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时间不存在……

灏瀛 哲学前沿philontier 2022-01-17




引言


今天介绍一篇今年出版的论文。文章的标题叫做《时间虚构论,给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Temporal Fictionalism for a Timeless World)。


这篇论文的基本想法不复杂。但是为说明这个基本想法,作者们需要做很多铺垫,提供很多背景。这篇论文的主题涉及形而上学、科学哲学、行动哲学,甚至部分牵涉元伦理学和心灵哲学(虽然程度很低)。但是毕竟这篇论文的基本想法不复杂,并且很多背景知识确实只是被当作“背景”处理,没有在论证中起很大作用。看懂这篇论文不需要读者在所有相关方面都有充足的背景。


因此,虽然笔者不算形上学、科学哲学、或者行动哲学的专家,但凭着英美哲学的一般背景也能看懂,而且笔者认为完全可能向读者勾勒出整篇论文的脉络,顺带拎出一些(可能冷门)的参考文献和背景知识。


文章:Baron, S., Miller, K., & Tallant, J. (2021). Temporal fictionalism for a timeless world.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102(2), 281-30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phpr.12637


01



论文目标


文章的主旨是:鉴于当前不少基础物理学提供了一幅没有时间的世界图景,我们应该考虑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即我们关于时间的想法(temporal thoughts),诸如事物发生之时刻先后、时间长短等等,皆是虚构(fiction)


这主旨有一个前设条件:我们之所以考虑接受时间是个虚构这个观点,因为有一个科学-形上学背景,即有些基础物理学的世界图景里没有时间,因此如果我们的形上学图景要紧跟科学,那么我们的形上学图景里也应该没有时间。作者们并没有说时间虚构论就是对的,因为需要有一个没有时间的科学-形上学图景作为前提。


此外,认为时间乃是虚构是一个形上学立场,还有一些其他想法。当作者说应该考虑时间虚构论时,也就是说时间虚构论比那些其他想法优越(倘若时间真不存在)


(全文基本思路概览。制图:亓心)


(扫码查看高清原图)


02



问题背景


根据文章的目标,作者们得介绍这样些背景:【1】所谓基础物理学中没有时间是怎么回事;这和形而上学中有无时间有甚关系(倘若这主旨要值得考虑,作者们需要说这世界里兴许时间真的不存在。)【2】倘若这世界里时间真的不存在,可以有些什么关于时间的形上学立场(虚构论是一个……还有别的吗?)。



此外,有些背景会在具体论证中出现,在主旨中尚不能清楚地看到迹象。我们留到解释论证时再介绍。刚开始,为了弄清楚这主旨所涉的问题怎么来,我们看看【1】和【2】。


关于【1】:


基础物理学说没有时间。这相当令人惊讶。不做基础物理学或者物理学哲学的诸生(包括笔者)应该基本没想过时间不存在的可能性。注意:这不是说这时间仿佛现在突然停了,一切都凝固了,仿佛电影停格。不。


一切表面上的东西依旧如此这般,从来如此这般。太阳东升西落,飞鸟离巢归巢。表面上时间存在。基础物理学或形上学说时间不存在,只是说在一切根本(fundamental)层面的事物中,没有时间。至于我们关于时间的经验表象,物理学和形上学并不否认其存在。


基础物理学凭什么说没有时间?这属于背景之一,因此虽然这问题很大,作者们在文章中只是介绍了当前基础物理学中的说法。在当前关于量子引力(quantum gravity)的论述中,确实在关于物理世界的基本层面的描述中没有时间(第282页)。(更具体而言,对描述量子引力的Wheeler-DeWitt等式的诠释不需要牵涉时间。作者的说明没有具体到这一点。)


因为这只是一块背景,所以作者们除了承认当前的研究现状外,没有展开太多。相对来说最详细的一处解释可见于第288-289页,其中援引Barbour 1999描绘了一幅没有时间的世界图景,在其中所有的瞬间(instant)都“同时”存在。


看到这里,笔者知道这是一个有趣的背景,而且超出了大部分人(包括笔者)的知识范围。懂基础物理学的同学和想做这块物理学哲学的同学,可以留个神。


就算根据基础物理学,在世界的根本的存在中并没有时间这回事,那会不会时间只是在根本存在中不存在,但是在某个不那么根本的层面依然存在呢?譬如,所谓固体性(solidity),并不存在于基本粒子层面,但是在桌椅的层面似乎是存在的。


那么时间会不会不存在于最根本的层面、但依然在某个次生的(derivative)层面存在呢?


