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无锡——人在无锡走 哪能没豪车!俺是江南第一城
导读:提起无锡,首先想到甜丝丝的酱排骨、梅花糕和糖芋头。它好比一个清秀的邻家小妹,站在上海、苏州和南京等一众美女闺秀中间,一点都不起眼。但自清代以来,无锡就一直是市场经济重镇,改革开放之后的苏南模式曾一度将其推向顶点,但随着全球化加剧,曾经土地和廉价劳动力不再是无锡的优势,名噪一时的苏南模式遭遇瓶颈。
文/叶檀 ☞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新中产城市我们曾写过五篇,其他的新中产城市如成都等,以前我们在城市系列中曾经作过定位,因此,新中产城市系列文章暂告一个段落。
有一些城市,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些城市貌似不起眼,却各有风骚,有的是中国曾经的贸易圣地,有的是曾经的移民之都,现在这些城市在城市分析中,从指缝中漏过。这是不公平的,中国城镇化的质量,取决于数百个中小城市。
每个周一,是我们分析城市的固定时间。从今天开始,我们分析受到冷遇的地级市。
截止至2017年3月,全中国总计有334个地级行政区,其中有293个地级市、30个自治区、3个盟。叶檀财经将目光转向293个地级市,详细排查每个城市的性格、经济、文化与居民生活情况,除了GDP、消费、交通和人口等常规数据,更加注重城市自身的深度挖掘,以及与周边中心/核心城的协调发展。293个地级市中,已经在此前的最有前途十大城市、卫星城、副省级城市中出现过的约有33个,剔除之后剩余260个城市,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比较:
一是交通状况,包括高铁班次、地铁规划情况,以及与大城市之间距离。
二是GDP,当地工业发展史与特色产业。
三是人口流入流出、教育资源、当地财富积累与消费情况。
四是城市本身规划发展,以及未来展望。
01
无锡
提起无锡,首先联想到的是甜滋滋的无锡菜,是与老无锡人血脉相连、感情深厚的酱排骨、油面筋,是太湖一侧的鼋头渚、寄畅园和古运河。整个苏南,食物都偏甜,小笼包甜甜的,一个北方人到无锡工作,吃饭是最麻烦的事,恐怕要几年才能习惯。
中国最市场化的城市群,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有篇文章说,北京周边是穷邻居,上海周边都是富邻居,确实如此,苏南城市群星光熠熠。无锡周边好城市太多,太多美女扎堆,一个清秀的邻家小妹看上去就不怎么惹眼。无锡就是一个清秀的邻家小妹。
无锡不是个低调的城市,无锡有江南大学,有《江南晚报》,似乎无锡就是江南,江南就是无锡。无锡人有钱,买起豪车来也绝不手软。
无锡作为苏南重镇,从清末以来就是市场经济重镇。
无锡曾被评为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工业摇篮、全国十大旅游城市、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个城市小日子一直过得相当不错。
无锡底子厚,2015和2016年,无锡GDP分别为8518.26亿和9210.02亿,均位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中第三名,仅次于苏州和南京两大巨头。后两者均已突破万亿总产值关口,2016年无锡比第四名的南通高出2400多亿GDP,基本可以确定为江苏第三个达到万亿的地级市。
到2017年2月,无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12家,其中境内A股62家,境外50家,从行业分布来看,无锡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电气设备等传统制造行业,显示出无锡实体经济较强的内生动力。无锡的传统制造业十分扎眼,上市公司数量超过绝大部分地级市。
但现在,无锡出了点问题。名噪一时的“苏南模式”遭遇瓶颈,过去的苏锡常座次被打乱,南京后来居上发展迅猛,无锡地位的重要性在下降,唱衰之声不绝于耳。
瓶颈期到了。无锡2015年GDP增速为7.1%,是江苏地级市的最后一名,2016年GDP增速为7.5%,与苏州并列最后一名。这当然也是因为苏南总体获得第一桶金之后,GDP总量很大、增速放缓,需要寻找到突破口。
过去的产业基础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总量,但目前没有找到突破性新模式,无锡前政府大力支持的新能源,一度出现了尚德破产重组这样尴尬的局面。
传统制造业也受到东南亚低廉劳动力挤兑。政府有时候拔苗助长,希望一夜之间制造业从低端走到高端。无锡曾经有个特色产业是电动车,也就是过去满大街跑的“电动小毛驴”,一度遭到政府的极力压制,多数生产企业将工厂搬迁到广东和湖南等地。无锡政府后知后觉大喊不妙,纷纷要求企业回迁,但为时已晚。
无锡政府的高负债,一度也成为大众所关注的焦点。网上有证据表示,2012年6月5日,无锡太湖城管委会和无锡市滨湖区华庄街道向全体机关人员发了一封公开信,称当局的资金异常紧张,融资艰难,贷款困难,从6月份起开始,所有机关人员停发工资,只发生活费。
此事无论真假,说明部分地方政府负债率居高不下,带来的另一个结果是,城市过度依赖土地财政。企业甚至不顾一切地买房,无心经营,城市基建发展迅速,但政府投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土地而非财政收入,债务只能通过土地偿还。现在经济转型,新经济不可能是财政收入的主心骨,对于土地爱恨交加的心情不可能改变。
无锡能够率先转型成功吗?
