故事,乃至人生道理。现在回想起来,沈老师教的语文,可能就是“大语文”的概念。2关于“大语文”,似乎目前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定义。我曾经在网上查过,应该最早是特级语文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对于这个概念,我个人的理解是:以课堂上的教学为基础,打破学科的边界,帮助学生向各个领域拓展:从天文到地理,从历史到哲学,从科学到艺术。不仅仅是要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也争取能在说故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志向。我相信,我读小学语文课本时产生的一些疑问,现在的小学生们应该也会有——或者,他们有兴趣去听:中国古代有拼音吗?那时候小学生学什么?需要带什么文具?白居易写这首诗时遭遇了什么变故?李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王维为什么要叫“诗佛”?“乐府诗”到底是什么?“牛郎织女”最早的传说版本是什么?“将相和”之后发生了什么?西方也有”盘古开天辟地“这样的创世神话吗?油画与国画有什么区别?西方的童话为什么要比中国的多?海螺为什么是软体动物?我们为什么能复原恐龙?蜗牛的速度有多快?银河系到底有多少星星?什么是“蝴蝶效应”?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这些问题里有些沈老师回答过我,而有些,我只能把问号埋在心里。如今,我长大了。在沈老师最初的启蒙教育和开导下,我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文科,最终成为了一名文字工作者,而且我发现:我自己很喜欢,也挺适合来讲这些故事的。于是,经过一年的谋划和制作,有了今天想要和大家介绍的这款系列音频产品:“馒头大语文伴读”。3先来解释下,为什么叫“馒头大语文伴读”。其实主要是想解释下“伴读”——“馒头”不用解释了,”大语文“解释过了。“伴读”是我自己想出来的,重点是个“伴”字,“陪伴”的“伴”。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给孩子们做语文课堂教学本身的辅导:修辞手法的分类,文言文的虚词使用,阅读理解如何提取中心思想……等等等等,这需要有专业的能力和资质,而且可能会加大孩子的课外负担。我想做的事情,就是“陪伴”:你学完这课了对吗?那我来陪你聊聊天,说说关于这篇课文背后的一些典故、故事乃至八卦,你听了以后,可能会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新的认识或想法,或者产生新的兴趣,进而愿意再去读一遍课文,或者认真仔细去回想一下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这个“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所有的故事,都是严格按照小学每年级的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每一课进度撰写和设计的,所以刚才提的那一连串的问题,都不是拍脑袋凭空想的,而是根据每一篇课文提出来的,我们做到了“一篇一音频,一文一故事”。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课文,天南地北和你讲一些课外故事,让你拓展一下知识面,进而提升学语文的兴趣,回学校后能更好更认真更有兴趣地上语文课。对了,不仅仅是正式课文,在每学期一些“日积月累”或课外单元,我们还把重要的知识点或古诗词做了拓展,所以每个学期的音频篇数,都是超过课本课数的。所以我设想的这款产品,轻松的应用场景有这么几个:早上起床,吃早饭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放一篇来听一听;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走路的时候,坐公交车的时候,或坐在爸爸妈妈车上的时候,可以放一篇来听一听;睡觉前,可以给孩子放一篇来作为入睡前的“知识催眠”;当然,如果能作为一个全家一起听,一起讨论和分享的“亲子时光”产品,那是最欣慰不过的了。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馒头大语文伴读”音频课幕后团队介绍

此外,还有多名上海市重点高中的语文老师担任顾问。除了专家顾问团队外,我的同事们也全力以赴,他们中,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社会学海归硕士,有美国南加州大学的海归学士,在这里一起鸣谢:程敬涵(橙子),宋秋怡(静水),康伊琦(KK),孙贞菊(鲸鱼与灰尘),李维莉(一啊鸭),以及我们的外援,灵魂画手
2022年2月14日
其他

