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一流,共创未来!南农召开全体教师大会
3月2日,南京农业大学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大会号召全校教职工继承和发扬“诚朴勤仁”南农精神,在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上,凝心聚力、敢为人先、奋进一流、共创未来。校党委书记陈利根作大会报告、校长陈发棣主持会议。会上还对优秀个人和单位进行了表彰。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报告第一部分总结了南农120年办学历史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用“四个走出来”回顾南农的“来时路”,回答南农为什么能成功。报告指出,20世纪初,南农与国家和民族共命运,从内忧外患中走出来,南农人在强农报国的进程中开创一流。新中国成立后,南农与新中国共成长,从艰苦奋斗中走出来,南农人在躬耕大地的事业中奋勇争先。改革开放后,南农与改革开放同步伐,从快速发展中走出来,南农人在改革创新的征途上勇立潮头。新世纪以来,南农与新世纪共奋进,从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探索中走出来,南农人在服务国家人民的道路上矢志一流。报告指出,要加强“诚朴勤仁”南农精神的时代诠释,将强农报国的赤诚,艰苦奋斗的意志,敢为人先的斗志,人民至上的胸怀融入南农人的精神血脉。
报告第二部分围绕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托,人民对高等教育的期盼,站在学校发展的新起点上,回答了“南农的使命是什么?”“南农的目标在哪里?”“南农离世界一流还有多远?”等问题。报告指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是南农的使命,“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学校新时期的发展目标。报告详细解读了学校“1335”发展战略,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分析了南农目前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报告用南农人立德树人、强农兴农、开创一流、奋进一流的丰富实践,激励广大教职工进一步增强建设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觉和自信。
报告认为,“有一流的人”,一方面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要精准引才,围绕学校发展目标,有规划、有重点、有意图的引进和布局人才;要精细用才,完善人才价值实现机制,发挥好人才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让制度成为“用好人”的核心,让广大教师在学校发展中享受共同奋斗的红利,。“有一流的人”,另一方面是人才培养,其核心是要明确怎样培养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在招生、培养、就业等育人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树立起标杆意识,老师们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育人的每一个环节发挥好积极作用,培养出“三农”领域的优秀人才。
报告指出,“干一流的事”,一是要建设一流的学科,要把优势学科建得更强,要把交叉学科建得更实,要把学科生态体系建得更优。二是要产出更多一流的创新成果,要以使命为导向,解决真问题,做真平台、真团队、真项目、真成果,要打造科技创新“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的硬实力,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南农模式,推出一批有影响的社会服务新方案、新模式。三是要加快走向世界一流的舞台,要从“请进来”到“融进来”,有效利用全球优质资源;要从“走出去”到“扎下根”,切实服务国家外事外交大局;要从“以外促内”向“内外共赢”转变,助力国家提升全球农业治理话语权。
报告强调,“开一流的路”,要开创一流的治理体系,强化党的领导,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和带动学校治理体系建设,提升治理能力,使之与“建设一流”相适应;要开拓走向一流的条件基础,加快江北新校区建设进度,将南农人建设新校区的梦想尽快变为现实,让新校区成为南农升级换代,走向一流的关键支撑。
一是要建成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人才强校战略。陈发棣表示,人才强校战略任何时候都是学校的最根本战略,要形成“南农的发展与未来依靠人才,缩短南农与标杆大学的差距关键在人才,要集全校之力为人才保驾护航”的共识。各单位各学院要以问题为导向,找准突破口,充分挖掘、充分吸收、合理使用优秀人才,积极树立目标意识、忧患意识、团队意识,让人才有机会,让人才有保障,让人才聚合力。
二是要建成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定不移走好改革兴校之路。陈发棣指出,要以系统思维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四个重点方向”的改革:深化“机构改革”,为发展添活力;优化“评价改革”,为发展强实力;细化“放管服改革”,为发展增动力;强化“监督体系改革”,为发展提效力。面对改革,要敢于刀刃向内、革除积弊,思想上有“破冰”,行动上才能有“突围”,要克服“一亩三分地”的陋见,更不能为短效利益遮望眼,经得住改革阵痛,才能共享发展红利。
三是要建成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定不移厚植文化荣校情怀。陈发棣强调,学校今年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要以校庆为契机,打造“精神共同体”,建设敢于担当的南农;打造“知识共同体”,建设善于创新的南农;打造“师生共同体”,建设追求幸福的南农,以此进一步凝练、总结、发扬南农精神和文化,为“南农梦”的实现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视频丨新闻中心
文字 | 赵烨烨
照片 | 王爽
全媒体中心 罗胡颢予 倪涵琪
编辑 | 郭嘉宁
校对 | 葛焱
审校 | 许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