转型是肯定的,2009年无锡对高污染企业深度改造、搬迁,同时发展服务外包型产业,例如无锡动漫产业园,鼓励科创企业入驻,如医药科技孵化园、电子科技孵化园等。效果还挺不错,截止至2015年末,无锡第三产业占GDP总量已经达到50%。
无锡有很多企业已经成为国际企业,如知名记者纪硕鸣所采访的,阳光集团服装加工,重点高端的服装定制留在江阴,中低端的品牌的生产加工则正在转移到埃塞尔比亚。无论是钢铁,还是汽车,全球产业布局已经成为常态。但在一帮竞争者中,能否率先我们并不清楚。
无锡吸引力并不弱,无论是人口流入、教育还是居民财富,在江苏省内都很有优势。
根据统计公报,2016年无锡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4.47%,江苏省内排名第二,仅次于苏州市的63.83%。苏州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是有目共睹的,无锡也丝毫不逊色,甚至超过了排名第三的常州(79.63%)和第四的南京(80.144%)。江苏省内仅有五个城市户籍占常住比重低于100%,即仍有外来人口不断流入,而非人口外流。除了苏州、无锡、常州和南京,还有一个是镇江。
教育数据也从侧面反映了无锡的吸引力。在13个地级市中,除去数据不全的常州、连云港和宿迁三市,2016年无锡的小学数量和小学生在校人数分别排名第8和第4,高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均为第3,仅位于南京和苏州之后。由此可见外来人口的流入也是合理的,教育资源丰厚。
无锡最大的优势,是钱多,豪车多。一项很有趣的数据是人均住户存款,即住户存款除以当地常住人口。除去苏州数据缺失,我们假设苏州居民最为富有,不参与排名。剩下的12个江苏地级市中,人均存款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人均7.15到7.59万元,第二梯队为5.3到5.9万元,第三梯队是2.2到3.7万元。
无锡人均存款为7.5923万元,竟然是毫无疑问的第一梯队第一名,超过了南通和南京两大强力对手,可见当地人民的财富积累还是有的。且不说超越了隔壁邻居安徽的一大票城市,比如合肥、黄山和马鞍山市,其第一层级人均存款仅4.5万左右,无锡连富庶的浙江城市群也不逞多让,其人均7.5923万元仅低于排名第一的杭州(9.24万元)和排名第二的金华(8.27万元),略微超过第三名宁波。尽管转型困难,但工业底子还在,居民依旧富有。这地方,壕!
或许是因为发展工业较早,无锡深刻地领略到了交通的重要性。是全中国第一个同时拥有高铁、地铁、机场和BRT(快速公交)的非省会地级市。从江苏省城市间距离来看,无锡距离省会南京187.2公里,比较远,不如镇江、扬州等100km左右距离城市受到的辐射大。但沪宁城际经过无锡站,苏锡常同处于一条高铁干线,无锡在交通方面依旧十分便利,通过高铁可直达城市约24个,省内排名基本仅次于苏州和南京。
无锡经济有历史。
无锡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摇篮,近代史上著名的实业家族之一荣家,就从是无锡。据史料记载,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无锡县境内“机声隆隆,百业繁昌”,是苏南近代工业化的先行者,与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和青岛齐名中国六大工业都市之一。
民国之后,又三十年,中国再一次进入市场化时代,无锡作为苏南模式的龙头城市再次绽放。典型的苏南五市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和常州。这些城市都是无锡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无锡是太湖养育的城市,但周边城市污染母亲河、母亲湖,眼睛都不眨。
2007年夏季,无锡市爆发太湖蓝藻大规模富营养化事件。此后全市开始对于高污染企业的全面整治,绝大部分重污染低效能企业被搬出市区,迁至江阴宜兴等地。
随后的调查发现,太湖沿线工业区基本都有类似问题,包括吴中区(苏州),吴江区(苏州),武进区(常州),湖州市等地的造纸厂、印染厂和水泥厂等,都加剧了蓝藻大规模爆发。这就是公地悲剧,一个城市单独治理没有用,成本会沉没。污染的城市补贴治理的城市是题中应有之义, 建立一个太湖绿色交易所,何乐而不为?
给无锡多一点时间,转型的痛苦,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消化。如果无锡转型成功,当地会不会毫不客气地改名江南?
相关阅读:
副省级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