文献中有这样的想法,作者们也提了些讨论。不过,介绍之后,作者们坚持说,这里有一个概念上的困难:从没有时间的(timeless)东西,怎么居然得到了时间呢?(第284页)作者们还拿意识(consciousness)做对比,说心灵哲学里的一大困难就是怎么从没有意识的物理事物得到意识,说形上学中关于如何得出时间的困难与此类似。


所以,作者们就不考虑如何从无时间的根本层面得出次生层面的时间了。——有兴趣的同学注意:这里或许可以留个神,虽然作者们差不多一带而过了。


所以,从基础物理学中的无时间,到形上学中的基本层面的无时间,再到整个形上学图景的无时间。到此,作者们确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种可能性:时间不存在。


并不是说时间确实不存在,只是说根据之前拿出的理由,时间不存在这种可能性真的是需要考虑的,就像地区安全局势恶化、森林大火等等灾祸可能殃及我们一样,需要考虑。所以作者们接下来要考虑:倘若时间真的不存在,那该怎么办。


不过,一般人不会被时间不存在这种命题困扰。作者们关心的也是一个理论问题,即,倘若时间不存在,我们关于时间的形而上学地位应该抱持什么立场。于是我们需要看背景【2】。


关于【2】:


倘若时间真不存在,那么(除了虚构论外)我们可以考虑些什么形而上学立场呢?更抽象地说,关于任何一片所谓东西X,都可以有关于X的诸多形上学立场。


在这一片表现突出的是元伦理学,因为有诸种关于所谓道德属性(moral property)的本体论立场。在此,笔者首先抽象地介绍一下关于X可能有些什么形上学立场,然后把“时间”代入X,这样就得出了作者们最关心的、接下来会讨论的几种形上学可能性。


我们关于X会有思想(thoughts),可以用语言来表达,表达出来是语句。关于这些思想和语句,可以问三个问题:


(1)它们是不是可以真/假(truth-apt)?


(2)如果可以真/假,我们关于X的核心想法是大体为真,还是大体为假?


(3)如果可以真/假,且如果我们关于X的核心想法大体是假,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放弃思考X和说X?


相信问题(2)和(3)的表面意思不难理解。要理解(1),需要理解有些思想和话语是不宜用真/假来衡量的。比如,说“某某万岁”就不该用是真是假来衡量;长官对士兵们说“冲啊!”也不是就某事论真假;一群暴民喊“把她关起来!关起来!关起来!”也与真假无关。


有些话是用来干陈述事实以外的事情的,例如下命令、表达情感、表达欲望等等。(1)就是要提醒我们注意:当我们在关于X思考和说话的时候,我们是在思考、言说X的真假,还是在干些与真假无关的事情。


理解了问题(1)、(2)、(3)之后,我们可以如此区分关于X的一系列立场:


倘若就(1),可得关于X的思想和言说无关真假,则可得关于X非认知论(non-cognitivism)。这是一种关于X的非实在论(non-realism)立场,因为据此观点,我们说X,不用考虑所谓关于X的事实;说X不是在论X事的真假。


倘若就(1)得关于X的思想和言说乃是有关X的真假,则倘若就(2)得关于X的核心想法大体为真,那么我们可得关于X的实在论立场。倘若就(1)得关于X的思想和言说有关X的真假、但又于(2)得关于X的核心想法大体为假(因为没X这种东西),那么可得关于X的错论(error theory)。错论也是一种非实在论立场。


错论之下,根据对(3)的回答,又可以有两种立场。如若关于X的核心想法大体为假、且我们应该放弃思考X和说X,如此可得X取消主义或消除主义(eliminativism)。


倘若关于X的核心想法大体为假、但我们依然不应放弃想和说X、依然应该在我们的想和说之中保留X,那么可得一种虚构论(fictionalism)立场。


现在我们可以将“时间”代入X的位置,从而得到几种关于时间的形上学立场(见文章第286-287,第289页)


