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6年6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清代西关大宅文物的聚散流转

2016-05-24 七茶文化

快速关注点击蓝色↑↑↑七茶文化关注即可,欢迎转载分享

茶舍馆主私人微信ID:q77cdmx2

实体店地址:杭州市西湖区学院路雅戈尔御西湖隐寓轩3幢8号商铺


图片来自《大英图书馆特藏中国清代外销画精华》第十类“室内陈设组画”。该组画共10幅图画,内外全景地描绘了“广州刘进士”的宅第园林,可以作为今人了解“西关大宅”文化内涵的图证。

什么是“西关大宅”?相信这是大部分人的疑问。


“西关”自明末清初以来,便主导着广州文化的发展高度,其经济和文化在广州具有标志性意义。从明代中期起,广东的社会经济逐步领先全国,赢得“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的美誉。到清代,得益于“一口通商”的政策,广州十三行中西贸易特区得到繁荣的发展,广东再度成为“天子南库”,富商云集。



清代外销画中的刘进士宅


广东商帮又称“粤商”,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先驱。他们宏居室、美服用,财势显赫,生活精致考究。现在广州西关地区就是当时豪贾阔商的聚居地,俗称“西关大屋”的大宅院就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兴建起来。



清代外销画中的刘进士宅


广东沿江沿海地区商业市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伴随这股潮流而来的是西关大宅的建筑模式,很快为两广各地特别是珠江流域市镇群起仿效,史称这一过程为“西关化”时期。



清代外销画中的刘进士宅


“西关大宅”往往是住宅与园林相结合,十三行巨富潘振承的“潘家花园”、伍秉鉴的“万松园”、红顶富商潘仕成的“海山仙馆”都是私园之冠。这些宏丽的宅院成为当时达官显贵、名流逸士、域外豪富们经常雅集游览的地方;政府要员甚至钦差大臣与外国使节会晤也常在此进行。“西关大宅”字面上似乎指的只是一栋住宅建筑,如今却已成为一个浓墨重彩的文化符号。它体现了明清时期广州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见证了广东收藏文化的辉煌。



宅中多有奇珍古物琴棋书画,若非附庸风雅,必是癖珍求宝、精鉴博学君子


在清代乾嘉年间,由于经济富庶,文教兴盛,以现在广州为中心的整个珠三角地区被全国各地古董商视为新兴的文物艺术品市场,鉴藏活动十分活跃。那些过去一向只在北方和江南地区流传的文物珍玩因此大量进入广东,出现了群体性的豪门巨室、文人学者竞尚鉴藏文物艺术品的现象。



2016年春拍,广州华艺国际拍卖重点推出了一个专场——“西关大宅”。希望通过“西关大宅”的命名,让大家在品味古人生活智慧与审美情操的同时,将广东丰富的收藏文化记忆延续下去。


冼玉清先生《广东之鉴藏家》一文中列举了广东地区自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至1930年间有声誉的广东鉴藏家51人,其中明代7人,清代至20世纪初44人。他们的藏品有金石、彝鼎、书画、陶瓷、古琴、古砚、古砖、古铜印章、鼻烟及烟壶、铜鼓、唐宋写经等。


其中的佼佼者包括潘有为、潘正炜、潘仕成、吴荣光、叶梦龙、伍崇曜、伍元蕙、孔广陶、康有为等,享誉全国。



 “西关大宅”专场改变了以往拍品陈列的方式,通过营造一个理想居室,把古书画、家具、瓷器、文房杂项等艺术地铺陈开来,展现充满美学意义的生活空间


潘有为(1743--1821年),番禺人,字卓臣,号毅堂。乾隆年间进士,官内阁中书。为官京邸时广收历代古铜印章,积之盈千累百,有颜真卿名印。能鉴别、好金石,藏古泉、彝鼎、法帖、书画甚富,多神妙上品。善设色花卉,钱维城曾嘱代笔。著《看篆楼古铜印谱》。



收藏人士所追求的清玩雅叙之趣


吴荣光(1773--1843年),南海佛山人,字殿垣,又字伯荣,号荷屋,又号石云山人,馆号筠清馆、坡可庵。嘉庆年间进士,官至湖南巡抚,署湖广总督。清代岭南享有隆誉的书画金石鉴藏家。生平事迹见《清史列传》等典籍。


所藏宋明碑帖、法书、名画、吉金、雅石多为海内绝品。收藏之富,几埒前明项子京。所藏书画剧迹有宋拓本,五代周文矩和张戡、宋李唐和苏轼、元赵孟頫和王蒙、明戴文进等作品。此外尚收藏佛教造像、经文石幢等。


工书法、善画事,精于辞章与金石考证,著述甚丰,有《辛丑消夏记》《筠清馆金石录》《石云山人文稿》《吾学录》《筠清馆法帖》等。藏印有“坡可庵印”、“吴氏筠清馆所藏书画”、“荷屋审定”等。



收藏人士所追求的清玩雅叙之趣


叶梦龙(1775--1832年),南海人,字云谷。官户部郎中。建“倚山楼”,藏金石、法书、名画、古籍。收藏剧迹有宋米元晖、赵令穰、元王冕和明仇英画卷。藏印有“南海叶氏云谷家藏”、“叶梦龙鉴藏”等。著《风满楼书画录》《贞隐园法帖》《友石斋集古帖》。


潘正炜(1791--1850年),番禺人,字季彤。善法书,小楷尤精。有书画癖,去伪存真汰糙,得180余种庋藏于听颿楼,中不乏唐宋元名家神品;所藏古铜印1700余方,皆得自潘有为看篆楼。著《听颿楼书画记》《古铜印谱》《藏真帖》。