【侃游·第六期】我们来聊聊家长、孩子和电子游戏

1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这两天看到了一张网络截图,是一群家长的留言:他们说的人,叫毛星云,1991年出生,是腾讯游戏的引擎开发组组长。2021年12月11日,毛星云选择用跳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年仅30岁。这群家长,骂的就是他。其中有一位家长说:“孩子有希望了,可以有时间学习了。”这是一件颇有讽刺意味的事,因为逝者毛星云的成长经历以及现在获得的成就,恰恰很可能就是这位家长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后能够达到的:毛星云是名牌大学的硕士毕业,还去留过学,作为专业领域人所尽知的大神(编程方面),获得过“微软技术专家”的称号。毕业后进了著名大厂的核心业务部门,年纪轻轻就做到了核心组组长,拿到的年薪足以让这位家长在亲戚朋友邻居面前眉飞色舞,惊得对方目瞪口呆……而现在,家长们却在庆祝他年轻生命的结束。2毛星云的悲剧,当然有背后的原因,或许有个人因素,但多半也有企业因素。不过这篇文章的主题并不是想聊他——我相信他的家属在此时此刻也是希望能够得到安静。借这个机会,想聊一个不断有家长在后台咨询的一个问题:怎样看待孩子打电子游戏?先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吧。我家是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给我买了FC游戏机的,后来妈妈告诉我当初给我买的一大理由:“想锻炼一下你的灵活性,别木噱噱的(上海话,就是有点呆板,不灵活)”。那么他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我觉得是达到了。我买游戏机后没多久,就可以《魂斗罗》1条命通关了,甚至创造了一枪不发,只靠跳来通关(当然关底BOSS需要开枪),很多需要跳跃技巧的游戏,在最难过的关卡,小伙伴们都是要请我去操作的。直到现在,打《只狼》这类的游戏,我都感觉没有什么问题的。FC游戏《圣斗士星矢·黄金传说》的操作手感相当糟糕,其中有好几段跳断壁的操作,全体小伙伴都是把手柄交给我来操作的当然,若只看对灵活性和操作性的锻炼,是小看电子游戏对我成长的影响了。电子游戏对我而言,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对历史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玩了《文明》系列和《三国志》系列;对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感兴趣乃至愿意去学习了解,《大航海时代》系列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玩光谱公司的《巴士帝国》和《20世纪商业帝国》,让我初步认识到了商业的逻辑和一些产业的幕后流程;光荣的《大航空时代》以及”TechnoBrain”的《我是航空管制官》系列,让我进一步了解了航空业的逻辑和机场管理的程序……《我是航空管制官》这个系列的游戏让我了解了机场塔台是如何调度进出航班的,有时候误机了,也会心平气和不少而玩游戏至少对我而言,一直让我对最新潮的东西保持一种好奇和敏感。那个年代玩电脑游戏成长起来的孩子,哪个不精通DOS操作系统?哪个不会修改HIMEM.SYS和EMM386来获得缓存?哪个不对硬盘、内存、显卡、声卡、光驱(声卡和光驱现在已经进坟墓了)的型号优劣乃至拆装改换了如指掌?哪个不对ISDN、MODEM、宽带、无线的升级换代如数家珍?哪个不是聊天室,BBS,QQ,微信的第一批用户?可以说,从小玩电子游戏,和我后来成为最早一批彻底转型新媒体的传统媒体人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有一段时间里,但凡家长在后台咨询我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态度时,我基本都是劝他们不要焦虑,不要恐惧,可以让孩子们玩一下。但后来,我发现,事情并非我想的那么简单。3因为时代在变,游戏也在变。首先,我那个年代的那些游戏,全都是单机游戏,而现在基本上都是网络游戏——当一款游戏中玩家可以和玩家发生连结进而构成一个虚拟生态的时候,游戏对人的诱惑力是呈几何倍级增长的。说的有点“元宇宙”的意思了。其次,我那时候的游戏,都是“前端收费”,就是你花一笔固定的钱,买下这款游戏,接下来怎么玩都不用再花钱了,或者像早期的网络游戏,比如《魔兽世界》,是靠购买点卡游戏的,你买多少,玩多少。像《魔兽世界》这种收费模式的网络游戏,都是“古典时代”的了但现在的游戏,绝大多数都是“后端付费”,也就是需要“氪金”。在游戏如何“后端收费”和吸引人“氪金”这方面,中国游戏企业堪称全世界这一行的泰山北斗,开创了各种打法和流派,是神一般的存在。既然游戏制作者把游戏盈利的点都放在你下载游戏之后,那就有成百上千种利用你人性弱点的办法:开宝箱,抽卡,PK,炫富,报仇,变好看,秀恩爱……成人尚且把持不住,何况孩子?第三个问题,就是电子游戏载体的进化。以前我玩游戏,要么游戏机,要么是一台电脑,像GB,GBA包括PSP这种便携式游戏机,都是很后面出来的了,也承载不了什么大制作。既然游戏载体固定,就相对便于家长管理和监督——相信我们这代人都有过被父母摸电脑显示器后面是否发烫的经历。但如今情况不一样了,一个随身携带的手机就能承载大量游戏了,随时随地可以在上面游玩、社交和氪金,对孩子来说,诱惑变得无时无刻不在,这也给家长监管带来比以前大得多的挑战——更何况,有多少家长自己也是捧了个手机不肯放的呢?