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探秘丨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宣讲视频(上半场)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宣传片
船海专业教育的“策源地”——全国学科评估位列第一
行业领军人才的“诞生地”——大国重器总设计师摇篮
工程科学研究的“制高地”——一流设施集聚顶尖大师
助力本科学业从“零”突破
教学名师设计大师零距离传授
国家级大科研项目零距离学习
国际级大科研设施零距离使用
优秀业界精英校友零距离交流
海外留学交流项目零负担申报
1
院系介绍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学院之一。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立于1943年,是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现代教育和科研的策源地。工程力学学科创建于1958年,土木工程学科初创于1907年,均是中国高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
船建学院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培养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茅以升院士、“水利泰斗”张光斗院士、 港珠澳大桥“专业护航”孙钧院士、“蛟龙号”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 海洋石油工程专家及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曾恒一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王礼恒院士、“北斗一号”卫星总设计师范本尧院士、“辽宁号”航母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等一大批杰出校友。
近年来,在学校的指导下,船建学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持续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由船舶设计所团队牵头负责的科研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学院设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国际航运)4个本科专业,拥有2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岩土工程),并建有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深海技术实验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工程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支撑船海、力学、土木、交通与海洋科学多学科创新与交叉的国家级教学平台,以及海洋深水试验池、多功能船模拖曳水池、风洞循环水槽、空泡水筒、水下工程水池、振动台、鼓式离心机等一批世界级研究设施,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提供国际水平保障,服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技成果转孵化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1年学院各类奖学金71项,总金额达398万元,共有1448人次获得各类奖助学金资助,其中学院自设专项奖学金14项。
2
学院特色
●
船建学院承载着上海交通大学赋予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学院主动服务学校“大海洋”战略,以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核心,土木工程、力学学科为骨干,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为支撑,依托学院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叉研究平台(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深海重载作业装备集成攻关大平台、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崖州湾深海科技研究院),服务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和军民融合战略需求,在解决船海重大工程中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的基础上,对接能源保障、交通运输、资源开发、海域空间利用、国防安全等国家需求,聚焦船舶工程、海洋工程、水下工程、深海和极地科学、海洋土木工程和海洋重大力学问题等方向,服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
雄厚师资,造就一等人才
学院立足“人才强院”战略,目前共有教职工431名,其中专任教师250人。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名,讲席教授和特聘教授11名,还有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高层次优秀师资。
合作办学,培育国际化人才
学院有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国巴黎高科、挪威科大、德国慕尼黑工大、日本横滨国立大学、荷兰代尔夫特理工、新加坡国立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等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建立了联合培养和本硕学生海外访学交流项目。通过学校“全球交大”网络,与国外150多个著名高校签订了海外学习和实践项目协议。
三全育人,深入推进学在交大
学院依托“船建教学发展分中心”“育人舫”平台开展教学经验交流,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内涵建设,营造浓厚教研氛围;以建设一流本科专业为抓手,持续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学在交大”。
拥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和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市级本科一流课程1门;精品课程、一流本科课程、教学成果奖、育才奖等各类市级荣誉46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2本;首批上海高等教育精品教材3本。
学院选聘高层次人才担任本科生班主任,推行本科导师制,搭建各类创新实践基地和育人平台,全方位指导学生行业情怀与学术志趣协同发展。学院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的比例超过八成;十二次获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特等奖并成功举办第十届大赛;十二次获全国结构设计竞赛一等奖并成功举办第十四届大赛,交大学子以第一名成绩获得“特等奖”;创新成果在各类国家级创新创业比赛中屡获殊荣。连续五年问鼎“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特等奖,成为上海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团队。不断夯实“招生-培养-就业-校友”育人全链条,努力实现“精准滴灌”就业,近七成毕业生投身国家重点行业或关键领域,就业引领成效显著。
实践创新,培养交叉学科创新人才
学院将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特色,分中心共培养12家学生科创工作室和6家FABLAB科技类社团,专业教师深度参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集聚资源打造学生创新中心船建分中心,建设服务创新交叉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驱动引擎。分中心为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人工智能、5G、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并应用在海洋无人装备、建筑与交通工程等实际场景中,建设交通沙盘,结构模型制作平台,虚拟仿真平台等,开展综合性创新课程,强调实践理论相结合。依托船海工程与科学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融合创新中心船建分中心平台建立船建学院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分管日常运营、科技竞赛、科创活动。
FABLAB工作室
3
招生专业介绍
●
2022年,学院招生按 “海洋工程类”、“工程力学(强基计划)”招生。“海洋工程类”学生进校后在同一个平台上学习,第一学年可在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位)、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国际航运)专业中进行选择,在第三学期进入专业学习;“工程力学(强基计划)”实施单独招生,前1.5年培养依托致远学院平台,接受荣誉课程体系教育。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依托多个国家和省部级基地,瞄准国际前沿,对接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秉承上海交通大学培养“第一等人才”优良传统,形成“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办学特色,在国际、国内一直享有盛誉,在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第一和A+学科,2017年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7-2021年ARWU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连续位居第一。本专业可授予的学士学位有如下两个:
1、船舶与海洋工程学士学位