  • 时间非认知论(Temporal Non-Cognitivism):关于时间的核心思想不可以真/假。
  • 时间实在论(Temporal Realism):关于时间的核心思想可以真/假,且很多这些思想是真的。
  • 时间错论Temporal Error Theory):关于时间的核心思想可以真/假,且很多这些思想不是真的。


时间错论之下,又可分:

  • 时间取消主义Temporal Eliminativism):关于时间的核心思想可以真/假,且很多这些思想不是真的,且日常的关于时间的思想应该被扫除。

  • 时间虚构论:关于时间的核心思想可以真/假,且很多这些思想不是真的,但是,日常关于时间的思想是个有用的、我们应该保留并使用的虚构。

不同形上学立场。制图:亓心

笔者此处只是用“时间”代替了X的位置。还有很多其他东西可以代入X,得到形形色色的形上学立场。比如,用“道德”代入X,可得道德非认知论(moral non-cognitivism)、道德实在论(moral realism)、道德错论(moral error theory)、道德虚构论(moral fictionalism),等等。

也可以用其他本体论地位有争议的东西来代入。因此,这里用X来说明的不同强弱层次的形上学立场,可以出现在很多话题里。同时,这些抽象的立场区分内也可以产生问题,制造出不同类型的非认知论、实在论等等。

因此作者们在文章中只是借用了通常的区分,不算十分新颖。同学们可以注意一下。如果你可以发展出一种新的立场,或者在某个X的问题上你可以发展出一个新立场或者维护一个大家不看好的旧立场,那么有可能是一个贡献。

到此,背景【2】介绍完成。现在我们知道:由于在当前基础物理学图景中时间消失了,加之一些其他考虑(如:形上学图景需遵从科学图景,时间难以从无时间的实在中产生),形上学家们需要考虑一幅没有时间的世界图景,需要考虑倘若时间真不存在,关于时间应该采取什么形上学立场

以下将勾勒作者们的论证,说明为何他们支持时间虚构论。

03



主要论证


现在我们已知有时间非认知论、时间实在论、时间取消主义、时间虚构论四种立场。作者的论证目标就是:以时间不存在为前设,把时间虚构论之外的三种立场一个一个削掉。其中最主要的目标是批评时间取消主义。

时间非认知论相比之下比较好处理。据时间非认知论,我们关于时间的思想并不关涉任何关于时间的事实,这些思想不是可以真假的信念(belief),只是些其他态度。那问题是:关于时间的思想属于什么态度呢?好像很不明白。(比如,倘若你想“一小时前下雨了”,“两小时前下雨了”,或“三小时前下雨了”。倘若它们不是信念,那它们算什么态度?还得是三个不同的态度。)

既然想不出关于时间的思想能表达信念之外的什么态度,那么最好不要尝试时间非认知论(第287页)在这一点上,时间非认知论遇到的困难显著高于道德非认知论。关于道德言说可能表达什么,甚至连道德言说表达“好酷啊!”“太糟糕了!”之类态度的粗糙想法都有些表面的plausibility。


时间实在论貌似也比较好处理。既然根据之前的背景介绍,我们都要考虑一幅没有时间的世界图景了,那么当然这种图景之下只能否定时间实在论咯?

作者们认为,没有那么简单(于是作者们把文章延长了一些)。他们认为,有可能基础物理学奠定的世界图景与某种民间的(folk)世界图景相合。可能我们日常想法所用的时间概念是关于一种“民间时间”(folk time),一种常识中的东西,不是关于科学、形上学的最终真理中的时间。

倘若如此,或许基础物理学否定了时间的存在,但容许“民间时间”。如果这样,或许还可以坚持民间时间实在论(Folk Temporal Realism)。(第287页)

当然,作者们说基础物理学把民间时间也否定了。他们的办法,大体说来就是先找个靠谱的民间时间概念,然后论证说根据基础物理学当前提供的图景,没有民间时间这样的东西。为了找一个靠谱的民间时间概念,他们考察了当前形上学里关于时间序列是什么的三种基本想法(A序列、B序列、C序列),总结说三种基本想法的共同核心是:承认存在客观的时间顺序(objective temporal ordering;第287-288页)。