收藏人士所追求的清玩雅叙之趣


孔继勋(1792--1842年),字炽庭,号开文。道光年间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继承祖上藏书4万余卷,于古人书法名画独有精心妙识,建“岳雪楼”藏书画图籍。其子孔广镛、孔广陶籍父遗绪锐意搜藏,剧迹有唐吴道子、阎立本,五代黄荃,宋赵令穰、董源,元倪瓒、黄公望、王蒙作品;明傅山旧藏、吴荣光筠清馆、潘正炜听颿楼藏书珍品亦多转归之,致“岳雪楼”古籍、书画甲于粤地。著《岳雪楼书画录》《岳雪楼鉴真法帖》《岳雪楼骈文集》。



收藏人士所追求的清玩雅叙之趣



明崇祯 仲尼式潞王琴(崇祯癸酉第一号)


潘仕成(1803--1873年),番禺人,字德畲。道光年间获钦赐举人,特旨授两广盐运使。筑“海山仙馆”,性雅好古,藏书甚富,重金搜求商彝、秦镜、汉剑、唐琴、宋元明书画墨迹,中有不少宋、元、明人未刻的手稿及粤中名人遗著,碑版旧拓孤本尤多。入藏广东历史上四大名琴之一的唐代天蚃琴。嗜茶,定制紫砂茗壶,造型别致,容量小,壶盖子口外钤“潘”字印,人曰“潘壶”。刻印《海山仙馆丛书》《海山仙馆丛帖》。


伍崇曜(1810-1863年),原名元薇,后改名崇曜,别字紫垣。清代著名藏书家,素耽风雅,致力于搜书、藏书、刻书、印书。尤重粤邦文献。筑“粤雅堂”、“远爱楼”为辑书校书之地。在文史家谭莹的协助下,所刻之书多且精审,规模宏大、涉及面广,刻书计有《粤雅堂丛书》,为清末最有影响力的综合性大型丛书;还有《远爱楼书目》《岭南遗书》《粤十三家集》《楚庭耆旧遗诗》《舆地纪胜》等。



收藏人士所追求的清玩雅叙之趣


伍元蕙(1824--1865年),番禺人,更名葆恒,字良谋,号俪荃。性好书,收藏甚富,鉴赏精博。藏有宋翟院深、王诜、米友仁,五代黄荃、元赵孟頫、鲜于枢、倪瓒真迹。著《南雪斋藏真帖》《澄观阁摹古帖》。



清初 “献贤氏藏”款戟耳炉


康有为(1858--1927年),南海人,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光绪年进士,官户部主事。在广州设“万木草堂”,所藏书逾万数,初贮于“云衢书屋”,后移至“万木草堂”、“广雅书院”;藏画有唐、五代、宋及欧美等域外画作、石像等。身后所藏书大部分归于广西大学图书馆、镇江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著《万木草堂藏画目》。



清初 沉香雕“香山九老”图笔筒


这些收藏家的藏品,除了数量极富的唐宋元明书画名迹外,所藏金石彝鼎、碑版古拓、图籍刻本的物件数量及集中度都明显高于后世藏家。另外,广东鉴藏家多有不惜斥巨资刻书、印书者,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学术发展之功亦巨。



王原祁《京江诗思》


然而,文物艺术品鉴藏事历来与国运相荣衰,丰厚聚藏所依靠者归根结底还是财货之力。一旦经济基础动摇,那个什么楼啊、馆啊全都哗啦啦崩溃坠落。这些鉴藏大家多出身十三行行商巨富,或者盐茶大贾。十三行商在18世纪末已有多家破产。嘉庆初年,欧洲各国间的战争增加了中西贸易上的不稳定性、风险频仍,再加过度的捐输、行贿等因素,使行商困境日重。


潘正炜的父亲潘有度,自1807-1808年贸易季节开始,已完全停止商业活动,后被嘉庆帝下旨点名复出,但是,1820年潘有度去世后,潘家再无人愿意接掌大旗,最后虽由潘正炜接任,但不久他所经营的“同孚行”也停办了。


嘉庆晚期,行商破产的更多。而道光年间的盐务改革从根本上取消了盐商对盐业的垄断。潘仕成“晚岁以盐务亏累至破其家”,孔家也因所从事的盐业改为官办,家道衰落,所藏宝藏也就日渐流失。


潘有为的看篆楼曾藏汉古铜印2000多方,后来归了何昆玉;盛景璇先后搜罗吴荣光筠清馆、叶梦龙风满楼、潘正炜听颿楼、孔继勋岳雪楼诸家所藏散佚,得获殊富。

本期《收藏》微信责编 王金坪

延伸阅读

帮徐悲鸿的真迹“做手术”的人

每日鉴赏丨龙纹兽口 初代藏六铁壶

古器生花:嘉德春拍你应该知道的事

没当上末代皇帝的他,却留住了最后的文人画

耗时7年,斥资1.25亿,美国人搬走了这座差点被拆的中国老宅

Hi欢迎关注七茶文化,我们会定期发送最实用的茶、茶道、茶文化以及香道具、茶道具、花道具、建盏、竹木器,中国老竹篮子及日本老铁壶、银壶等知识,交流更多的请加私人微信:q77cdmx2;联系电话:13395712229淘宝店:shop101420570.taobao.com,店铺名:七茶文化美学馆  扫一扫二维码添加↓↓↓↓↓↓↓

↓点击阅读原文,看看七茶文化的茶生活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