更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在盈利的诉求和压力下,现在的很多游戏——尤其是后端收费类的手机游戏——正在变得千篇一律,游戏类型就那么几种(一般是容易吸引氪金的那几种),游戏的旁白枯燥乏味,情节千篇一律,以前那些真正能给人带来思考和收获的游戏,几乎已经看不到了。这种现象在武侠手游中尤其明显:画面都很惊艳,游戏性却无限趋同:捏脸,轻功,自动寻路,养宠,坐骑,装修,抽卡,合成……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对白苍白,情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必须承认,不少孩子玩的游戏,除了能获得最初的放松和调节之外,哪怕是不花钱,但大部分也是在浪费时间。所以,我非常赞成国家对电子游戏行业的一些必要的监管。那么,是否就应该禁止孩子玩电子游戏呢?4答案是否定的。首先,作为家长,你禁止不了。游戏是人类的天性。说游戏是独立于绘画、雕塑、电影之外的“第九艺术”,我觉得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是天性,你就禁不了,没办法的。举个例子:就在不久前,EDG在S11赛季逆转夺冠,网上有个段子,说某大学宿管听到那么多宿舍楼的学生都在疯狂欢呼庆祝,以为是收复台湾了。这种阵势,这种热爱,这种普及,你拿个鸡毛掸子去说:“玩物丧志!快去复习功课!”你觉得有用吗?其次,你作为家长,你也未必敢禁。电子游戏现在在年轻人中扮演一个很重要的功能:社交货币。还是拿EDG夺冠这个例子来说。当天晚上,微信朋友圈被这消息刷屏的,和朋友圈静悄悄的,就是两代人。作为家长,你知道EDG吗?你知道LPL吗?你知道“英雄联盟”吗?你不知道,没关系,但如果你发现你家孩子的同学全都知道,但你家孩子一脸懵逼,看着人家高谈阔论自己却在墙角捏衣角,你有没有那么一点慌?那天晚上奔出宿舍楼敲锣打鼓的,那天在朋友圈转发“恭喜EDG夺冠”的,未必个个都是死忠铁粉,有些人只是不想失去这个“社交货币”,不想让人看出自己和年轻脱节,和时代脱节罢了。往小点年龄层说。课间或放学后小学生们讨论下《我的世界》(“Minecraft”)打僵尸的几个小技巧,争论下吕布的大招应该先跳还是后跳,他们是不是其实就在交换属于自己的“社交货币”?挤不进圈子的孩子如果发现自己成了少数,会不会觉得有点落单?这和当初我们那代人,有些同学明明不怎么喜欢游戏,但也要放学跟着去一次街机房,下课凑上来讨论两句人族厉害还是神族厉害,是一样的道理:社交需求。所以从这个角度说,你作为家长,看到你家孩子有时候哪怕上B站看下游戏主播展示玩游戏也好,是不是就会多了一层理解?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孩子之间讨论些学习不好吗?在学校谈什么游戏?老师不管吗?学校不管吗——那就再回过头去看看“天性”那一条。《我的世界》不是说孩子间不讨论游戏就可能会被孤立,而是说,不管你承认与否,电子游戏确实成了这一代孩子们的一种“社交货币”,如果你掌控得当,让你的孩子和同龄人多一些共同话题,何乐不为?第三,作为家长,你也没必要禁。为什么?因为尽管现在好游戏不像以前那样层出不穷,但还是有一些的。比如《Minecraft》就是其中一款,获得过很多大奖,联合国还专门找他们来宣传防疫。我还推荐过一些这样的游戏,如果你愿意,可以去搜一搜《纪念碑谷》,《迷你地铁》,《阿尔托的冒险》,《被遗忘的安妮》,都适合你陪孩子一起玩甚至让他们自己玩。当然,前提是要控制好分寸。所以,最后的问题来了:大家都知道要控制好分寸,都知道“堵不如疏”,但问题是,怎么“疏”?5总结我自己的几个心得吧,不一定对,权当参考。首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作为家长,我觉得还是多少了解一下电子游戏,不要一提起电子游戏,就是“电子鸦片”,是“洪水猛兽”,“我家孩子学习不好什么都不怪,就怪电子游戏”。在这一点上,我可能稍微有点优势,因为我确实是一名如假包换的“骨灰级”游戏玩家,所以对我女儿游戏的选择,我还是有一定优势的——前面提到的那些游戏,都是我帮她选的,支持她玩的。你了解游戏后,才能制定针对你孩子的有效策略。其次,一起参与,共同话题。这个不能做强求,有些家长确实没空,或确实不愿玩游戏。但我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和你孩子一起玩一下电子游戏——当然是好的游戏。比如我现在的每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晚上雷打不动,哪怕是加班也要提早回家,必须要陪我女儿一起打半小时《双人成行》。这里也顺带推荐一下《双人成行》吧,我认为这是近几年来最伟大的一款游戏,让人又一次真正体会到了一款好的电子游戏的真谛:新奇,有趣,启发,益智,感动。最关键的是,它非常适合亲子。《双人成行》是一款我愿意吹爆的游戏我也有时会和她讨论《我的世界》的话题(我玩《我的世界》的时候,汤圆大概还没断奶),以及在玩《荒野大镖客2》这类顶级3A制作的时候,让她在旁边看一会(主要是看骑马和西部风光,以及让她了解下现在游戏已经可以做到多么逼真)。这样的话,孩子会认为你是理解游戏的,也是理解TA的,会更信任你,对你提出的游戏时间的把控和调整,也更愿意遵守。更别提游戏过程中增进的感情了。第三,制订契约,严格遵守。这个没什么好说的了,难度不在制订,而在遵守。“遵守”的重点不在“处罚”:你今天作业没按时完成,扣5分钟游戏时间!这不难,难在“守信”:你答应过给人家15分钟游戏时间,你会不会找各种理由推脱?有一次我女儿周末作业做到10点半,但她一周就盼着和我玩《双人成行》的那么点时间,所以即便早已过了上床睡觉时间,我依旧履行和她的约定——只不过和她协商后,把半小时缩减成了15分钟,还有15分钟放到第二天弥补。你守信了,孩子才会认真对待你们的约定,无论是处罚还是奖励。《荒野大镖客
2021年12月17日
其他

