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系探秘丨物理与天文学院

上交大 2022-06-30


物理与天文学院宣讲视频(上半场)

物理与天文学院宣讲视频(下半场)

物理与天文学院宣传片


上海交通大学于1906年创建物理实验室,1928年成立物理系,是全国最早拥有物理学科的少数几所大学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设立了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2013年,新增了天文学方向,更名为物理与天文系,2017年更名为物理与天文学院。自创办以来,名师荟萃,秉承“格物致知、求真务实”的传统,培养出了一批杰出人才和社会精英,包括物理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等

目前,学院拥有粒子与核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激光等离子体研究所、光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交叉科学研究所、天文系,以及维尔切克量子中心等研究单位,覆盖了物理学、天文学、光学工程和核科学与技术四个一级学科,成为C-9高校物理学科专业门类最齐全的院系之一,是全国高校中拥有国家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的四个物理院系之一,是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首批重点建设的六个试点学院之一,被学界公认为在国内近十多年来发展最快、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物理与天文院系之一。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2019年物理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物理学专业入选教育部首批“强基计划”。2022年物理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01

队伍平台


学院现有教授78人,副教授73人, 90%以上的教师都曾在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深造或长期工作过。在这支教师队伍中,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2名(全国独一无二),多种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109人次,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海外高层次专家9名、国家“万人计划”9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10名,以及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和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等优秀青年人才54名。

学院目前拥有一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物理教学基地、四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三个科技部创新团队以及三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承担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做出了一批国际领先的重要科研成果。近年来,学院在《Nature》、《Science》等一流期刊上发表了一批有国际影响的重要研究成果,一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科研奖项。

02

培养特色


物理与天文学院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宗旨,以“价值引领、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四位一体为理念,以“创新性、多元化和国际化”为驱动,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目前拥有物理学、天文学、应用物理学三个本科专业,使本科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在二、三年级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专业方向。借鉴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经验,一年级配备人生导师,二年级起实施科研导师制,学生可加入导师课题组,从事科研活动。同时,在统一的课程体系下,提供多种学习和培养模式:学院按理科试验班类、物理学(强基计划)、物理学(致远荣誉计划)专业招生,优秀学生可申请加入“李政道物理班”学习。学院注重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可申请资助赴国际一流大学访学;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英文教学班,配备国际化或有长期海外留学背景的师资。为加强理工融合,从2021年开始,设立了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项目。

基于强大的天文学师资力量,学院2018年开始天文学专业本科招生,培养天文学拔尖人才。当前,我国天文事业正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蓬勃发展时期,天文人才严重短缺。此外,天文学还向航天探测、人工智能、经济金融,以及大数据与云计算等领域输送学科交叉型与复合型人才。

03

就业发展


物理与天文学院本科生不仅在知识体系、逻辑思维、求实创新和综合能力等方面受到系统训练,而且受到颇具特色的计算机能力训练,包括数值模拟、机器学习,以及图形数据处理等,具有非常扎实的数理功底和非常严谨的思辨能力。近年来,学院本科毕业生每年有超过2/3的学生继续攻读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在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就读约各占一半。其余不到1/3的学生选择就业或创业,其中一部分人得益于应用物理方面的训练,在电子、软件、通信、激光、航天、军工、材料、能源、汽车、机械、化工,以及医疗技术等新兴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受到特别的青睐,另一部分人得益于理论建模、数值模拟、定性与半定量分析,以及图形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系统训练和统计物理及其交叉学科的特色训练,在商业咨询机构、经济研究部门和金融投资机构等广受欢迎。


04

学生感言


“当我们问自己为什么要学物理的时候,得到的理想答案应该是有趣二字。”

——赖奕辉,2015年入读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协会会长;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上海交通大学优异学士论文获得者。现于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