本学位主要培养从事高新船舶设计开发与绿色节能技术、船舶智能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开发关键技术、海上智能装备与系统、水下作业与探测技术的理论和应用的卓越领军人才,践行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的育人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国家重点行业的杰出人才。
2、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双学士学位
在新一代科技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全球海洋科技将进入新一轮的密集技术创新时代,正逐步摆脱传统单一学科范畴,朝着高新技术交叉体系方向发展,当前,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高精尖技术中仍存在“卡脖子”问题,优秀人才储备不足。本双学士学位项目紧密对接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需求,满足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海洋能源与资源开发利用、海防现代化建设对海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适应世界海洋科技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扎实数理基础、知识整合能力、丰富学科交叉背景、沟通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开阔国际视野的船海领域卓越领军人才。所依托船舶与海洋工程、数学学科均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和师资条件,强强联合,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升级。
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到船舶与海洋工程相关的政府部门、大型国企、央企、大专院校及研究所、外企等单位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管理咨询、贸易金融、保险、法律仲裁等工作。
土木工程专业
土木工程专业历史悠久,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999年至今连续四次通过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认证)。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国际、国家、华东地区结构设计大赛等竞赛项目中屡获佳绩。近五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持续稳定在30位左右(2021年QS位列第25位、国内第三),2017年和2022年连续两次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生毕业后可到土木工程相关领域的设计院、施工单位、房地产公司及相关政府部门、高校研究所、银行等单位工作。
交通运输(国际航运) 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科源远流长。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大前身)开设船政科(航海专科),首开中国近代高等航海教育之先河。1995年上海交通大学开设交通运输(国际航运)本科专业,1997年成立国际航运系,这是国内最早设立和最具影响力的航运系之一。在2021年软科学科排名中,上海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名列全球第10名。
本专业定位为以国际航运为特色的综合交通,对接国家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战略需求,以绿色和智慧为学科发展方向,逐步形成智慧航运与现代物流、交通环境与智慧交通、城乡交通规划与治理、绿色交通设施设计与管理等优势特色方向,多维度开展原创性科学研究,服务交通运输重大需求。与人工智能、环境科学、机械工程等学科合作,开辟了交通大数据、智慧航运、极地船舶排放等极具活力的新兴方向。
学科充分发扬交通大学培养“第一等人才”的优良传统,坚持“小而精、国际化、创新型”的特色,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基础扎实、扎根行业、开拓创新、全球视野的高素质行业领军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规划和设计院所、智能交通系统开发制造企业、工程与管理咨询公司、航运航空及物流公司、航运金融投资公司、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机构等单位工作。
工程力学专业(强基计划)
本专业依托教育部强基计划,面对新形势下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科技前沿,探索高水平创新型力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突出的计算机应用与开发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解决“高精尖”复杂工程中力学问题的能力,能够从事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与力学或相关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创新人才。2020年入选教育部强基计划;2021年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实行“4+4”或“4+5(含海外学习)”本博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习后,考核合格后,既可以选择继续在力学专业进行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也可以选择攻读其他学科博士,成为力学基础学科向高端芯片与工业软件、智能科技、生命科学、新材料、先进制造、航天与航海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培养输送的强基人才。
4
学长寄语
●
张子文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交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代表着中国船舶学科的最高学术水平。这里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培养了包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万吨大驱总设计师徐青院士在内的一大批优秀校友。这里又有无尽的科学前沿,AI+水动力学、智慧无人船舶、船舶工业软件国产化系统化等等有挑战性的方向都等待你的探索。
在每一天的生活和工作中寻找意义和成就感是我们人生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这里,你将拥抱一段专属于你的无悔青春,拥有一份专属于你的无悔事业。大胆前行吧少年,耕海踏浪等你来!
——张子文,2021届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曾获致远杰出学生奖学金、荣昶奖学金、致远荣誉奖学金,现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攻读致远荣誉博士
陆昊成
“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而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和教育。船建学院是一个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在这里你能沐浴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感受到传承的家国理想。
船承卓越,建构未来,船建学院也是一个共同进步的大集体,这里的导师和同学将会是你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最好的领路人和同行者。
力学是工程的基石,知识是进步的阶梯,夯实基础,方能行稳致远。人生的道路会有很多选择,但是作为一名力学人,在船建学院的学习一定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最宝贵的经历。
——陆昊成 2021届工程力学系本科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曾获1985届工程力学系励学金、华高莱斯奖学金等,参与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荣誉直博计划,现为2021级工程力学系博士研究生
谢东东
“衣食住行”作为人们生活的四大基本要素,船建学院包括了其中的“住”和“行”两大方面。人们的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土木工程,并且其作为国家的基础工程,与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从基本的房屋建设到长达55千米的港珠澳大桥,无数技术难关的攻克更是体现了我国土木工程发展之迅速和水平之高。
希望各位新船建人能够在船建的大家庭中探索前沿的科研领域、感受国家发展的蓬勃动力和勇担社会国家责任,在四年时光中拼搏出自己的辉煌,为青春谱写精彩序曲!
——谢东东,2021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曾获国家奖学金、杨槱院士奖学金,现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攻读致远荣誉博士
郑崟玲
开设在船院下的交通运输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专业,内容涉及到了工程、贸易等方方面面。在该专业的四年里,我学习到了丰富多样的知识,各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大一、大二时学习基础学科,奠定了数学、工程方面的知识基础。大三和大四时学习专业课,专攻专业方面的技术。期间,更有实习、参观和讲座,让我有机会在课外学到更多的知识。感谢专业对我的培养,我不仅把握了交通方面的知识,还习得了许多受益终生的能力,如勤奋、钻研和创新。祝愿学弟学妹们在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找到你所向往的梦想!
——郑崟玲 2021届交通运输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曾获校奖学金、中远海运奖学金二等奖,现于南洋理工大学攻读供应链与物流系理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