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生态城“十四五”推出一批“新基建”项目,加速布局“新基建”蓄能高质量发展
远程办公、互联网医疗、在线教育、智能机器人、5G+AI……如今,基于新型基础设施的应用与服务,已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以“新基建”项目引领区域开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合作美丽滨海之城、幸福之城,中新天津生态城近期谋划了一批“十四五”新基建重点项目,项目投资额占比将达到“十四五”固定资产投资的20%。
建设项目 多点布局
围绕打造“生态城市升级版”和“智慧城市创新版”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生态城不断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生态城首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32个,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CIM平台、智慧学校、智慧医疗、光电芯片中心、普洛斯“AI+”智能物流产业园、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一批新项目将启动建设,与此同时,城市大脑、智慧交通、智慧小区、智慧能源小镇、智慧图书馆、智能充电桩等一系列已落地项目也在不断完善中。
下一步, 生态城将通过持续增添应用模块,进一步强化城市大脑的云调度功能,实现突发事件快速响应,让城市高效运行。合理布局5G、窄带物联网等网络设施,累计建成约200个5G基站,实现住宅、公建及产业楼宇全域覆盖。布设覆盖市政、交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智能传感器,计划建成约30万个神经元感知节点,让全感知终端渗透生态城全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搭建生态城大数据管理平台,为数据开放、数据交换和数据增值,形成城市数据底座。建立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在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权属、建筑能耗、海绵城市监控、地下管线维护等数据,实现智慧城市规划管理的多规合一。综合利用5G传输、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产业园区进行智能化改造,形成“AI+园区”智能管理模式。
培育场景 应用至上
生态城立足实际需求,坚持应用至上,先后打造了智慧灯杆、智慧图书馆、熊猫智能公交车、零能耗小屋等一系列新基建应用场景。
“十四五”期间,生态城还将打造百个新型应用场景。在智慧能源方面,将建设多场景应用联合调控虚拟电厂和城市能源大数据中心;在智慧小区建设方面,以已有的吉宝季景峰阁智慧小区为示范,在50余个住宅小区逐步试点建设1—4个星级智慧小区,改造5个3星级以上的小区。在智慧教育方面,建设生态城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承载平台,实现智慧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在智慧医疗方面,搭建统一的智慧医疗信息监管平台,对区内医疗资源、公共卫生服务资源、防疫资源进行统筹,促进医联体成员单位相互协作。在智慧旅游方面,贯穿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站、智能服务点、智能服务终端,搭建四级智慧旅游体系,丰富游客智游体验。在无废城市建设方面,建成北部气力输送系统、固废信息化平台、可再生能源循环利用工程,建成50个“无废细胞”,在固废管理、资源利用方面持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
带动产业 吸引项目
短期而言,新基建可以拉动有效投资;长期来看,新基建可以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基础设施体系,是加快培育新经济、新产业和新业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生态城将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牵引,以市场化需求为导向,推动城市运营管理公共数据向社会主体深度有序开放,鼓励企业对信息数据进行市场化挖掘,催生出政企数据融合与创新应用,开发出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形成生态城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预留生态城“5G+AI”应用场景对外接口,创造开放环境,吸引智能科技企业。另一方面,围绕 5G上下游,培育引进教育培训、工业维护、零售展示等相关领域开发企业,延展新基建所衍生的产业链条。此外,生态城还将借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打造跨行业跨领域的产业互联网平台。
为撬动市场化投资主体参与建设,为新基建提供资金支持,生态城还将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杠杆效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资金支持,运用政府购买服务、PPP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发布来源:新华社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