1978年,“蒋爱珍杀人案”始末

今天是2021年9月13日这是馒头说第
2021年9月13日
其他

【伴读】其实每篇语文课背后,都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写在前面】1、首先要抱歉:原文一不小心按了删除只能重发一次了,打扰了~2、借这个机会,正好把上一次推送读者集中提问的几个问题和注意事项做一个集中解答:(1)购买完成后,可以搜索“馒头星球空间站”小程序,随时可以收听。此外,也可以下载“鹅学习”APP随时收听,这个APP可以让您实现异地账号登陆收听,小程序只能绑定您购买的微信号。“馒头星球空间站”小程序二维码:(2)不少家长一看到单年级就先买了,或者在买了单年级后孩子听了很喜欢,后悔没有买“一到五年级”的打包,所以如果您还没购买,先别急着购买单年级,最后有一到五年级的“一竿到底价”,非常优惠,可供参考。(3)如果您想赠送给别人收听(朋友或您的孩子),请一定在购买前点“送好友”,再完成付款购买:示意图:最后想说一下,这两天确实团队都很激动,因为这款产品从策划到上线,只是自己觉得应该会对孩子拓展课外的语文阅读有所帮助,上线的这两天,收到了不少家长的反馈,验证我们的产品真的是有效果的,非常开心。截图很多,就不一一放出了:最后想说,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团队一定会继续努力,把这款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拓展视野的产品做好!再次感谢!以下是正文:1一转眼,孩子们开学了。我记得曾在一篇文章里专门写过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她叫沈蓓芬。她既是我的语文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从一年级教我到五年级。沈老师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她上语文课,除了教语文课本上的那些拼音,生字和课文之外,总喜欢和我们讲一些小故事。她有时候会和我们说一些关于国家领导人的故事,比如有美国记者问周恩来:“我们美国人走路总是昂首挺胸,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走路总是低头弯腰的?”周总理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我们正在走上坡路,所以要弯腰,你们正在走下坡路,所以要挺直了背。”虽然这几句话是不是周总理说的,我也没考证过,但一直觉得这里面的逻辑关系很妙,我记到现在。而沈老师也不仅仅只培养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我印象里,她还说过好几个小故事。比如说有一次外国办展销会,我们中国送了一批自行车出去(我记得她说的是“凤凰”),火车运到外国城市,车门一打开,自行车已经都散架了,我记得她很生气地说:”这种质量,还去参加什么展销?“还有一次,我记得是中国的长征火箭发射罕见地失败了,在那个时候,是一件非常让大家沮丧的事,但她请好几个同学做了资料搜集,上讲台和大家一起分享,火箭发射为什么失败,原因是什么。在她的影响下,我所有学科中,对语文的兴趣最浓厚,语文的成绩也最好。因为她,我渐渐明白,“语文”不仅仅是背课文,默生字,还能了解很多历史典故,名人故事,乃至人生道理。现在回想起来,沈老师教的语文,可能就是“大语文”的概念。2关于“大语文”,似乎目前没有一个官方的明确定义。我曾经在网上查过,应该最早是特级语文教师张孝纯先生提出的。对于这个概念,我个人的理解是:以课堂上的教学为基础,打破学科的边界,帮助学生向各个领域拓展:从天文到地理,从历史到哲学,从科学到艺术。不仅仅是要拓展孩子的知识面,也争取能在说故事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培养学生的志向。