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之脊梁,交大之光!致敬这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上交大 2022-06-22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交大1951届航空工程系校友、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顾诵芬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继吴文俊、徐光宪、王振义、黄旭华之后,第五位获此殊荣的交大人


国之脊梁 交大之光 五星闪耀

制图:李一

顾诵芬

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交大1951届航空工程系校友


 航空报国路,饮水思源情 

2021年5月,交大师生看望顾诵芬学长 | 杜欣 影

顾诵芬是交通大学1951届航空工程系本科校友,我国航空领域唯一的两院院士,著名的飞机设计大师、空气动力学家。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顾诵芬于2011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卓越成就奖”,2021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今年,恰逢顾诵芬在交大求学毕业70周年,他立志航空报国,带领团队造出属于中国人的“争气机”,在母校师生和校友中广被传颂,也激励着所有交大人努力拼搏、砥砺奋进。


自小立志保卫祖国蓝天

一门两代三位交大人

顾诵芬与飞机的缘分,开始于他的少年时代。顾诵芬的父亲顾廷龙是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母亲潘承圭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知识女性。1935年,5岁的顾诵芬因父亲应邀去燕京大学任职,全家迁居当时的北平。1937年7月28日,日军轰炸中国二十九军营地,在顾诵芬幼时的回忆里,漫天压得人睁不开眼的轰炸机从头顶飞过,“投下的炸弹都看得一清二楚,玻璃窗被冲击波震得粉碎”。那时,顾诵芬便立志要保卫中国未来的蓝天。

小学毕业后,顾诵芬就读于上海的南洋模范中学,这所中学原是从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的外院、附小演变独立出来的,教学上长期对接交大,为其提供了大量优质生源。高中毕业后,顾诵芬报考了有航空专业的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全部被顺利录取。最终,他选择就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巧合的是,顾诵芬的父亲顾廷龙和叔叔顾廷凤也都就读过交大。

顾诵芬(前排左三)与交大同窗学友合影


求学交大名师荟萃

学风朴素教学重基础

在交大4年,顾诵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受到很好的熏陶。交大有严格的要求,从一年级的物理实验报告,到四年级的毕业设计,老师都把关比较严格。回忆在交大的岁月时,令顾诵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大一时物理实验报告一定要按规则办,而且要一丝不苟地用英文书写,有的学生偷懒凑两个数据,被老师发现后要狠狠批评。后来,顾诵芬回忆说:“我在控制有效数字方面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即搞工程量尺寸,能量到多少只能写多少,不能胡乱加减。” 除此之外,在交大,英文的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以及口语训练都比较强,当时使用的教科书基本上都是英文的。正是打好了基础,毕业后在工作中他受益匪浅。

顾诵芬在交大就读期间所作《飞机设计》的实验报告

大二时,顾诵芬修读了航空工程系教授季文美先生开设的两门基础课。季先生讲课突出基本概念,先讲解问题的由来,还联系工程实际讲将来可能会遇到些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去运算。这样系统的训练对顾诵芬影响很大,为日后顾诵芬成为工程师打下了好的基础。三、四年级上专业课,曹鹤荪先生、杨彭基先生等名师荟萃。“工作千变万化,只要知道该怎么做,就能做出来。我们开始设计飞机的时候,在学校里没学过。最突出的问题是,喷气式飞机的进气道怎么设计,当时没有现成的数据。1956年,我开始搞飞机设计,当时北航张桂联教授有些国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我看了以后,提炼了一些方法,基本上还是运用了学校教的那一套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

1951,从交大毕业时的顾诵芬

那时,还有与顾诵芬一样的一批交大学子以高涨的热情投入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中。虽因机遇因素有种种不易,但大家也不计较个人得失。顾诵芬“歼-8之路”上的领路人徐昌裕(1936届机械工程学院航空门)、黄志千(1937届机械工程学院航空门),同学屠基达(1951届航空系),校友庄逢甘(1946届航空系)、王礼恒(1962届火箭发动机)等一大批航空系统的人才,扎根领域、默默奉献、互辅互成,在华夏的腾飞篇章上留下粲然一笔。