这个关于时间的客观顺序的想法就被作为一个靠谱的民间时间概念。然后,援引Barbour 1999等为例,作者们说当代基础物理学图景里连客观时间顺序也没有。既然如此,那么倘若物理学里没有时间,这民间时间应该也不存在。(第288-289页)

作者们此处用考察哲学形而上学的办法来提炼民间时间的概念。表面上这是可行的,因为形上学想法就算不真或者没用,至少体现出一些关于概念、关于我们如何理解某个东西、某类范畴的事实。更精细的做法需要动用实验心理学。比如,关于物体(object)和心灵(mind)的常识理解已经有了不少心理学研究。

可能关于时间概念还少有这样的研究,所以作者们也没拿出什么关于“民间时间”的实验研究。但是从已有的形上学理论中提取出这样的概念也是靠谱的。作者考虑了关于时间序列的A、B、C论,也算时间形上学里的背景知识,作者们介绍了下,也没引什么文献。

有兴趣的同学可参考斯坦福百科词条https://plato.stanford.edu/entries/time/#TheoBTheo和一篇新近介绍C论的文章http://philsci-archive.pitt.edu/18212/1/CTheoriesForPhilSci.pdf。

时间取消主义怎么解决呢?记得,根据时间取消主义,我们不该再说、再思考时间,应该舍弃所有关于先后早晚、持续多久、过去未来等等的想法。

概言之,批评X取消主义的基本办法是说关于X的想法还是必需的,因此采纳X取消主义的代价太大所以,批评时间取消主义的办法就是说关于时间的想法还是必需的,因此采纳时间取消主义的代价太大

既然如此,那我们就知道时间不“真得存在”,但还是把关于时间的说法作为一种必须的虚构接受下来。(笔者猜:就像接受关于钱和社会共同体的虚构一样?)所以,作者建议,既然取消主义不行,时间虚构论行,那我们还是支持时间虚构论好些。

那么关于时间的想法有什么用呢?能够思考时间有什么好处呢?作者们认为,我们所有的能动性思想(agentive thoughts)都预设了时间。所谓主观能动性,意味着一个个体有自己想法、会想办法实现自己的想法。比如,我们有计划(planning),做计划的想法属于能动性思想。

这能动性思想显然预设了对时间的理解。如果想计划什么,那是为未来计划,然后考虑接下来如何实现计划。因此,既然我们要能动性思想,那么我们不能不思考时间。(所以时间取消主义不可取。)既然我们必须思考时间、但时间又不存在(基于背景介绍所定立的前设),那么我们就需要接受关于时间的虚构。(第290-291页)这就是该文的核心思路。

Photo by cottonbro from Pexels

作者们又基于核心思路,展开了一个二难推理论证,把文章加长了近十页。这个二难推理的基本形式是:

(a)倘若在没时间的世界里还有因果性(causation),那么我们需要能够思考时间;

(b)倘若在没时间的世界里没有因果性,我们还是需要能够思考时间;因而,总之,在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里,我们需要能够思考时间。(因而倘若世界里没有时间,我们应该接受时间虚构论。)

接下来笔者简单勾勒下这论证的两个选言支下的论证。

(a)倘若在没时间的世界里还有因果性,那么我们需要能够思考时间——因为,倘若世界里还有因果性,那么我们还能被其他东西影响,我们也能影响其他东西。我们最好还是能理解、操作这些影响。(否则我们是不是连草履虫都不如了?)

既然我们要理解我们怎么被影响的、以及我们怎么影响其他东西,那么我们就需要能动性思想。而能动性思想预设关于时间的想法。因而,倘若在没有时间的世界里还有因果性,我们还是应该保有关于时间的思想。(第292页)

有人会说:连时间都没有了,还哪来的因果性?固然,一般因果性概念预设时间先后、因而预设时间。但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们只是提出了没有时间、但有因果性这么一个抽象的可能性,没有展开讲,因为在论证中他们只需要这么个可能性。于是马虎过去了。作者在参考文献中列了一篇似乎是展开讲这个问题的文献(Baron & Miller 2014)。好奇的同学可以看下。

(b)倘若在没时间的世界里没有因果性,那么我们需要能够思考时间——因为,倘若世界里没有因果性,那么如果我们还要有跨时间的人格同一性(personal identity),我们就需要能够思考时间。(第294-298页)

这里首先涉及一些关于跨时间人格同一性的背景。关于人格同一性的基本问题可以用一种略笨拙的方式解释:为什么昨天或明天(或其他时刻)的你和现在的你是同一个你?倘若我们把不同时刻的你当作你的不同的人格阶段(person-stages),那问题是,这些人格阶段之间的什么联系把它们连结为同一个“你”?