我相信,我读小学语文课本时产生的一些疑问,现在的小学生们应该也会有——或者,他们有兴趣去听:中国古代有拼音吗?那时候小学生学什么?需要带什么文具?白居易写这首诗时遭遇了什么变故?李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王维为什么要叫“诗佛”?“乐府诗”到底是什么?“牛郎织女”最早的传说版本是什么?“将相和”之后发生了什么?西方也有”盘古开天辟地“这样的创世神话吗?油画与国画有什么区别?西方的童话为什么要比中国的多?海螺为什么是软体动物?我们为什么能复原恐龙?蜗牛的速度有多快?银河系到底有多少星星?什么是“蝴蝶效应”?为什么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在我读小学的时候,这些问题里有些沈老师回答过我,而有些,我只能把问号埋在心里。如今,我长大了。在沈老师最初的启蒙教育和开导下,我爱上了语文,爱上了文科,最终成为了一名文字工作者,而且我发现:我自己很喜欢,也挺适合来讲这些故事的。于是,经过一年的谋划和制作,有了今天想要和大家介绍的这款系列音频产品:“馒头大语文伴读”。3先来解释下,为什么叫“馒头大语文伴读”。其实主要是想解释下“伴读”——“馒头”不用解释了,”大语文“解释过了。“伴读”是我自己想出来的,重点是个“伴”字,“陪伴”的“伴”。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我没有能力也没有资格给孩子们做语文课堂教学本身的辅导:修辞手法的分类,文言文的虚词使用,阅读理解如何提取中心思想……等等等等,这需要有专业的能力和资质,而且可能会加大孩子的课外负担。我想做的事情,就是“陪伴”:你学完这课了对吗?那我来陪你聊聊天,说说关于这篇课文背后的一些典故、故事乃至八卦,你听了以后,可能会对这篇课文有一个新的认识或想法,或者产生新的兴趣,进而愿意再去读一遍课文,或者认真仔细去回想一下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这个“伴”还有另外一层含义:所有的故事,都是严格按照小学每年级的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每一课进度撰写和设计的,所以刚才提的那一连串的问题,都不是拍脑袋凭空想的,而是根据每一篇课文提出来的,我们做到了“一篇一音频,一文一故事”。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课文,天南地北和你讲一些课外故事,让你拓展一下知识面,进而提升学语文的兴趣,回学校后能更好更认真更有兴趣地上语文课。对了,不仅仅是正式课文,在每学期一些“日积月累”或课外单元,我们还把重要的知识点或古诗词做了拓展,所以每个学期的音频篇数,都是超过课本课数的。所以我设想的这款产品,轻松的应用场景有这么几个:早上起床,吃早饭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放一篇来听一听;上学或放学的路上,走路的时候,坐公交车的时候,或坐在爸爸妈妈车上的时候,可以放一篇来听一听;睡觉前,可以给孩子放一篇来作为入睡前的“知识催眠”;当然,如果能作为一个全家一起听,一起讨论和分享的“亲子时光”产品,那是最欣慰不过的了。4好了,该正式介绍这款产品了。先介绍下这次的制作团队成员吧。首先自然是我,还是出个介绍吧:然后这次我找到了我当年文基班的另一位寝室同学——我们寝室的同学拉出来个个能打——担任“课程导师”:然后是我当年同寝室的两位老同学,他们都担任了课程顾问:然后,就是介绍这个系列产品本身了。这次推出的是小学一年级到五年级的第一学期版本,六年级版本和初中版本会在后面陆续推出。接下来我来分年级介绍。一年级,目前第一学期34篇已全部制作完成并上线,目录如下:一年级(上)
2021年9月1日
其他