老当益壮不移白首之心

饮水思源常怀母校之情

“每当想到母校所给予我的一切,都会满心激动,满身暖意。总想着能取得一些成绩,来回报母校!”顾诵芬不仅这样说,也默默这样在做。他积极参与“思源校友年度捐赠”项目,期盼着这些捐助能化为学子求学夜路上的一盏灯;在母校校庆期间慷慨解囊,为建设闵行校区校史文博大楼竭尽所能;2008年回母校参加航空航天学院成立典礼,并作为“特班”班主任为首届36名硕士生开讲第一课……2011年10月28日,毕业60年的顾诵芬重回母校为航空航天学院学生作学术报告。精神矍铄的顾诵芬站在讲台上,联结过往与未来的星海在他眼底展开,看见的是他嘴角藏不住的笑意,看不见的,是他心底为家、为国、为朝气蓬勃的后代展望的未来。

2011年10月28日,顾诵芬为交大学子做学术报告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作为一代大师,顾诵芬将一生奉献给祖国,一辈子都翱翔在蓝天。他不仅是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史的宝贵见证者和书写者,更是无数华夏儿女的精神楷模。他时刻激励、引领着全体交大人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奋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延伸阅读:瞒着家人三上蓝天,89岁患癌仍工作......央视专访交大校友“歼-8之父”顾诵芬

百廿交大,璨若星河

今天,我们一起再次回顾

那些捧起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交大人

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吴文俊

(1919-2017)

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46年到中央研究院数学所工作。1947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吴文俊于1951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中国科学院系统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任职。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名誉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文俊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对数学的核心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开创了数学机械化新领域,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他的研究工作涉及代数拓扑学、微分拓扑学、代数几何学、对策论、中国数学史、数学机械化等多个数学领域并在其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徐光宪

(1920-2015)

194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著名的化学家和教育家、“稀土之父”

长期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的教学和研究,涉及量子化学、化学键理论、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和稀土科学等领域,基于对稀土化学键、配位化学和物质结构等基本规律的深刻认识,发现了稀土溶剂萃取体系具有“恒定混合萃取比”基本规律,在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

2015年4月2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稀土之父、交通大学1944届校友、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徐光宪去世。徐光宪学长生前十分关心母校发展和母校学子的成长,感恩母校为他奠定了一生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而在交大闵行校园,也有一条“光宪路”承载着母校对学长的深厚情谊。今天,我们追忆徐光宪学长生前的点滴,未来要更好地承扬学长精神,做出色的交大人

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王振义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

内科血液专家、血液研究的领军人物

1924年11月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先后担任内科住院医师、住院总医师和主治医师。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中华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现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1948年毕业于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

长期以来从事医学内科血液学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开创了白血病和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在国际上首创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在6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为医学实践和理论创新做出了重大贡献,王振义成功实现了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的白血病临床治疗新策略,奠定了诱导分化理论的临床基础;确立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上海方案”,阐明了其遗传学基础与分子机制,树立了基础与临床结合的成功典范;建立了中国血栓与止血的临床应用研究体系。

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黄旭华

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1926年3月出生。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年近九旬的黄旭华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在某次深潜试验中,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作为总设计师亲自随产品深潜到极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全国先进工作者、共和国勋章等称号。

黄旭华学长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在校期间就积极投身“地下党”工作,培养出高尚的爱国情怀和精湛的业务水平。1958年他开始参与并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究设计,1964年他带领团队在没有外援、没有资料、没有计算机的情况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终于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国之脊梁,交大之光

   这是我们该追的星

青年一代当以此为榜样

努力拼搏,奋发图强

身为交大学子则更应当

勇立历史潮头,敢为时代先锋

   向所有科技工作者致敬!

资料:人民日报 新华社 交大档案文博管理中心  交大官微 等

整理:祁洁 江倩倩 金雪

编辑:王鑫伟

责任编辑:金雪

推荐

阅读


1. 交大校友顾诵芬院士荣获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2. 交大校友“歼8之父”顾诵芬央视开讲:中国的飞机设计权,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3. 自是花中第一流!快来欣赏交大校园里的倾城之桂吧!

4. 蝉联!3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交大再次问鼎“知行杯”!

5.交大赛艇队征战“上艇”,时隔20年再次称冠苏州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