这问题比较重要,因为如果要论证你现在应该注意健康、别乱花自己的钱,等等,那么你最好论证说未来的你和现在的你是同一个人。但是人格同一性问题的形上学水很深。作者们只是较快地进入了他们偏好的人格同一形上学,很多问题没有讨论。笔者在这里尝试把作者们的基本办法概括出来。——这里的形上学问题值得以后深入思考。

以往的人格同一论形上学常常是借人格阶段间的某种形上学关系来连接诸人格阶段,例如身体的相似性或者身体状态间的因果关系、心理活动的相似性或者心理状态间的因果关系等,且因果性在连接这些人格阶段中通常是必要的

例如,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一个人,有一个决定因素是:在昨天的你的思想感情和今天的你的思想感情中间,有一条恰当的因果链条。但是,倘若按照作者们考虑的前设,世界里没有因果性,那么这些人格阶段之间的关系不是因果关系。那么这些由因果关系来连接人格阶段的理论就不行了。(第295页)

Photo by David Bartus from Pexels

如何还能说明人格同一性呢?作者们采取了一种貌似很新近的进路,引用的全部关于人格同一性的文献都是拿来支持和说明它的(见“部分参考文献”)。据笔者理解,这种进路的基本想法是用一些参与行动的、或者说意动的态度(conative attitudes)来连接不同人格阶段。人在意识到某事物与自己有关时,会有些特别的态度和行动倾向,比如对过去所做的事感到骄傲或后悔,对未来的可能遭遇感到压力和关切。

作者们的基本想法即是,若一个当前人格阶段P与其他人格阶段PP构成同一人,乃是因为P对PP有这样一种意动的态度。(第296-298页。)例如,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同一个你,因为今天的你后悔昨天的你干的一桩事情(后悔外的其他态度也是可能的)。这条进路的一个好处是:P对PP持有某种态度不需要P和PP间有因果关系这样,即使世界里没有因果性,还是可能说明P和PP的人格同一性。

从这幅人格同一性的图景怎么就牵涉到时间呢?注意到这幅图景中,人格同一性需要人格阶段的一些意动的态度,而这些意动的态度又预设时间。例如,倘若你后悔昨天没好好学习,或者你期待明天天上掉馅饼砸你头上,都需要你能思考时间。作者们尤其强调能动性思想,例如关于未来的计划和考虑,比如人格阶段P关于某“未来”人格阶段PP的计划和考虑。而我们已经看到能动性思想要求能够思考时间。(第298-299页)

因此,倘若世界里没有因果性,如果你还想论证说那许多瞬间(所谓昨天、现在、明天、三十年后等等)的你是同一个“你”,因为所有这些人格阶段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根据作者,(现在的)你需要能够对不同阶段的你抱有诸如后悔、期待、计划、考虑等等态度和思想来连接它们成为同一个你。因而你需要能够思考时间。

总之,不管(a)或(b),在没有时间的世界里,如果你还想能控制任何事情、或者还想要人格同一性,那么你还需要思考时间。既然如此,那就拒绝时间取消主义、接受时间虚构论。

04



小结


这篇文章论证说:因为这世界里兴许真的没有时间,但是我们还需要能够思考时间,我们应该接受时间作为一种虚构论证中背景、环节颇多,因此阅读感觉有点零碎。但是基本思路貌似能走通。对于不做这块哲学的哲学学者和朋友们来说,读这文的主要好处还是开阔眼界。

比如,笔者第一次知道时间可能要不存在了——这怎么回事?同样,笔者第一次了解到还有拿诸如后悔、期待、计划、考虑等等态度和思想来说明人格同一性的想法——具体怎么做?