辜鸿铭:“末代狂儒”的矛盾与孤独

当时正值欧洲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泥潭,西欧各国不少人对自己国家的前景感到失望和悲观,开始反思自己曾经自以为先进的文明制度,而辜鸿铭关于“东方文明”的观点恰好横空出世,让很多西方人眼前一亮,感触颇多。
2021年6月21日
其他

麦凯恩:幽灵的复仇

直到1973年初,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赴越南签署停战协议,越南方面还提出可以让基辛格顺带把麦凯恩“捎”回国,但基辛格也拒绝了这个提议,说“美军人人生而平等”——事实上,基辛格知道麦凯恩也不用等多久了。
2020年11月16日
其他

【推广】是时候了,说一个我的隐秘爱好……

2015年的时候,微信公众号的第一波时间窗口其实已经过去了。我经常收到各种想做公众号的咨询,但我心里很清楚,绝大部分人都是一时心血来潮,并没有想好自己的特长或兴趣在哪里,以及准备怎么做,做多久。
2020年11月11日
其他

我们俩做了一件事,有兴趣一起加入吗?

1今天不说历史故事,说一件自己的事。熟悉我的读者都知道,我的太太做了一个时尚类的公众号,叫“石榴婆报告”。同时熟悉我俩的读者也知道,虽然我们一个写历史,一个写时尚,但我们时不时都会有一个相同的栏目:荐书。因为我俩还都算挺爱看书的人,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多读书,确实改变了我们的命运。所以即便是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娱乐的手段如此丰富,获取信息的渠道如此之多,但我们还是会静下心来,认真读一些书。不仅如此,我们对女儿汤圆妹也是这么要求的。现在的孩子,拥有我们童年时无法想象的生活条件,也拥有我们当时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各种高科技娱乐手段,但至少就目前来看,认真读一本书所带来的收获,还是无法被替代。有时候,一本书,就能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你心里埋下一颗等待发芽的种子。所以汤圆妹提出其他的要求,我们都会仔细斟酌,和她商量,但只要是买书的要求,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应。然而有一天,我对汤圆妹说:“你不要以为能读到一本书,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2在做记者的时候,有一次和同事一起,带着一笔企业的捐款去了一座山区小学。那个地方,位于三省交界,确实很穷。但那座小学,因为种种原因,有点小名气,经常被媒体报道,所以一直受到外界捐赠。在那里,我看到那座小学的校舍等硬件设施其实挺气派的,甚至还拥有自己的电脑上机教室——几十台PC电脑就放在那里(但我注意到已经落满灰尘)。然而我走进他们的“阅读室”,只是稀稀拉拉摆了一排残破不全的连环画,即便如此,还是有几个孩子还是在那边翻阅。在回到上海后,我接到了校方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试探性地询问,是否可以找到某体育品牌赞助他们操场一条塑胶跑道。我当时是体育记者,我知道体育对于孩子们而言很重要,但我去过他们的操场,挺正规的一个400米跑道的操场,只是跑道是煤渣地——当时我从大学毕业也不算太久,我的母校,那所在全国也算一流的大学里的所有操场跑道,也都只是煤渣地而已。我婉拒了那个请求,因为我觉得那里的孩子们最缺的,并不是塑胶跑道,而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一本好的课外书——有些东西,并不是以价格来衡量的。所以从那个时候,我就许下了一个心愿:等到我自己有余力的时候,一定要为这件事出把力。3确实,我和我太太都很幸运,赶上了一个时代。有一天我忽然发现:我真的有余力,可以为社会做一些事了。于是,我把我做微信公众号以来读者给我累计的“赞赏”都拿了出来,以及给我卖书的版税做了一个规划,开始完成我当初许下的心愿:让那些没有条件读到一本好书的乡村孩子们,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具体的操作内容和过程,我写在了下面这篇文章里,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倾尽江海里,赠饮天下人”》我资助的一所学校里,那些认真阅读的孩子们一个孩子给我写的信这篇文章出台后,许多读者都表示很感动(还好我特意把那天的文章关掉了“赞赏”),我的读者群里甚至瞬间就有热心读者们组成了一支“荧光小队”,希望能帮助我一起做一些公益和慈善的事。当时我自己也是又感动又忐忑。感动的原因自不必多说,忐忑的原因是:我深知做公益不是光靠热心就能完成的,甚至不是光有钱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大量的精力,持久的恒心,以及专业的判断和操作。果然,我们的“荧光小队”不久后就碰到了一些尴尬,大伙热心寻找到的捐赠对象(学校),并非完全如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所以,除了我原来自己一直在做的几个公益项目外(都是有我完全信任的这所学校的老师在操办),其他的都暂停了。绝非大家不愿意做,也绝非大家不愿意捐钱,而是要筛选出一个合适的捐赠对象,并且全程监督落实,真的是一件非常花精力的事。大家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是希望能够在业余时间献出爱心,但这样做下去,不仅效果会不如自己当初所想,也很难长久。我一度也为这件事所困扰,直到有一个平台的团队找到了我。4这个平台,就是腾讯公益平台。其实挺早就听说过这个平台,但一直不是最了解。这次和他们团队的人深入接触以后,知道了一些原先不知道的数据:腾讯公益网络募捐平台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益募捐平台,截至2020年9月6日,腾讯基金会运营的腾讯公益网络募捐平台已获得超过3.5亿人次网友捐助超过90亿元善款,累计受益公益项目数量超过8.4万个。他们在每年9月7日至9月9日期间举办的“腾讯99公益日”,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全民公益行动日。过去五年来,参与“腾讯99公益日”的捐款人次从最初的205
2020年9月7日
其他

“傅满洲”&“陈查理”:西方视角中的中国人形象探寻

男主角是傅满洲之子引争议》(阮佳琪,观察者网,2018年12月4日)7、《华人大侦探陈查理:英雄侦探还是西方“模范仆从”?》(夜行者老金,豆瓣,2019年8月24日)8、维基百科
2020年5月25日
其他

110年前,那场在东北爆发的鼠疫

Wu”。没错,就是伍连德。馒头说曾经获得过195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乔舒亚·莱德伯格(Joshua
2020年2月3日
其他

“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倾尽江海里,赠饮天下人。”

1先想和大家说件糗事。话说出《历史的温度》第一本的时候,出版社的策划编辑在和我讨论版税的细节。不瞒大家说,我出书,当时就两个期望:第一,对自己写公众号一年,有一个交代(当时工作太忙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坚持下去了)。第二,如果有可能的话,让更多的人知道一些历史上我们可能忽视的事。除了这两样,真的没想过赚钱。退一步说,其实大家多少都应该知道,这年头,出书能挣几个钱呢?所以,当时我特别牛掰地和我的策划编辑表达了一个意思:“版税别给我了,帮我都捐了吧。”用上海话说,叫“浪头大得很”。但是,当时我的策划编辑给了我几个方向,我都不是太有把握——是否捐款能落到实处。(这里必须要说一句,我的编辑,以及中信出版社“商业家”团队,都是热衷公益的好人,且也是是实实在在做了很多好事的,比如每一册新出的《历史的温度》,他们都会划出一定预算,无偿赠与一批全国各地的老师(优先考虑边远山区老师),在这里我深表感谢。)结果——这个要实话实说——承蒙大家的关爱,我的书卖得要比我之前想的要好不少,所以,就版税这一块而言,确实要比我原来想得要多。我原来以为就小几万块钱,现在这个数额的话,确实能帮助的对象和能做的事多了很多,需要相对慎重地选择和谋划,而不是之前随便一说:帮我捐了算了。那么,规划归规划,总得有开始的第一步吧?于是,我就先想到了另一块——读者每期看文章给我的“赞赏”。2不瞒大家说,自“馒头说”创立以来,你们给我的赞赏,早就超过六位数了。但我从收到第一笔赞赏的那一刻起,就立下一个心愿:读者给我的,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回报给更多的读者。换句话说,读者给我的“赞赏”,我会只多不少地,用各种形式,去回报更多更需要的人。所以其实在很早前,我就开始留心了。比如,我通过一位读者告知,湖南某市某县某镇有一位英语老师,自己在学校成立了一个“图书馆”,不断地自费购买各种英语书籍和中文书籍,希望孩子们有一个更宽阔的眼界,有一个更高远的目标,有一份更明确的家国责任;又比如,一位大别山的老师和我发了消息,我也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边远山区的老师的激情,动力,责任,以及无奈(我刚查了他们所在的这个县,2019年5月刚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还比如,有一位内蒙古某小学的语文老师,一直希望孩子们能多读书,读好书,读懂书。于是我想了几种办法,帮助他们一起,达成心愿。比如每月提供一笔资金,给老师购买各类她觉得对孩子有益的图书——她每月都会开书单给我。比如给老师定期寄一批书过去,可以是他觉得孩子们需要读的,也可以是我觉得孩子们可以读的,加在一起。还比如成立个“馒头读书会”,每个月由老师指定一本书,月末大家交读书笔记,由老师来评定,分一二三等奖,由我来赞助这笔“读书奖学金”。尽管现在每个月的支出总和,其实早就超过每个月读者给我的赞赏总额了。但这本来就是符合我心愿的——还有之前的积蓄嘛。就算“赞赏”花完了,还有版税嘛。关键让我高兴的是,事情似乎慢慢上轨道了。3想起今天写下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前几天湖南的那位英语老师,给我看了一封孩子写给我的信。说实话,看了以后,很感动。这里要提一下的是,我还真没给他们寄过《历史的温度》系列,怕觉得我是在推销我自己的书,这套书是老师自己买的。唯一一次寄的,是内蒙古的那所小学,是最近一期的读书会的六名获奖同学,我给他们各送了一本书,还给他们各写了一句话。孩子的稚嫩笔迹,让我感受到了他们想读书的愿望。而老师给我发来的一些照片,更让我触动。其实还有好多封信,还有一些孩子拍给我的视频。我觉得,我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4今天中断“馒头问答”,发这篇文章,主要还是有感而发。同时,其实想借这篇文章,表达我的一个期望:我想借这个机会,征集更多希望得到帮助的孩子们的信息。如果你有相关信息,欢迎给我发邮件——就暂且借助
2019年12月6日
其他

【6.5】1941年,那条炼狱般的大隧道

“后来,木栅不知怎样打开的,守在外面阶梯上的防护团也跑掉了。人流穿过闸门,犹如江河破堤,拼着全力往隧道口上冲。我和两位同学因年轻力壮,用尽力气随着人流挤出木栅,昏头昏脑地上了阶梯,终于来到地面上。”
2019年6月5日
其他

【4.16】那一年,震惊中美的“胡娜事件”

按照沈建球的说法,胡娜当时是受到了台湾网球队领队吴岱勋的“蛊惑”和全程策划,按照“反共”套路走的。从后来全程义务帮助胡娜申请“政治避难”的律师是一名美籍台湾人来看,沈的这个说法似乎也是符合逻辑的。
2019年4月16日
其他

【12.28】太平洋”大逃杀“

【写在前面】昨天的图片推送,提了当年“鲁荣渔2682号”的“大逃杀”故事。从后台读者的反馈来看,我很惊讶竟然还有很多人从来没听到过这件事,或是并不了解细节。很多读者说让我写一篇。但一来岁末年终,我事情实在太多,精力不济,也不掌握第一手资料;二来,其实各种报道已经有很多了。所以,写我就不写了,找了一篇当初影响最大的,由《时尚先生Esquire》记者杜强采访的当时船上一名幸存者的稿件。对了,其实“鲁荣渔2682号”正式出海的那天,就是2010年12月28日——为什么会晚一天,文中会有交代。原题是《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正文我只在格式和小标题上做了改动,附录加了一个”判决结果”,全文版权归属《时尚先生Esquire》。正文较长,请耐心观看。另外,建议多穿一件衣服看,因为在看的过程中,可能会发冷。本文已获得授权。【编者按】“鲁荣渔2682号”隶属于山东荣成市鑫发水产公司,属大洋鱿钓船,船长三四十米,主机功率为330千瓦,2010年12月,渔船载33名船员出海,前往秘鲁、智利海域钓鱿。其间渔船失去踪迹。出海8个月后,被中国渔政船拖带回港时,船上只剩11名船员。历时近两年的侦办和审理后,11名生存船员被判杀害22名同伴,其中6人判处死刑。《时尚先生Esquire》记者找到了其中第一位刑满释放者,请他讲述了整个故事。
2018年12月28日
其他