还有,把X当作一个虚构接受下来,在实践中“装作”X是真的——这是一种什么态度?作者们没有把这些讲得十分详尽,毕竟这些不是这篇文章的目标,都外包给其他研究了。因此,笔者有些惭愧地感到,自己明白了文章的基本思路,但对思路中涉及的这些元素依然缺乏理解。好在有参考文献。

笔者读完了,梳理了一下基本思路,但省略简化了不少。读者若要研究这一问题或引用这些作者们的内容,请亲自读原文。倘若对时间实在性和人格形上学感兴趣,可参考更多文献。

05



参考文献选


文章牵涉很多背景,但有些背景(例如实在论和各种非实在论的区分)不算十分前沿,作者们只是比较快地带过了,没有很多展开,没列举多少文献。成片被引用的文献主要关于时间和人格,值得对人格同一性形上学、时间形而上学和/或物理学哲学感兴趣的同学参考一下。

关于时间和基础物理学【大多是基础物理学-物理学哲学文章,预设很多背景知识】:
  • Barbour, J. (1999). The End of Time. Oxford,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这位作者在文中被引了好几次;看来是无时间物理学的一个理论家】
  • Baron, S., & Miller, K. (2014). Causation in a timeless world. Synthese, 191(12), 2867–2886.
  • Baron, S., & Miller, K. (2015). What is temporal error theory? Philosophical Studies, 172(9), 2427–2444.【文章三位作者中两位之前的论文,自己引自己;看来今天介绍的这篇文章也是他们之前研究的继续】
  • Braddon‐Mitchell, D., & Miller, L. (2019). Quantum gravity, timelessness, and the contents of thought. Philosophical Studies, 176(7), 1807–1829.【有点类似这次介绍的这篇文章:以无时间物理学为背景,讨论一个哲学问题】
  • Huggett, N., & Wüthrich, C. (2013). Emergent Spacetime and Empirical (In)coherence.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odern Physics, 44, 276–285.【作者们一开始引用的文章,并且在多处引了多次】
  • Lam, V., & Esfeld, M. (2013). A dilemma for the emergence of spacetime in canonical quantum gravity.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odern Physics, 44, 286–293.【与Huggett & Wüthrich 2013类似】
  • Lam, V., & Wüthrich, C. (2018). Spacetime is as spacetime does.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odern Physics, 64, 39–51.【考虑如何从无时间得出时间】
  • Oriti, D. (2014). Disappearance and emergence of space and time in quantum gravity.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odern Physics, 46, 186–199.【考虑如何从无时间得出时间】
  • Rovelli, C. (2009). Forget Time. ArXiv: 0903.3832. http://fr.arxiv.org/abs/0903.3832.【也是无时间物理学的一个理论家。】
关于人格同一性【基本都在一个脚注(注18,第296页)中被提到;都是作者们拿来给自己偏好的人格同一理论造势的】:
  • Braddon‐Mitchell, D., & Miller, L. (2004). How to be a Conventional Person. The Monist, 87(4), 457–474.
  • Kovacs, D. (2016). Self‐Made people. Mind, 125(500), 1071–1099.
  • Robinson, D. (2004). Failing to Agree or Failing to Disagree? Personal‐identity Quasi‐Relativism. The Monist, 87(4), 512–536.【从The Monist, 87(4)中作者们引了三篇讲人格同一性的文章,说明那期杂志可能有个论人格同一性形上学的专题】
  • Unger, P. (1990). Identity, Consciousness and Valu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White, S. (1989). Metapsychological Relativism and the Self. Journal of Philosophy, 86, 298–325.
  • Whiting, J. (1986). Friends and Future Selves. Philosophical Review, 95, 547–80.
有本讲虚构论的专著【新近的】:
  • Armour‐Garb, B., & Woodridge, J. A. (2015). Pretense and Pathology: Philosophical Fictionalism and its Applications. Cambridge: CUP.
有本讲元伦理学的专著【不算很新,但常被讨论】:
  • Joyce, R. (2001). The Myth of Morality. Cambridge: CUP.






作者:灏瀛

订正:亓心

图片:亓心,灏瀛

采编:灏瀛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加入philontier常驻作者团队!

读了好文,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