【12.5】郭永怀:一位不应被历史遗忘的科学家

然而,那些著名的科学家,哪怕历经千年,我们却都一直清楚地记得他们的名字,知道他们的贡献。在各类书籍上,电影中,教科书上,道路名称,纪念馆,乃至宇宙的小行星命名……我们有各种各样纪念和缅怀他们的方式。
2018年12月5日
其他

【闲聊】那些大学里的那些神奇老师们……

中文系的许道明老师,主讲《中国现代文学》。有一回他的课是下午1点半上课,到了1点35还没见着人。直到1点40,他有些摇摇晃晃走进了教室。进了教室也不说话,撑着讲台看着我们,我们也看着他,大眼对小眼。
2018年9月10日
其他

【6.8】“请问,你为什么要去攀登珠穆朗玛峰……”

Step)。在那里并没有发现绳索等人工遗物,而徒手攀爬“第二台阶”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不要说考虑到当时马洛里和艾文的身体状况。“中国梯”是中国登山队于1975年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在
2018年6月8日
其他

【5.2】一个让八届美国总统都害怕的人

1》,大家可在京东、亚马逊、当当或淘宝上搜索可得,单本或套装都有。点击文末左下角
2018年5月2日
其他

【4.4】性,权利,反歧视,马丁·路德·金

可直达购买页面,谢谢大家!此外,后台每天都有读者给我发来kindle开机屏是《历史的温度
2018年4月4日
其他

【2.2】我们正式使用标点符号,其实还不满100年

他认为,在古代,书的产量是很低的,市面上能找到的书的种类也很少。罗马帝国时代一年只能出产一两百种书。中世纪末期有个欧洲最博学的学者,他一辈子也只看过800多本书——所以,读书的人不需要读那么快。
2018年2月2日
其他

【1.31】逃离德黑兰

伊朗人的潜台词其实也很明显:这个礼包,与其送给即将卸任的卡特,不如用来送给新任总统里根。毕竟,陷入“两伊战争”的伊朗,赢得战争胜利是最重要的,也急需美国解冻80亿美元的在美资产。至于反美,往后排吧。
2018年1月31日
其他

【12.22】《芳华》背后,那场惨烈的中越战争……

在西线,越南的345师一溃千里,除师长带小部分部队逃走外,全师崩盘。镇守越西北重镇沙巴的越军316A师,是越南最早成立的六大主力步兵师之一,但在中国149师的拼死攻击下,也几乎被打残,只能撤出阵地。
2017年12月22日
其他

【12.11】丘吉尔的另一面

他酷爱抽雪茄,烟不离手。有一个没有得到过证实的说法是他一生抽掉了大约3000公斤的雪茄烟。丘吉尔曾命人专门为他制作了一种特制氧气面罩,前面开了一个洞,方便他坐飞机在高空非增压状态下,依旧可以抽雪茄。
2017年12月11日
其他

【11.24】你,究竟有权决定自己死亡吗?

对立法者而言,诚然,每一个人都有决定自己生命的权利,旁人也没有资格要求他人继续忍受痛苦和折磨。但是,如果“安乐死”这个闸门一旦全面开禁,又怎么能避免各种“谋杀”假借“自愿”之名而堂而皇之出现呢?
2017年11月24日
其他

【11.17】说说上海,说说上海人

可能很多90后是不知道“假领头”是什么东西了。简单来说,就是当年上海人承担不起一天换一件衬衫的花费,但还是希望觉得体面一些,所以就有这种只有“领子”的便宜“衬衫”卖,穿在绒线衫里,外人是看不出来的。
2017年11月17日
其他

【11.13】“文胆”之死

“各单位互不接洽,互不配合,互相拆台;党的高级干部中有人对党国前途丧失信心,未能集中精力以纾危艰;有人公开散布失败情绪,在总统府的门口竟问别人‘你有没有准备’?准备什么?准备后路还是准备投共?
2017年11月13日
其他

【11.10】“名士”于右任

没有钱财宝物,没有股票证券,大部分都是于右任生前的重要日记和信件。剩下来的,就是一批账单——三儿子于中令出国留学借的学费的账单,借副官宋子才的数万元账单等等。还有,就是夫人高仲林早年为他缝制的布鞋。
2017年11月10日
其他

新书出版三个月了,有些话想对老师们说……

他上课,也会讲很多故事,古往今来,听得让人入迷。然后听了故事我就喜欢写。在那个对学生个性发展还不是很放开的年代,我的作文会写小说,会写新闻体,他一点也不责怪,还经常给我90分以上的高分。
2017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